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開始實施。物管會,給了那些短期成立不了業委會的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居民一個參與、決定小區物業管理事項的機會和平臺。
作為新生事物,物管會該如何組建才能為後期有效發揮作用打好基礎?全市各區都在陸續推出試點。在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的指導下,海澱區清河街道摸索出了組建物管會的「清河模式」。
在海澱清河毛紡北社區,居民代表們實地了解社區停車位施畫情況。 本報記者 饒強攝
議事委員
最廣泛收集民意
今年40歲的齊成峰2015年搬入毛紡北小區。以前在小區裡看見什麼事,都是愛管不管。不過最近,他變了,一回到小區,好像全身都打開了探測雷達似的,哪兒有什麼問題,他都會趕緊拍照,傳到微信群裡。
讓齊成峰發生變化、對小區管理的責任心驟增的,是他的新身份:毛紡北小區議事委員。
毛紡北社區建於1992年,共有9棟樓902戶居民,前身是清河毛紡廠、北京毛紡廠等多家企業的職工宿舍,整個小區物業管理水平較低。2017年,作為全市9個試點小區之一,毛紡北小區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除了綜合環境整治等基礎類項目外,還進行了老樓加裝電梯、建設立體停車場、建設養老照料設施三個自選項目的改造。
為了做好居民溝通工作,尤其是老樓加裝電梯時同一棟樓居民需要達成一致意見,在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和街道的指導下,社區選舉產生了「居民議事委員」。15名議事委員大多數是老黨員、樓門長等,還吸納了兩名青年業主參加,均勻分布在9棟樓裡。
今年5月中旬,社區對議事委員進行改選。毛紡北社區黨委書記謝玉華說,今年4月,憑藉在疫情防控中入戶打下的基礎,毛紡北小區在全部9棟居民樓組建了「樓棟微信群」。群規很嚴:一戶只能有一人入群,必須實名。群主由社區黨委或居委會幹部擔任。「居民有任何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在群裡反映。因為實名制,大家發言都很負責。」謝玉華說。有了樓棟微信群,議事委員改選,900多戶一戶一票,投票選舉。最終,收到有效選票600多張,佔總戶數近70%。
如此之高的參與率,在全市老舊小區中也不多見。
專家委員
居民達人護航物管會
今年61歲的王志勇是1992年入住毛紡北小區的第一撥業主,退休前,曾擔任企業的負責人,經濟管理、物業管理實戰經驗豐富。
5月中旬改選議事委員的同時,小區還組建了專家委員會。王志勇也有了新身份——專家委員會委員。專委會由7人組成,由社區和居民推薦、自薦產生,每個人都是專業領域裡的佼佼者。
「物業管理專業性很強,物管會只有7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懂。居民中有懂園林綠化的、有搞給排水的、有做工程的,發動他們利用專業知識為物管會保駕護航。」清河街道黨群工作辦副主任隋耀衛說。
有議事委員收集民意,專家委員會專業把關,今年6月18日,毛紡北小區物管會正式組建完畢。這也是新修訂的物業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海澱區成立的首家小區物管會。
毛紡北小區物管會由7名委員組成:社區居委會主任杜衛紅任主任、業主代表張耀東任副主任、1名產權單位代表、3名業主、1名物業使用人。
社區議事委員能更廣泛地代表居民,徵集居民意見,帶動居民對社區服務、公益活動等公共事務的關心和參與,並為物管會有效運行起到支撐作用;專家委員會為社區黨委、物管會提供專業決策參考;物管會則嚴格按照法律授權的職責範圍解決小區物業管理的公共問題。
「做了這麼多年物業管理,我認為只有體系化的制度建設才能破解物業管理難題,我覺得我們毛紡北已經搭建好了這個體系。」王志勇說。
「建立一個樓棟微信群、選舉一支議事委員隊伍、成立一個專委會,一環扣一環,信息與智慧充分流動、碰撞,形成基層治理的合力,也夯實了物管會的基礎,打造出居民參與式物業管理模式。」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協調人肖林表示。
清河街道
進一步整理流程推廣經驗
議事委員、專委會、物管會都有了,誰來統領?
毛紡北社區黨委加強黨組織建設。
首先,在9個樓棟成立樓棟黨支部,社區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統統加入。
「我們有社區黨員270多人,在職黨員70多人,加起來350多人。社區居民一共3500人,每10人中就有一名黨員。抓好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就能把全體居民帶動起來。」謝玉華說。
物管會、專委會、議事委員又成立了聯合黨支部。黨建引領下,三方互相制約、互相支持、互相支撐。「物管會做出物業管理方面的任何決定,通過聯合黨支部,社區黨委就能幫助其把握方向。」隋耀衛說。
小區物業服務企業北京燕海物業管理公司成立了企業黨支部,共有7名黨員。「小區下崗職工多,對原單位的很多情緒轉移到物業身上。涉及收費,居民總問憑什麼收、為什麼這麼貴,導致物業費收繳難。」北京燕海物業副經理苗春雨說。有了物管會,物業有了和業主理性溝通的平臺。
「北京市新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把物業管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下,二是黨建引領下居民參與式物業管理。」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成員談曉燕表示,毛紡北小區都做到了:成立樓棟微信群和黨支部,就是在縮小治理單元,實現精細化治理;黨組織全覆蓋,確保物業管理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進行。
清河街道下轄29個社區87個小區,其中20多個小區屬於老舊小區、房改房小區、軍產房小區,像毛紡北一樣不具備成立業委會的條件。下一步,清河街道將把毛紡北小區成立物管會的流程經驗整理成冊,下發給這些小區,作為他們組建物管會的參考。
「過去,居民、業委會、物業公司之間相互不信任,物業費收不上來,導致惡性循環、難以為繼,居民越來越不滿意。」清河街道黨工委書記米佳說,「不信任的根源是居民缺乏參與、決定公共事務的渠道,缺乏監督物業服務企業的渠道。成立物管會可以破解這兩個難題,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監督物業企業提高服務質量,有助於促進物業費市場化調整,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於麗爽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