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調味品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東西
來到超市,看到玲琅滿目的調味品
你真的會買麼?
你知道它們的差別是什麼嗎?
調味品是指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促進食慾,有利於人體健康的輔助食品。調味品包括鹹味劑、酸味劑、甜味劑、鮮味劑和辛香劑等。
雞精比味精好?
現在很多人都不敢吃味精,因為聽說味精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於是開始吃雞精,因為雞精顧名思義應該是雞裡面濃縮提取的,貌似挺營養健康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雞精和味精的主要成分都是穀氨酸鈉和食鹽。
區別在於味精是比較單一穀氨酸鈉,而雞精是一種複合型的增鮮的調味品,包括味精、食用鹽、雞肉雞骨的粉末或其濃縮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他輔料為原料,經混合、乾燥加工而成,具有雞的鮮味和香味,並非是雞的精華。
其實使用味精和雞精的目的就為了提高食物鮮味,促進食慾,這兩者並沒有太大的有差別。但是加入雞精或者味精後需要減少食用鹽的用量,不然很容易食鹽攝入過量,而且建議不要放太多,不然會適得其反,儘量在出鍋前放。
生抽、老抽傻傻分不清楚?
生抽、老抽其實都是醬油。醬油主要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我們吃的生抽、老抽就是釀造醬油。
生抽以優質黃豆和麵粉為原料,經發酵成熟後提取而成。色澤淡雅,酯香、醬香濃鬱,味道鮮美。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經過特別工藝製成的濃色醬油,適用於紅燒肉、燒滷食品及烹調深色菜餚。色澤濃鬱,具有醋香和醬香。一般家庭常用就是生抽調味,老抽上色,但是對於烹調醬油就不要用來涼拌。
醬油不僅用來提鮮上色,還有一定的營養價值。醬油最好也是出鍋前不久放,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保護它的價值,醬油也含有食鹽,所以也要減少食用鹽的用量。其實市面上有很多的醬油品種,選擇醬油注意看標籤哦。
蠔油是油嗎?
蠔油,是粵菜最重要的調味品之一。但是我們吃的蠔油真的有「蠔」和「油」麼?貨真價實的蠔油其實是將牡蠣取肉熬成汁,經過濃縮而成的。但是要想要牡蠣熬成蠔油的濃稠度,做過飯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這需要的牡蠣成本是非常高的!
但是你發現我們買的蠔油成本不是很高,商家是不會做虧本的生意的,可想而知,我們吃的實際牡蠣含量應該不高。
我們買到的蠔油,主要的複合鮮味來自味精、鹽和糖,濃稠的質地來自「增稠劑」,顏色靠的是「焦糖素」。當然,為了讓蠔油「名副其實」一點,會加入少許牡蠣汁,讓它吃起來有「蠔味」。
但是也沒必要過度恐慌,蠔油本身也是一種不錯的調味品,就算跟蠔沒啥大的關係,提鮮還是可以的。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推薦大家多用一些新鮮、天然的調味品,比如蔥、姜、蒜、辣椒、八角等,腸胃功能比較弱的還是少吃各種調味品。
選用醬油和食用醋的時候,儘量選擇釀造的加工方式,而不要選擇人工合成的方式。天然釀造的調味品將保留更多的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
放調味品儘量在出鍋前放,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的營養損失和防止高溫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