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調味料潛伏上餐桌 吃多了會毒性成癮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包裝袋說明中有「能掩蓋不良氣味」的字樣。(記者 王建亮 攝) 

  「市場上有出售一種叫『魔精』的調味品,這東西是用罌粟籽做的,人吃了會上癮,一些飯店為了攬住客人,就偷偷使用這種東西。 」近日,有青島市民報料,他聽開飯店的朋友講,一些飯店為了讓客人吃完再來,會使用含有罌粟籽的調味品。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確實有賣含有罌粟籽的調味品,主要是開飯店的人購買。 

  廚師朋友爆內幕 

  「前段時間經常去飯店吃飯,有段時間沒去一家飯店吃飯,就感覺特別想得慌。」市民孫先生說,他吃了這家的飯菜後越來越上癮,還經常介紹給朋友,後來一名從事餐飲業的朋友聽說此事後,告訴了他一個秘密:有些飯店為了吸引顧客,增加回頭客,會在調料上做手腳,其中有的料是用罌粟籽做的,吃了會上癮的。「以前有些火鍋店喜歡用香精和增香劑來做鍋底,只要在湯料裡加上這些調料,這湯料就立刻能變得新鮮、味道醇美,這樣做出來的鍋底既省錢又香氣誘人。」孫先生說,現在這些被曝光的食品添加劑查得嚴了,飯店就用粉狀的調料做替代品,「這個調料會讓你感覺越吃越收不住嘴,這樣顧客就會常來光顧,每天吃也不會厭煩,飯店生意自然就蒸蒸日上。 」孫先生說,他聽朋友說這種調味劑在行內被稱為 「魔精」,顧名思義就是調味料會讓飯菜有「魔力」,顧客吃了還想來。 

  調味品店老闆很警覺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撫順路批發市場,記者發現,大部分調味品店貨架上已經沒有了增香劑、一滴香等被曝光過的食品添加劑。「老闆有沒有做飯的配料。」記者問道,「自己用還是開飯店?」老闆問道,「開飯店,來點能吸引人氣的。」記者回答道,「你是在哪開飯店的?我怎麼沒見過你?」老闆打量了記者幾眼後機警地問道,「我正準備開飯店。」記者回答道。「你在哪個路開飯店?不會是記者吧。」老闆說,現在這個東西查得嚴,不是熟人不能隨便賣。記者謊稱要大量購買,這名老闆聽後看了看門口,沒有發現閒雜人等,就彎腰從貨架下面的箱子裡拿出一包「奇子香」來。「18元錢一包不講價,放起來別讓人看到。」老闆將貨交到記者手中,記者看到這個調味料的正面印著「魔精」兩個字,所標註的產地是雲南。 

  客戶主要是飯店 

  「除了這個還有個調味料叫『鮮香王』。」說著這名老闆又拿出一個品種的調味料來推薦給記者,「現在飯店會用這些調味品,效果不錯。」老闆說,拿回去用熱油一滾,燙了之後會更香,他聽飯店採購員過來說用了之後顧客明顯增多,效果不錯。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 「魔精」吃了之後會上癮,因為東西是用罌粟籽做的,但成分含量不大。 

  標明可掩蓋不良氣味 

  記者拿出這款叫 「奇子香」的魔精仔細觀察,發現金黃色的包裝上面有QS認證,記者看到在包裝的正面有一張圖片,上面印著4朵黃花,看上去很像罌粟花,而產品背面應用範圍一欄裡寫著:本品廣泛用於火鍋、湯菜類,在產品特點一欄寫著能掩蓋不良異味。隨後,記者致電廠家,想問一問這種調料的配方裡是否有 「罌粟籽」,接線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東西是用滅活的罌粟籽做的,但成分含量不大。記者了解到,山東很多地區的鴨脖店、烤肉店也使用了這種「魔精」,就是為了能拉回頭客。記者 徐棟 

  禁用罌粟籽加工調味品 

  記者就此事採訪了青島農業大學食品安全學院的孫慶傑院長,據孫院長介紹,所謂的「滅活」,是指經過鈷-60對罌粟籽進行輻射,使其失去生物活性,喪失生長發芽的能力,罌粟包括枝、葉、殼等,其中籽中的嗎啡含量相對較少,種子通過滅活後只是沒有了繁殖能力,但本身成分不變,滅活不能使其全部的有害物質消除,人吃多了會毒性成癮。記者了解到,國家衛生部、工商總局早在2005年就發布了《關於加強罌粟籽食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罌粟籽僅允許用於榨取食用油脂,不得在市場上銷售或用於加工其他調味品。

(責任編輯:王城)

相關焦點

  • 「我們在麵包上撒一點罌粟籽」,4歲女兒一句話把寶媽嚇一跳
    「我們在麵包上撒一點罌粟籽。」聽到4歲的女兒喃喃自語,寶媽應女士嚇了一跳:「她從哪學來的?」在部分國家,罌粟籽被當作調味料食用,但因為它是毒品原植物種籽,我國對其實行嚴格管制。他呼籲市民不要吃,商家也不要用它。華僑醫院中醫科陳超醫生也表示,罌粟籽吃少量也不行,它具有蓄積性,剛開始吃時心情舒暢,但吃多了就會毒性成癮,以前就有慢慢吃成「癮君子」的例子。
  • 男子吃羊雜碎後被查出吸毒 食物裡被加罌粟殼
    「直到我看到新聞報導了吳起縣有人因吃涼皮被誤會吸毒後,我才意識到自己的事可能和吃羊雜碎有關。」王先生說,為證實這一想法,他於9月28日再次來到麟州廣場附近的這家羊雜碎店,在吃了一碗羊雜碎後,他用隨身攜帶的測試工具進行了尿檢,結果又是陽性,於是他立即向公安局報警。
  • 麵湯咋這麼香 拉麵館用罌粟殼作為食品調味料
    罌粟殼作為國家管制的麻醉藥品,長期食用易使人體依賴成癮,還會對人體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但一些不法食品加工點和餐飲單位為了一己私利,非法使用罌粟殼作為食品調味料,類似案件近年來各地已查獲多起。暗訪發現,這家麵館面積不大,分樓上樓下兩層,衛生條件也不是很好,但顧客特別多,吃麵的人一撥接一撥,連店門口都擺上了桌子。經過多次探訪後,執法人員以食客的名義將樣品打包買回,送到專業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樣品中含有罌粟鹼、嗎啡等可疑成分。    執法人員說,食品中有面、有湯,光調味品就有十幾種,單靠一次樣品檢測,不足以證明店主主觀違法。
  • 火鍋秘方含罌粟鹼 孕婦吃了 胎兒有毒癮反應
    近日,在成都成華法院審結的一起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一份火鍋「秘制配方」的成分被揭開,內含罌粟鹼、嗎啡、可待因、蒂巴因及那可汀5種違禁添加劑,部分成分可造成孕婦腹中胎兒成癮,引發哮喘。成都新華公園附近一家火鍋店主廚馮某被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訴,被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
  • 養殖河豚魚可上餐桌 河豚毒性最強部位是哪
    養殖河豚魚可上餐桌河豚毒性最強部位是哪中國水產流通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昨天透露,農業部辦公廳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最新下發《關於有條件開放養殖紅鰭東方魨和養殖暗紋東方魨加工經營的通知》,明確河豚魚「有條件放開」。
  • 強力枇杷露內含罌粟殼,小心用不對會上癮!
    強力枇杷露內含罌粟殼,小心用不對會上癮! 藥水成禍水,喝藥變吸毒?止咳藥一直都被大家認為是咳嗽時止咳用的,從來沒有想過會「吸毒」。直到有一天,「大力哥」的出現... 這位「大力哥」,真名叫做趙金龍。他口中的大力其實是一種叫立健亭的鎮咳祛痰的處方藥。事實上,一些止咳水、止咳露屬於複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其中含有磷酸可待因、鹽酸麻黃鹼等致癮成分,在正常劑量下合理服用,不會成癮。
  • 罌粟粉實體店沒有網店仍在售 私自添加可舉報
    10月底,延安、榆林、寶雞等多地的麵皮、羊雜湯等風味小吃中,先後檢測出被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罌粟殼成分。近日,記者在臨沂調味品批發市場上並未發現相關產品,但很多網店卻仍在銷售含有罌粟粉調味品。  實體店找不到罌粟粉的影子   11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市區臨西十一路調味品批發市場,多家尋訪後也未找到罌粟粉。
  • 餐桌上少不了它!日本家庭主婦推薦必備調味料
    日本餐廳或是家常料理當中,總是少不了畫龍點睛的調味料。走進日本超市,柜子上滿滿的調味料,看得眼花繚亂。醬油、味噌、味醂、美乃滋、七味粉、沙拉醬、沾醬......還有各式各樣的湯頭。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究竟有哪些日本家庭主婦必備的調味料呢?趕快替家裡廚房也準備一罐吧!
  • 這些止咳藥含罌粟殼,請不要再給孩子吃了!
    含罌粟殼的止咳藥意味著什麼? 罌粟殼中的生物鹼與腦神經有很強的親和力,孩子經常吃含罌粟殼的止咳藥容易上癮,這和經常抽「大煙」上癮很類似。 雖說罌粟殼中的生物鹼含量較少,但是孩子經常吃含罌粟殼的止咳藥,它的毒性會在體內蓄積,從而造成慢性中毒,嚴重危害孩子的健康。
  • 粉店在高湯中添加複方甘草片,市民吃完被檢出罌粟成分
    為了提鮮,不少商家會昧著良心,往米粉高湯裡加罌粟殼。  沒想到,長沙開福區一家名為德輝粉店的粉館,竟然往高湯裡加複方甘草片。醫生介紹,複方甘草片雖然能治咳嗽,但其中的阿片粉成分與罌粟殼成分類似,長期使用可能會成癮。  △11月7日,長沙開福區陡嶺路,德輝粉館的店主指認自家門店。  早上嗍碗米粉,是很多長沙市民的日常習慣。
  • 竟然在火鍋中添加罌粟粉!這個飯店老闆獲刑10個月
    可有的小飯館裡的火鍋總是吃了還想吃,對於這種加料火鍋,市民可得提高警惕了。因為會有無良商家在火鍋底料中非法添加罌粟粉末。這不,江都法院近期就審理了一起飯館內製售含有非法添加罌粟粉末火鍋底料的案件。  據悉,罌粟粉由罌粟殼磨製而成,罌粟殼中含有嗎啡、可待因、罌粟鹼等生物鹼類物質,長期食用會對人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引起慢性中毒,也容易使人成癮。我國法律明令禁止在食品或烹飪中添加罌粟殼或罌粟粉末。
  • 堅果富含人類不可或缺的元素,吃多也會產生毒性,切記控制食入量
    堅果富含人類不可或缺的元素,吃多也會產生毒性,切記控制食入量又到了小編每日分享的時刻,今日分享給大家的是一些常見的堅果和種子的吃法和儲存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杏仁很容易去皮,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E。杏仁萃取物是安全的濃縮香料,由具有苦味的杏仁提煉而成,這類杏仁含有氰化物,不論吃下多少,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香子、桃子和櫻桃核都有類似的香味與風險。巴西核桃體型較大,含有豐富的硒,這種元素人體不可或缺,但吃多了會產生毒性。適量食用巴西核桃有利於身體健康。腰果比其他堅果含有更多澱粉,很適合用來煨湯、菜和增稠其他布丁類的點心。慄子儲藏能量的物質是澱粉而非油脂。
  • 這種植物是醒腦聖藥,但卻也是「新型罌粟」,很多人竟然當蔬菜吃
    今天我們要來跟大家說的是一種如今被稱為是新型罌粟的植物。這種植物本身原產在東非和阿拉伯半島地區,但是現在也廣泛分布於非洲阿拉伯半島和我國大陸的海南,廣西等地區。吃了這種植物,可以讓我們感覺到思維清晰,精力充沛,但是它卻也是新型罌粟,常吃會讓我們營養不良,降低免疫力,感染上各種疾病。
  • 泡泡糖毒性大,別再給孩子吃了
    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吃泡泡糖,因為它既有甜味又好玩!像我們小時候可能都很喜歡吃泡泡糖,也清楚小孩子在吃泡泡糖的時候喜歡吃一會兒又拿出來放在手裡玩,然後再放進嘴裡,來回咀嚼!雖然很不衛生,但是更致命的是泡泡糖裡含有毒性,對小孩非常不好!
  • 崑山4家餐飲店涉嫌添加罌粟殼被查處!
    崑山4家餐飲店涉嫌添加罌粟殼被查處!寒冷的冬天火鍋、麻辣燙或是一碗羊肉麵絕對是吃貨們的首選尤其是那熱氣騰騰的紅白湯汁讓人胃口大開、越吃越想吃罌粟殼含嗎啡 久服會成癮,罌粟殼,又名「御米殼」,俗稱「米殼」。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在火鍋、麻辣燙、牛肉粉等的湯料和輔料中添加罌粟殼及其水浸物,使食物味道鮮美、香濃,也容易讓人上癮。殊不知,罌粟殼含有嗎啡等物質,易使人體產生依賴性,對人體肝臟、心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 砂鍋粥中添加罌粟,老闆獲刑一年並被判十倍賠償金
    為了能增加花生醬的香味他找到了一條 " 捷徑 "他將從網上多次購買罌粟和花生、芝麻碾成粉後與其他醬料一起進行攪拌然後將已添加罌粟籽的醬料經鑑定,從扣押的罌粟籽中檢出蒂巴因、可待因、嗎啡、那可丁、罌粟鹼成分,從扣押的花生醬中檢出嗎啡、那可丁成分。罌粟裡面竟然包含了這麼多有害成分劉某的膽子真是不小對於罌粟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 79歲老人種罌粟 為治病
    還相信罌粟能治病?法院巡迴審理當庭判近年來,一些人偏聽偏信,相信罌粟能治療咳嗽、肚子疼等疾病,但實際上能不能治病暫且不說,在我國,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批准,種植罌粟是違法的。,便於2019年農曆十月份左右在自家房屋三樓樓頂的陽臺上種植罌粟,2020年3月4日被公安機關查獲。
  • 顧客說止咳糖漿裡有罌粟殼來退貨,藥店營業員怎麼應對
    看到這,顧客嚇得糖漿也不敢喝了,直接跑過來退貨……首先對顧客的反應表示理解,畢竟能讓人成癮的東西,確實需要遠離。比如,手機之類的……我們知道,罌粟殼是罌粟的乾燥成熟果殼,是一類阿片類鎮痛藥,其藥理作用於嗎啡相似。
  • 火鍋裡加罌粟,好吃不上癮?警惕美味的背後是對身體的傷害
    吃火鍋,除了食材和蘸碟料理的味道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鍋底。生意的好壞,靠的還是鍋底。所以,不少商家都有各自的獨家配方,來獲得顧客的眷顧。正是如此,有人打起鍋底的主意。近日,人民法院報通報了這樣一個案子。火鍋店的老闆,為了吸引客源,在炒制火鍋底料的過程中加了罌粟殼。
  • 現在是吃野菜的好季節,切記有些野菜不能吃,其中一種見到要舉報
    新鮮的野菜鮮嫩可口,村裡人都喜歡到田間地頭挖些野菜,回家包餃子,蒸野菜吃。不過大家在品嘗美味可口的野菜時,也是需要謹慎的。吃不完的野菜,農民們喜歡拿到市場上去賣,換上幾個錢補貼家用。從2月下旬開始,薺菜等最受喜愛的時令野菜也端上了城裡人的餐桌,不過價格上相對其他蔬菜而言不算便宜。這些時令野菜雖然量少價高,但是因為是自然生長,純天然無汙染,口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