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睡很慢且困難?家長要拒絕做「保姆式」父母

2020-07-31 高校教練馬老師

同事老王近來精神不好,開會做事都是迷糊,沒有效率。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老王的孩子總是晚上不睡覺,就算孩子不玩手機,躺在床上也不願入睡,孩子又正值身體發育時期,為此老王整夜陪在孩子身邊,影響了自己的狀態。

實際上,在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階段,是越早越好的,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內部環境,二是外部環境,為了解決孩子的這些&34;,父母應該儘早了解問題背後的內在原因。

1、小孩不願睡覺,說明什麼?

對自律的定義:自律就是在無人監管的環境中,通過自我要求,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遵守法律,拿起法律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是一種道德原則,它不受外界的限制,也不受感情的控制,按照自己美好的意願行事。

2、天性使然,孩子沒有被父母合理有效的約束,好奇多動的因素直接導致孩子不愛睡覺,不願睡覺,即使孩子有困意信號,父母也不能及時收到,才導致結果。它要求父母採取行動並制定計劃來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對父母過於依賴,以致於孩子不能「獨立地」完成睡眠計劃。許多兒童在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了「錯誤」的觀念:睡覺前必須做些事情。例如孩子睡前玩手機,聽歌,父母講故事,一定要在特定的環境中才能入睡,才會造成孩子、父母之間的「畸形」關係,孩子對父母太過依賴,父母太寵溺孩子。

孩子缺乏自我約束,不知道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自制力強的人,不會因為太多的理由去看事情,而是會按照原本計劃的方向去完成,例如風雨飄搖也要去寫生,環境嘈雜也要按時休息,工作再累也要加強鍛鍊等等。

兒童入睡有困難,父母沒有辦法,是因為孩子和父母在思想觀念上不一致,不認同。讓我們深入思考一下,是否孩子的自主性較差,父母在這方面「過分」了。

孩子入睡很慢且困難?家長要拒絕做「保姆式」父母

3、小孩「到點不睡」的行為背後,會有什麼負面影響?

學習效率不高,愛做而不努力。兒童到點不睡覺,直接影響到下午或次日的學習效率和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反應能力,課堂上不能快速有效地將老師的知識吸收到自己的頭腦中去;面對老師的提問也會想找捷徑,愛做不用功。

孩子變得不管不問,不按規矩辦事,容易出現「過頭」行為。小孩不願睡覺,想玩手機,不斷地去試探父母對這件事的底線,假如父母一時的心軟讓步,小孩就會在以後的人生學習中形成一個習慣:還可以任性一步,招致禍端。

孩子變得不自律,人生道路上難以取得成功。父母永遠都要明白一件事,孩子的自我管理與約束是一種能力,一個能夠進行自我約束的人,也可以很快地改變他人。為了孩子,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們的幸福,為了孩子們的成功,我們要牢記自己的使命。

事實上,關於自覺,自律的問題不止這些。向小的方面看,不愛睡,不願睡,是孩子一生中必然經歷的階段,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向大的方面看,是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一定會讓孩子失去什麼。其原因多種多樣,歸根結底還在於家長的教育方式和舉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其原因。

4、所以父母應該做什麼,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

毛澤東曾說過:一個人要想做大事,就必須具備多種素質,要勇往直前,要有毅力,要有膽量,要有膽量,要有膽量,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把事情辦好,才能把事情辦好。但是,我們常常過分強調理想與奮鬥,而忽視健康的作用。

的確,現代社會普遍暴露出一個令人恐懼的問題,那就是:百分之百的年輕人都有睡眠、信用等問題,這是一個快速而浮躁的社會,孩子的根本任務就是專心學習,養育子女。不要為了「睡不著」而透支自己的健康。

孩子入睡很慢且困難?家長要拒絕做「保姆式」父母

第一,父母在家裡要立規矩,不能有不成方圓的規矩,每個家庭成員都要遵守,父母首當其衝的要做表率,也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真正教會孩子們。舉例來說:父母要求孩子九點前必須上床睡覺,九點以後,父母自己也同樣不能把客廳電視聲放到最大,應該給孩子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空間。小孩模仿能力是天生的,父母怎麼做小孩下一次就要照搬照套,小孩就像一面鏡子,既反射自我,又投射父母。

第二,父母必須培養孩子對自律的正確認識。"「保姆式」父母的教育理念總是把孩子放在首位,而忽視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總是對孩子過於寵愛。小孩太依賴父母了,少不了父母的一切幫助,小孩失去了自律,失去了遵章守紀的心,違反了道德規範,小孩也就失去了為人做事的準則。

孩子入睡很慢且困難?家長要拒絕做「保姆式」父母

最終,父母應該教導孩子正視現實,拒絕理想主義。凡講究「前因」的人,有什麼因得什麼果,此刻不睡覺,明天孩子就會睡午覺,遲到;此刻不自律,就會得到身體虛弱、能力低下的正面反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就要從早睡早起開始,拒絕空想,積極正面地看待自己的問題。

總之,關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不應一味地給孩子以關愛,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這樣的「保姆式」教育,更應該激發孩子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孩童們敢於拼拼,敢於闖,永不墮落,自律和完整的生命才是最值得外人誇耀的。

相關焦點

  • 孩子入睡困難怎麼辦?別當"保姆式"父母,讓孩子變得更自律
    並且,有些父母會在睡覺之前給孩子玩會手機、講故事,讓孩子待在特定環境中睡覺。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形成一種依賴性,一旦沒有父母的睡前故事,孩子入睡就變得十分困難,也沒辦法自己入睡。父母可以在家裡做一些行為制度,讓每個家庭成員都嚴格遵守這些規章制度。只有真正管理好自己,父母才能真真正正教會孩子自律。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要在九點鐘之前睡覺,那么九點鐘之後父母也應該自覺將客廳的電視機聲音放小,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睡眠空間。
  • 李玫瑾:孩子到12歲後,家長要學會放手,不做「保姆式」媽媽!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他做什麼家長都要管;到了中學之後,家長還要管學習,在12歲之前,家長做這些都沒有關係,但是孩子進入12歲後,父母們就應該懂得什麼叫做「邊界感」,不要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好,應該要懂得讓孩子獨立起來。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中國大多數家長,首先是孩子的保姆。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接受這樣的教練式教育,孩子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很容易導致精神崩潰。當孩子遇上困難時,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幫孩子把困難解決了。慢慢地,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自己也不願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幫助。
  • 孩子入睡困難?家長做到這幾點,讓孩子輕鬆睡著
    相信不少家長會遇到這樣的苦惱,越到晚上孩子越精神,睡覺本是長大腦的黃金期,但是孩子卻不愛睡覺,怎麼哄都費勁。晚上睡得晚,早上不能按時醒來,喊醒吧想到孩子睡得少又不忍心,遲遲不捨得喊醒,又導致上幼兒園去的晚。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你是幾流的?
    點擊上面免費訂閱,為你打造專業的精品閱讀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中國大多數家長,首先是孩子的保姆。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只能維持現狀。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而一流的父母這樣做
    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只能維持現狀。這種保姆式父母也就是對孩子的成長缺乏長期系統全面的規劃,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如果他自己沒有擺渡的意識很容易碌碌無為一輩子。
  • 還在用「崩潰式入睡法」?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建立孩子的睡眠習慣
    執筆:曉陽定稿:西西當媽之後,才知道養育孩子有多困難。孩子精力旺盛的讓人難以想像,父母累的連話都不想說,可孩子卻還能再蹦躂兩小時。尤其是夜晚降臨,哄孩子入睡也是大部分家長需要面臨的難題。所以一些家長就會選擇一種不太妥當的方式,讓孩子白天使勁兒玩,玩累了自然就睡著了。
  • 孩子入睡困難怎麼辦?
    孩子入睡困難怎麼辦?有些抽動症孩子存在入睡困難、夜驚、夜啼等睡眠不好的情況。通常睡眠不好又會直接導致抽動症狀增多,這讓不少家長頭疼。先說說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當時不僅入睡困難,而且從出生開始就夜驚、夜啼,夜夜如此。為什麼會這樣呢?第一,在孩子的預產期尚未到來的時候,在醫生的建議下,孩子是在打了一整晚催產素的情況下出生的。
  • 當入睡困難在寶寶身上出現,家長要重視
    寶寶伴隨著一聲嘹亮的哭聲就降臨到父母的身邊,成為了家裡的小小一份子,回想起從備孕到順利生產中間所受的各種艱辛,伴隨著新生命的平安降臨,都已煙消雲散。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智慧健康,長大後有個好人生。初為人父人母,一邊是怎麼愛寶寶都愛不夠,一邊又有各種擔心,生怕自己做的不夠好,耽誤了寶寶成長。
  • 60分的父母做保姆,80分的父母做教練,100分的父母……
    中國大多數家長,首先是孩子的保姆。
  • 陪的越多,學的越慢?陷入保姆式輔導怪圈,三個原則來幫忙
    ,再到坐在旁邊監工,一有錯誤馬上指出,最後在檢查完畢讓作業變得完美的輔導方式,就是保姆式輔導。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孩子只有動筆是主動的,其他全都仰仗於父母的推動,這種「幫孩子學習」的方法,弊端顯而易見。一方面,保姆式輔導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
  • 家長要懂得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拒絕溺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甚至還有專家指出,孩子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作為家長應該不放過孩子成長了一個關鍵的時期。想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要做的就是要懂得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家長認為自己幫助孩子完成生活中的瑣事,是在關心孩子,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這是限制了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其實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 拒絕「電子保姆」,對寶寶的危害有五種!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
    如今,電視、電腦、手機已經成為一些家長的「電子保姆」。 這五種你不知道的危害 1.妨礙大腦發育 兒童顱骨厚度低於成人,小朋友們在使用電子設備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孩子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發育階段,受到的潛在威脅更大。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發記憶力衰退、頭痛等一系列問題。
  • 「低等」父母做保姆,「高等」父母造精英,4種方式讓娃更有出息
    文/育兒日記360(本文由育兒日記360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及分享)「養孩子連母雞都會,可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是高爾基曾經說過的名言警句。然而很多父母卻把自己當作了保姆,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的一切。這樣的父母,能培養出有能力高情商的優秀人才嗎?
  • 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一流父母做……
    在媽媽的影響下,兒子現在也對機器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兒子學會做小機器人模型的時候,他非常自豪,因為他和媽媽一樣棒。媽媽懂得提升自我,努力拼搏的樣子,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媽媽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為孩子提供向上而長的力量,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教育孩子有三重境界,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未來的影響不一樣。在綜藝節目《變形記》中,劉思琦的父母就是典型的保姆式父母。他們把女兒給寵壞了。
  • 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請保姆幫忙帶孩子,這些利弊父母要知道
    表姐生完孩子6個月了,眼看產假快休完。公司也催她上班了。表姐心裡挺著急的。為什麼呢?原來因為表姐是遠嫁,父母不在身邊。而老公的父母年紀都大了。基本照顧不了孩子。所以,自孩子出生後,就請了一個保姆幫忙照看孩子。表姐是一家集團公司市場部經理,老公是銷售部主管,小兩口事業正處於頂峰。經濟上還是比較富裕的。然而表姐和老公因為工作性質,經常需要出差。
  • 家長課堂|拒絕「焚琴煮鶴」,只做一枚園丁式父母
    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兒童學習與發展研究專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曾在其著作《園丁與木匠》說,進化讓我們更享受、更喜歡、也更擅長做園丁式父母,因為園丁式父母培養出的孩子,比木匠式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更有優勢。
  • 家長辛苦養育,讓孩子變成了「白眼狼」,中國式父母的悲哀
    文/北媽媽育兒有一種孩子被稱為「白眼狼」,有一種父母被稱為「中國式父母」,二者結合起來,也就成了當代教育的一種悲哀,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對父母諸多要求,小時候要玩具、要名牌衣服,長大後要車子、要房子,父母在他們眼裡與一臺提款機並無差異,父母對他們的照顧,也被他們當做了理所應當,而反過來,他們的父母並沒有認為有什麼不妥,他們覺得照顧孩子
  • 家裡請保姆後,8歲兒子變得嗜睡,父母一查監控,獎勵保姆6萬元
    家裡請保姆後,8歲兒子變得嗜睡,父母一查監控,獎勵保姆6萬元明明(化名)今年8歲,正在上三年級,和很多同齡的男生一樣,明明調皮搗蛋,什麼都愛去冒冒險,玩一玩,就是不愛學習,吃飯要督促、睡覺要提醒,不折騰到十二點兒子是不會乖乖入睡的。
  • 自主入睡,與被父母哄睡的孩子智力不同?科學家:差距不僅是智商
    對把孩子照顧得細緻入微的年輕寶媽來說,哄自己的寶寶入睡是很正常的事兒,可她們也許不知道,長期的哄睡可能會把孩子慣壞,以後若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就很難自主地入睡。而生長激素,是決定孩子的智力和身高的一個關鍵因素,生長激素分泌緩慢的孩子智力發育也比較慢,反之,生長激素分泌得快,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更快。美國睡眠研究協會曾經做過研究,發現經常需要哄睡的孩子,會引發很多不良習慣,比如喜歡晚睡、拒絕入睡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