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袋說明中有「能掩蓋不良氣味」的字樣。(記者 王建亮 攝)
「市場上有出售一種叫『魔精』的調味品,這東西是用罌粟籽做的,人吃了會上癮,一些飯店為了攬住客人,就偷偷使用這種東西。 」近日,有青島市民報料,他聽開飯店的朋友講,一些飯店為了讓客人吃完再來,會使用含有罌粟籽的調味品。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確實有賣含有罌粟籽的調味品,主要是開飯店的人購買。
廚師朋友爆內幕
「前段時間經常去飯店吃飯,有段時間沒去一家飯店吃飯,就感覺特別想得慌。」市民孫先生說,他吃了這家的飯菜後越來越上癮,還經常介紹給朋友,後來一名從事餐飲業的朋友聽說此事後,告訴了他一個秘密:有些飯店為了吸引顧客,增加回頭客,會在調料上做手腳,其中有的料是用罌粟籽做的,吃了會上癮的。「以前有些火鍋店喜歡用香精和增香劑來做鍋底,只要在湯料裡加上這些調料,這湯料就立刻能變得新鮮、味道醇美,這樣做出來的鍋底既省錢又香氣誘人。」孫先生說,現在這些被曝光的食品添加劑查得嚴了,飯店就用粉狀的調料做替代品,「這個調料會讓你感覺越吃越收不住嘴,這樣顧客就會常來光顧,每天吃也不會厭煩,飯店生意自然就蒸蒸日上。 」孫先生說,他聽朋友說這種調味劑在行內被稱為 「魔精」,顧名思義就是調味料會讓飯菜有「魔力」,顧客吃了還想來。
調味品店老闆很警覺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撫順路批發市場,記者發現,大部分調味品店貨架上已經沒有了增香劑、一滴香等被曝光過的食品添加劑。「老闆有沒有做飯的配料。」記者問道,「自己用還是開飯店?」老闆問道,「開飯店,來點能吸引人氣的。」記者回答道,「你是在哪開飯店的?我怎麼沒見過你?」老闆打量了記者幾眼後機警地問道,「我正準備開飯店。」記者回答道。「你在哪個路開飯店?不會是記者吧。」老闆說,現在這個東西查得嚴,不是熟人不能隨便賣。記者謊稱要大量購買,這名老闆聽後看了看門口,沒有發現閒雜人等,就彎腰從貨架下面的箱子裡拿出一包「奇子香」來。「18元錢一包不講價,放起來別讓人看到。」老闆將貨交到記者手中,記者看到這個調味料的正面印著「魔精」兩個字,所標註的產地是雲南。
客戶主要是飯店
「除了這個還有個調味料叫『鮮香王』。」說著這名老闆又拿出一個品種的調味料來推薦給記者,「現在飯店會用這些調味品,效果不錯。」老闆說,拿回去用熱油一滾,燙了之後會更香,他聽飯店採購員過來說用了之後顧客明顯增多,效果不錯。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 「魔精」吃了之後會上癮,因為東西是用罌粟籽做的,但成分含量不大。
標明可掩蓋不良氣味
記者拿出這款叫 「奇子香」的魔精仔細觀察,發現金黃色的包裝上面有QS認證,記者看到在包裝的正面有一張圖片,上面印著4朵黃花,看上去很像罌粟花,而產品背面應用範圍一欄裡寫著:本品廣泛用於火鍋、湯菜類,在產品特點一欄寫著能掩蓋不良異味。隨後,記者致電廠家,想問一問這種調料的配方裡是否有 「罌粟籽」,接線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東西是用滅活的罌粟籽做的,但成分含量不大。記者了解到,山東很多地區的鴨脖店、烤肉店也使用了這種「魔精」,就是為了能拉回頭客。記者 徐棟
禁用罌粟籽加工調味品
記者就此事採訪了青島農業大學食品安全學院的孫慶傑院長,據孫院長介紹,所謂的「滅活」,是指經過鈷-60對罌粟籽進行輻射,使其失去生物活性,喪失生長發芽的能力,罌粟包括枝、葉、殼等,其中籽中的嗎啡含量相對較少,種子通過滅活後只是沒有了繁殖能力,但本身成分不變,滅活不能使其全部的有害物質消除,人吃多了會毒性成癮。記者了解到,國家衛生部、工商總局早在2005年就發布了《關於加強罌粟籽食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罌粟籽僅允許用於榨取食用油脂,不得在市場上銷售或用於加工其他調味品。
(責任編輯: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