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用紫砂壺泡茶?

2020-12-19 問壺紫砂說

這首先得從茶說起。

唐代崔道融《梅花》詩: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其中「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這一聯寫得尤為精到,故傳為佳句。

「韻」是香中之香。抿一口茶湯,嗅一下杯底,動作人人都熟練。鼻子能嗅到的香氣,終究膚淺,而茶湯吞咽之後,充盈在口腔之中的餘味,才是「韻」。所以巖茶有巖韻,鐵觀音有觀音韻,這就是茶「韻」。

而我們平時所說的泡「好」一款茶,就是要控制好茶湯的濃度和溫度兩個參數,從而使茶「韻」倍增。

茶「韻」的滋味,聽起來很玄學,細講起來,無非是香氣、甜度、醇厚度、苦澀度、回甘這麼幾項。好茶「香氣過喉」,在茶湯吞咽之後,香氣能充盈在整個口腔,尤其是從舌尖到舌根的整個舌面上都能感受到香氣的「粘著」。白居易詩裡寫「盛來有佳色,咽罷餘芳氣」是很準確的描述。

那紫砂壺能不能使茶「韻」更佳?

換句話說:紫砂器泥料材質的特殊構造真的能給泡茶帶來一定的功能嗎?

陶瓷工藝工程師和食品工程工程師做了聯合實驗,用三個月的時間對宜興紫砂茶具實用功能作研究,應用TC-PⅡG全自動型測色、色差計等檢測手段,選用宜興紫砂壺、宜興硃砂壺、白瓷壺、玻璃杯四種茶具,衝泡綠茶、紅茶、烏龍茶,來測定茶湯中的色、香、味,水浸出物,即茶湯、茶色、茶多酚、咖啡鹼、還原糖、茶氨酸、茶乳酪等項目含量的測定。

以下有關紫砂壺實用功能的研究情況和測試結果及其相關數據引用自此實驗報告。

*引自:曹仲良,《紫玉金砂精華版》國家圖書館目錄[M].臺北:唐人工藝出版社,2009.12。

測試過程複雜和數據枯燥,這裡直接公布檢測結果。

1、茶多酚含量測定與結果

結論:用三種茶具衝泡綠茶、紅茶、烏龍茶的茶湯,隨時間的延長,茶多酚含量逐漸增加。用紫砂壺衝泡的茶湯中,其茶多酚含量高於瓷壺、玻璃杯約30%-50%左右。

2、咖啡因含量測定與結果

結論:用三種茶具衝泡綠茶、紅茶、烏龍茶,隨著時間的延長,茶湯中咖啡因的含量逐漸增加,四十分鐘後,達到平衡。在六十分鐘衝泡時間內,用紫砂壺衝泡的三種茶湯中的咖啡因含量始終高於瓷壺和玻璃杯,大約提高30%-40%左右。

3、還原糖含量測定與結果

結論:用三種茶具衝泡綠茶、紅茶、烏龍茶,在前二十分鐘內還原糖的溶出量幾乎呈直線上升,30分鐘至60分鐘內逐趨平衡。用紫砂茶具衝泡的茶湯中還原糖的溶出量,在相同的時間內高於瓷壺和玻璃壺。

4、維生素C含量測定與結果

結論:

(1)不同的茶葉要想使茶湯中維生素C獲得最大量必須選擇最佳衝泡水的溫度。衝泡綠茶時水溫控制在90℃為宜:衝泡紅茶時水溫控制在95-100℃為宜。

(2)除綠茶浸出維生素C玻璃杯要超過紫砂壺,其他對比紫砂壺都高於其他器具。

5、胺基酸含量測定與結果

分別稱取三種茶葉各3克,置於三種茶具中,用180ml沸水,衝泡15分鐘後取樣測定茶湯中的茶氨酸。測定結果列於下表:

單位:(mg/100ml)

結論:茶氨酸含量多寡對茶湯的鮮爽味影響很大,在茶湯中有近二十種游離胺基酸,其中茶氨酸含量約佔總量的50%,他是茶的特徵胺基酸。從測定結果可見,用紫砂壺泡茶的各種茶湯中茶氨酸溶出量約高於瓷壺、玻璃杯的10-20%左右。

6、茶乳酪含量測定與結果

茶湯放冷之後,湯色變的渾濁,這種現象稱為「冷後混」。導致冷後混的原因主要是茶乳酪含量的增多所致。

測定結果表明:茶乳酪的含量隨浸泡時間的延長而提高,用紫砂壺衝泡的茶湯中茶乳酪的生成量均低於瓷壺和玻璃杯。

7、茶湯的色、香、味,變質發酵情況的定性評定與PH值的變化

本試驗採用直觀觀察方法,以紅茶來試驗,室溫33-35℃

試驗結果列於下表。

茶湯的PH值由中性向弱酸性轉化,是由於茶葉中丹寧溶出物的結果,它會損害茶湯的質量。觀察試驗結果,可知在同條件下:

(1)用紫砂壺衝泡的茶湯的PH值變化遠慢於瓷壺。

(2)用紫砂壺衝泡的茶湯香味減退、變質發酵滯後的時間明顯比瓷壺更長。

註:配圖為問壺做定向實驗拍攝圖片,拍攝時間為120個小時後,室溫35度左右。

總結:無論用先進的科學方法進行的定量測試,還是用感官進行定性的評定,其結果都足以說明用紫砂壺衝泡的各種茶湯,能獲得比其他材質的茶具更好的茶湯湯色、茶湯滋味、茶湯香氣,且具有較好的保鮮、保味的功能。

那為何紫砂壺泡茶功能性這麼好?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保溫性,透氣性要遠遠高於其他茶具。因為保溫性讓其在相同時間內衝泡的茶葉茶水溫度更高,保證了茶葉茶多酚、咖啡鹼、茶乳酪、還原糖、維生素C、茶氨酸的析出同時也保留了茶香味。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紫砂壺的雙氣孔結構。

用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紫砂胎體的顯微結構如下

朱泥壺雙氣孔結構
紫泥壺雙氣孔結構
紫砂壺雙氣孔結構圖

壺體中有十分清晰氣孔結構,它顯示了赤鐵礦、雲母、石英、高齡土鏈狀氣孔,高齡土內部的微細氣孔,以及鏈狀氣孔包裹著高齡土團粒的情形。這種鏈狀氣孔的大小為5-20mm不等。另一種高齡土細微氣孔一般為1-3mm左右。上述的兩種氣孔統稱為雙氣孔結構。

這是紫砂壺所特有的顯微結構,其他如雲南建水五彩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重慶榮昌安富陶、以及廣東汕頭壺,因為礦料的關係都是單氣孔結構,其保溫性,透氣性(注)則要低於紫砂壺。

註解:紫砂壺的透氣性並非是一致的,不同的泥料透氣性各有不同。影響紫砂壺的透氣性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泥料本身的結晶度,二是泥料目數

1、從結晶度來說,朱泥>紫泥>段泥,該值越大透氣性越差因此,就透氣性而言,段泥>紫泥>朱泥

2. 目數是一個材料單位,用來計量泥料網篩的篩孔密度。1目=1平方英寸的網篩面上有1個篩孔;40目=1平方英寸的網篩面上有40孔。因此,目數越大,顆粒通過率越低,最大顆粒也就越細。

上圖所示,小泥團、石英、雲母、赤鐵礦組成了鏈狀氣孔,如果顆粒越小,則鏈狀氣孔閉合度越大,透氣性則越差。因此我們可以說目數越大,透氣性越差。所以,就透氣性而言,20目>40目>60目

下面展示一些不同泥料、不同目數的具體觀感表現

40-60目混拼降坡泥
40目降坡泥
40目紫泥
60目老紫泥
40目本綠
40目段泥
60目朱泥

我們選壺的時候有個小技巧,敲擊新壺(用過的壺由於有了包漿,聽聲音就不準確啦)判斷透氣性。如果聽起來很渾,則說明該壺泥料較「酥」,透氣性好;如果聽起來很脆,如鐵器一般,則說明該壺泥料較緊實,透氣性差。

紫砂壺的上述性能,從微觀上,決定了茶葉不同的內含物質在茶湯中析出的速率、比率甚至其它區別,最終在茶湯品質上得以綜合呈現。正確選擇和使用紫砂壺,可以使茶品具有更為均衡優異的表現。茶品的湯感、韻味等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改善(相對而言)。

當年,陸羽老人家歷時十幾年走遍山川,遍嘗奇茗,最後定居湖州寫《茶經》之時,是否會想到在他千年之前,那位嘗百草的神農;又是否會想到千年之後,茶這樣一種香味平淡、略帶苦澀的東方神秘飲品終於流播九州,揚名四海,不僅成為華夏子民最熟悉的飲料,更是徵服了遠隔重洋的西方貴族。

茶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柴米油鹽醬醋茶」裡有茶,「琴棋書畫詩酒茶」裡也有茶,都是茶,本質沒變,但由於喝的人群體不同,追求不一樣,所以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

「柴米油鹽醬醋茶」裡的茶,是生活需要,是物質需求;

「琴棋書畫詩酒茶」裡的茶,是文化所需,是精神追求。

當你開始以精神的方式去感受茶,而不是計較喝入口中的液體的味道和香氣,把這個感覺轉化為感受,由口裡喝到心裡,你就能明白茶人對茶具的看重以及後來茶道的誕生。

「茶道」這個詞,是皎然在《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第一次提出的:「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崔石是個人名,大概是湖州地方長官,而皎然是當時江南地區著名高僧與詩僧。「誚」本義是譏諷,這裡是文人之間開玩笑的意義。皎然這首詩的主要意思就是:喝酒不如喝茶,喝茶的體驗很美妙、只有喝茶才能體驗到「得道」的感覺。因茶而近「道」,飲茶而得「道」,故稱「茶道」。

而今天「茶道」一詞的意義顯然不是如此,而是程式、規範、精神內核等一整套的形而上與形而下緊密結合的體系。

茶具雖然是「道」的載體,但顯然只憑茶具的羅列陳設是無法體現「道」的。而若是沒有器物的依託,一片弱小單薄的茶葉,又如何承載起茶道之重?

歸根結底,茶具之於你,正如你身上的物品之於你是一樣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喜好,而這種喜好也正是自己內心的投射。

有人喜歡以物代己,有人不喜歡,如此而已。

最後願您心有所喜,而我能達您所願!

感謝各位朋友的關注、評論、收藏、轉發!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都說泡茶用紫砂壺最好呢?
    明朝中後期之後,盛行用茶壺泡茶。以茶壺泡茶是對飲茶方式 的改善和提升。最先,用壺泡茶比盞更宜在防寒保暖;次之,用壺泡茶有益於避免浮塵掉入茶水;其三,茶壺的密封性更好於茶盞,能夠維持茶韻而避免渙散。因而,用茶壺泡茶迅速獲得好評,並變成時尚。而伴隨著茶壺泡茶的好評,宜興紫砂壺一躍變成飲茶的首要器具,為何獨取宜興紫砂壺?明朝周高起說:「陶曷取諸?
  • 用紫砂壺泡茶有哪些好處?
    原標題:用紫砂壺泡茶有哪些好處?   紫砂壺泥質天成,用深藏在當地山腹之中特有的紫、紅等彩泥,加工成型,再放到1100至1200℃的高溫窯爐中燒成陶。   由於泥料中含有氧化矽、鈉、鉀、錳、鎂等多種化學成分,燒後的成品赤如紅、紫如葡萄、赭如墨菊、黃如柑橙,絢麗多彩,變幻莫測。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用紫砂壺泡茶,有什麼好處嗎?
    紫砂壺,是宜興當地一門傳統的手工行業,從漢晉時期就開始燒制陶器,自宋代開始一直燒制紫砂器皿至今。那麼用紫砂壺泡茶有什麼好處,紫砂壺是漢族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製造的。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那麼紫砂壺泡茶有什麼好處呢?
  • 久用紫砂壺泡茶,清水注入有茶香!那麼茶垢到底要不要清洗
    紫砂壺中的茶垢,也稱茶山,一直以來存在這樣的誤區,說紫砂壺泡茶,使用完畢後,內部不要清洗,形成茶山後,倒入開水,也會有茶香。這個說法,有其道理所在,宜興紫砂的雙氣孔結構特點,容易吸附茶葉中產生香氣的分子,久用後,不放茶葉,仍有淡淡茶香氣。但是,這樣不清洗形成的茶山,我們要一直讓它存續下去嗎?不妨看看茶山的形成原理及其成分吧。
  • 紫砂壺要怎麼開壺?
    泡茶的道具有很多,比如有玻璃杯、蓋碗和紫砂壺,像衝泡綠茶一般使用玻璃杯,衝泡白茶常使用蓋碗,而衝泡紅茶、青茶、黑茶時常使用紫砂壺。不少人喜歡用紫砂壺泡茶,因為紫砂壺有不錯的保味效果,讓茶味不失去原味,香氣也能保持住,不散掉。
  • 半個月沒用的紫砂壺居然發黴了,是不是泥料有問題?還能泡茶嗎?
    對於紫砂壺發黴這件事,想必很多壺友都遇到過。就隨手放置一邊半個月沒用,再次打開紫砂壺居然就發黴了。心中不禁疑慮重重,是不是自己的壺泥料有問題?畢竟,紫砂壺不是號稱:隔夜不餿,暑夜不起苔膩嗎?還有,發黴的紫砂壺是否還能繼續用來泡茶呢?
  • 「紫砂壺」泡茶會致癌!致命紫砂壺教你如何分辨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報導,說是用保溫杯泡茶會破壞茶葉中的茶多酚、維生素以及咖啡因等「營養成分」,浸泡時間太久,茶葉可能會釋放出重金屬來破壞健康,甚至致癌。先不說這個報導屬不屬實,但是在眾多茶具中,專家首推的「泡茶神器」一定是紫砂壺。
  • 紫砂壺比不過紫陶壺?不同材質的壺具泡茶到底有什麼區別?
    香氣方面紫砂壺、柴燒壺泡茶較氣燒紫陶壺泡茶呈現的香氣更加濃鬱高揚。滋味方面氣燒紫陶壺泡茶:茶湯甜度、潤度、柔軟度好,但茶湯滋味較平。柴燒紫陶壺泡茶:茶湯整體的厚度、甜度、柔潤度表現俱佳,層次豐富,回甘生津強烈,氣韻清勁,體感舒適。
  • 泡茶用什麼茶具好呢?
    二、紫砂壺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其製作始於明朝正德年間,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優缺點優點:1、紫砂壺具有比較高的氣孔率,使其具有透氣性好的優點。
  • 白茶用保溫杯,紅茶用紫砂壺,巖茶用蓋碗,是瞎話還是「真」話?
    有人說,泡茶茶具很有講究。看到這句話,表示認同。但是接下來的話,令人大跌眼鏡:白茶用保溫杯衝泡,紅茶用紫砂壺,巖茶用蓋碗泡,是最好的搭配。???什麼時候,茶圈出現了這樣的說法。《2》保溫杯泡白茶,等於浪費好茶。冬天,保溫杯確實得到一眾朋友的喜歡。
  • 紫砂壺為什麼一直被大眾所鍾愛著?
    點擊題目下方的紫砂壺百科全書,一鍵關注本帳號  宜興的獨特材質——紫砂,造就了我們廣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興這個陶都名片。他們創造的寶貴財富和一件件留存於世的精美工藝品,就是工藝的證明、品質的的證明。人們在泡茶的實踐中,總結出了以下五大優點:高含鐵量的紫砂泥,經1200℃左右的高溫燒制後,分子重新排列,形成鱗片狀結構,並生成大量開放式和封閉式的雙重氣孔,獨特的高緻密度的多孔狀物理結構具有較強的吸咐力。因為有雙重氣孔,透氣不滲水,故泡茶時色不變異、香不渙散、味不耽擱。能長時間保持茶的色香味,相對推遲了茶葉的變質發餿。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柴燒壺泡茶?
    現在有很多的壺友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柴燒壺泡茶?我覺得總體原因可以歸納如下幾點:陳朝超柴燒泥料安全保真,沒有添加,自然天成,這個是柴燒壺的根本:日常生活中用來泡茶的茶器很多,比如宜興紫砂壺、建水紫陶壺、瓷壺、玻璃器、蓋碗等器皿,現在很壺友選擇用柴燒壺泡茶的原因之一主要是柴燒泥料天然健康
  • 紫砂壺「吐黑」是怎麼回事?紫砂壺如何去黑?
    那麼,紫砂壺「吐黑」是怎麼回事呢?紫砂壺如何去黑?一起來看看吧!紫砂壺「吐黑」是怎麼回事?關於紫砂壺「吐黑」一直有很多說法,有說是「吐黑」就說明紫砂壺是假的。其實這不是的,不只是紫砂壺,任何一種泥料用久了,都會出現一定情況的吐黑,有的之所以沒有明顯變黑,也只是因為紫砂壺的泥料顏色比較深,出現「吐黑」的現象就沒有那麼明顯被發現。如果是用顏色比較淺的段泥,一點點「吐黑」就很明顯了。還有說「吐黑」,再用來泡茶會對身體有害。
  • 常用保溫杯泡茶危害大 泡茶用什麼杯子好?
    原標題:常用保溫杯泡茶危害大 泡茶用什麼杯子好?   很多人外出的時候喜歡用保溫杯泡一壺茶水隨身攜帶,方便隨時飲用。其實,用保溫杯泡茶的做法不可取,不僅不保健,反而會危害健康誘發疾病。
  • 用世界最貴的壺泡茶 中國人是真講究
    (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供春壺,據載是對紫砂壺最早的一個品種和稱謂。對於供春壺的描述則是:慄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可惜如今供春壺已不得見了。不同於其他壺的用途,瓷壺、金屬壺可以泡茶,也可以溫酒。而只有紫砂壺,因為它獨有的特點,似乎就是為禪茶而誕生。
  • 「五顏六色」和「奇形怪狀」的紫砂壺真的「美」嗎?
    1、紫砂壺的「美」與「價值」體現在於泡茶我認為任何東西都有它存在的價值,紫砂壺不像玉器、寶石之類。大多數的紫砂壺都不是藝術品,只是一把實用的泡茶器。隨著點茶法、煎茶法逐漸消失在歷史的舞臺,隨著明朝之後衝泡法的興盛,紫砂壺成了泡茶的重要工具,它的首要作用是「泡茶」的功能。不是說幾千,幾萬的紫砂壺就比幾百的壺泡茶更好。有的紫砂壺造型獨特,製作難度很大,加上各種貼花、泥繪等複雜的裝飾工藝,這是一種「視覺美」。
  • 用銀水杯泡茶有沒有好處?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愛喝茶,泡茶的茶葉有千萬種,泡茶的茶杯也有很多種,而且泡茶有很多講究。通常我們用來泡茶的杯子都是瓷杯子或是玻璃杯,很少看見有人用銀水杯泡茶。但是電視劇中卻有見過銀水杯泡茶,那麼銀茶杯可以用來泡茶嗎?一起你來看一下吧。1、銀水杯能泡茶嗎?銀水杯能泡茶。
  • 茶具紫砂壺分類
    紫泥龍血沙漢堂石瓢前些年市面上有很多幾塊錢到十幾塊錢一把的紫砂壺,這些壺都是灌漿壺泥性非常的重,就是用泥巴水泥加色精調製好材料了用模具灌出來的我們稱之為灌漿壺,而另外一部分則採用機車手拉泥胎成型我們稱之為機車壺
  • 紫砂壺第一次使用,需要注意什麼
    簡易些的,只要用開水不斷衝洗後就可以應用,稍繁雜點的,用清潔無油漬的鍋加淨化水煮紫砂壺,或放進小量荼葉文火煮一煮紫砂壺,再衝淨應用。宜興當地人應用一把新壺前,一般全是清洗整潔後,泡壺茶悶一下。假如在茶葉市場裡買壺,一些壺早已是店家試過乃至早已管理,那樣的壺拿回家了要是簡易蒸燻清理就能夠應用了。那麼我們來說一下,剛開始用紫砂壺需要怎麼做。
  • 茶具選對了,泡茶就是好喝
    泡茶核心四要素:水溫、茶水比、浸泡時間。每一個要素都和茶具有關,常用的泡茶器具有蓋碗、紫砂壺、紫陶壺、飄逸杯以及玻璃杯等。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它們適合泡什麼茶?我們今天就來談談茶具。材質認識器物要回歸到材質本身:蓋碗大部分都以瓷為主,紫砂壺與紫陶壺則由陶土製成,飄逸杯為玻璃或者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