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彩雲:走出繪本閱讀教學的三個誤區

2020-12-13 騰訊網

應彩云:上海市特級教師、著名幼兒教育專家

讀懂孩子對閱讀的期待

開學伊始,一熟人小孩不願意上幼兒園。細細傾聽,小孩說:「老師和大家一邊看書一邊聊,聊啊聊,真無聊!」一打聽,是一個以閱讀為特色的班級。

閱讀,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活動;書本,在人生的漫長歲月中,是不可或缺的朋友。所以,無論怎樣的小孩,我們總期待他們在閱讀中,漸漸愛上書本。

我發現,孩子在毫無壓力、毫無目標的狀態下,都是喜愛書本的。因為書中有他們未知的新奇世界,有他們未曾經歷的非常體驗。因此,兒童圖書對孩子來說,是非同尋常的生活夢幻之旅。但是,有許多家長和老師反映,自家的孩子不喜歡閱讀。我以為那是「被」我們不喜歡的。

近年來,面對豐富的繪本資源,我和大家一樣,對早期閱讀重拾熱情,對繪本教學展開了研究。我發現:無論老師在教學中懷揣著怎樣的目標,孩子在閱讀時,最期待的始終是故事的情節事件。

繪本畫面可以增增減減

9月的一天,我給剛入園的小班孩子看繪本《熊叔叔的生日派對》。我拿著大圖書習慣地邊翻頁邊提問:「你們看熊叔叔在幹嗎……這時發生了什麼事……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熊叔叔又怎麼了……」

目的性太強的我,顯然「惹毛」了這群想知道「後來怎麼了」的孩子。他們急切地打斷我:「你煩死了!看下去,快看下去!」

在繪本教學中,我們往往採用以看圖講述為主的教學形式,使孩子獲得讀懂圖意的方法。可是,一堂符合幼兒年齡特徵的集體教學,沒有太寬裕的時間讓孩子「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地學習讀圖。並且,太多的畫面解讀有悖於孩子看書的初衷。

所以,集體閱讀中的讀懂畫面,還真不能在長篇大段的「怎麼看出」中,使孩子漸生厭倦而疏離了教學。

由於繪本除了圖像之外還有文字,儘管不多,卻往往為圖像的情景做著解釋。有時,沒有了文字的畫面幾乎難成故事。

例如,繪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動》的第一頁:天鵝和鴨子彼此對峙的模樣,不看文字,很難讓人讀懂「情況」。教學前,何潔老師在設計課件時,分別在它們的腦袋上方添加了一個圖像符號:一個大拇指,用以解釋文字「鴨子覺得自己很棒……天鵝覺得自己也很棒……他倆都覺得自己很棒」。活動中,孩子比較準確地讀懂了事件過程。所以,在繪本教學中,為畫面增加一些圖像符號,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節。

有時,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題思想,我們也可以在繪本畫頁中增加畫面,幫助孩子將童話的思想與現實的生活相連接。被師生共同喜愛的繪本《搬過來搬過去》,在故事發展階段,有個動人的情景:抱著家具搬家。畫面洋溢著這對情侶對生活的熱忱,這正是故事的主題:帶著熱情和智慧,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第一次和孩子一起看到這個情景時,一個孩子嘆息:「哎呀!還搬啊,那麼多東西,會很亂的……」王紅裕老師立刻回應:「他倆很聰明的,搬家才不亂呢!」以後,王老師就在這畫頁後增加了一頁:大小不同的盒子。讓中班孩子在這個情景中感知整理和搬移東西的方法。

這時,在繪本畫頁中增加畫頁,既使孩子感受了鱷魚和長頸鹿的積極樂觀和聰明智慧,又為孩子習得生活的技能提供了情景,從而繪本的主題思想著落於孩子的心田。

同時我發現:一個情節奇妙、引人入勝的繪本故事,一般不止7、8頁。一個人物生動、情感濃鬱的兒童故事,一般總有並列的情節和重複的語言。自然,這些情節並列、意義重複的畫面,為故事感情的累積、孩子反覆的感知,作了必要的鋪陳。但是,集體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而集體閱讀對於孩子閱讀方法的獲得、認知及思想的重構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如何有效地兩者兼顧呢?

在開展繪本《天生一對》的教學時,我減去了「它倆很般配」的畫面;《犟龜》教學時,我減去了「烏龜一路上遇到另外3個朋友」的畫頁;《換一換》教學時,我減去了「小雞與最後3個朋友換聲音的情節」……這些意義重複的畫面,卻給了孩子自主閱讀的動機和空間。

我們不必擔心孩子對原作欣賞的缺失,因為一次趣味盎然的繪本教學,一定會引導孩子對原作孜孜以求,猶如一部好的電影對原著作的影響一樣。

繪本教學可以動動玩玩

還清晰的記得,兒子還是小學生時,我帶他去杭州的西湖遊玩。出發前,他和我一起興致盎然地準備著,對旅行滿懷期待。路上,看著窗外的美景,我對他說:「西湖邊桃紅柳綠的,你仔細看看,它們的種植有什麼特點,回家你要寫作文的。」那一刻起,兒子對遊玩趣味索然。

不久,我哥哥帶他去釣魚,估計哥哥一定沒有對他提類似的要求,所以,提著兩尾小魚回家的他興奮異常。那周,他寫的作文《舅舅帶我去釣魚》,第一次被老師當做範文展示出來。

瞧,沒有明確要求的經歷,使孩子憑自己的感受完全投入其中,情緒體驗自然就更為強烈而深刻。同樣,當孩子翻開圖書,開始期待中的夢幻之旅時,老師的「看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使孩子的閱讀趣味索然;當孩子想像著自己的情節事件時,老師的「看看小老鼠的表情是怎樣的」,使孩子的奇思妙想被中斷。

漸漸地,這樣的集體閱讀使孩子產生「聊得真無聊」的厭倦,不知不覺地疏離了書本。

當然,極富責任心的教師,總是想讓孩子在看完每本圖書之後,可以收穫文學作品傳遞的精神和思想。但值得琢磨的是,孩子的學習特點決定了他們對「道理」的認知,是通過感受和體驗來獲得的。而在幼兒園裡,感受和體驗的途徑就是「把玩」,即動一動,玩一玩。

繪本《方格子老虎》,說的是一隻小老虎為親人和夥伴帶來與眾不同快樂的故事。應該說,書本原本就很好玩,只是如何才能讓孩子體會「方格子」與眾不同的樂趣呢?設計時,我想到了課改教參裡「民間童謠」中的《跳房子》。於是,我這樣設計大班閱讀教學《方格子老虎》——

第一環節:解讀封面,了解虎紋特徵。在動物真實認知的背景下,孩子對繪本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所引發的事件,越發期待。

第二環節:欣賞畫面,傾聽事件衝突原由。在故事情節中,聯想我們生活中的衝突和不愉快,激發解決矛盾感受愉快的願望。

第三環節:羨慕小虎,體驗方格子所帶來的與眾不同的快樂。在小老虎的引導下,孩子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遊戲,體會不同韻律下的不同玩耍樂趣。

設計時,我將童謠「跳,跳,跳格子,跳好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娶娘子,娶好娘子生兒子」改編為「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兒子」,此舉理由有二:一可免去民間習俗的解釋,二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裡,較快地記憶語言,在較少的4×4的16格子裡,把玩遊戲。

果然,活動中當我念叨兩遍之後,孩子迅速地在16格子中間,邊跳格子邊造房子。首輪玩耍之後,有的孩子造了13間「房」,有的造了8間「房」。怎麼會這樣呢?交流之後我們發現,房間的多少與跳格子的節奏有關。於是,我激發:「8間不是最少,13間不是最多,怎麼跳格子才是最少的?怎麼跳格子才是最多的?」

孩子在劇增的玩興中,充分地發揮著自己的智慧。

玩耍後的再次交流,最少的造房,從4間到近乎耍賴的1間,大家在「沒有節奏…賴皮嘛…」鬨笑中,體會挑戰的樂趣。當然,把16格全造滿的孩子,贏得了大家「哦——」的驚嘆。玩耍最後,我激發想像:如果從方格子老虎身上再移下4塊格子,你能玩起來嗎?幾個女孩說:「童謠念得慢,腳下跳得快……一個字跳兩格。」一個男孩卻說:「再加童謠!加結婚啦!」哦!民間的智慧。大家笑成一團。

第四環節:領悟主題,萌發喜歡方格子老虎情感。認同故事「儘管小老虎身上沒有了方格子,但在大家的心裡,他依然是那隻帶給大家與眾不同快樂的方格子老虎」的主題。

就這樣,一個原本或看書或聽故事的教學活動,在貌似插科打諢式的操作玩耍中,孩子既酣暢地玩,又專注地讀,既學做了遊戲,又完成了繪本閱讀。如此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周兢教授曾說:早期閱讀,儘管是閱讀,但依然帶有早期的孩子學習特徵,那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在操作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我們應創設允許孩子「放下書本『一會兒』、自由馳騁『一會兒』、離開座位『一會兒』、動手動腳『一會兒』」的集體學習氛圍,那麼,孩子就能在同伴的相互觸發中,感受閱讀的快樂,從而愛上圖書。

走出繪本閱讀教學的3個誤區

繪本,因為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而被大家普遍關注。在繪本絢爛的畫面、誘人的情節、美好的情感中,我們除了讓孩子獲得他們可以和需要的學習內容之外,最本質的願望是他們能夠愛上閱讀。

可是,我們卻看到,在許多早期閱讀的教學活動中,孩子憑著抽象的情感談著空洞的話題,孩子盯著自己的焦點思緒卻「被」想著。漸漸地,一些孩子開始不耐煩地卷著書角、走神地咬著書頁;漸漸地,一些孩子成了高歌猛進的「只講」人才。

顯然這不是早期閱讀想要的結果。怎麼會這樣呢?我們的早期閱讀教學實踐到底有哪些誤解?

誤解1:有效閱讀就是將看懂的說出來

繪本故事,有比較精美的語言。所以,我們總期待在閱讀中,孩子可以將看懂的說出來,孩子可以學習看的技能的同時,學習說的技能,我們在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同時,學習語言。

而現實中,會讀的人不一定會說,會說的人不一定會讀。已故著名表演藝術家趙麗蓉,無論是演說還是談心,總能把話說得妥帖而直達聽者的心坎裡,可她卻不識字。已故數學家陳景潤,開展那麼艱深的數學研究的他應該是讀萬卷書了,可他卻不會上課教學。

可見,會讀與會說,不是必然的關係。所以,閱讀活動不一定是語言活動。當然,我們可以在閱讀活動中,豐富孩子的語言,培養孩子的表達力,但非功能性的語言練習,很容易使孩子在趣味索然中遠離閱讀。

誤解2:繪本閱讀就是看圖講述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通過對繪本畫面的解讀,諸如對符號與語言、情節與情景、思想與精神、規則與規律的理解,來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這種對畫面的解讀,如同以前語言教學中的看圖講述。一般地,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都會運用看圖講述的形式。

一次觀摩閱讀教學中:

老師翻開第一頁:「看,這是哪裡?有誰?在幹什麼?」孩子懷著好奇和對故事的嚮往,踴躍地觀察著、講述著。

老師翻開第二頁:「看看,大老虎在幹什麼?小老鼠在幹什麼?」孩子依然想像著圖畫事件的發生。

老師又往後翻一頁:「大老虎和小老鼠發生什麼事了?為什麼?」

…… ……

老師將圖畫書翻到第八頁:「你從哪裡看出……」我看到已有半數孩子相互嬉戲了。

顯然,這樣的閱讀活動不是孩子喜歡的。

是孩子不喜歡看圖講述嗎?不是的。我清晰地記得好多年前上海市語言課程中,看圖講述的內容大多是1~2幅圖,最多的也只有4幅圖。

可是,一個情節起伏、內容豐富、事件有趣的故事繪本,少說也有十頁八頁的,孩子易動的心思和單純的眼神,如何經得起我們「漫長」的步步逼近、句句拷問。

另外,如果繪本故事中文學語言的審美趣味,在師生不休的問答中逐漸遺失,那麼,兒童繪本作為教學內容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

因此,儘管閱讀教學中有看圖講述的形式,卻不能把閱讀活動變成看圖講述活動,不能把孩子看書時的心馳神往變成暗自神傷。

誤解3:閱讀理解就是停頓討論

又一次,我們師徒研討繪本《媽媽摘的葡萄》。

第一頁,老師問:「你猜猜,小狐狸為什麼哭?」孩子一陣天馬行空。

第二頁,老師問:「你猜猜,媽媽會怎麼說?」孩子又一頓神侃神聊。

接著,老師問:「……你猜猜,小狐狸怎麼說……你猜猜……你猜猜……」哦!閱讀活動變成了猜謎活動。

應該說,適時適度的「你猜猜」確實可以引發孩子對活動的關注和興趣。但漫無邊際的想像,猶如雲中漫步,使孩子「找不著北」地閱讀、支離破碎地欣賞。

本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走出逼迫孩子閱讀的誤區
    在很多次講座中我提出過針對孩子的閱讀理念和目標,「用一千個好故事成就一個好孩子」。這個理念中就包含了對孩子閱讀力的培養和引導。第一類家庭,重點是讓孩子保持閱讀的興趣,逐步進入深度閱讀狀態;第二類家庭,重點是走出閱讀誤區以及如何糾偏。
  • 上海市楊浦區本溪路幼兒園教師應彩雲
    所以,儘管平時任務繁多,但她依然奮鬥在實踐一線,每周進班兩天,如期開放著應彩雲的「教育」。三十幾年來,她一如既往: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體會成長的節奏,感受生命的蓬勃;和同行一起研究教學的規律,豐厚教師的智慧。她有一個理想,就是讓幼師看到,第一線教師的發展目標,不止是園長和教研員,還有像應彩雲那樣做一名平凡的幼兒教師。
  • 應彩雲
    她支教的足跡遍布偏遠地區,每年開放教學觀摩和家庭教育公益講座50餘次,單個網絡授課視頻點擊量近百萬,上海電視臺專門為她推出《師道·應彩雲》紀實節目。曾獲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新中國60年傑出女教師等榮譽。影響兒童成長的相關因素一直是應彩雲研究的主題。如何關注孩子當下快樂,讓孩子享受愉快的學習之旅是她的教育教學宗旨。
  • 幼教應彩雲:為孩子播下一生幸福的種子
    不當園長科長,只為走近孩子在應彩雲的心目中,學前教育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只有老師喜歡孩子,才能開展教育活動。她說:「對於小孩子來說,如果他不喜歡老師,就不肯學習。無論外部的教育條件如何改進,老師的作用始終不可替代。老師帶著飽滿的情感去面對孩子,教育就有了可能。」
  • 淺談:走出兒童聲樂教學的三個誤區
    兒童的聲樂教學要求教育 者結合兒童的特點,找出符合 他們的教學規律以及適合他們 的教學思路及方法,切不可全 盤挪用成人聲樂學習的理論及 經驗,否則就可能走入一些誤 區,影響兒童學習聲樂的信心 與進程.誤區一:對初學的兒童 灌輸專業術語 為了能儘快地將初學者引 入聲樂的學習軌道上來,教師 很容易在此階段對學生灌輸諸 如「位置」、「氣息」、「打開」、「共 鳴」等抽象的專業術語,往往搞 得學生茫然不知所措。這種沒 有針對性的要求是不可取的.那麼,對於初學者就不講 方法、沒有要求了嗎?
  • 幼教教師應彩雲:做個從容的教師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教學日記>正文幼教教師應彩云:做個從容的教師 2011-11-01 18:04 來源:web
  • 教書育人楷模應彩雲:學前教育為孩子帶去一生幸福 | 新時代築夢人...
    不當園長科長,只為走近孩子在應彩雲的心目中,學前教育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只有老師喜歡孩子,才能開展教育活動。對我來說,不離開教學工作一線,把我所掌握的育人方法帶給孩子,我的工作就落到了實處。」應彩雲說。
  • 應彩雲:願做一輩子幼兒教師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應彩雲不大的辦公室裡,被滿滿一堵牆的幼兒繪本所包圍,她聽著門外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笑了,「這陣子特別忙,但總會回到教室裡,超過三天聽不到孩子們的聲音,心裡就會空落落的。」「文藝女青年」的轉型我很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刻每一秒,感覺自己也像個孩子一樣,非常純粹,」應彩雲說,真正讓她下定決心的,是這樣一件事:工作不久,她感冒了,第二天班上的小朋友鳴鳴就悄悄從家裡帶來了一包感冒藥。30多年了,應彩雲至今還記得那場景。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孩子最稚嫩而真誠的關懷。她說,大概就在那一剎那的感動之間,她給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了新的坐標:做孩子們的老師,如果可以,就做一輩子。
  • 繪本閱讀教學價值的審視及矯正策略研究報告
    繪本閱讀教學價值的審視及矯正策略研究報告內容摘要:近幾年,繪本閱讀作為一種教學形式逐步走進了小學低段的語文課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一些繪本導讀活動已走入了誤區,背離了兒童閱讀發展的規律,這有悖於語文教學引入繪本閱讀的初衷。
  • 學前教育特級教師應彩雲提醒家長: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知識
    上海市學前教育特級教師、本溪路幼兒園副園長應彩雲說,隨著家長對子女期望越來越高,孩子的人生起跑線被不斷前移。其實,生活給了孩子很多很好的學習機會,家長的陪伴才是最有效的養育。  提筆熟練卻不會握勺  應彩雲講述了她遇到的一個極端個例。一名年僅3歲的孩子不僅識字三千,還能工工整整寫出許多漢字。
  • 助力繪本教學的三個策略
    繪本是一種專為兒童設計,依靠一連串圖畫和精簡的文字結合,或者沒有文字全靠圖畫來傳遞信息的圖書。在嘗試低段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我探索出了以下教學策略。一、準備充分,遵循原則「讀」繪本的基調。繪本細節是繪本中的一小部分,常常容易被忽略。繪本中有些細節可以裝飾畫面、烘託氣氛,有些則是故事的另一條線索,鋪墊了情節的發展。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繪本細節,既能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能使其習得讀圖及思考的能力。例如繪本《第五個》文字很少,讀圖顯然很重要。
  • 走進繪本閱讀教學的深處
    但出於對繪本理解得不夠深入、對繪本研究得不夠系統,在一些地方,繪本常常變成了教輔、思品課文本,繪本課被上成了朗誦課、德育課、科普課、美術課,唯獨缺少了繪本課該有的味道。那麼,繪本閱讀教學到底該如何開展?怎樣才能在小學課堂上好繪本課?繪本閱讀教學有必須遵循哪些內在規律?近日出版的《繪本閱讀教學「慢」課堂》這套書給出了有價值的解答。
  • 三個「精靈術」,助你走出親子共讀的「三個誤區」
    二、親子共讀的三個誤區,破壞閱讀興趣親子共讀好處多多,但也有不少家長在共讀過程中容易陷入一些誤區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的王泉根主任說過:兒童閱讀,有個黃金定律,就是什麼樣的年齡讀什麼書。幼兒園主要以繪本為主。小學低段以橋梁書逐漸過渡到兒童文學。小學生中段的時候,開始接觸一些科普書、歷史地理類的書籍。小學高段就可以持續地深入,把各個門類持續地往深入去發展。
  • 心閱讀書繪本教學 幼兒園如何繪本授課
    1)繪本教案  繪本課件製作前,教師應反覆精讀繪本,設計教學目標,找出繪本中的四個基本項目:畫面解讀、問答節點、互動節點、手工節點。每一次繪本課前,教師需通過對於這四個基本項目的理解,引導孩子「走入」繪本故事,在了解繪本故事的基礎上,解放孩子的想像力,對繪本故事進行講述或延伸。  2)繪本課件  繪本課件製作時,應將每次教學所用繪本每一頁拍照/掃描或在網絡上找到相應圖片製作圖文對照課件,並以教學目標及教案中的四個基本項目為基礎,製作延伸頁。
  • Phonics教學與繪本故事閱讀的美麗邂逅
    Phonics教學與繪本故事閱讀的美麗邂逅----記常州市小學英語教材培訓秋風送爽,卻還帶著幾絲暑假驕陽的餘溫,8
  • 基於繪本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探究
    特別在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愛上閱讀以及提高閱讀質量,並為高年段培養閱讀興趣提供基礎顯得至關重要。低年段的語文課堂中,使用繪本進行閱讀訓練的教學出現得越來越普遍。繪本,又稱為圖畫書,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並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繪本閱讀不僅僅是閱讀其中的文字,而且要從書中的圖畫讀出故事,進而欣賞繪畫理解文字。
  • 國王的禮物繪本館:繪本誤區知多少?
    看似很簡單的繪本閱讀,卻容易走進一些誤區。寶貝,這頁你學會了幾個字呀?---|| 繪本閱讀誤區 ||---只注重數量有的家長會在空閒時與孩子一起閱讀,但沒有固定的閱讀時間,導致繪本閱讀缺乏持久性。家長應該堅持每天陪伴孩子閱讀繪本,至少堅持20天左右的繪本閱讀,讓孩子逐漸養成繪本閱讀的習慣。
  • 「小學中文繪本閱讀與教學研討會」在河北石家莊舉行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圖畫書創作研究中心主任陳暉帶來了題為《教室裡的繪本閱讀——指導方法與策略》的專題報告,報告從解讀繪本的概念、價值與性質特點出發,幫助老師們梳理對繪本及繪本閱讀的系統認識。在此基礎上陳暉就兒童繪本閱讀指導的原則進行了闡述,提出三條重要原則:回歸兒童,以兒童為閱讀主體;回歸文本,以文學藝術為課程方向;回歸閱讀,以閱讀為基本活動。
  • 莊浪:繪本閱讀培訓 提高教學水平
    幼兒園繪本閱讀,它包含了知識、技能、情感、習慣、品性等諸多顯性和隱性因素,在平時的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將繪本頁面中的重點畫面進行提煉?教師該如何利用有效的提問和智慧的回應,給孩子創設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積極應答」的環境?如何提升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等等?為及時解決老師們的困惑,11月6日下午特邀南京「小康軒優+」喻老師進行了「走進繪本提升繪本教學」的專項培訓活動。
  • 「繪本閱讀教學與主教材融合的教學研究」開題報告會在青島舉行
    作為課題組專家之一,她對「繪本閱讀教學與主教材融合的教學研究」開題報告會在自己的家鄉青島舉辦表示由衷的歡迎,她介紹了近幾年來青島市各小學在繪本閱讀教學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表示老師們對繪本閱讀教學與主教材的融合這一主題非常關注,相信會對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帶來很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