「掌上實驗室」隨時隨地進行基因檢測
12月2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組織的「兩院兩平臺」創新成果轉化路演在徐匯校區舉行,學院28項創新轉化成果盡數「亮相」,其中有10個項目用路演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交大生醫工學院「兩院兩平臺」成果創新轉化體系,此次活動旨在促進和產業界、投資界的共同聯合,以創新的模式實現優質項目的篩選,助推項目早日實現產業化、形成產品,並儘早應用到臨床、服務患者,從而提升國家醫療和全民健康水平,服務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進一步推動國家的科技進步和創新。
「兩院兩平臺」搭建了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研究成果創新轉化的「四梁八柱」。「兩院」分別指上海聯影公司與交大共建的「醫學影像先進技術研究院」和閔行區與交大共建的「醫療機器人研究院」。
醫學影像先進技術研究院立足國家戰略發展需求,通過引進與匯聚國際醫學影像高端研發人才,建設國際領先的前沿技術原創產地,引領我國醫學影像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技術轉化。上海交大和聯影的合作不是以單體項目為切入口,而是真正的校企融合發展,通過建立長期的、戰略的合作機制,優勢互補,吸引高端人才並推進校企合作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培養,實現技術創新與轉化應用。
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搭建的校級醫工(理)交叉平臺,由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創始院長。研究院聚焦研發和臨床轉化,發展個性化、智能化、微創化的醫療機器人前沿技術,開展跨學科前沿創新研究,建設國際一流的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平臺,支撐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關鍵技術轉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機器人前沿研究的大師薈萃地和產業創新轉化的人才集聚地。
「兩平臺」指的是上海交大與徐匯區聯合打造的分子與納米醫學創新轉化平臺,以及與江蘇南通聯合打造的醫學儀器與智慧診療創新轉化平臺。
分子與納米醫學創新轉化平臺將集聚分子納米醫學與智慧醫療領域的優勢資源,積極整合政產學研醫,加快徐匯區生命健康產業升級,引導上海交大科研成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推動分子與納米醫學創新成果的轉移轉化。
醫學儀器與智慧診療創新轉化平臺致力於服務健康中國、創新發展戰略和長三角區域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資金資源優勢,加快學科建設和創新成果轉化,有效服務醫患需求,通過「上海交大校內研發、上海孵化、南通轉化」,共同推進智慧醫療器械裝備關鍵技術等科技成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積極引進創新項目在南通進行產業轉化,解決重大疾病難題。
「兩院兩平臺」這一創新成果的轉化模式通過凝練方向、整合資源、調整布局、開拓新界,構建起了國內頂尖、國際一流學科的「四梁八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古宏晨提到,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於2016、17年相繼推出「轉化型研究促進行動計劃」 和「基礎研究創新促進行動計劃」,通過產學研醫的聯合,探索建立了一套創新研究、臨床轉化、投資孵化的新型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學院的轉化型研究。
經過近三年的積極建設,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兩院兩平臺」在納米生物材料、醫學生物、醫療儀器、醫療機器人四個方向培育了28個創新成果轉化項目,這些項目已經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獲得自主智慧財產權,市場前景好,技術具有行業引領作用。
本次活動通過海報展示與現場匯報兩種方式,呈現了生醫工「兩院兩平臺」創新成果轉化的代表性項目。
據悉,上海交大是最早建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大學之一,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科200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在2002、2007年、2012年國家一級學科評比中一直名列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前三名,2015年被上海市批准為重點建設的高峰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