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這些字你用對了嗎?

2020-12-19 澎湃新聞

是「脫離歐盟」不是「脫離歐洲」;是「憑藉」不是「憑藉」;是「紳士」不是「紳仕」;是「黏豆包」不是「粘豆包」……

繼「2016年十大流行語」後,12月21日《咬文嚼字》編輯部頒布「2016年十大語文差錯」榜單。

編輯部表示,本次評選的標準為:1、典型性,重點關注語文運用中使用頻率高、出錯頻率高的典型差錯。2、新聞性,重點關注出現在重大新聞、熱點事件報導中以及名人偶像所犯的差錯。3、廣泛性:差錯類型全面。語言文字及文史百科等各類差錯兼顧,街頭店招、廣告、說明,書、報、刊,廣播、電視、電影以及網絡等全方位考慮。

一、航天新聞報導中的讀音錯誤:

「載人飛行」的「載」誤讀為zǎi。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在完成一系列載人飛行任務後,順利返航著陸。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是迄今為止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在報導相關新聞時,一些媒體的播音員把「載人飛行」的「載」讀作了zǎi。「載」是個多音字,既可讀zài也可讀zǎi。讀zài,意思是裝乘、攜帶;讀zǎi,意思是記載、刊登。「載人飛行」即飛行器承載人的飛行,其「載」應讀作zài而不是zǎi。

二、經濟新聞報導中的用詞錯誤:

「一籃子貨幣」誤為「一攬子貨幣」。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簡稱SDR)的一籃子貨幣。不少媒體在報導這則新聞時,將「一籃子貨幣」說成了「一攬子貨幣」。貨幣籃子(Currency basket)或稱一籃子貨幣,是一個經濟學術語,指設定匯率時作為參考而選擇一組外幣,入選者在組合中所佔的比重,通常以該外幣在本國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為基準,是由多種貨幣按不同的比重所構成的貨幣組合。「一攬子」指對各種事物不加選擇地包攬在一起,如一攬子計劃、一攬子交易等等。「一籃子貨幣」中的貨幣恰恰需要精心選擇,不能「一攬子」都進來。

三、美國總統大選報導中的量詞混淆:

「任」誤為「屆」。2016年11月,唐納德·特蘭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有媒體說他當選美國第45屆總統,也有媒體說他當選美國第58屆總統。這種說法不一的情況是因混淆了量詞「任」和「屆」導致的。美國實行總統制,每四年舉行一次總統選舉,總統任滿四年為一屆。如果總統在任期內因故由其他人接替,接替者仍被視為同一屆總統。如果同一人在不連續的數屆總統選舉中當選,每當選一次就算一任。簡而言之,「屆」是由選舉決定的,一次選舉即產生一屆總統;「任」是由總統的更換來定義的,每更換一次即產生一任總統。據美國歷史,川普當選的是第58屆美國總統,也是第45任美國總統。

川普  視覺中國 圖

四、英國脫歐公投報導中的概念錯誤:

「脫離歐盟」誤為「脫離歐洲」。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其結果是英國「脫歐」。有些媒體在報導這次事件時,把「脫歐」解釋為「脫離歐洲」。這屬於明顯的概念錯誤。其實,英國脫離的不是歐洲,而是歐盟。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簡稱歐盟,是一個推行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的組織,其前身是歐洲共同體。英國在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1991年籤署《歐洲聯盟條約》。脫歐派在公投中勝出,英國脫離歐盟將成為事實。歐洲是一個地理概念,英國處在其中,不可能根據投票選擇脫離這個地方。

五、韓國「親信門」事件報導中的詞形錯誤:

「手足無措」誤為「舉足無措」。2016年10月中旬,韓國總統樸槿惠被曝出親信幹政醜聞,不少新聞媒體在報導此事時,用「舉足無措」來形容樸槿惠執政團隊的慌張和混亂。漢語中沒有「舉足無措」,只有「手足無措」。措,義為安置、安放,如措辭、措身、措手不及。手足無措,即手和腳都沒地方安放,比喻不知所從、舉止慌亂。之所以會出現「舉足無措」這樣的誤用,可能是和「舉足輕重」一詞發生了混搭。

六、娛樂新聞報導中的用字錯誤:

「憑藉」誤作「憑藉」。2016年11月26日,馮小剛以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金馬獎」的最佳導演獎。在報導新聞時,很多媒體都說:「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奪大獎……」「憑藉」是不規範的,正確的寫法是「憑藉」。過去,「藉」(jiè)可表假託、利用之義,簡化字頒布使用後,此「藉」已經簡化成「借」。因此,依照現在的用字規範,只能寫作「憑藉」,不能寫作「憑藉」。

2016年11月26日,馮小剛憑藉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東方IC 圖

七、娛樂明星的用字錯誤:

「令人髮指」誤為「令人發指」。2016年8月31日,相聲演員郭德綱在其個人微博上發布了所謂《德雲社家譜》,全用繁體字書寫。遺憾的是,出現了好幾處錯誤,「令人髮指」誤成「令人發指」就是一例。「發」既是「髮」(fà,毛髮的發)的簡化字,又是「發」(fā,發展的發)的簡化字。「令人髮指」的意思是,讓人頭髮都豎了起來,形容憤怒到了極點。其「發」指頭髮,用繁體字書寫,顯然是「髮」而非「發」。

郭德綱微博截圖

八、體育明星的詞形錯誤:

「作為」誤為「做為」。2016年11月17日,林丹發出了一條個人微博就出軌一事向家人道歉。這條道歉微博說:「做為一個男人……」「做為」應是「作為」之誤。「做」「作」兩字在語用中常常糾纏難辨,有時甚至含混不清,但還是有一些基本的運用規律可循:表示抽象語義多用「作」,表示具體語義多用「做」。「作為」是介詞,常用來引進人的某種身份或事物的某種性質,如「作為一個學生,必須遵守課堂紀律」等。無疑表示的是抽象語義,所以是「作為」而非「做為」。

林丹微博截圖

九、廣告宣傳中常見的用字錯誤:

「紳士」誤為「紳仕」。「紳士」常出現在男裝廣告上,如某品牌男裝每年都進行「優雅紳仕形象大使評選」,香港明星黃宗澤就當選了今年的「新紳仕」,大幅廣告貼滿大街小巷。其中的「紳仕」是「紳士」之誤。「士」古代指未婚男子,也可做成年男子的通稱,或做男子的美稱;「仕」則作動詞用,通常指做官。「紳士」指有現代文明修養的男士,其「士」是對男子的美稱,不能寫作「仕」。

十、常見的食品名用字錯誤:

「黏豆包」誤為「粘豆包」。「黏豆包」是北方的一種傳統點心,採用黃米、紅豆等材料製作而成,具有黏性特點。店招、廣告牌及食物包裝袋上基本上都被誤成了「粘豆包」。「黏」(nián)和「粘」(zhān)本為兩字,1955年《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頒布實施,「黏」作為「粘」的異體字廢除。「粘」於是身兼二職,既表「粘」的意義也表「黏」的意義。1988年公布《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將「黏」恢復使用,被確定為規範字。從此,「黏」和「粘」又各自獨立,擔負不同的意義:「黏」是形容詞,表示糨糊、膠水等具有的使物相連的性質;「粘」是動詞,指依靠黏性把東西互相貼合。 誤「黏」為「粘」,也常見於其他用字場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 (7/10) 圖片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1-12-22 11:45:44 【編輯:周維】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
  • 《咬文嚼字》發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
    《咬文嚼字》發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時間:2018/12/27 8:50:4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張熠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
  •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你用對了嗎?
    是「脫離歐盟」不是「脫離歐洲」;是「憑藉」不是「憑藉」;是「紳士」不是「紳仕」;是「黏豆包」不是「粘豆包」……繼「」後,12月21日《咬文嚼字》編輯部頒布「2016年十大語文差錯」榜單。2016年十大流行語編輯部表示,本次評選的標準為:1、典型性,重點關注語文運用中使用頻率高、出錯頻率高的典型差錯。
  • 咬文嚼字公布年度十大差錯 幾億人念錯甄嬛讀音
    自2006年以來,《咬文嚼字》編輯部都會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糾正國人在當年常犯的「語文差錯」,也從一個角度回顧當年的熱點事件。昨天,《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的「2012年十大語文差錯」包含了常讀錯的字「酵」,也有媒體常會搞混的「酒駕」和「醉駕」,還有明星們經常犯的錯,比如大S誤用的「賤內」等。被幾億國人念錯的「甄嬛」的「嬛」字(應讀xuān),因其日常實用性不高最終躲過了「十大」榜單,《咬文嚼字》總編郝銘鑑開玩笑說,「人家還要拍第二季,就不潑冷水了。」
  • 《咬文嚼字》公布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
    人民網上海12月25日電 (記者 曹玲娟)語言文字規範類刊物《咬文嚼字》雜誌社今天在滬發布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表示,近幾十年來,語文差錯呈泛濫之勢。
  • 曼且思每日認讀:虛與委蛇被列為年度十大語文差錯,你讀對了嗎?
    曼且思了解到很多常見的字,與不同的字詞相組合就發不同的音。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詞語是——虛與委蛇,關於這個詞語的讀音,有兩大常見錯誤,曾入選《咬文嚼字》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快看看你讀對了嗎?曼且思了解到很多人讀錯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蛇」,小編相信大家應該都認識這個字,常見的意思是指一種身體細長,體上有鱗,沒有四肢種類繁多的爬行動物,讀作「Shé」。但是其實「蛇」是一個多音字,還有一個讀音讀作「yí 」,也是在這個成語中的讀音,可不要讀成虛與委蛇(Shé)了。
  •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語文差錯:怎麼那麼多「領銜主演」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語文差錯:怎麼那麼多「領銜主演」 《咬文嚼字》編輯部 2017-12-19 15:57
  • 咬文嚼字:2013年十大語文差錯
    上海《咬文嚼字》編輯部近日公布2013年十大語文差錯,指出胡蜂「蟄人」應為「蜇人」。  在浙江溫嶺醫生被患者持刀捅傷事件中,有報導標題為《溫嶺弒醫案,醫患調解機制為何「失靈」》,這裡的「弒」為誤用。「弒」是古語詞,指臣子殺死君主或子女殺死父母,醫生與患者之間不存在這種關係,不能用「弒」字。
  • 《咬文嚼字》:2009年「發病率」高的十大語文差錯
    《咬文嚼字》:2009年「發病率」高的十大語文差錯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12月25日16:06   《咬文嚼字
  • 2020年十大語文差錯公布!「新冠」的「冠」你讀對了嗎?
    2020年十大語文差錯公布!「新冠」的「冠」你讀對了嗎?、用錯的字!5日下午,《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其中包括「新冠」的「冠」誤讀為guàn,「戴口罩」誤為「帶口罩」等等。具體則有以下十大差錯。一、 「新冠」的「冠」誤讀為guàn「新冠」幾乎每天都在各類媒體中出現,常有人將「冠」誤讀成guàn。
  • 咬文嚼字 2014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公布 "單獨二胎"上榜
    《咬文嚼字》雜誌社每年年底都要例行「咬」一下——發布十大語文差錯,今年評出的十大語文差錯8個來自於媒體報導。
  • 《咬文嚼字》公布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足協再次上榜!(附電子版)
    12月25日,《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這是語文界每年一度的盛事。一直以來,《咬文嚼字》編輯部遵循典型性、新聞性、廣泛性這三個標準進行年度評選,以這種方式,吸引社會對母語的廣泛關注,激發人們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喚醒人們對母語的敬畏意識。
  • 《咬文嚼字》十大語文差錯發布,「差強人意」到底滿意不滿意?
    昨天,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發布,語文錯誤從明星微博到最新的足協聲明,以及新聞用詞,令人尷尬不已。《咬文嚼字》編輯部認為,讓人尷尬並不是評選的目的,發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以這種方式,吸引社會的廣泛關注,最大程度地激發人們規範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喚醒人們對母語的敬畏意識。一、足協致歉聲明中的成語誤用:以「差強人意」表示讓人不滿意。2019年11月,中國男足在世界盃預選賽中負於敘利亞隊。
  • 《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語文差錯
    新華社上海12月21日電(記者 孫麗萍)著名語文期刊《咬文嚼字》21日揭曉2016年度十大語文差錯,「載(zǎi)人飛行」「一攬子貨幣」等入選。這一年國際國內風雲激蕩,不少語文差錯源自國際政治經濟科技大事。這十大語文差錯分別是:一、航天新聞報導中的讀音錯誤:「載人飛行」的「載」誤讀為zǎi。
  • 信陽人 2019年十大語文差錯公布!這些錯你犯過嗎?
    近日 《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語文差錯」 記者發現 其中包括足協致歉聲明中的成語誤用
  • 2018十大語文差錯公布 這些字詞易讀錯、用錯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6日電 26日,記者從《咬文嚼字》編輯部獲悉,「2018十大語文差錯」正式公布,包括將「青睞」誤為「親睞」、「鴻鵠」的「鵠」誤讀為hào等等。  或許,這些容易讀錯、用錯的字詞,你在生活中也會碰到。對照檢查,自己有沒有過這些差錯?
  • 咬文嚼字「2018十大語文差錯」完整易錯字詞名單及正確讀音用字
    ­  26日,記者從《咬文嚼字》編輯部獲悉,「2018十大語文差錯」正式公布,包括將「青睞」誤為「親睞」、「鴻鵠」的「鵠」誤讀為hào等等。­  或許,這些容易讀錯、用錯的字詞,你在生活中也會碰到。對照檢查,自己有沒有過這些差錯?
  • 2020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揭曉!「新冠」你讀對了嗎?
    這些你搞得清楚伐? 年十大語文差錯 看看你錯了幾個?你覺得哪個錯得最離譜? 01 「新冠」的「冠」誤讀為guàn
  • 「冒」不封口,你寫對了嗎?
    《咬文嚼字》編輯部對外公布了「2013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據編輯部介紹,本年度「十大語文差錯」有兩大特點:一是差錯大都來源於熱點事件,如央視《漢字聽寫大會》、高考作文題、「稜鏡門」等。二是高頻率差錯比較集中,如「受權」誤為「授權」、「洩密」誤為「洩秘」、「服法」誤為「伏法」、「蜇人」誤為「蟄人」等。
  • 《咬文嚼字》發布2015年十大語文差錯
    原標題:《咬文嚼字》發布十大語文差錯   「罄竹難書」還是「磬竹難書」?「嚴懲不貸」還是「嚴懲不怠」?《咬文嚼字》編輯部昨天發布2015年十大語文差錯。   這十大語文差錯分別為「生理學或醫學獎」誤為「生理學和醫學獎」、「抗戰勝利紀念日」誤為「日本投降日」、「罄竹難書」誤為「磬竹難書」、「亞太經合組織成員」誤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嚴懲不貸」誤為「嚴懲不怠」、「勠力同心」誤為「戮力同心」、「身價」與「身家」混淆、「發角球」誤為「罰角球」、「症候群」誤為「綜合症」,以及電影《失孤》片名的錯誤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