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聲樂教學要求教育 者結合兒童的特點,找出符合 他們的教學規律以及適合他們 的教學思路及方法,切不可全 盤挪用成人聲樂學習的理論及 經驗,否則就可能走入一些誤 區,影響兒童學習聲樂的信心 與進程.誤區一:對初學的兒童 灌輸專業術語 為了能儘快地將初學者引 入聲樂的學習軌道上來,教師 很容易在此階段對學生灌輸諸 如「位置」、「氣息」、「打開」、「共 鳴」等抽象的專業術語,往往搞 得學生茫然不知所措。這種沒 有針對性的要求是不可取的.
那麼,對於初學者就不講 方法、沒有要求了嗎?當然不 是。聲樂是唱的藝術,所以先讓 學生大膽、輕鬆地唱出自己的 聲音來,才是我們面對初學者 首先應該做的。口腔部位是我 們直接能夠用眼睛看到的,也 是學生最容易控制的部位。在 要求學生下巴自然下垂、牙關 打開、軟顎抬起、聲音包在口腔 裡等一系列要求時,可以藉助 「打哈欠」這個動作讓學生自然地發出聲音並掌握要領,這樣 學生就很容易做到了。有了聲 音的基礎,我們才能逐漸地對 這種聲音進行「加工」、「潤色」, 使它不斷地美化,不斷地豐滿.
誤區二:對訓練要求 面面俱到 歌唱的基礎要求有很多,有 些教師往往認為做到的要求越 多越好,於是,一會強調呼吸、吐 字,一會要求共鳴、情感,但這樣 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學生因 為顧及的太多,結果哪一樣也做 不好.778論文在線www.qiqi8.cn因此,在兒童的歌唱訓練 中,我們不要企圖讓兒童將歌 唱的要求做得面面俱到,而是 應該找到一兩個切入點,有側 重地進行訓練。如果說擁有飽 滿、打開的聲音是第一步,那 麼,對聲音位置的強調與訓練 就應該是歌唱訓練的第二個切 入點。高位置的發聲會使孩子 們明白,它能為聲音塗上明亮 的色彩,所以聲音行走的方向 不只局限在上口蓋。在訓練中 可以先通過音階哼鳴來感覺高 位置,然後通過哼唱歌曲旋律 體會歌唱的位置,最後在哼唱的位置進行歌唱,以達到初步 鞏固運用歌唱位置這一歌唱技 能,進而逐步形成能力.
誤區三:過早地強調氣息 氣息是歌唱的源泉及動力所 在,每位教師都會反覆地強調,但 若是過早地要求了氣息,會使孩子 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於此,將一個 本來很自然的呼與吸的問題變成 了負擔,反而影響了演唱.因此,在孩子有了飽滿而明 亮的聲音的基礎上,應將氣息的 訓練與聲音的訓練相結合,使學 生對氣息由無意識的自然反應轉 化為有意識地控制,從而達到運 用氣息的目的。氣息的良好控制 會助聲音一臂之力,給聲音以持 續、穩定的支持。這時對學生進行 氣息要求,才能達到一個水到渠 成的教學效果.
從以上三個誤區中,我們 理清了聲樂訓練「三步走」的教 學思路,即「穩中間」(口腔部 位)「、拉兩頭」(位置、氣息)。在 這三個階段的訓練中,應循序 漸進,逐一地將歌唱的基本要 求進行突破,進而使學生同時 做到以上三個歌唱要求,形成 自然、貫通的歌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