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大教授將錢學森寫給他的部分信件捐給學校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譚暑生展示錢學森送給他的書籍。國忠 攝

錢學森寫給譚暑生的親筆信

10月31日,兩彈一星元勳、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逝世,舉國哀悼。在國防科技大學校園裡,一名老教授聞訊也是悲痛不已。

「錢老去世的消息傳來後,這些天,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昨日,在國防科技大學舉行的錢學森親筆書信捐贈儀式上,該校譚暑生教授將錢學森寫給自己的部分信件捐給了學校,隨後,他深情地回憶起自己與錢學森20餘年的交往經歷……

「你們學校真有人才!」

——因一篇論文與錢老結緣

譚暑生與錢學森的交往,緣於他發表於國防科技大學學報上的一篇論文。

從小學到大學畢業,譚暑生的學業成績始終出類拔萃。讀大學時,他選擇了物理學專業,希望發現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物理學理論、方程或定律。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在上海等地從事技術工作,加深了對物理學的理解,訓練了相應的動手能力。後來他調入國防科技大學,從事雷射技術研究和物理教學工作。

譚暑生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收穫。1983年底,他的一篇關於「標準時空論」的論文發表於國防科技大學學報,博得了學術界的一致好評。沒過多久,國防科大趙伊君教授專門將譚暑生的這篇論文送給錢學森指導,錢學森仔細看過這篇文章後,充分肯定了譚暑生所取得的學術成果,他對趙伊君說:「你們學校真有人才!」

1984年2月16日,錢學森給趙伊君寫來了一封信。在信中,他闡明了自己對於「標準時空論」的看法,認為「標準時空論」成立。同時,他還建議譚暑生改寫一下論文,特別是「引言」,說明該理論是完整理論之一部分,有其適用的範圍,而在其適用範圍內,它又是很精確的。錢學森表示:「這個觀點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也是我們比外國人高明之處。」

錢學森的信給了譚暑生極大的鼓舞,他覺得自己離成功又近了一步。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中,譚暑生主動辭掉了所擔任的行政職務。

寫去的信

錢老基本上都要回復

隨後,譚暑生每當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有什麼新的進展,或者遇到什麼困惑,他都會寫信給錢學森,而錢學森基本上也會每信必回。為了讓譚暑生能潛心於科學研究工作,錢學森還多次給國防科大領導寫信,說「譚暑生的研究室做理論工作,大概花不了什麼錢,應該下決心幹。」

1985年12月31日,錢學森在給譚暑生的信中寫道:「今天已是1985年的最後一天了,所以我首先要向您拜年!全中國搞理論工作的同志的日子都難過,但中國的事總是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明年一定會比今年好!在前幾天文化部舉行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戰略討論會上,我說一切科學理論研究的價值不在於短期的實用,而在於文化建設。科學理論是社會主義文化!沒有科學理論就談不上21世紀的社會主義文明。讓我們大家來宣傳這一真理,我們不講誰講?請相信日子會好起來!」

就這樣,在錢學森的鼓舞下,譚暑生多年來一直矢志於理論研究工作,並且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後來錢學森的身體狀況沒以前好了,他才停止給譚暑生親筆回信。譚暑生已習慣了給錢學森寫信匯報科學研究的新進展。收到譚暑生的信後,錢學森仍會安排秘書打電話回復他,對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祝賀。

錢學森在1996年5月19日寫給譚暑生的最後一封親筆信中說:「對您近年來的不斷探索精神,我要表示敬意!但我非此道行家,不能再說更多的話……」

2008年6月,凝聚了譚暑生多年心血的研究成果《從狹義相對論到標準時空論》正式出版。在該書的前言部分,譚暑生表達了對錢學森的敬意與感謝,說「他的關懷和支持是我能夠20餘年磨一劍的最重要的外部支撐條件」。隨後,他及時將書寄給了錢學森。沒多久,錢學森要秘書給他打來電話:「錢老收到您的書後非常高興,希望您不斷創新,勇於挑戰權威,為中國科學家爭光」。

謙虛的錢老

將褒揚自己的文字畫了個「×」

譚暑生說,錢學森不僅是聞名國內外的大師級科學家,又身居重要的領導崗位,卻非常謙遜,沒有一丁點架子,給他的信中總是尊稱「您」,並多次表示要「相互學習」。1984年8月,重慶大學學者孫起村給錢學森寫了一封信,向其請教物理理論方面的問題。錢學森將這封信轉給了譚暑生,請他代為回信給孫起村。譚暑生注意到,錢學森將孫起村信中有關褒揚自己的話畫了一個大大的「×」字。

錢學森嚴謹認真的態度,也深深地感染著譚暑生。1983年,錢學森給譚暑生寄來了一篇發表於外文版《科學文摘》上的理論文章,供他參考。由於擔心譚暑生與其他文章混淆,錢學森將這篇文章用彩筆做了標記,並在其他無關文章上畫「×」。還有一次,錢學森在國防科工委資料室發現了一本名為《整體論和隱秩序》的外文書籍,他覺得對譚暑生的研究有幫助,遂將該書寄給了譚暑生,但不忘叮囑他「請您複印一套,用完後務必寄回給我,以便及時歸還。」

三次拜訪

感受大師的平易近人

為了當面向錢學森請教,譚暑生曾先後三次在北京拜訪了他。

第一次是在1986年6月的一天。拜訪前,譚暑生先通過電話與錢學森的秘書預約了時間。那天上午8時30分左右,譚暑生剛邁進錢學森的辦公室,錢學森便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如老朋友般緊緊握著他的手說:「您搞出了這麼個理論,真是很不簡單啊……」見錢學森如此平易近人,譚暑生剛開始時的緊張情緒蕩然無存,接下來無拘無束地和他暢談起來。期間,秘書多次進屋,說還有人要向錢學森匯報工作,錢學森均讓他們下午再來。

不知不覺間,3個多小時過去了,譚暑生這才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錢學森。離開時,譚暑生準備將從湖南帶去的一幅湘繡送給錢學森,但錢學森怎麼也不肯要,說自己從來不收別人的禮物。最後,譚暑生指著繡在湘繡上面的「松鶴延年」幾個字對錢學森說:「我是希望您健康長壽啊,這幅湘繡表達了我和其他科技工作者對您的美好祝願。」錢學森見譚暑生說得在理,才勉強收下。

此後的1987年和1988年,譚暑生又兩次在北京拜訪了錢學森,錢學森每次都要和他談三四個小時,話語間滿是關切與鼓舞。錢學森還送了大量的書刊雜誌給他,要他拿回家好好研究。

20多年間,雖然錢學森親筆給譚暑生寫來了30多封信,還先後三次見面,但譚暑生一直為自己未能與他合影而深感遺憾。

譚暑生表示,他準備近日赴北京弔唁錢學森,送錢老最後一程。而錢老20多年間對他的關懷與教導,錢老樸實無華的平民風骨,將激勵著他今後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義無返顧地走下去(陳國忠 王珺)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對國防科大影響深遠,珍藏圖文公開!
    今天,12月11日是錢學森誕辰109周年紀念日錢老生前曾多次到國防科大考察指導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向國務院遞交《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開列了國內21位飛彈高級專家名單,包括任新民、梁守槃、莊逢甘等軍事工程學院的教授。
  • 揭秘|錢學森科技大學落戶湖南瀏陽,你同意嗎?
    中國從來都不缺人才,這麼多年來,以2018年數據的數據來看,中科大的少年班裡的天才是真的很多,那時候少年班已經培養了202位教授,但是有106人在美國就職,其中2人是美國科學院院士,7人是美國物理學會會士。那麼,錢學森先生所提的「為什麼民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究竟是什麼呢?
  • 《信中國》中黃渤讀了錢學森寫在盒上的求救信,這是怎麼回事呢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1934年,錢學森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0年錢學森回國受阻,並受美國方面監禁,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
  • 交大校友 國防科大前校長張良起小傳
    1984年11月,已經是國防科大校長的張良起以普通教授的身份率團赴日本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回訪古田勝久教授,他仔細地考察了古田教授的機器人實驗室。在東京大學,他興趣盎然地參觀了磁懸浮實驗室。懷著追趕國際科技前沿水平的急迫感,張良起回國後,迅速在國防科大開設機器人和磁懸浮的研究課題。
  • 中國巨型機之父慈雲桂教授銅像在國防科大揭幕
    中國軍網長沙電司宏偉、曾廣福報導:今天上午,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隆重紀念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主要創始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第一任主任、銀河計算機事業的開創者慈雲桂教授誕辰95周年。國防科大校長楊學軍、政委王建偉為慈雲桂教授銅像揭幕,國防科大政治部主任周建設,慈雲桂教授長子、原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院長慈林林教授,以及計算機學院黨委全體委員、三級以上教授參加了銅像揭幕儀式。  矗立在計算機學院銀河樓大廳的慈雲桂教授銅像目光如炬,栩栩如生,銅像兩側擺滿了紀念花籃。
  • 有一種厲害叫國防科大科研貢獻
    【編前話】提到國防科大,你會聯想到什麼?作為NUDTer的你,想好要為國防科大貼上怎樣的標籤了嗎?大剛帶你全方位了解國防科大,今天發布第二篇系列文章:有一種厲害叫國防科大科研貢獻,歡迎大家持續跟蹤關注。
  • 抗洪新兵想考國防科大
    袁勇攀攝國防科大寄給李雨田的生日禮物。張洤偉攝7月23日,一份神秘的快遞寄到了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四營執行抗洪搶險任務臨時宿營地——湖北省黃梅縣濯港鎮小學。「李雨田,國防科大給你來信了!」打開包裹,楊俊一眼看到了寫給李雨田的信,大聲喊道。7月9日,李雨田隨連隊赴黃梅縣濯港鎮考田河大堤執行構築子堤任務,當時漫堤和管湧險情不斷,忙碌的李雨田已經忘記了自己的20歲生日。中午吃飯時,當細心的連長問起李雨田的生日願望時,這個滿身泥巴的戰士不好意思地表達了兩個願望:完成抗洪搶險任務,明年考上國防科技大學。
  • 「錢學森之問」引發的思考
    編者按 12月1日,本報整版刊登《錢學森同志言論選編》,將錢學森同志著作、書信、講話中的精闢論斷按10個方面摘要刊出,迅即在社會各界引起熱烈反響。他擔任這一職務從科大初創階段的 1958 年7 月28 日起,直到1970 年科大從北京遷到安徽合肥止,近12年。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第一屆畢業生張瑜說,錢學森重視教育,並不因肩負國家航天工程重任而放鬆對科大力學系的領導工作。開學之初,他為全系學生宣講教學計劃時,闡明了他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指導方針,特別強調:教學內容做到理與工的結合,科學與技術的結合。
  • 這個夏天,我與國防科大有約
    暑假期間,國防科大研究生院組織開辦了7個研究生暑期學校,720名來自40餘所高校的研究生匯聚這裡,兩院院士、國內外知名專家應邀來校講學。當最強教授天團與高端課程設置聯手,當前沿熱點與家國情懷「面對面」,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一張香菸紙,竟是當年錢學森回國的關……
    他是蔣英和錢學森的杭州同鄉,這位清末翰林是蔣英的父親蔣百裡與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的好友。1947年,蔣英和錢學森回國結婚時,也曾看望過陳叔通先生。蔣英說:「陳叔通我們是很熟悉的,我們叫他太老師。我們得想辦法跟他聯繫,給陳叔通先生寫信,告訴他我們有國難歸的困境,請求中國政府給予幫助。」處於軟禁之中的錢學森是怎麼寄出那封請求中國政府幫助回國的信件的呢?
  • 國防科大教授鼓勵地方學子:從軍報國無上光榮
    來源中國軍網中國軍網石家莊4月3日電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馬建光教授一行4月3日應邀來到石家莊一中,為該校高三學子做了精彩講座,並與學生進行了長達兩個半小時的互動交流,鼓勵大家投身國防科技事業,從軍報國,無上光榮。
  • 錢學森,每一個遇見他的人都會愛上他
    錢學森行將離開祖國前往美國求學時,父親送給他的禮物是一大箱「中華文化叢書」。 錢學森拿到試卷後,發現了自己的一處筆誤被教授疏漏了。他毫不猶豫地舉手說:「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金教授看了試卷點了點頭,把試卷改成96分,但他說:「錢學森同學實事求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習態度,在我心目中是滿分。」
  • 國防科大講師呂欣:讓大數據服務國防
    (原標題:讓大數據服務國防——記國防科大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講師呂欣)
  • 國防科大機關餐廳將「邊角料」製成「下飯菜」
    「邊角料」製成「下飯菜」  國防科大多措並舉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本報5月30日訊(通訊員 肖再宜)在機關食堂,蘿蔔皮、芹菜梗等這些食材的「邊角料」,常被人們當垃圾扔了。而在國防科大機關餐廳,這些「邊角料」經精心加工後成了可口的「下飯菜」。這是5月30日,筆者在該校了解到的新鮮事。
  • 雅禮中學生走進國防科大,零距離感受軍營風採
    最近,雅禮中學的學生代表和他們的家長完成了一趟國防科大體驗之旅。  國防科大的劉宗勝教授告訴筆者,這次參觀活動讓學生在近距離觀摩部隊軍事科目表演、體驗軍營生活中,零距離了解國防、關注國防、熱愛國防,是協同地方共同抓好中學生國防教育的一個舉措。
  • 國防科大新領導層亮相:王懷民任副校長兼教育長
    原標題:國防科大新領導層亮相:王懷民任副校長兼教育長  據「國防科大」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21日,國防科技大學在學術交流中心隆重召開幹部大會,學習貫徹習主席在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成立大會上的訓詞以及在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主要領導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宣布軍級幹部任職命令和黨內任職通知。  學校校長鄧小剛宣讀習主席訓詞並講話,政委劉念光宣讀軍級幹部任職命令和黨內任職通知並講話。
  • 錢學森為回國,他面對盯梢的人員,如此巧妙地給國內寄出了一封信
    信中的內容可能大家都已經猜到了,沒錯,這是一封錢學森的求救信,他在信中闡述了自己被軟禁的尷尬境地,並表達了想要回國的強烈願望,更是徹底揭穿了美方關於「取消扣留中國學者的法令」純屬是掩人耳目的「謬論」。不過一個問題隨之出現,當時身處美國的錢學森已經受到了嚴密的監視,他是如何在諸多特工的眼皮子底下將這封信寄出的呢?
  • 恰同學少年 ——走近國防科大碩士博士宣講團
    今年42歲的黃朝峰教授,如此描述當年的情景。那是他第一次登上理論宣講這個特殊的講臺。那時的他,還是國防科大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名在讀博士生。手裡的教案,是他和小夥伴花了20多天精心準備的,可他「心裡依舊沒有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講清楚」。走上這個特殊的講臺,對於黃朝峰來說,實屬偶然。當時,學校裡的不少博士、碩士只看重各自的專業研究,對於公共理論課「覺得用處不大,不願意聽」。
  • 錢學森與清華大學之情緣
    宋健院士稱「控制論和系統科學與中國有不解之緣」這與錢學森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本文作者從最近的考證中更認識到錢學森的成就與清華大學亦有不解之緣。(該文中所有信函資料皆來源於清華大學檔案館相關部分案卷。)  學校回復雲: 「3.15 寄出, 當未得教學部留學證書。」  為了更好地了解航空工程, 錢學森在杭州會見了王士倬教授, 當時王士倬正在清華大學航空工程教學組當教授, 並親自設計、監督製造了直流式或回氣式風洞模型, 試驗結果良好。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34歲才上大學,40歲拿到碩士學位,後成為教授
    在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上,被譽為「火箭之王」「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今天介紹的就是他的兒子,34歲才能上大學,40歲拿到了碩士學位,現任多所大學教授的錢永剛教授。扔下書本拿起槍桿:錢永剛出生於1948年,那時的錢學森已經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了,同時也是美國最年輕的教授。新中國成立之後,錢學森義無反顧的要返回中國,其中也經歷無數辛酸,甚至美國海軍次長要錢學森囚禁起來,也不讓他回國。最終錢學森通過國家的幫助可以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