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崩潰式入睡法」?聰明的家長,會這樣建立孩子的睡眠習慣

2020-10-10 小歡歡爸爸

執筆:曉陽

定稿:西西

當媽之後,才知道養育孩子有多困難。孩子精力旺盛的讓人難以想像,父母累的連話都不想說,可孩子卻還能再蹦躂兩小時。尤其是夜晚降臨,哄孩子入睡也是大部分家長需要面臨的難題。所以一些家長就會選擇一種不太妥當的方式,讓孩子白天使勁兒玩,玩累了自然就睡著了。

王女士正是這種方式的支持者,白天總是放任孩子隨便玩,越鬧越好。等到了晚上,也不會催促孩子睡覺,反而等著孩子自己堅持不住,主動要求睡覺。王女士覺得這種方式好處多多,既讓家長省心,也讓孩子玩得痛快,提高了睡眠質量。

前不久,王女士給孩子報名了一個早教班,上課前專家給孩子進行了測試。發現王女士的兒子大腦發育有些緩慢,而且感知外界的能力也有些差。王女士一聽就急了,連忙帶著孩子去醫院就醫,經過一系列檢查後,結果照舊。

原來,正是因為王女士平時總是讓孩子玩累了自然入睡,導致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才會引發這些問題。這讓王女士後悔極了,覺得是自己的錯誤,害了孩子的一生。

其實,王女士這种放手哄睡的方式非常常見,很多家長都曾經做過。這種方式在親子教育中,有一個專業稱呼,叫做「崩潰式入睡法」。雖然非常省心省力,卻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極大傷害。

什麼是「崩潰式入睡法」?

崩潰式入睡法,是指父母不在固定時間哄孩子入睡,而是放任孩子處於興奮之中,讓孩子的精神達到疲憊之後,自然入睡。

有些父母認為,成年人勞累之後,晚上會睡的異常香甜。那麼同理,孩子如果白天活動量大,消耗掉精力,到了晚上也就會自然睏倦。這種想法卻忽視了成年人和幼兒的身體差距,成年人具有自控力,感到勞累就會自主休息。而幼兒卻不具備自制力,很多時候身體上已經疲憊萬分,但是精神上卻依舊處於興奮之中。

如果家長放任孩子消耗體力,則會造成精力過耗。而幼兒的身體承受能力較差,長時間過度消耗精力,會對身體各方面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我們還是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形成穩定的生物鐘,而不是用「崩潰式入睡」這種偷懶的方式,以免給孩子帶來傷害。

「崩潰式入睡法」,對孩子有哪些危害?

  • 影響大腦智力發育

崩潰式入睡法,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大腦智力發育。眾所周知,幼兒時期,大腦思維處於發育的黃金階段。而過多消耗精力,則會造成思維遲鈍,讓孩子無法敏銳的思考,總是把思維繃緊,嚴重影響孩子的智商。

  • 專注力差,不能集中精神

孩子習慣了崩潰式入睡法,則會導致專注力較差,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事。一旦孩子習慣了精神興奮帶來的愉悅感,自然就會對乏味平淡的學習產生抗拒心理。覺得其他事情都沒有意思,對周圍事物缺乏好奇心和參與度

如果孩子專注力差,影響的並不僅僅是孩子的學習狀態。一個無法集中精神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難取得成就,一旦發生這種現象,家長必須警惕起來,及時幫助孩子糾正。

  • 接受能力較差

孩子在崩潰式入睡法的作用下,將會變得接受力差,對外界感知不敏銳。因為大腦細胞過度消耗,孩子無法保持對外界的好奇心,也會因此相應的喪失求知慾和想像力。這些能力的缺失,是孩子成長的悲哀,無法具備對新鮮事物的熱情,也就不能擁有更加積極敏銳的人生態度。

家長務必要意識到崩潰式入睡對孩子健康的危害,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由於生物鐘的促使而完成入睡,而不是通過過度消耗體力的方式。

家長應該如何為孩子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 立下規矩,養成規律作息

家長務必要在幼兒時期,幫助孩子立下規矩,每晚到了入睡時間必須入睡,不能拖延破例。即便孩子不願意睡覺,也要帶著他提前完成洗漱,躺在小床上,關上燈,營造睡覺的氛圍。

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語言技巧,比如哄著孩子假裝入睡,或者是陪著孩子一起躺下。幫助孩子養成在固定時間睡覺的習慣,讓生理慣性影響孩子。

  • 適當調整白天睡眠時間

家長可以適當的調整孩子在白天的睡眠時間,需要注意到是,讓孩子白天不午睡,強迫孩子清醒,並不是合適的習慣養成方式。白天適當的睡覺,能夠讓孩子補充體力,獲得更多的能量。但是可以適當的減少白天的睡眠時間,讓孩子短暫休息就好,避免白天休息過多,晚上無法入睡。

  • 營造適合入睡的環境

家長可以為孩子營造一個適合入睡的環境,比如保持周圍的安靜,關掉房間的燈,通風舒適,讓孩子精神放鬆鬆弛。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孩子準備入睡的時候,家長不能在旁邊看電視或者玩手機,否則將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一個安靜的適合入睡的環境,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進入睡眠,以此形成自然的入睡規律。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的睡眠質量,將會影響智力發育。」

事實上,充足規律的睡眠不僅僅和孩子的智商息息相關,在其他許多方面同樣有著極大的影響。孩子保障了睡眠,才能長得高挑,增強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所以我們更應該注意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睡眠習慣,讓孩子規律自然的入睡,儘量避免崩潰式入睡法的應用。否則,萬一對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那可就是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您試過「崩潰式入睡法」嗎?您是如何培養孩子正確的睡眠習慣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經驗,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闢謠:孩子累了才睡,不睡代表不困?專家:這屬於「崩潰式入睡」
    婆媳倆為了孩子的睡眠問題沒少起爭執,像莉莉婆婆這樣的家長都存在這樣的觀念:認為孩子自己累了自然就會睡覺,無需家長刻意去哄睡,孩子不累當然就是不困了。但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是針對於成年人的睡眠經驗,用在孩子身上卻有所差異。
  • 活用「6大金質睡眠法」,把握黃金睡眠期,輕鬆訓練寶寶自主入睡
    活用「6大金質睡眠法」一般在寶寶3~4個月就可以開始訓練寶寶自主入睡了,世界睡眠協會公布了「6大金質睡眠法」:分別是金質睡眠環境、金質入睡時間、金質睡眠時長、金質睡眠準備式、金質睡眠裝備、金質睡眠方式。下面將闡述一下如何活用「6大金質睡眠法」訓練寶寶自主入睡。
  • 長期秒睡影響孩子專注力!哭著睡、秒睡、抱睡?精心呵護孩子睡眠
    注意:孩子累了後秒睡要警惕當孩子極度疲乏的時候,也會出現秒睡,而這種秒睡家長就要留意,這種其實是崩潰式入睡,長期這種睡法會影響孩子專注力。孩子在不同階段表現的注意力不同,而長期崩潰式入睡的孩子,明顯在注意力上表現欠缺,關注事物的時間明顯縮短,疲憊狀態下孩子會表現出精神渙散,無法保持持久的專注能力。其實當孩子很疲倦的時候,精神還很充足,並不像成人一樣累了就會睡,如果不及時哄睡,孩子就會過度疲勞的狀態。
  • 有一種折磨,叫「崩潰式」入睡
    其實,嬰幼兒的睡眠和成人不同,即便寶寶很困很累了,但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只能繼續「硬抗」。這個時候想要哄睡的話就會變得很困難,除非他們大哭一場消耗掉所有的能量,才能「崩潰式」入睡。而崩潰式入睡的寶寶,睡一兩個小時之後可能又會再次哭醒,進行下一輪難以安撫的狀態。那麼,該如何改善寶寶的崩潰式入睡呢?
  • 不奶不抱也能哄寶寶入睡?睡眠專家:循序矯正法了解一下
    孩子的睡眠問題一直是困擾家長比較多的問題,從出生起,能夠遇到一個天使寶寶自己醒來自己又入睡,那麼父母更是像撿到寶一樣。只不過大多數的家長都反映,自家寶寶不是抱著睡就是搖著睡,有的甚至吃著奶睡,當然這都是普遍現象,並不是個例。但父母們這樣做的目的無疑就是讓孩子好好入睡,自己能休息休息。其實針對孩子不好好入睡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 寶寶睡眠好不好,跟家長關係很大|建立規律睡眠是關鍵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培養。除了在吃穿住用、教育上越來越捨得,也會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除了經常提及的飲食習慣,良好的作息習慣亦十分重要。孩子的生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最好從嬰幼兒期就開始培養。我們知道,睡眠包含著兩種不同的狀態,一種是非眼球快速運動睡眠。
  • 孩子大腦聰明從入睡方式可看出?自己入睡好還是哄睡好?家長看看
    我說一下你千萬不要介意,我曾經聽過有一個醫生朋友告訴我,自己睡覺的孩子大腦發育會遲一些,所以想讓你自己觀察一下孩子的入睡情況……」小敏在聽完孫姐的解釋之後,回家也對自己家的孩子睡眠情況觀察了起來,結果發現孩子確實總是自己入睡的,而在與同齡孩子學習的過程當中,孩子的學習進度確實會慢一些。
  • 哄睡寶寶到崩潰,主要是自然入睡法不對!
    近期發表在《自然》雜誌的針對全球0~3歲嬰幼兒的研究表明,亞太地區嬰幼兒的睡眠時間顯著低於歐美同齡孩子,多達76%的中國家長認為自己的寶寶存在睡眠問題。而據《文匯報》2016年3月31日報導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最新研究發現,亞太孩子「睡不好」,家長不正確哄睡是罪魁禍首。
  •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孩子睡眠模式隨年齡變化,睡午覺家長不必強迫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大多數家長的認知中,都覺得孩子午覺是會影響發育的,多數幼兒園午覺幾乎是硬性規定,孩子若是沒有午覺習慣,在園中也會變得不討喜。孩子不願意午覺,家長威逼利誘地強迫孩子午覺,這樣會使孩子午覺質量差,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孩子明明沒有睡意,家長卻強迫他一定要午覺,孩子如果不午覺,將會得到家長的懲罰,這樣下去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孩子睡眠模式隨年齡變化,睡午覺家長不必強迫
    孩子不願意午覺,家長威逼利誘地強迫孩子午覺,這樣會使孩子午覺質量差,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孩子明明沒有睡意,家長卻強迫他一定要午覺,孩子如果不午覺,將會得到家長的懲罰,這樣下去將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 睡眠日|如何給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有的家長晚上怕太黑寶寶出意外,就整夜亮著燈,這樣很容易讓寶寶搞不清白天、黑夜的界限,導致「黑白顛倒」,非常不利於建立規律的睡眠。有些寶寶半夜醒來,會因害怕太黑暗的環境而哭鬧,家長可點一盞小夜燈陪伴他。入睡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晝夜節律,正確識別孩子的睡眠信號,察覺孩子的睡眠時機,在孩子想睡覺前讓他入睡是關鍵。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他會用他的肢體語言來告訴家長「我太累了,快讓我睡吧!」
  • 孩子大腦是否聰明,從入睡方式就能看出,自己入睡和哄睡哪個好?
    但其實要想看孩子大腦是否聰明,從孩子的入睡方式就可以看出,不同的入睡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相信也會有家長好奇了,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好還是大人把孩子哄睡好呢?大家不妨來了解一下。而那些家長陪著入睡的孩子,在睡覺之前會和家長產生一些互動,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的智力發育的更好,與此同時這類需要家長哄入睡的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也會更強,大人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更加的親近。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雖然家長陪孩子入睡會更麻煩和疲憊一些,但是卻可以促進孩子智商的發育。建議家長,若是時間和精力允許的話,最好可以在孩子入睡前多陪伴孩子一會兒。
  • 寶寶在顛簸的嬰兒車入睡更快?三步驟建立睡眠聯想,培養獨立入睡
    在這個睡眠周期內,孩子會經歷一個有5個不同階段的周期,國際睡眠醫學將非快速眼動睡眠分為淺睡期、輕睡期、中睡期和深睡期4期,然後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期,算是一個睡眠周期結束,而後繼續啟動下一個睡眠周期。 [1]如果你的寶寶習慣了被照顧著入睡,(即被抱著、搖晃、餵奶、撫摸)那麼在孩子一個睡眠周期結束後,(通常在快速眼動期後)他會醒來,然後希望環境裡有同樣的照顧才可以再次入睡。
  • 寶寶在顛簸的嬰兒車入睡更快?三步驟建立睡眠聯想,培養獨立入睡
    當寶寶躺在這樣的環境裡時,容易找到孕期時的「參照點」,熟悉的感覺讓孩子容易放鬆自己,加速進入到睡眠的狀態。俄國作家屠格涅夫:人人都在生活,但是只有少數人在熟悉生活。 而嬰兒正是這一類用自己的感官連接生活、熟悉生活的人。
  • 兒科主任:寶寶晚上入睡難?用對方法,孩子一覺到天亮
    有的家長白天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寶寶,習慣於晚上和孩子一起瘋鬧,很多寶爸睡覺之前喜歡逗孩子笑,或者是抱著娃舉高高和他藏貓貓等。這樣就會讓娃興奮過度,導致入睡困難。寶寶進入興奮狀態,短時間內都無法平復心情,自然就會推遲睡覺的時間。家長在睡覺之前要提前做好哄睡準備,讓寶寶靜下心來,用不了多久他就會進入睡眠的狀態。5、自身缺乏安全感。
  • 寶寶睡眠學問大,0-12個月寶寶睡眠習慣養成記,家長不可忽略
    4~5個月這時期的寶寶平均睡眠時間大約是每天9~13小時,白天的時候會睡三覺,每次2~3小時。這是一個過渡階段,你的寶寶馬上就要在白天有規律地睡2次了,這時你的寶寶將會在晚上有更長的睡眠了。這時應建立起寶寶睡眠的良好規律。
  • 孩子日夜顛倒,父母很崩潰?抓住睡眠信號,助孩子擁有規律睡眠
    但是孩子反常的睡眠時間導致家長不得不捨棄寶貴的睡眠時間來照顧孩子,導致家長情緒崩潰,沒有心情照顧孩子,致使親子之前的良好互動減少,親子關係變差。那麼讓孩子擁有健康的睡眠習慣除了能夠減輕家長的負擔,對於孩子本身有哪些好處呢?
  • 找到睡眠窗口,建立睡眠常規,好好睡覺能幫孩子提升注意力
    有些家長表面還能維持鎮靜,內心卻早已崩潰,火氣蹭蹭往外冒,實在克制不住就會朝孩子發火,甚至說幾句「恐嚇威脅」的話,非但不能解決睡覺問題,還會使得親子關係更加緊張。如果多動症孩子睡眠不足,他們的情緒會更焦躁不安,多動衝動行為會愈發頻繁。
  • 寶寶睡眠手冊,寶寶睡眠是大事 家長們不要再這樣做啦
    說到寶寶的睡眠問題,相信很多寶媽都深有體會,那邊寶寶的精力格外旺盛,無法入睡,而自己這邊卻已經被寶寶折騰到身心俱疲。寶寶的睡眠是大事,只有寶寶吃飽睡好,才會快快的長身體,才會更健康。如果你的寶寶在睡眠上讓你覺得並不順利,趕緊看一下,下面這些錯誤是不是你也在犯?
  • 「吼睡」危害孩子大腦發育,聰明的父母巧用4招,讓孩子笑著入睡
    3、影響孩子的深度睡眠孩子被家長吼叫之後,內心其實還存在有懼怕心理的,有些孩子還會哭泣,哭泣對大腦的發育不利,同時也會帶來體力的消耗,進一步會影響孩子的深度睡眠,孩子還容易在潛意識中帶有被責罵的印記,做噩夢也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