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你補的鈣都吸收了嗎? 奶製品才是補鈣「高手」

2020-12-25 中國網河南頻道

這些年你補的鈣都吸收了嗎? 奶製品才是補鈣「高手」

2019-12-31 08:58: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  

作者:李潔

| 字號:

A+

A-

這些年你補的鈣都吸收了嗎?

奶製品才是補鈣「高手」維生素D和K不可或缺

鈣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它不僅是我們骨骼的營養劑,也對心臟、血壓、神經、腎等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因此,補鈣是生活中必須要學會的一件事。現如今,補鈣似乎已經成了「全民行動」。不過,我們補了這麼多年的鈣,到底補對了嗎?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就請營養學專家跟大家說說補鈣那點兒事兒。

什麼?缺鈣還能增加肥胖風險

缺鈣和過多的鈣流失或引起骨質疏鬆,這是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的。不過,缺鈣對人體的影響還遠不止這些。營養專家舉例說,缺鈣還與高血壓有關係,如果體內鈣水平比較低而鈉離子又高的話,血壓就不好控制。而讓減肥一族扎心的是,鈣還跟肥胖有關係,當你的膳食裡鈣的攝入水平比較低時,肥胖發生的風險比吃鈣多的人要大。鈣除了能營養骨骼,同時對心臟、血壓、神經、腎等其他方面都有益處。

專家提醒,補鈣可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隨著歲數的增大,骨量的減少,加上骨結構的變化,最終導致身高的變矮。同樣一個人,從35到45歲再到65歲,身高可能降低5至10cm。因此,補鈣應該成為老、中、青三代人都要關注的問題。

鈣的國家推薦量標準是多少呢?18~50歲之間的適宜攝入量為800毫克,50歲以上的人群為1000毫克,可耐受的最高攝入量為2000毫克。當每日攝入超過2000毫克鈣以後,再增加鈣攝入量並不會因此獲得額外的好處,相反,發生鈣過量的風險會增高。

四大因素導致缺鈣的總是你

究竟什麼原因會導致人們鈣缺乏?營養專家分析,可以將其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人均奶製品攝入量非常低據估算,我國居民每天喝牛奶的平均量為22㎎。這是什麼概念?袋裝牛奶接近250ml,22㎎是一袋牛奶的1/11,也就是大約一口的量。

拿其他食物替代奶製品鈣的來源以植物性為主,比如說豆漿。但在補鈣的問題上,豆漿的補鈣水平比牛奶相差甚遠。豆漿雖有較好的蛋白、較低的脂肪、大豆異黃酮等,也要跟牛奶交替飲用。蝦皮和芝麻醬含鈣的百分比並不低,但使用量並不高,而且鈣的吸收率比起牛奶來要低很多。

幹擾鈣吸收的膳食因素較多如菠菜、茭白、飲料、咖啡、濃茶等等,食用過多影響鈣的吸收。

冬天日照比較少北方地區冬天很冷,人們出門全身都裹得嚴嚴實實。在冬季,北方居民身體裡維生素D水平要比南方居民偏低,缺少陽光照射影響了鈣的吸收和利用。

吃什麼最補鈣?還得說是奶製品

生活中我們可能都聽說過一些補鈣偏方兒,比如吃豆腐補鈣,專家表示其效果較弱;再比如骨頭湯補鈣,但沒有任何的證據顯示骨頭湯能補鈣。有人把骨頭嚼碎了吃進去,還有人拿吸管喝大棒骨裡的骨髓,專家表示,這些通通不補鈣。特別是骨髓裡沒有鈣,而是膽固醇。

要說膳食裡什麼食物的鈣來源最好?營養專家介紹,就是牛奶製品。奶製品中的鈣不僅吸收率高,而且裡面有促進鈣吸收的成分。比如說牛奶裡的乳糖,還有部分胺基酸可以促進鈣的吸收。一袋250ml的牛奶鈣含量大概是250㎎,1ml牛奶提供1㎎的鈣,吸收率高達40%左右,所以結果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

奶製品是最核心的補鈣來源,如果每天能喝到500ml的牛奶,大約相當於咱們袋奶的兩袋,就可以滿足75%的每天推薦鈣的攝入水平。剩下百分之二十幾的鈣可以通過雞蛋、瘦肉、豆腐等補充。中老年人可以選擇脫脂或者低脂牛奶,血脂正常的人群也可以喝全脂牛奶。專家建議,最好分成早、晚各一袋,一次性全部喝入即便不拉肚子,也可能會降低鈣的吸收利用率。牛奶雖說可以補鈣,但其飲用也有講究:

不要空肚子喝雖然有些人空腹喝牛奶沒事,但是經醫學觀察發現,空腹飲用牛奶確實會有胃腸道不適的風險。所以營養專家建議要先吃幹的東西,最後再喝牛奶。

不要混合其他飲品有的人喝牛奶的時候覺得沒味道,放三勺咖啡,這是錯誤的,咖啡會干擾鈣的吸收。還有人喝完牛奶緊接著喝一大杯濃茶,也是不合適的。

溫度要控制不要喝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牛奶,這樣會刺激到腸胃。最好的辦法是,將牛奶放到常溫下靜置一會,或者用微波爐加熱一下。

有的人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不舒服,怎麼辦?專家表示,乳糖不耐受的朋友也不要輕易放棄喝牛奶。據介紹,牛奶裡有乳糖,乳糖到體內需要乳糖酶把它分解才能被利用。如果身體裡沒有乳糖酶的話,這個乳糖就會一直完整地通過胃、小腸,進入到大腸,當乳糖進到大腸以後,大腸裡的細菌就會作用在這個乳糖上產酸、產氣,就會導致腹脹、腹瀉。專家建議,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選擇少量多次喝,把一袋牛奶分成若干次喝;用酸奶替代牛奶,酸奶在發酵過程中去掉了1/3的乳糖,或者換成去乳糖的奶粉。

補鈣需求因人而異。一般人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製品、豆類、蛋、蔬菜等就可滿足身體對鈣的需求。但是有些人由於體質原因,鈣的吸收沒有那麼好,個人身體情況差異不同,要懂得採取適合自己的補鈣方式。必要的時候可在醫生的指導之下選用鈣製劑。據介紹,鈣片分兩大類,一個是無機鈣,如碳酸鈣等;另一個是有機鈣,如檸檬酸鈣、葡萄糖酸鈣等。無機鈣的鈣元素含量比較高,吸收也比較高,但對胃腸道有刺激,容易引起便秘和大便乾燥。有的人服用以後出現肚子不舒服,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改成有機鈣。

粗糧雖好吃太多會阻礙鈣吸收

人們現在都注意主食的粗細搭配,不少人甚至拿粗糧代替主食,但粗糧中含有大量的磷會阻止鈣的吸收,這都會對鈣的吸收造成一定的影響。營養專家介紹,磷是主食裡非常多的一種元素,磷跟鈣的比例應維持在1∶1,這樣有利於鈣的吸收,鈣磷比值最好的食品就是牛奶。但是現在咱們吃的磷普遍偏高,如進食粗糧、動物內臟就會攝入更多的磷。一旦磷攝入偏多,就會導致骨質疏鬆的情況,還會出現腎臟病變的情況。所以,對進食粗糧要有度,一天吃粗糧的量不要超過總主食量的1/3,食用動物內臟也要有節制。

值得一提的是,維生素D和維生素K,都是幫助鈣吸收和利用的「好搭檔」。維生素D的作用是把吃進去的鈣從腸道裡吸收進去;維生素K的作用是幫助吸收進的鈣進入到骨頭裡。補充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是曬太陽。每天拿出15分鐘到戶外曬太陽即可,把胳膊、臉、手全都露到外面。在紫外光作用下,皮下的膽固醇經過肝和腎轉變成活性的維生素D。玻璃會把紫外光中對生成維生素D有效的部分阻擋掉,所以隔著玻璃是不行的。

維生素K是體內細菌產生的,它們不是靠外界補充的。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可以補充維生素K,如芥藍、生菜、甘藍、捲心菜、蘆筍等。每天要吃到生重400~500克,大約就是中午一盤菜晚上一盤菜的量。

責任編輯:趙文佩

相關焦點

  • 這些年你補的鈣 都吸收了嗎?
    鈣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它不僅是我們骨骼的營養劑,也對心臟、血壓、神經、腎等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因此,補鈣是生活中必須要學會的一件事。現如今,補鈣似乎已經成了「全民行動」。不過,我們補了這麼多年的鈣,到底補對了嗎?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就請營養學專家跟大家說說補鈣那點兒事兒。什麼?
  • 孩子缺鈣別亂補,試試「補鈣高手」,鈣含量比雞肉多,容易吸收
    下面這些補鈣謠言,你聽說過嗎?老一輩人對於液體食物情有獨鍾,從鯽魚湯到大骨頭湯,再到莫名其妙的十全大補湯,在他們看來,喝湯可以解決一切,它才是真正的補品。事實顯然並不是這樣,不管是我國還是外國專家,都曾對「骨頭湯」做過檢測。
  • 碳酸鈣、葡萄糖酸鈣、活性鈣,都不如這些真正的兒童補鈣「高手」
    很多媽媽一旦遇到上面的表現,首先也想到是孩子缺鈣了,看到電視上一些補鈣的廣告,就自行在藥店買一些鈣劑給孩子補;或者找醫生開了鈣劑,不按醫生指導補;或者看別人拿什麼補,自己也跑去開這些鈣劑,這些都有點發力不對。首先我們來看看,常用鈣製劑有哪些醋酸鈣:它的適用人群包括兒童,當然還有孕婦及老年人,它的有效鈣含量高、起效快等。
  • 碳酸鈣、葡萄糖酸鈣、活性鈣,都不如這些真正的兒童補鈣「高手」
    很多媽媽一旦遇到上面的表現,首先也想到是孩子缺鈣了,看到電視上一些補鈣的廣告,就自行在藥店買一些鈣劑給孩子補;或者找醫生開了鈣劑,不按醫生指導補;或者看別人拿什麼補,自己也跑去開這些鈣劑,這些都有點發力不對。
  • 鈣!你給寶寶補對了嗎?這些點你可能沒想到
    哦~鈣!你確定給寶寶補對了嗎?寶寶補鈣這些點,你可能木有注意到!來看看你中招了嗎?營養學家可不贊成:1斤排骨加5斤水煲出來的湯,裡面也不過只有10毫克的鈣。因此,給寶寶喝骨頭湯根本補不了多少鈣。每100克胡蘿蔔大約能提供250毫克鈣,比100克牛奶中的鈣含量更高,而小油菜、小白菜、圓白菜、芥藍、芹菜等都是不可忽視的高鈣食物。
  • 寶寶奶製品補鈣攻略
    補鈣的原則:  1.缺多少,補多少  現在多數嬰幼兒的奶製品攝入量是足夠的。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年齡小,食物的主要來源是奶;另一方面,父母會儘可能為孩子尋找最好的奶製品——母乳、配方奶等富含鈣的食物。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寶寶會缺鈣嗎?
  • 補進身體的鈣都能吸收嗎?有了這個,鈣才不算白補
    有人不禁要問:為什麼我天天補鈣,還是沒有辦法擺脫腿抽筋、骨質疏鬆的命運?其實核心在於天天補鈣的同時,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補進去鈣就能被吸收嗎?那為什麼說維生素D是補鈣的「黃金搭檔」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人體骨骼。人體骨骼的主要成份是鈣,佔全身鈣總量的 99%,這些鈣需要通過膳食來獲得。膳食中的鈣要先經腸道吸收,然後通過血液運輸進入到骨骼中,而這個過程就需要維生素D的幫助了。
  • 「鈣」你補對了嗎?
    要長個了,懷寶寶了,年紀大了……遇到這些人生節點,我們總能聽到周圍人說「多補補鈣」,市場上各種補鈣產品琳琅滿目,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補鈣大軍。 ‍‍鈣是人體不可短缺的營養元素之一,從骨骼形成、肌肉收縮、心臟跳動、神經以及大腦的思維活動、直至人體的生長發育、消除疲勞、健腦益智和延緩衰老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了解了補鈣的重要性,但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補對鈣、補夠鈣。稍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誤區。
  • 你需要補鈣嗎?這些事不知道,鈣就白補了
    缺鈣只是老年人的問題嗎?當然不是。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預防鈣的缺乏。這裡給大家梳理一下全生命周期的補鈣需求。嬰幼兒:由於這段時間每天食用較多的母乳和嬰兒奶粉,鈣的供應量並不缺乏,所以並不需要補充鈣片,而是需要考慮補充維生素 D。盲目補鈣反而增加嬰幼兒的腎臟負擔。
  • 骨頭湯並不補鈣,這些食物才是鈣的正常來源,現在知道並不晚
    其實骨頭湯裡面的大分子鈣是不容易被我們所吸收的,所以很多人就算經常喝骨頭湯還是沒有把鈣給補上去,那到底什麼樣的食物才可以補鈣呢?其實這些食物我們平時也會經常吃。第一名就是各種各樣的堅果,其實像核桃,腰果,杏仁等等一些平日裡都可以吃到的堅果,它們的鈣含量也是很高的,如果每天堅持吃一些堅果的話,補鈣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 食補不夠還得吃鈣劑,哪種鈣劑補鈣效果最好?
    缺鈣輕了夜裡鬧個腿抽個筋兒,缺鈣重了骨質疏鬆愛來敲門,關於缺鈣的健康風險不用營養師贅述,可是我們需要多少鈣?食補容不容易補夠?哪種鈣劑補鈣效果最好?補鈣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很多朋友對這些問題還是雲裡霧裡,一起來看文章吧。一、你需要補多少鈣?
  • 寶寶別盲目補鈣 到底需要補多少鈣?
    檢測微量元素能查出缺鈣嗎?寶寶在什麼情況下才需補鈣?
  • 吃液體鈣比固體鈣更易吸收?補鈣這些事要知道
    寶寶出牙晚、不長個,是不是該補鈣了?……補鈣,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依舊有很多人搞不清楚補鈣的重要性,或者是越補越錯。今天,針對大家關心的補鈣問題,一起來探究一下吧。鈣,誰需要補?有機鈣以檸檬酸鈣為主,葡萄糖酸鈣、胺基酸鈣也都屬於有機鈣。檸檬酸鈣不依賴胃酸消化,對腸胃刺激較小,所以不論空腹還是隨餐服用,都可以很好地吸收,不容易引起便秘,所以老年人,小朋友,吸收障礙的人群,炎性腸病人群和胃酸缺乏症的人群都適合有機鈣產品。鈣,到底應該怎麼補?
  • 補鈣要補多少為佳?越多越好嗎?這可不一定!
    經常有人問:我缺鈣嗎?我需要補鈣嗎?是不是要買鈣片?藥補還是食補?吃多少合適?天天喊「補鈣」,你補對了嗎?鈣是人體的常量元素,一個正常成人體內有1000-1200克的鈣,其中大多數存在在人體骨骼,牙齒部位。
  • 碳酸鈣、葡萄糖酸鈣、乳酸鈣 誰才是補鈣高手?
    近年來,我國營養調查結果表明:基於目前的膳食結構,我國居民的鈣攝入量普遍偏低,缺鈣成為常見的現象——兒童處於旺盛的生長發育期容易缺鈣,成年人飲食不規律、營養不平衡容易缺鈣,老年人代謝和吸收效率減緩也容易缺鈣。
  • No,該補的是這些,你做對了嗎?
    一人吃兩人補,「補補補」真的是孕期的主旋律嗎?  No!科學孕補,才能少負擔,長胎不長肉~ 比起各種油膩膩的十全大補湯,均衡飲食,達到飲食均衡,保證營養吸收全面,才是「補」的真正含義。  都0202年了,很少人會營養不良,但做到營養均衡並不容易哦,例如很多人蛋白質攝入充足,但很多微量元素的攝入,像鈣含量的攝入卻是不夠的。
  • 這4種綠葉菜,比牛奶還補鈣!每天吃一把,全家老小鈣都補足了
    我們總聽到身邊人提到「多補鈣」,各種廣告也在宣傳全民補鈣,我們真那麼缺鈣嗎?事實還真是這樣!據統計,我國居民補鈣量人均僅389毫克,不足推薦量800毫克的1/2。鈣是得補,但到底怎麼補?喝牛奶、喝骨頭湯?
  • 乳鈣是最好吸收的鈣?你被忽悠的可能不只這一件事兒
    說到補鈣,很多人會推薦乳鈣,認為它最容易吸收。從它的名字「乳鈣」來看,確實挺具誘惑力性,感覺上像是乳汁中的精華提取。我們常說喝牛奶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補鈣,那直接吃牛奶裡的乳鈣還不是最好的?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口袋育兒今天就請營養師苗苗媽來聊聊乳鈣的那些事兒。1|你可能被忽悠了!
  • 幼兒每天需要補多少鈣 補鈣千萬別過量
    原標題:幼兒每天需要補多少鈣 補鈣千萬別過量   很多新手爸媽對此不是很清楚,初為父母,為了寶寶能夠健康成長,補鈣是必須的,那麼怎麼給孩子補鈣才是最合適的呢?下面我們看看幼兒補鈣要注意什麼?   各年齡段的兒童,每天需要多少鈣呢?
  • 補鈣不止靠牛奶!綠葉菜中的6種「補鈣高手」,你一定想不到
    然而多數人卻不知道綠葉菜也可以補鈣,除了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其鈣含量也不比奶製品差,甚至可以多達牛奶的3-7倍。  綠葉菜中的6種補鈣高手  1 . 小油菜  常見的綠葉菜中,小油菜最補鈣,有「補鈣之王」的美譽。小油菜是北方地區的叫法,在南方,更多人叫「小白菜」、「上海青」。  別看它長得小小的,作為綠葉菜的代表食物,它的營養價值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