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爐#說起明朝歷史
多數人不如清代的熟
這有一定程度要拜流行小說和電視劇所賜
「八王奪嫡」
讓康熙和他那一群才華橫溢
野心勃勃的不省心兒子成了明星
熱播宮鬥劇又讓不少人
尤其是女人熟悉了雍正、乾隆
連帶著鈕鈷祿氏、烏拉那拉氏
一部《大明風華》
明宣宗朱瞻基成了熱點
還有他那造反奪權的爺爺成祖朱棣
他那在位不足一年的爹仁宗朱高熾
說起宣宗,其實很能耐。不但執政了得,還是個在藝術方面頗有造詣的「文青」。宣宗期間大家最熟悉的一個是鄭和下西洋,還有宣德爐。
有一個共識,所謂的「宣德爐」有兩種含義:一是指明宣德年間所燒鑄的銅爐。這是一段近乎於傳說的奇事。據說宣德年間,朱瞻基下令參照宋代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用暹羅進貢的優質風磨銅,反覆提煉8次,乃至12次,鑄造出3000件銅爐,反覆煅燒12次的銅爐據說有珠玉般的寶光。
其實,這批宣德年燒制的銅爐是神龍不見,《明史》中找不到對於這批宣德爐的記載,至今各大博物館藏的宣德爐也沒有一件被公認是屬於宣德年間燒制的這批銅爐。
說「宣德爐」,更多的是指流行於明清的文玩銅香爐。那批宣德三年謎一般的銅爐燒鑄成後,後世皆有仿製,質量良莠不齊,但「宣德爐」就成了銅香爐的一個籠統的稱謂。
好的宣銅爐銅質精純,色澤潤美,包漿溫潤清和,散發著簡約、貴氣、大方的氣質。文人雅士以銅爐焚香伴左右,風雅非常。
宣銅爐款式多樣,有仿青銅器的鼎式、鬲式、簋式,也有仿宋瓷的蚰耳式等,還有缽盂式,海棠式等。
宣德銅爐中,還有一種迷你爐,叫「小宣銅彝爐」。這種迷你爐大的口徑不逾八釐米,小的甚至不足三釐米,形制多樣,小巧可喜。
文獻中關於小宣銅彝爐的記載,可在明人的筆記、小說、戲劇中見到。文人士夫們結伴郊遊,山宿在外,必帶備具匣,小宣銅彝爐就是備具匣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可以把玩、焚香、品香。那是一種無比風雅閒適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