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杭州下城區東新街道物業綜合管理工作站(簡稱「物管站」)來了幾個新面孔,他們既不是物管站的工作人員,也不是前來諮詢、辦事的居民。原來,今天是周五,是物管站固定的「周五接待日」,他們是來「坐診」的「專家團」。
「周五接待日」是物管站於5月中旬推出的一項創新服務,即每周五組織專業人士到物管站參與諮詢調解,幫助社區、居民、物業公司解決各類小區管理相關的難題。專家團由職能部門、代表委員、專業機構、社會組織、共建單位共同組成,不僅有下城區住建局、消防大隊、交警中隊、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也有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有律所合伙人、銀行支行行長、垃圾分類公司負責人等各領域的專業人士。
物管站於每周一公布當周接待日的人員安排,每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4:30-16:30準時開放接待,不論是小區居民有矛盾需要調解、業委會有專業問題需要諮詢,還是物業公司有管理難題需要求助,都可以來「專家門診」「掛號」。
「我們是剛剛新成立的業委會,對具體工作還不太熟悉,有些流程也不懂,幸虧有物管站專門設立的接待日,我們趕緊趁周五來諮詢諮詢」。餘女士是東新街道水漾苑社區香源公寓的業委會主任,因為小區最近要更換物業公司,新舊物業交接,帳目清算是否細緻、設施設備移交是否存在缺陷、交接時限是否有相關法規條款等,剛剛當選的業委會成員大多一頭霧水。還好,「周五接待日」當天,下城區住建局物業科科長曹炯,下城區政協委員、浙江南方中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蔣怡律師,以及濱江物業萬家公司副總經理徐延剛,為餘女士和幾位業主代表詳細講解了相關流程、法規及注意事項。「多虧有了專業人士的指點,給我們科普了很多知識,要移交哪些東西,時限多久,要注意什麼細節,都介紹地特別細緻,這回心理有譜了。」餘女士說。
近年來,小區綜合治理越來越成為居民關注的熱點,小區物業管理也成為構建品質生活、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但在這個過程中,物業和業主之間產生矛盾在所難免。因此,物管站不僅有專業人士「號脈」支招,也承擔起了調解糾紛的「和事佬」角色。
前不久,街道水印康庭小區的方小姐不小心把鑰匙掉到了綠化帶,進去尋找時,一腳踩進一個井蓋扭傷了腳,原來是由於長時間缺乏維護,井蓋已經脆化,一踩就碎。「物業要賠償我的醫藥費和誤工費!」「之前的物業交接給我們的時候沒有交接這個點位,業委會也沒有告知我們這裡有井蓋,不是我們的責任!」方小姐和小區物業公司爭執不下。物管站了解到情況後,主動在周五接待日邀請方小姐和物業公司負責人來到現場,最終經過專業人士的溝通調解,雙方順利達成一致,物業賠付方小姐一部分醫藥費,同時儘快對小區內的所有點位進行普查,掃清「盲點」,解決「痛點」,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東新街道物管站於2019年8月成立,是全省首個街道級的物業綜合管理工作站。物管站成立以來,一直聚焦基層治理難題,充分發揮「統籌協調、指導監督、管理服務、共治共享」職能作用,推進小區治理、創新物業管理。目前「周五接待日」已運行一個月左右,累計接待50餘人次,提供諮詢近20次,組織培訓3場,解決問題約15件。
「我們設置這個『周五接待日』,主要是為了凝聚多方力量,通過搭建溝通橋梁,設立諮詢平臺,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創新解決物業企業管理、業委會建設等各類小區治理過程中的突出難點問題,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東新街道負責人說。
後續,物管站將繼續推進小區治理的「智慧化」水平,積極打造智慧物管平臺,提升對物業企業的監督效能,同時增加業主訴求「隨手拍」、快速報修、訪客預約等功能,進一步提升居民訴求解決時效,提高百姓生活便利程度。(趙寄言、洪豐)
(責編:張麗瑋、戴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