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指導街道組建物管會,居民有了新身份,責任感越來越強

2020-12-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年5月1日起,新修訂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開始實施。物管會,給了那些短期成立不了業委會的小區,尤其是老舊小區居民一個參與、決定小區物業管理事項的機會和平臺。

作為新生事物,物管會該如何組建才能為後期有效發揮作用打好基礎?全市各區都在陸續推出試點。在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的指導下,海澱區清河街道摸索出了組建物管會的「清河模式」。

在海澱清河毛紡北社區,居民代表們實地了解社區停車位施畫情況。 本報記者 饒強攝

議事委員

最廣泛收集民意

今年40歲的齊成峰2015年搬入毛紡北小區。以前在小區裡看見什麼事,都是愛管不管。不過最近,他變了,一回到小區,好像全身都打開了探測雷達似的,哪兒有什麼問題,他都會趕緊拍照,傳到微信群裡。

讓齊成峰發生變化、對小區管理的責任心驟增的,是他的新身份:毛紡北小區議事委員。

毛紡北社區建於1992年,共有9棟樓902戶居民,前身是清河毛紡廠、北京毛紡廠等多家企業的職工宿舍,整個小區物業管理水平較低。2017年,作為全市9個試點小區之一,毛紡北小區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除了綜合環境整治等基礎類項目外,還進行了老樓加裝電梯、建設立體停車場、建設養老照料設施三個自選項目的改造。

為了做好居民溝通工作,尤其是老樓加裝電梯時同一棟樓居民需要達成一致意見,在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和街道的指導下,社區選舉產生了「居民議事委員」。15名議事委員大多數是老黨員、樓門長等,還吸納了兩名青年業主參加,均勻分布在9棟樓裡。

今年5月中旬,社區對議事委員進行改選。毛紡北社區黨委書記謝玉華說,今年4月,憑藉在疫情防控中入戶打下的基礎,毛紡北小區在全部9棟居民樓組建了「樓棟微信群」。群規很嚴:一戶只能有一人入群,必須實名。群主由社區黨委或居委會幹部擔任。「居民有任何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在群裡反映。因為實名制,大家發言都很負責。」謝玉華說。有了樓棟微信群,議事委員改選,900多戶一戶一票,投票選舉。最終,收到有效選票600多張,佔總戶數近70%。

如此之高的參與率,在全市老舊小區中也不多見。

專家委員

居民達人護航物管會

今年61歲的王志勇是1992年入住毛紡北小區的第一撥業主,退休前,曾擔任企業的負責人,經濟管理、物業管理實戰經驗豐富。

5月中旬改選議事委員的同時,小區還組建了專家委員會。王志勇也有了新身份——專家委員會委員。專委會由7人組成,由社區和居民推薦、自薦產生,每個人都是專業領域裡的佼佼者。

「物業管理專業性很強,物管會只有7個人,不可能什麼都懂。居民中有懂園林綠化的、有搞給排水的、有做工程的,發動他們利用專業知識為物管會保駕護航。」清河街道黨群工作辦副主任隋耀衛說。

有議事委員收集民意,專家委員會專業把關,今年6月18日,毛紡北小區物管會正式組建完畢。這也是新修訂的物業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海澱區成立的首家小區物管會。

毛紡北小區物管會由7名委員組成:社區居委會主任杜衛紅任主任、業主代表張耀東任副主任、1名產權單位代表、3名業主、1名物業使用人。

社區議事委員能更廣泛地代表居民,徵集居民意見,帶動居民對社區服務、公益活動等公共事務的關心和參與,並為物管會有效運行起到支撐作用;專家委員會為社區黨委、物管會提供專業決策參考;物管會則嚴格按照法律授權的職責範圍解決小區物業管理的公共問題。

「做了這麼多年物業管理,我認為只有體系化的制度建設才能破解物業管理難題,我覺得我們毛紡北已經搭建好了這個體系。」王志勇說。

「建立一個樓棟微信群、選舉一支議事委員隊伍、成立一個專委會,一環扣一環,信息與智慧充分流動、碰撞,形成基層治理的合力,也夯實了物管會的基礎,打造出居民參與式物業管理模式。」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協調人肖林表示。

清河街道

進一步整理流程推廣經驗

議事委員、專委會、物管會都有了,誰來統領?

毛紡北社區黨委加強黨組織建設。

首先,在9個樓棟成立樓棟黨支部,社區黨員、在職黨員、流動黨員統統加入。

「我們有社區黨員270多人,在職黨員70多人,加起來350多人。社區居民一共3500人,每10人中就有一名黨員。抓好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就能把全體居民帶動起來。」謝玉華說。

物管會、專委會、議事委員又成立了聯合黨支部。黨建引領下,三方互相制約、互相支持、互相支撐。「物管會做出物業管理方面的任何決定,通過聯合黨支部,社區黨委就能幫助其把握方向。」隋耀衛說。

小區物業服務企業北京燕海物業管理公司成立了企業黨支部,共有7名黨員。「小區下崗職工多,對原單位的很多情緒轉移到物業身上。涉及收費,居民總問憑什麼收、為什麼這麼貴,導致物業費收繳難。」北京燕海物業副經理苗春雨說。有了物管會,物業有了和業主理性溝通的平臺。

「北京市新頒布的物業管理條例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把物業管理納入社區治理體系下,二是黨建引領下居民參與式物業管理。」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成員談曉燕表示,毛紡北小區都做到了:成立樓棟微信群和黨支部,就是在縮小治理單元,實現精細化治理;黨組織全覆蓋,確保物業管理始終在黨的領導下進行。

清河街道下轄29個社區87個小區,其中20多個小區屬於老舊小區、房改房小區、軍產房小區,像毛紡北一樣不具備成立業委會的條件。下一步,清河街道將把毛紡北小區成立物管會的流程經驗整理成冊,下發給這些小區,作為他們組建物管會的參考。

「過去,居民、業委會、物業公司之間相互不信任,物業費收不上來,導致惡性循環、難以為繼,居民越來越不滿意。」清河街道黨工委書記米佳說,「不信任的根源是居民缺乏參與、決定公共事務的渠道,缺乏監督物業服務企業的渠道。成立物管會可以破解這兩個難題,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監督物業企業提高服務質量,有助於促進物業費市場化調整,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於麗爽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實施後,清華大學指導街道組建物管會
    在清華大學「清河實驗」課題組的指導下,海澱區清河街道摸索出了組建物管會的「清河模式」。在海澱清河毛紡北社區,居民代表們實地了解社區停車位施畫情況。 本報記者 饒強攝議事委員最廣泛收集民意今年40歲的齊成峰2015年搬入毛紡北小區。
  • 和平街街道成立首個物管會 破解物業管理難題
    為了對磚角樓南裡7、8號樓小區物管會成立提供制度保障,街道成立了物業管理綜合協調聯席會,由街道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為組長,處級領導為副組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及相關科室科長為成員,抽調一名二級調研員專門負責此項工作,黨群辦、城管辦、社建辦相關同志組成工作專班,指導小區物管會組建。
  • 石園街道首批12個物管會成立!黨建引領,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
    為全面推進《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在社區治理中落地落實,石園街道高度重視、提前謀劃、統籌安排,積極推進物管會組建工作。黨建引領,推動組建工作結合轄區實際,先期成立10個功能型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制定出臺《石園街道辦事處物業管理委員會成立方案》,明確物管會組建小區及備案相關流程,加強業務指導培訓,整體推進組建工作。7月底,首批12個物管會全部成立。
  • 居民下單、物管會派單、物業接單,共繪物業服務同心圓
    「小物業,大民生」,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為那些難以成立業委會的社區提供了一個新方案——物業管理委員會。截至目前,全市130多個街道、鄉鎮已成立1206個物管會。既有平房四合院又有樓房聚集區,既有無物業的老舊小區又有高檔社區,面對物業管理難題,西城區椿樹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物業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小區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物業管理覆蓋率、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全部達到100%,並依據居民生活需求形成4類項目物業服務清單,是西城區首個物業管理「三率」達到100%的街道。
  • 物管會,能夠解決「錦旗門」的痛點?
    物管會可以及時了解業主對物業服務的意見和建議,監督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業主發聲,監督物業,使經營公共區域收入分配更加透明。有物管會居中,業主與物業之間博弈也會更有底氣。
  • 杭州下城東新街道開了個「專家門診」,專管物業那些事兒
    6月19日,杭州下城區東新街道物業綜合管理工作站(簡稱「物管站」)來了幾個新面孔,他們既不是物管站的工作人員,也不是前來諮詢、辦事的居民。原來,今天是周五,是物管站固定的「周五接待日」,他們是來「坐診」的「專家團」。
  • 黨建引領物業提升「三率」 大興林校路街道昔日髒亂差小區煥新顏
    疏通汙水管道還地面清潔,拓寬道路方便車輛通行,修剪樹枝增加高樓住戶採光……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提升+專業管理」,大興區林校路街道昔日髒亂差的小區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我們小區有二、三十年的房齡,因缺乏長效管理,環境問題難根治。」
  • 迎豐街道深化黨建引領,真抓實幹破解無物管小區治理難題
    家住迎豐街道長灣裡社區錦溪小苑業主王先生如是說到。過去錦溪小苑由於長期無物業管理,一直呈現的是「髒、亂、差」的狀態,長灣裡社區以「紅色網格」為依託,結合「三城同創」工作,聯繫溝通後盾幫扶單位,籌集資金對小區進行幫扶「大」改造,並以居民自治促長久有效管理。
  • 築牢消防安全防線,桃花侖街道90個非物管小區實現滅火器全覆蓋
    12月21日,赫山區桃花侖街道鐵鋪嶺社區負責人聶鳳香一邊檢查滅火器登記日期,一邊叮囑油中王小區的樓棟長。據了解,今年桃花侖街道投入10萬餘元對轄區內90個非物管小區共597棟樓房安裝滅火器1394個,實現了小區滅火器全覆蓋。 桃花侖街道位於中心城區,轄區房屋密集,老舊棄管小區較多,消防安全一直是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 物管傍上網際網路+ 微信平臺解決辦證拼車維修
    孩子在北大附中住讀,每周五下午2∶30去學校接孩子,有同校的嗎?希望可以拼車輪流接孩子……」幾天前,家住渝北龍塔街道龍頭寺社區上品十六小區的周女士在小區微信平臺上發了這麼一個信息:約拼車。   「每次都是一個車接一個孩子,很浪費。」周女士希望能約到一些同住一個小區的孩子,「我接孩子的時候,可以再接兩個孩子,遇到我自己有事,也可以跟其他家長輪流接一下。」目前,已有家長表示很有興趣。
  • 雷雨大風襲小區 渝北龍塔街道攜物管緊急修復道路
    華龍網8月9日16時50分訊(記者 閆儀 通訊員 牟婧)今(9)日,記者從重慶市渝北區龍塔街道獲悉,8月8日,重慶主城突遇雷雨大風,龍塔街道轄區內多個小區受災,約幾百顆大樹被連根拔起,直接堵住小區道路,目前街道物管科正組織各小區物業人員對道路進行緊急疏通。
  • 申論模擬題:探索居民共治新方式的匯報材料
    2~4戶或3~10人就可以按共同愛好或需求組建「社區家庭」,讓居民在物質和精神上快樂生活,守望相助。「健身操家庭」「太極拳家庭」「京劇家庭」「合唱家庭」……如今,該街道的「社區家庭」超過140個,成員近4000人,引導群眾開展各種互助關愛活動近千次。正能量通過一個個「社區家庭」傳遞給越來越多的人,人們受到關愛,也傳遞關愛。擺了200多個凳子,演出開始卻來了500多人。
  • 晉城新組建3個社區!還有這裡也要「村改居」
    晉城新組建3個社區!晉城最近新組建三個社區還有一個地方村改居以後孩子上學學區、寄快遞身份證地址等等都要有變化啦快來看看分別是哪裡吧!,具體內容如下:鍾家莊街道黃城社區同意鍾家莊街道皇城新區片區成立黃城社區居民委員會,規範名稱為「晉城市城區鍾家莊街道黃城社區居民委員會」。
  • 泰興住建交出物管專項整治階段性「成績單」
    截至目前,第一批整治的60個小區488個整治事項已基本完成,取得了階段性成績,各居民小區內部設施不斷完善,居住環境日益提升,小區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搭臺建班 部門聯動 聯袂唱好「民生戲」 摸清家底帳,不誤整治功。
  • 湘潭嶽塘街道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改造改出居民新生活
    嶽塘街道新建的文化廣場,附近居民正在健身。紅網時刻記者 陳彥兵 湘潭報導「黨群攜手破難題,老舊小區展新顏,環境變美房價漲,居民喜樂不搬家。」最近,湘潭嶽塘區嶽塘街道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字裡行間透露出居民們對老舊小區改造後的滿滿幸福感。今年以來,嶽塘街道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載體,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面改造老舊小區面貌,居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有人在家嗎?我們是社區黨員志願者。」
  • 鹽城大豐有物業服務企業58家 從業人員近2萬人
    近年來,我區認真貫徹《江蘇省物業管理條例》,以建設和諧物業小區為目標,以規範前期物業服務,圍繞「建機制、定標準、廣宣傳、強服務」的總體思路,積極抓好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貫徹落實,將不斷滿足業主日益增長的物業服務需求作為物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明確物業服務行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並細化分解到各責任部門。
  • 消防水與民用水同管道 物管與居民起糾紛
    華龍網訊18日,李家沱馬王坪后街農貿市場一至四棟的居民向媒體反映,他們住房的消防水和民用水共用一個管道且只有一個水錶,他們已經為消防用水買單6年了!  記者聞迅來到馬王坪,附近的居民向記者大倒苦水,「不是前段時間整修水管發現民用水管和消防水管是接在一起的,還不知道要多遭好多冤枉錢。」
  • 林校路街道興華南裡社區:探索創新新方式 做好居民貼心人
    林校路街道興華南裡社區:探索創新新方式 做好居民貼心人 2018-12-1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興華南裡社區成立於2002年,隸屬大興區林校路街道,轄區面積0.21平方公裡,包括怡興園、興政家園、華昱家園三個小區。社區有居民1619戶、4500餘人,門店150餘家。
  • 《這裡是北京》明日播出專題節目講述東城基層治理新經驗
    東城區在這兩個「關鍵小事」上所做的文章也將越來越大全區物業管理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率提升至98.8%截至10月20日,全區新組建物管會546個,573個小區成立了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從4.4%提升至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