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一種專為兒童設計,依靠一連串圖畫和精簡的文字結合,或者沒有文字全靠圖畫來傳遞信息的圖書。在嘗試低段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我探索出了以下教學策略。
一、準備充分,遵循原則
「讀」繪本的基調。在給學生講讀前,教師要提前把握故事的基本格調。例如,民間故事風格的作品可選擇活潑生動的語調和口語化的語言。
繪本《谷希》的語言淺顯易懂,讀來朗朗上口,音韻優美,書中大量採用了排比句式,既便於學生理解,又讓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講讀前,教師可以嘗試選用活潑的語調結合肢體語言,讓孩子沉浸於生動的故事中。
「讀」繪本中的圖。繪本故事與其他兒童讀物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故事中的大部分內容是以圖畫的方式進行敘述和表達,所以在講讀故事時,教師要先將繪本的「圖說」部分轉變為語言,再與文字表達的部分進行整合。當然,所有的過程應該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前提,教師可對圖畫表達內容做恰當補充。
例如繪本《古利和古拉》中的圖畫有著某種「兒童畫」的氣韻,線條的勾勒、色彩的塗抹、人物與場景的構圖簡單素樸,渾然天成,洋溢著童真和稚氣,學生會覺得十分親切,興致勃勃地觀察畫面的細部:各種各樣的樹木,草地上的蘑菇、松果、野花、板慄,製作蛋糕的工具,草地上神態各異的動物……教師應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發現細節,培養他們學習和認知的能力,引導他們討論關於植物、動物、烹飪和器具等各方面的相關內容。
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對比講讀,發現異同。繪本中的對比講讀,可以是一本書中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圖畫進行比較的講讀,也可以是不同類型的作品在同一方面的比較和討論。通過這樣的讀書方式,學生既能對作者的創作意圖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也學到了不同作品在同一主題上採用的不同方式的表達。
例如繪本《陰天有時下肉丸》中既有黑白圖畫,也有彩色圖畫。黑白圖畫表現的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彩色畫面描摹的是充滿異域文化色彩的吧唧吧唧小鎮的生活狀態。學生在討論中能明白,黑色部分代表真實發生的事,而彩色部分是外公講的故事。
關注細節,注重思維。繪本細節是繪本中的一小部分,常常容易被忽略。繪本中有些細節可以裝飾畫面、烘託氣氛,有些則是故事的另一條線索,鋪墊了情節的發展。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繪本細節,既能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能使其習得讀圖及思考的能力。
例如繪本《第五個》文字很少,讀圖顯然很重要。在講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圖中的細節,尤其是要重視在每一次開關門之後,每一個玩具的表情、動作都有哪些細小的變化,在這些外在變化的後面,小玩具們的心理活動又是什麼。特別是小木偶的表情和動作,笑、不笑、掉眼淚、脫帽、進門等,要尊重學生的各種想法,鼓勵他們發現細節,提出看法。
三、注重互動,鼓勵創造
互動開放,創新生成。繪本講讀應該是互動而開放的,它會啟發學生聯想,讓學生在腦海進行故事情景的再現與創造,收穫閱讀的愉悅,產生參與互動的成就感。
例如繪本《古納什小兔》中,人物語言極為豐富。主人公翠西的「話」被放在不規則泡泡形的對話框中,起到區分和強調的作用,引入了孩子喜歡的漫畫風,又和誇張的喜劇格調十分相稱。這樣的繪本,我們在講讀時就可以讓孩子來模仿和表演,讀翠西的語言泡泡,可以加快語速、調高聲調、配合表情,將翠西著急的情緒傳達出來,以增強參與度和愉悅感。
鼓勵創造,個性輸出。繪本故事的講讀過程充滿個性化,創造性極強,沒有固化的格式或範例進行限定。教師可以按照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進行對故事的描述和講解。
例如繪本《第五個》的講讀就是不斷創造的過程。學生對於故事所設置的懸念非常感興趣,從封面開始就有自己的設想,並會在翻頁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預測,對於故事最後出人意料但又十分溫暖的結局非常喜歡。教師應給學生留出預測故事發展的時間,讓他們推測診室裡的未知狀況和故事的下一步進展,鼓勵其進行創造。
有效的策略與方法助力了繪本教學,但過度的講讀、補充或引導會讓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與選擇的自由。因此,應把學生的閱讀自主權放在第一位,讓繪本閱讀充滿愉悅,讓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閱讀、享受閱讀。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23日第5版
作者:蔣靜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