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2020選舉落幕,外界分析這次蔡英文勝選的幾大原因,其中美國公然介入、給蔡英文撐腰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普遍觀點認為,美國介入臺灣地區選舉,未曾有此次之深。
12日,是蔡英文勝選後的第二天,她的首項行程就是在辦公室與「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會面。蔡英文宣稱,過去3年多臺灣地區與美國「已從雙邊夥伴升級為全球合作夥伴」。蔡英文更提到,下個階段將持續深化「臺美合作關係」,在過去3年多的基礎上,「不斷加強與美方在全球議題合作」。不出意外的是,13日上午,蔡英文在與華盛頓某智庫訪問團會面時再度給「臺美關係」貼金,稱在共同努力下,「臺美關係」達到歷來最好的狀態。
蔡英文還在幻想「臺美關係」將從「雙邊夥伴關係」升級成「全球合作夥伴關係」,沒想到「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在華盛頓的一席話,直接給蔡英文和民進黨潑了一盆冷水。
莫健11日參加臺當局「駐美代表處」與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舉辦的一項研討會,被問及是否希望在蔡英文第二任內解決美豬、美牛進口問題時,莫健響應,美方確實認為這個問題需要解決,並希望取得進展。
莫健的這段談話,顯示開不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已是蔡英文第二任期內無可迴避的問題。多名島內農業界人士認為,過去臺灣還能用各種理由拖延美豬、美牛進口,未來恐怕未必還能有這樣的空間。臺大農經系系主任雷立芬表示,現階段美國也要選舉,在美國選舉前仍有一小段緩衝期,不管美國總統川普是否連任,臺灣是否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是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但選後臺當局有許多事要做,應該不會把這個爭議議題放在這麼前面處理。
島內農業界人士還希望蔡英文能對美豬、美牛進口一事能拖就拖,但臺灣《聯合報》卻認為,蔡英文破紀錄的817萬票,加上臺立法機構民進黨掌握過半多數席次,會讓美國認為,民進黨當局對島內政經情況有完全掌控,大到「反滲透法」,小至美豬、美牛進口,只要蔡英文下定決心,都可以貫徹實施。蔡英文可以用「民主」做擋箭牌,囂張地對中國大陸說「不」,但是很難拒絕美國的要求,尤其是選後的政治優勢讓她無法推脫,這是隨著勝利帶來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