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時常常聽人說,不同材質的壺泡同一款茶會有很大的區別,具體區別在哪一直沒有體驗過,於是在南茗佳人內部知識分享會之際,特測評了三款不同材質的壺泡同一款茶的區別,和茶友們分享測評結果。
壺具分別是:氣燒紫陶壺、柴燒紫陶壺、紫砂壺,因每個壺的容量大小不一樣,所以根據實際情況投茶量做了適度調整,氣燒紫陶壺投茶為8克,柴燒壺為9克,紫砂壺為10克。
茶品為2005年南糯山古樹春茶《淳真年代》。
正式進行對比衝泡、品鑑,衝泡水溫在95-100℃,沸水靜置10-20秒。
氣燒紫陶
湯色
隨著衝泡次數和時間的增加湯色由淺黃至黃亮
香氣
香氣純正沉穩,以乾果甜香、蜜香為主
滋味
1-4泡(迅速倒出茶湯)
茶湯入口甜香、蜜香純正,滋味飽滿,甜純、柔潤,茶湯無苦澀,咽下茶湯後舌面後段回甘生津徐徐而生,喉韻甜潤持久。
5-7泡(迅速倒出茶湯)
茶湯入口甜香顯著,滋味飽滿,湯感柔甜、圓潤,咽下茶湯,舌面後段澀味顯,舌面回甘生津較1-4泡有所增強,喉韻寬闊,氣韻稍顯。
8泡(悶泡20秒左右)
茶湯香氣沉穩,滋味飽滿甜純,湯感柔、甜,咽下茶湯後舌面回甘生津綿長,喉韻寬闊、悠長,氣韻舒適。
柴燒紫陶
湯色
黃亮(帶點橙色)
香氣
香氣濃鬱高揚,以乾果甜香、蜜香為主
滋味
1-4泡
(迅速倒出茶湯)
茶湯入口是濃鬱的蜜香、乾果甜香,滋味醇厚飽滿,湯感厚、有層次,咽下茶湯後舌面後段回甘生津迅速且強烈,澀感顯而易化,齒頰留香持久、掛杯香持久,喉韻寬闊、甜潤,氣韻舒爽,體感顯(手心、後背發熱等)。
5-7泡
(迅速倒出茶湯)
茶湯入口甜香濃鬱,滋味醇厚飽滿,湯感潤、甜,咽下茶湯,舌面、兩頰依舊有很強烈的回甘生津,氣韻清勁,體感舒適。
8泡
(悶泡20秒左右)
香氣有所延續,滋味醇厚飽滿,茶湯甜潤、甜、柔,喉韻甜潤、寬闊悠長,氣韻、體感舒適,協調度好,耐泡度佳。
紫砂壺
湯色
隨衝泡次數、時間的增加由黃亮逐漸加深,最後為黃橙
香氣
香氣濃鬱高揚,以蜜香為主、攜著乾果甜香、縷縷陳香
滋味
1-4泡
(迅速倒出茶湯)
入口蜜香、甜香濃鬱高揚,滋味濃強飽滿,湯感純淨、細膩、厚、甜潤,咽下出湯後舌面及喉嚨甜感強烈,澀顯而易化,回甘生津強烈,齒頰留香。
5-7泡
(迅速倒出茶湯)
茶湯含香呈現陳香,滋味醇厚飽滿,湯感厚、甜、潤,咽下茶湯後喉頭及舌面甜感顯著持久,澀感顯而易化,回甘生津持久,喉韻甜潤、悠長,氣韻、體感強烈持久。
8泡
(悶泡20秒左右)
茶湯香氣依舊,滋味濃甜飽滿,湯感厚、潤,咽下茶湯後舌面回甘生津綿長持久,喉韻寬闊、甜潤持久,氣韻清勁,體感顯著。
綜上,三種材質的壺泡同一款茶時在香氣、滋味上確實存在一定區別。
香氣方面
紫砂壺、柴燒壺泡茶較氣燒紫陶壺泡茶呈現的香氣更加濃鬱高揚。
滋味方面
氣燒紫陶壺泡茶:茶湯甜度、潤度、柔軟度好,但茶湯滋味較平。
柴燒紫陶壺泡茶:茶湯整體的厚度、甜度、柔潤度表現俱佳,層次豐富,回甘生津強烈,氣韻清勁,體感舒適。
紫砂壺泡茶:滋味濃強飽滿,茶湯厚凝聚成股、湯含香馥鬱高揚,喉韻寬闊、悠長,氣韻強勁,因紫砂壺保溫性能好,茶葉中澀味物質溢出較多,稍顯澀感。
出現區別是因為三種材質的壺,在燒制時所用泥料、燒制的溫度等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泡茶時會對茶的香氣、滋味產生一定的影響,到我們去品茶滋味就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區別。
測評所用的紫陶壺和柴燒紫陶壺,雖然都為紫泥,但因每個制壺師傅,都會有不一樣的泥料調配秘方,也就導致每個人燒制出來的的壺,會存在差異。
從測評的兩個壺外表上看,氣燒紫陶壺外表面溫潤、細膩,但外壁較薄;而柴燒壺表面有砂礫感,但因落灰、火痕等窯變色彩變得豐富且獨特。
市面上我們所見到的紫陶,燒制溫度一般在:1150~1300℃左右,測評所用的柴燒壺燒制溫度接近1200℃左右,而氣燒紫陶燒制溫度在1000℃左右。
測評所用的紫砂壺採用紫泥,燒制溫度在1150℃左右,從外觀上看,細膩油潤,外壁稍厚。
從燒制溫度上看,紫砂壺和柴燒壺泥料熔點較高、密度大,較為耐燒;氣燒紫陶泥料熔點低、密度小,與前兩者相比更不耐燒。
而不同的壺具材質密度、厚度、散熱性能等對茶葉香氣、滋味有著不一樣的影響。
所以,氣燒紫陶壺泡茶甜潤突顯;紫砂壺泡茶茶質容易溢出,香氣濃鬱、滋味表現較為濃厚;而柴燒壺表現平穩,香氣、滋味表現較為協調。
挑選意見:茶友可根據個人喝茶習慣來選擇壺具
口感偏輕,喜歡甜潤度好,茶湯無苦澀感的可選氣燒紫陶壺;
口感偏重,喜歡茶湯濃強飽滿,有層次、厚重感的可選紫砂壺;
口感適中,喜歡茶湯有甜潤度、厚度的同時,能接受滋味醇厚飽滿,氣韻勁道的可選柴燒壺。
以上便是南茗佳人內部分享會,對「不同材質的壺具泡茶區別」的測評,更多壺具相關知識,可諮詢挽月或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