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住在「雜物間」的環境裡嗎?斷舍離,讓你的人生從此提效30%

2020-12-15 卷卷愛閱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念頭,為什麼桌子上的東西又放滿了?為什麼家裡這麼亂?不想收拾屋子,太麻煩了!而我常常冒出這樣的念頭,看了一眼堆積滿物品的屋子,側身又躺進了沙發裡,打開了手機,默默玩了一兩個小時後,心想:太累了,改天再收拾吧。

就這樣又錯過了一次收拾屋子的機會,而這樣的念頭是我這個月出現的第五次了,我依然沒有實際行動去收拾它。有時候甚至覺得,我收拾完不久,它又會變得亂糟糟的樣子,那還不如不收拾。就這樣沉迷於懶惰,無法自拔。

有一次,我閨蜜來我家玩,她一進門問需不需要換鞋,還沒等我回答她。她看了一下地板說:「我看沒有必要了,姐妹你這是多久沒有掃過地了?」我不要臉地笑了笑:「我媽出去玩了一個月,家裡就沒有人收拾了。」

我閨蜜把包一放下,屁股都沒著一下板凳,就開始替我打掃衛生,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地也跟著收拾起來。我覺得我要是個男的,我就把她娶了,多省事兒啊。打掃完畢,閨蜜就給我做了思想教育,一個家要有精氣神,乾淨整潔的地方讓人心情都會變得愉快,做事效率也會提高。

隨後送了我一本書《斷舍離》,這本書打開了我對整理的大門。

書的作者是山下英子,她生於東京,日本旱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大學期間開始學習瑜伽,並通過瑜伽參透了放下心中執念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隨後便致力於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任何人都能親身實踐的新整理術斷舍離,通過對日常家居環境的收拾整理,改變意識,脫離物慾和執念,過上自由舒適的生活。

斷舍離是什麼?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

斷舍離的核心機制是:從關係軸和時間軸看待物品

關係軸就是說我們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需要我們去判斷它是生活必須品還是沒有用的破爛兒。

而時間軸是分為三個區間:以前、現在、將來。這個物品是以前有用,還是現在有用,還是將來有用,我們都需要進行判斷。

如果是以前有用的物品,現在沒有價值了,那就應該扔掉,不必惋惜。而針對未來有用這個問題,大家可能都遇到過,想著這個東西總有一天能派上用場,但那一天還是遲遲沒有到來。

所以我們在處理物品時,需要考慮關係軸和時間軸來判斷其價值。

斷舍離和單純的整理打掃的區別

斷舍離與簡單的整理最大的區別在於,斷舍離並非是絕對要以把房間弄乾淨為目的,而是要通過收拾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發現自己,實現自我肯定。

而普通的收納和整理只是將東西收起來和把房子收拾乾淨。而斷舍離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普通的整理都是以物品為主。

做斷舍離時,應該考慮的是「我需不需要它」,而不是「扔了很可惜,還是留下來吧」,這種想法就是拿物品當主角。

一般的整理術是注重於眼前的物品如何歸放,而斷舍離則是讓物品流轉起來,以不斷代謝為前提。這並不意味著需要你去買更多的收納盒來將東西分類保存,而是需要減少物品,甚至是一開始就將收納工具都扔掉。

其實學會了斷舍離,收納技巧就顯得多餘了。

三大因素導致物品越積越多

1.社會因素

在這個以「消費」為主的社會,大部分商家都會以廣告和折扣的方式誘導消費者進行消費。而我們往往容易掉進這些消費陷阱,盲目購買了許多不必要的物品。

舉個例子,你想買一件400元的毛衣,可是卻看到2000元的羽絨服在打5折,便宜了1000元。可就算是便宜了1000元,你也還是得花上1000元。而這種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掉我們原本只想買一件毛衣,只會想著如果沒有買那件羽絨服,我們將會損失1000元這樣的荒謬的想法。

越是這種時候,我們往往忽略這個物品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而很多的消費,都是衝動之下進行的,買回家後,幾乎也就不怎麼用了。

2.家庭因素

在這個物品過度泛濫的社會,很多時候是由不得我們進行選擇的。比如說親戚和朋友常常會在節日送年貨或者禮物給我們。

還有購買產品贈送的獎品和禮品,而這些獎品往往是一些杯子和雨傘等等,而這些東西是家裡已經存在的物品。

我家裡就有很多杯子,有買酸奶送的玻璃杯、有中獎獲得的杯子、有朋友送的杯子等等,而這些杯子往往因為捨不得扔掉,只能放在桌子上,礙眼又沒有什麼作用。

還有街上發的傳單,一不小心順手就帶回了家,還有各種包裝紙、包裝盒、紙箱、冰袋。以及點外賣送的一次性勺子和筷子,往往捨不得扔掉和想著下次有用,囤積在家裡佔了抽屜的一大部分空間。

3.自我因素

3.自我因素

容易把家裡的東西堆得到處都是的三大類型:

①逃避現實型

這種類型的人通常都比較忙碌,幾乎很少的時間待在家裡,所以沒有辦法收拾屋子。而常常看到家裡很亂,就不願意待在家裡,經常找各種事情讓自己忙碌起來,減少待在家裡的時間。慢慢地這樣的惡循環會愈來愈嚴重。

②執著過去型

這種人往往執著於過去的回憶,捨不得放下,總是緬懷過去。就算已經沒有價值的東西,還是會分別收藏,把東西堆積成山。從不想面對現實這一層意義上來看,與逃避現實型也有相通之處。

③擔憂未來型

這種類型總是關注於不知何時會發生的未來不安因素。這類人往往過度地囤積紙巾等日用品,沒有這些就會困擾不安,這一類人是最多的。

實踐斷舍離的方法

1.提高收拾動機

聚焦於某一個自己急迫想要改變的場所,並設定時間規劃,讓自己的行動目標更容易實現。不論收拾的地方多小,我們一定要開始行動起來,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抽屜,收拾完後,也會讓我們信心倍增。

2.一切從扔東西開始

我們原本很討厭扔東西,儲存是人類的本能。不過在今天的這個時代,我們儲存的東西已經超過了我們所必需的數量了。

大家可能會問什麼東西該扔,什麼不該扔?就從最像垃圾的東西開始扔吧!從第一個開始的糾結到後來這個好像不是那麼需要的轉變,讓我們在實踐「斷舍離」變得輕鬆。

3.把不需要的物品做好分類

我們可以把要扔掉的東西,分為兩類:⑴、可以送人或者轉賣;⑵、沒有可回收價值的

⑴、第一類的物品,有三個處理方式。

①捐贈

雖然我們認為這個東西沒有用了,但是也許是對別人有用的。現在還有許多貧困的地方他們缺乏生活物資,我們可以通過捐贈的方式贈送出去。

②贈送給朋友或者親戚

選擇送給自己的朋友,前提是自己覺得還不錯的物品,並且對朋友來說是需要的,那麼通過轉贈的方式可以加深友誼,兩全其美。

③轉賣

可以選擇放到二手交易市場去售賣,可以賺一點剩餘價值。我已經賣了一隻口紅、一個手機、一個遊戲機、一個吉他、一雙拳擊手套等等。雖然錢不多,但是也算物盡其用了。

⑵、對於第二類物品,就可以直接丟進垃圾桶,對它說聲謝謝,你們的關係就到此結束了。

綜上,希望通過以上的斷舍離的方法,能訓練自己成為能夠信賴的人,徹底擺脫「沒法收拾的自己」。如果能夠構建出令自己心生愉快的生活場所,那麼是對自己莫大的幫助和鼓勵。

斷舍離不僅是扔掉不需要的物品,而且還是穿插在生活與工作中的自我探索過程,去繁留簡,不讓過多的事物困擾自己,從而發現生活的真諦。

希望大家記住以下的要點,並運用生活中去:

物品要用才有價值。

物品在此時、當下,應該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處於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出美感。

相關焦點

  • 30種家裡可以扔掉的雜物!斷舍離讓家裡更乾淨!斷舍離
    很多朋友不懂如何斷舍離,我10年前有幸拜讀過山下英子老師的《斷舍離》,可以說頓悟了!從此踏入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斷舍離》是日本著名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名作,全球暢銷書。「斷」,斷絕接收不需要的東西。
  • 紐西蘭夫婦斷舍離比賽,30天扔900件雜物,2021你也需要斷舍清單
    面對糟糕的環境,丈夫終於受不了了,然後向妻子發起了一場關於斷舍離的比賽。30天後,夫妻倆從家中清理了900多件雜物,給屋子來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夫妻倆滿意至極,甚至向更多的人號召:將生活變得簡單。其實一個人周圍的環境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辦事效率,所以,想在嶄新的2021到來之際,給自己一個舒心的環境,輕鬆的心情和一個全新的開始,你需要這份斷舍離的清單。
  • 家裡被雜物佔據?斷舍離:只選擇與當下自己有關的物品,簡單生活
    01 我的生活,堆滿雜物結婚十多年,我們一家和公婆住在一起。大家都知道,老人就是喜歡囤積東西。我們家每個房間都有大衣櫃,床都是箱式的。有一天我趁婆婆不在家,打開了他們的柜子。頓時瞪大眼,愣了半天。太不可思議了吧。柜子裡,有一格是塑料布罩著的棉被內芯,從塑料布上落的灰塵看,已經很久沒用過了。
  • 只知道「整理房間雜物」?你「朋友圈」的3種人脈,更需要「斷舍離」
    文/當年一木 相比「整理房間雜物」,你「朋友圈」的3種朋友,更需要「斷舍離」 曾經看到一場「斷舍離」的直播,居然有300萬人圍觀!
  • 《斷舍離》:你的捨不得,正在摧毀你的生活
    真的是物品越多,生活質量越高嗎?日本著名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提出尖銳的整理觀念:「我們取捨物品,思考方式並不是「這東西還能使,所以要留下來」,而是「我要用,所以它是很必要。」所以,如果不想讓房間的雜亂,心情糟糕,我們需要做出真正的改變:斷舍離。
  • 日本當紅博主公開臥室照片:「斷舍離」的人生,真的很爽?
    打開今天的分享,日本當紅博主公開臥室照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斷舍離」的人生,是真的很爽。如圖所示,他居住的房間面積並不是很大,但是因為沒有多餘物件的堆積,相反給人一種格外清爽的「大空間」既視感。
  • 斷舍離回歸簡單生活,科學雜物管理法
    很多家庭每年都會產生很多雜物,有些打包捐掉,有些捨不得的收藏到儲藏室內,還有些就直接扔掉。根據網絡數據統計,每人每天丟掉的垃圾重量超過人體平均重量的5-6倍。這些生活垃圾,嚴重增加了環境淨化壓力,更折射出人們消費觀的猶豫、浪費。
  • 斷舍離回歸簡單生活 科學雜物管理法
    很多家庭每年都會產生很多雜物,有些打包捐掉,有些捨不得的收藏到儲藏室內,還有些就直接扔掉。根據網絡數據統計,每人每天丟掉的垃圾重量超過人體平均重量的5-6倍。這些生活垃圾,嚴重增加了環境淨化壓力,更折射出人們消費觀的猶豫、浪費。對於雜物的科學管理,是讓紛繁複雜的生活回歸簡單、簡約有效的方法。
  • 年過30,更要「斷舍離」!這4樣東西必須要丟掉,找回清爽人生
    斷舍離是日本雜物整理師山下英子提出的生活概念,它旨在教會我們,通過整理雜亂的生活,清理我們繁雜的內心世界,收穫清爽人生。2009年《斷舍離》一書一經推出,就在全球範圍內引起熱議。不管是明星大咖,還是生活中的普通人,都曾通過踐行斷舍離而收穫嶄新人生。
  • 【斷舍離】令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
    斷舍離本來是一種行為法則,亦是一種行為哲學,就是面對人生的各種貪念要斷然捨棄,被日本整理顧問山下英子運用到收納整理方法中,隨後日本心理學家川 火田
  • 40歲的女人,需要一次斷舍離,讓你重回18歲,重拾美麗人生
    尤其是已經40歲的女人,當你讀完《斷舍離》一書後,秉持著斷舍離的理念生活,也許你就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主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別人、被外物幹擾自己的人生。到那時,相信你心態好得能讓整個人都重回18歲。當生命裡的東西越來越多,你的生活空間也會被漸漸擠壓,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你的心情也隨著環境的擠壓而變得壓抑煩躁。
  • 80%的物品正在幹擾你的精力與運氣,騰出時間,馬上來一次斷舍離
    80%的物品正在幹擾你的精力與運氣,騰出時間,馬上來一次斷舍離。買了很多杯子,常用的只有那幾個,每隔一段時間還得清洗一次。有些書,讀過不再讀,分享給需要的朋友,不是更好嗎?減法生活倡導極簡主義生活方式,就是想讓你丟棄生活中那些並不重要的80%,不讓俗世裡過分多餘的事物,來侵佔你的時間與經歷,它讓你真正關注到自己的內心,而不被外界的喧囂左右。
  • 日式斷舍離真的不適合中國家庭
    冰箱內壁也沒幹淨到哪裡去 抽屜的底部全是食物殘留的汙漬 不禁讓人感到困惑 這樣環境下儲放的食物真的安全嗎
  • 《斷舍離》:你的性格,藏在你扔不掉的垃圾裡,直戳中年女人痛點
    「斷舍離」的觀念,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張德芬在為這本書寫序時說:「想幸福,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很多人覺得我們需要不斷地『累積』一些東西,等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也許就可以從此快樂幸福了。走過人生半百的歲月,我真的認為不是如此。
  • 57㎡的房間,如何變得整潔,「斷舍離」教你整理,生活輕鬆舒心
    但大眾對於居住環境的剛需卻在不斷提升,當你面對此種困境,是不是也有些手足無措的感覺,別著急、別擔心,《斷舍離》來教你最正確的做法。《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所著,而斷舍離一詞是指將那些不剛需、不必要、不合適、令人感覺異樣的事物紛紛斷絕、捨棄並斬斷對於那些東西的念想。
  • 《斷舍離》:讓生活清爽高效的秘訣,12個生活方向,36條人生智慧
    最近,網上很流行&34;的生活方式,那麼,什麼是斷舍離呢?斷舍離是通過立足當下和新陳代謝原則,梳理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先從觀念上認識現狀,停止自我否定,構想居所具體布局,然後通過雜物整理了解當下自己的真實需求,進一步構築令自我愉悅的生活狀態。
  • 年末家居清理法則,斷舍離,還你一個整潔清爽的家
    家居雜物「斷舍離」,不僅僅是丟掉不需要的物品,還原乾淨清爽的家居環境,更是一場心靈上的洗禮,生活的哲學。下面我總結了一些「斷舍離」的標準,希望能幫你在新的一年減負。1、廚房廚房是最難處理的,這裡最容易堆積雜物,因為每一件物品看起來都「有用」。
  • 你造嗎?有一種生活方式叫做「斷舍離」
    斷舍離,是不是覺得很高大上,是不是不曉得什麼意思,那小編就給你一本正經的解釋一下: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這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而它也成為了一種很流行的現代生活的理念。斷舍離不僅僅能改善你的衣櫥,還能拯救你的整個家居風格,宜家風、MUJI風神馬的分分鐘搞定,不要太簡單哦。
  • 四月斷舍離:我家從此以後放棄使用浴巾!
    2010年上海世博會那陣子,我被公司派到上海出差,長達3個多月,在上海潮溼的酒店住的我快長毛了,被上海的朋友邀請住在家裡,從此也養成了去上海不住酒店的習慣。沒辦法,在好朋友家住的不要太爽,完全是五星酒店的服務,早上阿姨一早來打掃房間,清理雜物,我可以坐在落地窗前抽根煙,然後逐步進入工作狀態,朋友廚藝了得 ,不定期會烹製大餐,還可以隨時跟朋友小酌,這種配套服務簡直比五星酒店都要好。其中,有一個小細節讓我們印象比較深刻,他會每天給我準備家居服、洗漱用品、毛巾、浴巾……甚至在我沒有換洗衣服的時候,還會找出一些沒拆標籤的衣服。
  • 斷舍離:整理與收納
    斷舍離,簡單一句話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令人不舒適」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他們的眷念。小編覺得有必要重申「斷舍離」在整理與收納層面究竟講了啥?「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裡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