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閨蜜小麗經營著一家小飯館,經常讓女兒幫自己去隔壁超市買食材,6歲的女兒也非常喜歡幫媽媽幹活,每次都蹦蹦跳跳地跑過去,對超市購物流程非常在行。
媽媽有時候沒零錢,就會告訴女兒「剩下兩塊錢,你告訴阿姨給你換成糖吧」,女兒雖然不懂找錢換錢,但是每次超市老闆都會給的差不多。
偶然有一天,媽媽發現孩子拿回來的錢和糖少了,可能是隔壁老闆少給了,也沒放在心上。可是轉過天來,給孩子100塊錢去買鹽,竟然只拿回來了一袋鹽,也沒有找零。
這次真的挑起了霸氣寶媽的怒火,直接衝到超市理論「平常剋扣就算了,沒幾毛錢,可你們家鹽100塊錢1袋嗎,也太坑人了吧」?
超市老闆被嚇了一跳,趕緊解釋「5塊錢一袋呀,我這又不是黑店」!
「那為什麼不找錢,我女兒拿了100塊錢,就拿回去這麼一袋鹽」,聽完寶媽的話老闆若有所思,「那你自己看監控吧」!
看完監控,寶媽臉紅了,老闆真的把95塊錢找給了女兒,給老闆賠禮後灰溜溜的回去了,剛好看到女兒在藏錢。
媽媽怎麼也沒想到,乖巧的女兒竟然會騙錢,追問下女兒哭著說是想把錢給同學,才騙了媽媽。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社交」,小孩子對金錢的認知不夠完善,但是她明白「錢」很重要,想要把最好的給同學,以此來得到友誼。
小時候通過錢擴大社交,長大了就能為了得到錢而霸凌其他同學或者被霸凌,父母應該看到孩子「偷錢」背後更大分「成長陷阱」。
網上曾曝出一名12歲的初一女孩,偷了媽媽200塊被發現,被父母打罵後保證不犯,可沒過幾天又偷了200塊,還離家自殺。遺憾的是,直到女兒去世,媽媽才知道女兒被同學威脅了,偷錢是給了另一個男同學。
在知乎平臺上,記錄顯示有上萬名父母搜索過「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們也分享自己家孩子的偷錢行為:
在發現孩子偷錢以後,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打罵教育,育兒專家提示這種方式是最錯誤的,容易貶低孩子的自尊,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的走上不歸路。
最佳的方式是提前避免,孩子偷錢給同學多是不理解父母賺錢的困難、不懂得錢的正確用途,提前普及「金錢知識」,才能有效避免偷錢行為。
金錢教育只靠嘴說,孩子時聽不進去的,這本《兒童財商繪本》通過有趣的繪畫給孩子講解金錢知識,共分為5本,「錢從哪兒來」、「管好零花錢」、「錢也不是萬能的」、「學會計劃很重要」、「第一次去銀行」。
財商、智商、情商並稱為孩子的「三商」,是孩子成才必不可少的三個要素,而「財商」是最基礎的物質條件。智商和情商決定孩子能走多遠,而財商決定孩子能不能走出去。
財商培養越早開始越好,從認識錢幣到掌握用途,在通過繪本了解更深層次的金錢知識,孩子未來才能有正確的金錢觀。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