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曉陽
定稿:西西
當媽之後,才知道養育孩子有多困難。孩子精力旺盛的讓人難以想像,父母累的連話都不想說,可孩子卻還能再蹦躂兩小時。尤其是夜晚降臨,哄孩子入睡也是大部分家長需要面臨的難題。所以一些家長就會選擇一種不太妥當的方式,讓孩子白天使勁兒玩,玩累了自然就睡著了。
王女士正是這種方式的支持者,白天總是放任孩子隨便玩,越鬧越好。等到了晚上,也不會催促孩子睡覺,反而等著孩子自己堅持不住,主動要求睡覺。王女士覺得這種方式好處多多,既讓家長省心,也讓孩子玩得痛快,提高了睡眠質量。
前不久,王女士給孩子報名了一個早教班,上課前專家給孩子進行了測試。發現王女士的兒子大腦發育有些緩慢,而且感知外界的能力也有些差。王女士一聽就急了,連忙帶著孩子去醫院就醫,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結果照舊。
原來,正是因為王女士平時總是讓孩子玩累了自然入睡,導致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才會引發這些問題。這讓王女士後悔極了,覺得是自己的錯誤,害了孩子的一生。
其實,王女士這种放手哄睡的方式非常常見,很多家長都曾經做過。這種方式在親子教育中,有一個專業稱呼,叫做「崩潰式入睡法」。雖然非常省心省力,卻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極大傷害。
崩潰式入睡法,是指父母不在固定時間哄孩子入睡,而是放任孩子處於興奮之中,讓孩子的精神達到疲憊之後,自然入睡。
有些父母認為,成年人勞累之後,晚上會睡的異常香甜。那麼同理,孩子如果白天活動量大,消耗掉精力,到了晚上也就會自然睏倦。這種想法卻忽視了成年人和幼兒的身體差距,成年人具有自控力,感到勞累就會自主休息。而幼兒卻不具備自制力,很多時候身體上已經疲憊萬分,但是精神上卻依舊處於興奮之中。
如果家長放任孩子消耗體力,則會造成精力過耗。而幼兒的身體承受能力較差,長時間過度消耗精力,會對身體各方面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我們還是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形成穩定的生物鐘,而不是用「崩潰式入睡」這種偷懶的方式,以免給孩子帶來傷害。
崩潰式入睡法,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大腦智力發育。眾所周知,幼兒時期,大腦思維處於發育的黃金階段。而過多消耗精力,則會造成思維遲鈍,讓孩子無法敏銳的思考,總是把思維繃緊,嚴重影響孩子的智商。
孩子習慣了崩潰式入睡法,則會導致專注力較差,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一旦孩子習慣了精神興奮帶來的愉悅感,自然就會對乏味平淡的學習產生抗拒心理。覺得其他事情都沒有意思,對周圍事物缺乏好奇心和參與度
如果孩子專注力差,影響的並不僅僅是孩子的學習狀態。一個無法集中精神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難取得成就,一旦發生這種現象,家長必須警惕起來,及時幫助孩子糾正。
孩子在崩潰式入睡法的作用下,將會變得接受力差,對外界感知不敏銳。因為大腦細胞過度消耗,孩子無法保持對外界的好奇心,也會因此相應的喪失求知慾和想像力。這些能力的缺失,是孩子成長的悲哀,無法具備對新鮮事物的熱情,也就不能擁有更加積極敏銳的人生態度。
家長務必要意識到崩潰式入睡對孩子健康的危害,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由於生物鐘的促使而完成入睡,而不是通過過度消耗體力的方式。
家長務必要在幼兒時期,幫助孩子立下規矩,每晚到了入睡時間必須入睡,不能拖延破例。即便孩子不願意睡覺,也要帶著他提前完成洗漱,躺在小床上,關上燈,營造睡覺的氛圍。
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語言技巧,比如哄著孩子假裝入睡,或者是陪著孩子一起躺下。幫助孩子養成在固定時間睡覺的習慣,讓生理慣性影響孩子。
家長可以適當的調整孩子在白天的睡眠時間,需要注意到是,讓孩子白天不午睡,強迫孩子清醒,並不是合適的習慣養成方式。白天適當的睡覺,能夠讓孩子補充體力,獲得更多的能量。但是可以適當的減少白天的睡眠時間,讓孩子短暫休息就好,避免白天休息過多,晚上無法入睡。
家長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入睡的環境,比如保持周圍的安靜,關掉房間的燈,通風舒適,讓孩子精神放鬆鬆弛。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孩子準備入睡的時候,家長不能在旁邊看電視或者玩手機,否則將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個安靜的適合入睡的環境,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進入睡眠,以此形成自然的入睡規律。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的睡眠質量,將會影響智力發育。」
事實上,充足規律的睡眠不僅僅和孩子的智商息息相關,在其他許多方面同樣有著極大的影響。孩子保障了睡眠,才能長得高挑,增強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更應該注意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睡眠習慣,讓孩子規律自然的入睡,儘量避免崩潰式入睡法的應用。否則,萬一對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那可就是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您試過「崩潰式入睡法」嗎?您是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睡眠習慣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經驗,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