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嗎?孩子在北大附中住讀,每周五下午2∶30去學校接孩子,有同校的嗎?希望可以拼車輪流接孩子……」幾天前,家住渝北龍塔街道龍頭寺社區上品十六小區的周女士在小區微信平臺上發了這麼一個信息:約拼車。
「每次都是一個車接一個孩子,很浪費。」周女士希望能約到一些同住一個小區的孩子,「我接孩子的時候,可以再接兩個孩子,遇到我自己有事,也可以跟其他家長輪流接一下。」目前,已有家長表示很有興趣。
以業主需求為支點,物管建平臺,社區強服務,商家搭便車,「網際網路+」正在改變傳統物業服務模式。龍頭寺社區上品十六近兩萬居民,正在進入「智慧城市」時代。
拼車尋物找玩伴 社區成了朋友圈
在上品十六小區每個樓棟的電梯口,都有一個智慧社區電子公告欄,上面滾動播放著一個二維碼,居民只需用微信掃一掃,就可關注公眾微信號「上品物業上品十六」,實時接收各類服務信息。「居民實名註冊後,就可以通過微信與我們互動。」上品物業總經理王賢波說。
居民譚雪梅切實感受到該平臺的便利。此前,她家狗狗走失,萬般焦急之下,她在微信平臺上發布了尋狗啟事。
讓她沒想到的是,所有看到微信的居民都加入了「尋狗總動員」。3個小時後,一位業主找到狗狗,並把它送到了物業中心。「在過去,只有到處貼狗狗的照片,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回來。」
愛好打撞球的曾天雲入駐小區僅半年時間,「大家互不認識,每天除了上班,就宅在家裡。」有一次,他試著在微信上發布了約打撞球的消息,沒想到1天之內就收到了6人回復。他說,現在約吃約耍的人越來越多,很快融入了新環境。
前一天,搭著「520」的噱頭,上品物業專門發布了一則可愛的信息:「520」不做單身狗,家有狗狗的來踩一腳,為我們的狗狗解決終身大事。結果這一倡議得到了眾多業主的支持。
拼車、尋物、找耍事,微信平臺上的鄰裡生活版塊,成了業主之間交流的平臺。「這個微信平臺,讓我們整個小區像一個大家庭。」曾天雲說。
足不出戶報事報修 「生活管家」很貼心
「15-2-1,水龍頭漏水,需要維修。」「收到,維修工半小時內上門,請您在家等候。」這樣的服務,讓居民最滿意。
「原來居民家中有什麼需要維修的,可能要到物管登記,有時候,處理得不及時,還要跑好幾趟。」 57歲的向紹華,了解到微信平臺的功能後,專門學會了用微信。她說,現在足不出戶就能報事報修,就像有個「生活管家」一樣,十分方便。
「這個平臺,給我們物管也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 王賢波說,「原來一到停電停水,大家都給物管打電話,現在物管提前把通知發到微信上,居民都提前做了準備。居民的報事報修,也可在半小時內迅速回復。」
遇到小區管理的難事,上品物業也找到了好辦法。「居民對寵物亂排便問題反映強烈,始終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王賢波說,現在,大家在微信平臺上設了曝光臺:「請居民遇到亂排便便的小狗時,拍照曝光。現在,小狗的主人不好意思了,大家都自覺多了。」
在微信平臺上,可以看到物管通知、報事報修外,還有水電氣查詢、社區團購、搶鮮達人、跳蚤市場等版塊。「我們可以通過跳蚤市場出售家中的閒置物品,也可以在團購信息中了解周邊商家搞的優惠活動。」向紹華說,居民的各種訴求都得到了滿足。
過去一年,微信平臺共有3800多名業主加入,278起報事報修得到處理,178件閒置物品在此交易,106條鄰裡求助得到滿足,68條物業通知得到發布,12隻走失的狗狗找到了主人……
惠民政策微發布 社區服務搭上「智慧快車」
完善的物業服務,為社區自治奠定了良好基礎。
龍頭寺社區搭上上品物業的「智慧快車」,讓居民也能足不出戶地了解到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信息。
該微信平臺專門開闢了「微社區」欄目,居民在辦事指南一欄可以看到各種辦事流程,如辦理老年證、申請低保、二胎手續等,「辦事前翻一下,帶齊資料,不用跑冤枉路。」居民周冬蓮說,有了這個平臺,社區大小事都能看得到。
「確實居民辦事方便了,我們也輕鬆多了。」龍頭寺社區黨委書記劉姣說,現在居民到社區辦事諮詢不用排長龍,節約了辦事時間。下一步,他們還將開設網格管理、非公黨組織聯繫站等欄目,讓居民享受更多便捷服務。
劉姣說,上品十六小區打造了一個「智慧社區」的藍本,目前,搭建微信公眾號和「智慧社區電子公告欄」已在龍頭寺社區全面推廣,力爭年底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