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寧:碧山豐年祭的實踐與思考
吾谷網2012-11-30 16:24:02
閱讀(3618)
[吾谷網在現場]第四屆全國社區互助農業CSA經驗交流會內容提要:現在介入農村的方式基本靠文藝的形式,但是在農村可能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文化,所以文藝只是介入農村最初步的方法。希望將...
[吾谷網在現場]第四屆全國社區互助農業CSA經驗交流會
內容提要:現在介入農村的方式基本靠文藝的形式,但是在農村可能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文化,所以文藝只是介入農村最初步的方法。希望將來把這個工作做的更深入,能夠超越文藝層面,可以達到經濟和社會層面。
歐寧,《天南》雜誌的主編,國際指明策展人,碧山計劃發起人。
歐寧:我今天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農村一些工作個人的體驗。我們從去年開始在安徽一線就是在黃山腳下有一個村叫驪山,就是一些專家、設計師、在那邊生活,參與鄉村建設一個構想。最出的想法,因為我自己是廣東省湛江市的一個農村長大的,最早的時候我討厭農村,所以努力念書,就考大學在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後,慢慢思考農村的問題。2003年的時候,我受威尼斯委託,做了廣州城市人口調查,我發現城市與農村的貧富還有差距,所以我把我的視線轉到了農村。
要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首先看一下我們有什麼樣的歷史資源。所以對民國以來的民間運動做了一些消化,從這些人包括共產黨在農村發動農民運動,還有日本的白話派作家的新村主意,還有溫老師帶領的新村運動。因為我創辦《天南》雜誌的時候,我邀請梁鴻跟我一起,到各地到福建和河南去碧山,我們在碧山開始這個計劃之前,我們不僅是在四處了解歷史上的經驗,同時也試圖廣泛接觸在當代所發生一些事件,試圖從裡面學到一些東西,再開始我們自己的實踐。
這個村莊在黃山腳下,有非常好的自然資源,而且有非常好鄉土建築資源,大家知道徽派的民劇是非常著名,非常有特點,這樣我才選定這個地方。在開始之前,我都是天馬行空,先做一個計劃,所以在一個筆記本上,把要做的事情先天馬行空做一些構思。當然我也繼續做了很多很多調研,包括一些藝術家斯洛微克亞烏託邦一些實踐。當然我們還想找到我們思想的核心,我喜歡安達期的思想,安達期的思想是至今最吸引我的一種思想,所以我們想把這個思想在當代條件下落地,看看有沒有可能落地。
當我們決定要去行動的時候,第一步要在鄉村紮根,所以找了一處空置民居,我就買下來,就把它取名叫牛院兒。我們從2011年開始,其實已經吸引到了像杜克大學、阿姆斯丹大學一些研究機構對我們做事情的興趣,所以明年就有一些課題就是以這個牛院兒為例展開我們的研究。同時它也成為我們在鄉村日常工作的一個據點。
與此同時我在各地了解知識分子,包括亞洲其他地區他們是怎麼樣在農村工作的,2011年的時候我去了泰國清邁,訪問了土地計劃,他是有兩位泰國的藝術家,在清邁郊區的農村買了一塊地,他們做零產權的實驗,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這塊地。然後從全世界邀請了很多藝術家,在這塊地上做了各種各樣包括有機農業、包括一些實驗建築的實驗。
這些都是他們蓋的房子,其中左邊這個是法國一個建築師和藝術家做的,他是用水牛肌肉來做一個實驗提供照明的一個實驗。
這個在去年天南雜誌上,我就把這些主題叫亞細亞故鄉,主要針對與亞洲地區不同的知識分子在離開城市,在農村工作生活的一個總結。
我們第一個項目對一線返工的調研,把一線下面所有村莊的手工藝、傳統工藝進行了一個調查,然後登記所有工匠的電話,包括他們質子這些像蓑衣,當地的家具,還有製作工藝我們建立一個資料庫,在這個資料庫基礎上,我們請很多人藝術家、匠人來做這些新的產品。
我們在異地做第一個活動就是在廣州美術館做一個地上計劃的一個初步美術館,我們邀請很多人去,包括建築師、藝術家、音樂人等等,邀請了很多,這個廣州的活動就是把我們一個初步的工作結果在驪山以外一個地方來展示,這樣把我們工作的經驗介紹,讓更多人返鄉。
去年8月份我們第一次在驪山做了碧山豐年祭,這種碧山豐年祭,就是把不同地區的藝術家、導演們、作家們請到驪山去,我們做很多研討,同時跟農民合作一些產品的展示,然後為村莊組織了很多文藝活動。基本上我們都是用村裡面的食堂和糧站來做,吸引公眾的參與。
我們還讓村民自己編導了一個叫出地方的儀式,所有的表演都是在祠堂裡面進行的,是由當地村民表演的。
我們還對這個村莊的歷史進行了收集,收集了大量歷史圖片,然後在糧站裡面展出,村民看到年輕的照片都很激動,實際上這些圖片他們很少看到,這個碧山豐年祭讓他們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村莊的歷史。
還有我們邀請一些詩人在祠堂裡面給小學來講詩歌科,把文學活動帶到農村。
同時我們也做了一個集市,就是讓農民把自己家裡的東西拿出來賣,包括手工藝和食物等等。
同時我們有學術研討會,邀請了臺灣、中國、還有其他地方相近工作者,不同流派的相近工作者,交流不同的工作經驗。還有音樂演出,還有播放露天電影。
第二個活動,因為我去年成都雙年展國際車站的人,我就把驪山的計劃拿到成都做了一次展覽。與此同時,我在美國亞洲協會開了一個鄉土中國的專欄,就是研究中國農村的政治和社會運動等等。然後我們也到日本去看全世界最大在農村地區舉辦的商演展,學習他們的經驗。因為去年的碧山豐年祭比較成功,黟縣政府讓我們接辦他們國際攝影節,我們今年又把黟縣國際攝影節跟第二屆碧山豐年祭在一起做。因為有政府的支持,我們可以邀請很多國際的知名作家在地創作,同時用老的民居作為展覽場地,在布展的時候,動用了馬車等等。今年的碧山豐年祭我們主要想給村裡辦實事,所以請態度設計師簡單給村裡面設計照明系統,因為村裡面原來是沒有照明路燈的,同時我們給碧山村王達志樹了碑,我們發現以前跟著陶行知先生的王達志是這個村莊的人,所以我們就為他立了一個塑像。這是今年集市的情況。
我們還把黟縣當地的農產品,專門設計包裝作為我們活動的一些禮品,這是茶葉的禮品,這個是一個蓋章的表,上面有30多個表。
我們覺得以我們現在介入農村的方式基本靠文藝的形式,但是我們覺得在農村可能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文化,所以文藝只是我們介入農村最初步的方法。總結過去兩年的驪山計劃實際上有一個效果,因為我們媒體資源比較多,所以通過驪山計劃帶動很多媒體來關注鄉間的議題,這是我們報中文版一個創新人物獎,因為驪山計劃很多雜誌都做了關注農村和三農問題的問題,我們希望將來把這個工作做的更深入,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超越文藝層面,可以達到經濟和社會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