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該不該學知識?搞不清這些,怎麼做都是錯

2020-10-10 羽言Vc

幼兒園該學知識嗎?我採訪了一千個家長,只獲得了兩個答案。

該,還有不該。

圖文無關

在這個即將迎來豐收的季節,我新晉成為一個幼兒園大班孩子的家長。家裡的寶貝疙瘩也加入了「學知識」大軍。

於是我採訪了一下我自己,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答案,安利給各位幼兒園大班的戰友們。


比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進入小學前孩子有沒有更多的學習興趣,有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有沒有良好的時間意識,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01-你得先考慮孩子即將入學的小學情況


脫離實際的道理都是空中樓閣

如果孩子即將入學的小學一年級的講課進度快。比如一個月就要學完拼音,兩個月就要學完20以內的加減法,那孩子提前學習就是必要的。

在這樣的學校,如果孩子沒有接觸過這些知識,學起來就會吃力。而且,課後還要花時間去補習,這樣更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不利於他適應小學生活。

如果將要就讀的小學對新入學的孩子沒有基礎知識方面的要求,教學進度也不快。那就沒有必要在幼兒園階段過多的接觸這些基礎的知識了。

否則,超前學習的孩子會覺得自己都知道,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02-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對於學習的需求是極大的,可以說是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從一出生就開始學著吃奶、學吃手、學爬、學走路、學說話、學使用工具、學用什麼樣的辦法讓家長滿足他的願望……

這種由孩子的內驅力在驅使的學習,讓他們極度渴望知識。這學期我孩子幼兒園教拼音,他學的挺起勁,最大的驅動力就來自於,他發現自己藉助拼音更能讀懂注音的故事書了,一本接著一本看,一個音接著一個音就更加熟練起來了。

可如果家長的目標錯了,以記住多少個,記得牢不牢為標準,讓孩子學習,甚至開始盯著孩子寫作業了。那就麻煩了,你們開始邁進「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日常生活節奏了。

孩子覺得「學這些東西好痛苦,沒有好處,還得被爸爸媽媽盯著,一個勁的糾錯。」;家長覺得「這麼簡單的東西都學不好,肯定是不認真,態度不好,專注力有差。」

還沒入學,學習興趣就開始被打沒了。


​03-學習方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三年級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坎,就是因為孩子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比如有些孩子一二年級的成績很好,因為他們會記、會背。到了三年級,數學應用題來了,需要理解了;語文要寫作文,需要想像了,他們就痛苦了,就跟不上了。這些孩子都是無法結合實際學習知識,知識和生活割裂開來,抽象思維的發展跟不上知識難度的提升。

孩子學習知識,學的不是20以內的加減法,而是和小朋友交換物品後自己還有多少剩餘;也不是會背唐詩三百首,而是去爬山的時候吹著風,就知道什麼叫做微風徐徐,把晴空萬裡的畫面刻畫在心裡;是理解我們會把豬八戒和孫悟空都當成人看。


04-進入小學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時間意識、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時間意識,就要讓孩子知道上課下課的時間,什麼時候幹什麼事,在多長時間之內要完成什麼事情。知道放學回家要先寫作業再玩。

任務意識,就是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並且認真完成。

規則意識,是遵守課堂的紀律,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遵守規則。

有了這三個意識,孩子才能學得好、認真學、自主學。


在我看來,不論哪一點,都比不上孩子想學。


只要他還想學,他就會想辦法,我就能有幫忙的機會。有句雞湯挺好喝「沒有人能改變你,能改變你的只有你自己。」

逼他一把的成功概率沒有人能保證,孩子的人生不能拿來賭博,千萬別一時著急而打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到底該不該學小學的知識
    現在每個成年人似乎都活在焦慮之中,做了父母的焦慮又會比別人多了一層。也許在成為父母之前,他們也曾單純地認為孩子就快快樂樂的長大就好,不需要學習太多技能,有自己的愛好並堅持下去。這可能就是他們對自己理想生活的投影。可是真的有一天,為人父母了,看著周圍的孩子們從出生就被安排了各種什麼腦力開發、潛能開發之類的課程,還能沉得住氣嗎?
  • 幼兒園該不該教知識?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i財有道,ID:weizhixiu0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近,有個爸爸在網上說,為何現在的幼兒園不教知識,引起很多熱議。據這位爸爸說,他的孩子之前在一家私立幼兒園,受今年疫情影響,推遲到六月才開學。
  • 幼兒園到底該不該學東西,該學哪些內容,上小學才不吃力
    關於這個話題,可謂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我家兩個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都在兩周多,達不到公立幼兒園3歲入學的年齡,都上了一段時間的私立幼兒園,然後轉入公立幼兒園。我家二寶現在4歲5個月,目前正在讀私立幼兒園,該園已經教孩子拼音、數數,寫字了,而且教育方式不符合年齡特點,就和小學生一樣,老師在黑板上寫,孩子在下面學,孩子根本坐不住。
  • 幼兒園該不該學知識?專家:超前教育的危害,在孩子二年級大爆發
    一、幼兒園該不該超前學知識張雪在小區是出了名的「虎媽」,兒子剛上幼兒園就開始接觸各種培訓班,每天穿梭在小區附近的教育機構,讓人不得不感嘆一聲「太拼了」。這種現象在老人眼裡就顯得太過嚴厲,畢竟3歲半的孩子除了吃喝玩啥也不會幹,你就算逼著他們學習也學不到哪去。
  • 三歲半的孩子到底該不該送幼兒園?晚上一年學對孩子有好處嗎?
    因為霍思燕對這句話深信不疑,就沒讓3歲的嗯哼去上幼兒園,上綜藝節目的時候嗯哼是4歲,杜江說今年一定要讓他上幼兒園,不能再做「失學兒童」了。霍思燕這句話是哪裡看來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它確實有一定的道理。雖然說現在教育部不鼓勵幼兒園就給孩子講課學知識,但它畢竟是一個集體生活的地方,會對孩子有很多約束。3、4歲的小男孩兒正是活潑愛鬧的時候,在家裡無拘無束,到了幼兒園卻不得不收斂起活潑的天性。
  • 孩子上幼兒園大班了,拼音數學都要學,家長很糾結到底該不該學?
    幼兒園小朋友究竟該不該學拼音數學?網友講述:孩子五周歲半了,在幼兒園拼音數學都要學。教育局有規定不讓學, 幼兒園都是偷著在教,家長們不想讓學吧,又怕上課一年級時跟不上,不知道究竟該不該讓孩子學?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底要不要學拼音和數學呢?關於這個問題,我來談一談我的感受。每一個人從娘胎裡來到這個世界上,無不都是在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之中一天天長大。學習是一個伴隨我們終身的大事,既然漢語拼音和數學在小學一年級都要求學,為什麼在幼兒園就不能學呢?
  • 為什麼幼兒園不學這些知識
    很多老師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的反饋:為什麼幼兒園總是在玩玩玩,不教孩子拼音寫字呢?這樣到了小學怎麼能跟得上呀?望子成龍的心態我們都能理解,但是,這些知識可真的不適合太早讓孩子學,一線幼師告訴你,幼兒園裡的「小學化」是有多可怕!
  • 隨筆,幼兒園該不該教拼音
    大概有那麼一段時間了吧,曾無意瞥過一篇文章,稱教育局禁止幼兒園開始教拼音。當然真假我無從考究,但看了論壇上針對此事,家長們紛紛不淡定了。曾寶還沒到年齡上幼兒園,所以我還沒操心這些事。這次回娘家,小侄女今年上幼兒園中班,初聽學費時直接嚇懵了,一個學期四千多。
  • 幼兒該不該學寫字?90%的知識型父母可能搞錯了
    這種以唯一標準來丈量幼兒學習內容的習慣,極可能會忽略幼兒探索「書寫」的自發性動機和行為,也會讓成熟度比較高的幼兒,因為缺乏適當的引導,日後得費力改正不良的書寫習慣。在許多學前教育機構裡,是不教寫字的。理由不外乎:幼兒的肌肉發展不夠成熟,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不適合學習等。沒錯,這些對幼兒能力的考慮是貼心且必要的。可是,幼兒發展,年齡只是一個參考,個別差異的考慮才是重要指標。
  • 公立幼兒園什麼都不教,到底該不該給孩子轉民辦幼兒園?
    幼兒園開學了半個多月,就有寶媽開始跟我吐槽公立幼兒園什麼知識都不教。孩子每天去幼兒園就是玩,聽說民辦的幼兒園識數、識字、古詩什麼的都有教。這位寶媽就開始著急了,要是孩子去幼兒園不就是浪費時間嗎?我給出的建議是:不轉。公立幼兒園主要的教學方式是「育」,民辦幼兒園側重於「教」。家長們想要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無非是擔心孩子上小學後跟不上。其實,民辦幼兒園給孩子帶來的優勢,在小學二年級就消失殆盡。
  • 幼兒園的娃該不該學寫字?現在就布置家庭作業是否合理?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閱讀需5分鐘最近看到一位寶爸提出這樣的問題,在網上也是引發了熱議:幼兒園的孩子該不該學寫字,現在就給孩子布置家庭作業是否合理?除了拿剪刀,維尼經常做的還有塗色。家裡各種互動遊戲繪本中都有塗色,孩子在塗色中,訓練顏色不塗到線框以外,自由搭配色彩,塗滿並塗均勻。其實這些都是為今後寫字打基礎。
  • 「陪讀日記57」初中家長悔之晚矣的事情,奧數到底該不該學怎麼學
    就一個月的時間,五年級的思維訓練都沒刷完,更不要說六年級的了。這次初一的期中考試,最後2道題都說難,娃做出來了。反而21和22道題都扣了一半的分,其中22題就是行程問題。娃對奧數裡的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利潤問題都是一團漿糊的狀態,假期裡預習初一數學的時候,看到方程裡有行程題工程題利潤題,狂哭一頓,說怎麼到了初中還要做這個奧數題啊。行程題工程題和利潤題簡直成了咱娃的噩夢了。昨天數學作業就是方程題,終於笑了一下說,看來學了一點奧數還是有用的,這個題目一看就知道答案了。
  • 不做知識的搬運工,有效知識體系該如何建立?
    而今天的一份報紙,信息量比17世紀一個普通英國人一生經歷都要豐富。 古人半部論語即可治天下,讀書考功名只須熟讀四書,而四書加起來不過區區5萬字。 但在知識大爆炸的年代,可用知識每4年增加一倍,每天都有新知識、新概念、新領域出現。在一個每天都有讀不完的書、每天都有新術語把你搞到一頭霧水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學習?
  • 幼兒園不讓學知識怎麼辦?學齡前培養這些習慣,孩子在小學不落後
    「有些基礎知識,比如拼音,幼兒園不教,小學簡單帶過,孩子們怎麼能跟得上?」「幼兒園沒有做好啟蒙工作,將來讀小學肯定落後!」「去小學化」=「0幼小銜接」家長通常喜歡用識字、算術、背誦來考察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如果孩子不會,就覺得很虧,孩子在幼兒園什麼都沒學到,這樣就成了一些幼兒園為了生源,會教授小學知識,讓孩子做作業,還測試,只為了讓家長看到「成果」。其實,「去小學化」不是小學需要的知識技能都不學。
  • 幼兒園又被禁止「小學化」,不教知識,那幼兒園都該教孩子什麼?
    家長也會擔心,別的孩子都已經學過小學的知識了,但是自家孩子若是沒有學過小學知識「什麼年紀做什麼樣的事」用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最合適不過了,小學的知識,就是要等到孩子七八歲了,大腦發育到可以吸收這些知識的時候才要學習的。
  • 幼兒園不教拼音和算術,孩子去了學什麼?選園前就該清楚
    出去了人們問1+1等於幾都不知道,拼音也不學,簡直就是白花錢,我們今年轉去別的幼兒園了。」後來我去幼兒園具體諮詢,發現這所幼兒園確實不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他們更注重的是孩子綜合能力的發展。而我想給孩子找的就是這種幼兒園,後來看各方面都很符合我們的要求就果斷給孩子報了名。
  • 幼兒園又被禁止「小學化」,不教知識,那幼兒園都該教孩子什麼?
    家長也會擔心,別的孩子都已經學過小學的知識了,但是自家孩子若是沒有學過小學知識,那麼到了小學之後,肯定是跟不上老師教的速度的,所以索性也選擇了一個「小學化」的幼兒園,於是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中。因為孩子「超前教育」時,接收到的他理解不了的知識,所以學習方法更傾向於死記硬背,而到了三年級之後,課程中需要的邏輯性更強,但是孩子的思維轉變不過來,所以孩子在後續學習時候就會難度增加,然後產生厭煩的情緒。幼兒園不教知識,但是比知識更重要幼兒園不是孩子上小學前的預備階段,而是一個對孩子成長有意義的獨立的一個階段。
  •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不知道這些問題就大了
    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要怎麼教育呢?能不能動手打孩子呢?相信這些問題困惑著很多的寶媽寶爸們。動手打孩子怕打壞了,不動手是真的氣人。那麼接下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解決掉那些問題了!孩子不聽話該不該動手呢?其實是不應該打孩子的。
  • 學平險該不該買
    昨天,一個在我們這邊務工的平江男人問我,有沒有給我孩子買那個學平險,我告訴他買了,他說他沒有給他孩子買(也是上幼兒園),然後他特彆氣憤的說,我買不買是我的自由,學校老師叫孩子帶回來一張紅色紙叫我婆籤字,大致內容是,已經通知該家長買保險,家長主動放棄,以後孩子在學校發生了意外,家長自己付責任。
  • 清北網校: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清北網校: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