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生醫工學院創新成果轉化路演舉行

2020-12-12 科學網

                                                                              「掌上實驗室」隨時隨地進行基因檢測

12月2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組織的「兩院兩平臺」創新成果轉化路演在徐匯校區舉行,學院28項創新轉化成果盡數「亮相」,其中有10個項目用路演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交大生醫工學院「兩院兩平臺」成果創新轉化體系,此次活動旨在促進和產業界、投資界的共同聯合,以創新的模式實現優質項目的篩選,助推項目早日實現產業化、形成產品,並儘早應用到臨床、服務患者,從而提升國家醫療和全民健康水平,服務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進一步推動國家的科技進步和創新。

「兩院兩平臺」搭建了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研究成果創新轉化的「四梁八柱」。「兩院」分別指上海聯影公司與交大共建的「醫學影像先進技術研究院」和閔行區與交大共建的「醫療機器人研究院」。

醫學影像先進技術研究院立足國家戰略發展需求,通過引進與匯聚國際醫學影像高端研發人才,建設國際領先的前沿技術原創產地,引領我國醫學影像技術的創新研究和技術轉化。上海交大和聯影的合作不是以單體項目為切入口,而是真正的校企融合發展,通過建立長期的、戰略的合作機制,優勢互補,吸引高端人才並推進校企合作工程碩士和工程博士培養,實現技術創新與轉化應用。

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搭建的校級醫工(理)交叉平臺,由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創始院長。研究院聚焦研發和臨床轉化,發展個性化、智能化、微創化的醫療機器人前沿技術,開展跨學科前沿創新研究,建設國際一流的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平臺,支撐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關鍵技術轉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療機器人前沿研究的大師薈萃地和產業創新轉化的人才集聚地。

「兩平臺」指的是上海交大與徐匯區聯合打造的分子與納米醫學創新轉化平臺,以及與江蘇南通聯合打造的醫學儀器與智慧診療創新轉化平臺。

分子與納米醫學創新轉化平臺將集聚分子納米醫學與智慧醫療領域的優勢資源,積極整合政產學研醫,加快徐匯區生命健康產業升級,引導上海交大科研成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推動分子與納米醫學創新成果的轉移轉化。

醫學儀器與智慧診療創新轉化平臺致力於服務健康中國、創新發展戰略和長三角區域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資金資源優勢,加快學科建設和創新成果轉化,有效服務醫患需求,通過「上海交大校內研發、上海孵化、南通轉化」,共同推進智慧醫療器械裝備關鍵技術等科技成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積極引進創新項目在南通進行產業轉化,解決重大疾病難題。

「兩院兩平臺」這一創新成果的轉化模式通過凝練方向、整合資源、調整布局、開拓新界,構建起了國內頂尖、國際一流學科的「四梁八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古宏晨提到,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於2016、17年相繼推出「轉化型研究促進行動計劃」 和「基礎研究創新促進行動計劃」,通過產學研醫的聯合,探索建立了一套創新研究、臨床轉化、投資孵化的新型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學院的轉化型研究。

經過近三年的積極建設,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兩院兩平臺」在納米生物材料、醫學生物、醫療儀器、醫療機器人四個方向培育了28個創新成果轉化項目,這些項目已經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獲得自主智慧財產權,市場前景好,技術具有行業引領作用。

本次活動通過海報展示與現場匯報兩種方式,呈現了生醫工「兩院兩平臺」創新成果轉化的代表性項目。

據悉,上海交大是最早建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大學之一,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科200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在2002、2007年、2012年國家一級學科評比中一直名列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前三名,2015年被上海市批准為重點建設的高峰學科。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生醫工學院28項創新成果今盡數「亮相」
    12月21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組織的「兩院兩平臺」創新成果轉化路演在徐匯校區舉行,該學院的28項創新轉化成果盡數「亮相」。「掌上實驗室」、「手術機器人」、玉米蛋白做成的神經導管……一個個創新成果源於交大生醫工學院「兩院兩平臺」成果創新轉化體系。正是這個平臺搭建了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研究成果創新轉化的「四梁八柱」。
  • 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探索創新醫療與轉化新模式—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瞄準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重大需求,在「醫療機器人」等高端醫療器械裝備、「基因與分子診斷」等新型智慧診療手段研發領域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隊伍,積累了一批具備產業化潛力的項目,形成先發優勢。 長三角是產業轉化的腹地。南通市在主城區崇川區設立中央創新區,規劃總面積17平方公裡。
  • 科技成果如火對接 浙江舉行西安交大科技成果路演推介會
    科技成果如火對接 浙江舉行西安交大科技成果路演推介會 2017-1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圖為:西安交大科技成果路演推介會現場
  • 西安交大科技成果路演推介會明天將在浙江科技大市場舉行
    11月13日,由浙江省科學技術廳、西安交通大學主辦,浙江西安交通大學研究院、浙江科技大市場(浙江伍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西安交通大學科技成果路演推介會,將在浙江科技大市場舉行,這也是2017年浙江省秋季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系列活動的第四場。
  • 上海交大如何解決企業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痛點?
    這些問題在2015年之後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亟待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筆者在訪談中得知,在「雙創」和「創新轉型」的背景下,上海及長三角區域的許多企業對於原創性的專利技術、對於科技成果轉化,都有著很強的需求;與此同時,上海的許多高校又憑藉著領先的科研能力積累了許多專利技術,例如上海交大的存續專利就達到了6000餘個,位列全國前列。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區校聯動,支撐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大醫工(理)交叉平臺,由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哈姆林手術實驗室主任楊廣中院士擔任研究院創始院長。
  • 上理工與上海交大醫學院合作探索醫工交叉創新之路
    26日,上海理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強強聯手,共同發起建立的「醫工交叉創新研究院」和「醫工交叉研究生院」,雙方擬攜手探索一條醫工交叉創新之路。據介紹,合作雙方將聚焦臨床,將科技創新直接瞄準百姓健康實際需求,通過醫學與工學、理學等多學科融合協作,產出「接地氣」的科技創新成果,培育擁有解決醫學技術問題能力的醫工交叉研究生。
  •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建設四十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建設4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為紀念學科建設40周年,同時充分展現學院風採,大會伊始,主持人誠邀大家一同觀看生醫工學院形象宣傳片片中直觀生動地講述了生醫工人不斷奮進、勤懇創新的奮鬥歷程與成果;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副校長徐學敏在片中分別送上寄語,祝福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繼續爭做交大「雙一流」建設的中流砥柱,更加行穩致遠,交叉融合,創新發展。學院黨委書記季波代表學院對各界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真誠問候了重回生醫工的校友們,並介紹出席大會的主要領導及嘉賓。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午,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2017全國雙創周「上海交大—閔行」分會場活動正式啟動
    9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閔行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海交大—閔行」專場活動啟動儀式在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隆重舉行。 最後,各方領導共同啟動「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海交大—閔行分會場活動」。儀式後,現場還舉辦了AI產業項目對接會、AI產業創新論壇等系列雙創活動,宣傳雙創理念、展示雙創成果、對接雙創資源、推動雙創發展。 (一)AI產業創新論壇——以「智」取勝,引領創新 論壇設有主題報告和圓桌論壇兩項議程。
  • 交大-二醫合併十周年 醫工深度融合,共建「兩個一流」
    、微電子、計算和工程技術、新材料和精密機械的研究基礎和人才優勢,把納米、信息、材料和機械等領域的研究人員與處於國際前沿的白血病、肝癌、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中醫藥研究的人員組合在這些技術平臺上。上海交通大學擁有一百多年悠久歷史、有深厚的學科交叉基礎,以強大的工科以及具有優勢的理科,在國內眾多的高等院校中久負盛名;合併後的上海交大醫學院在臨床與基礎醫學的研究上具有雄厚的實力。強強聯合,使這所百年名校學科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醫工結合也隨之走上一條快車道,學校事業蓬勃發展,醫學院也獲得了新的生機,強大的生命醫學學科成為上海交通大學建設世界一流的重要內容和強大支柱。
  • 2020精選高校新材料技術成果對接路演活動在清遠順利舉行
    為進一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9月14日,市科技局協同清遠高新區、英德高新區舉辦了一場高校新材料技術成果對接路演活動對接會上,來自8所高校的8位專家帶來8項科技成果項目進行路演,有來自四川大學傅強教授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共混複合新材料項目》,中山大學翟文濤教授的《新型橡塑發泡材料研發平臺建設及產業化項目》等。會上,同時舉行了聚航研究院與項目專家團隊戰略合作籤約和投資方對孵化項目落地轉化合作籤約儀式,專家們將把聚航研究院作為他們的科技成果對接、孵化和合作產業化的窗口。
  • 廣東以色列大學學子參加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
    中國教育在線訊 8月20日,2020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正式拉開帷幕,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可持續水產殘料資源化與有機土壤修復綜合處理」項目團隊參加比賽。接下來,將廢渣按特定比例混合土壤,通過大田覆膜、增溼等手段,使廢渣迅速分解為益生底肥,起到抑菌抑草作用,從而實現土壤淨化。」在20號的初賽現場,擔任匯報的18級學生王修齊介紹道。  為了這次比賽,團隊的同學們進行了大量的文獻閱讀,並精心準備了商業計劃書等材料。「受疫情影響,教授們暫時無法返回中國,但我們每天都通過微信溝通最新進展。
  • 上海交大「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地閔行
    2020年6月18日,「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創立五周年紀念暨上海交通大學「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戶閔行開發區啟動儀式舉行。活動中,上海交大和閔行開發區籤約共建產學研創新合作中心;上海交大、閔行區、地產集團三方籤約。
  • 【學習】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調查
    文章對上海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體制機制創新和實踐案例進行了說明;通過對科技成果優劣思維的探討,闡述了成果轉化模式及專利申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影響;落腳到成果轉化人才的問題,對技術轉移中心定位及民辦和公辦模式的區別對高校成果轉化的影響情況進行了分析。
  •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通過ABET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報告對學院提供的國際前沿交叉學科的科研教學支撐、高水平且積極活躍的國際化辦學程度以及學校學生創新中心等工科實踐動手平臺等予以高度肯定。 現場評估專家團隊對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醫工交叉、國際化、創新轉化」的辦學理念和「兩院兩平臺」的戰略布局印象深刻,還高度評價了學院的本科生導師制度。
  •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國際青年學者論壇閉幕
    2019年12月26日至28日,由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主辦的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工交叉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在徐匯校區順利舉行。來自海內外頂尖高校、科研機構的20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優秀青年學者、科學家齊聚百廿交大,碰撞學術火花,聚焦領域前沿。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與閔行區政府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
    6月1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與閔行區政府在交大徐匯校區總辦公廳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閔行區委書記朱芝松、副區長吳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創始院長、英國皇家工科院院士、交大訪問講席教授楊廣中,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衛東、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季波等參加會議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醫與上海交大醫學院開展合作交流
    本報海口7月24日訊 (記者尤夢瑜 實習生吳可麗)今天下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與海南醫學院合作籤約座談會在海南醫學院城西校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