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小時候,很多家長打著「鍛鍊孩子能力」的口號,開始要求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幫忙跑腿買東西等。
對孩子來說,這的確是不可多得的鍛鍊機會,但與此同時,這種鍛鍊也會給孩子們帶來很多的誘惑,為什麼這麼說呢?
哆哆今年剛6歲,父母都非常寵愛他,捨得在他身上花費很多精力,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哆哆也非常爭氣,經常能聽到老師在學校裡誇他的消息,在家裡哆哆也經常幫襯父母做家務。
但前些天發生的一件事,令哆哆的父母覺得非常生氣,那天哆哆父母發現鹽沒有了,於是給了哆哆50塊錢,讓哆哆去樓下的小賣部買鹽。
很快,哆哆就把鹽買回來了,當時媽媽順口問了一句:「買鹽剩下的零錢呢?」沒想到哆哆竟回答道:「超市阿姨沒找給我,她說鹽就是這麼貴的。」
寶媽聽到後,變得有些憤怒,認為是超市工作人員糊弄小孩子,坑了自己的兒子。於是寶媽就氣衝衝地跑到商店,質問收銀員:「一袋鹽要50塊?你是怎麼開商店的?」
但收銀員堅持說自己找零錢給孩子了,無奈寶媽依舊不依不饒,最終收銀員聯繫負責人查看了監控,才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得知自己冤枉對方後,寶媽也連忙給收銀員賠不是,既然收銀員把錢退回給哆哆,那這錢去了哪裡呢?
在寶媽的盤問下,哆哆終於「鬆口」了,原來他看上了一款玩具,一直想買卻沒有錢,這次就拿買鹽剩下的零錢將玩具買了,回到家害怕被責罵,這才撒謊說收銀員沒有找錢給自己。
了解事情原委後,寶媽再次向收銀員道歉,並表示自己會好好教育孩子。
①耐心和孩子溝通
溝通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辦法,有時候孩子會出於某種「苦衷」不得已撒謊,這時家長會非常惱火,但父母這時候要做的不是指責和打罵孩子,而是嘗試和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只要知道了孩子犯錯的緣由,才能「對症下藥」,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讓孩子避免下次再犯這樣的錯誤。
②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都無法真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所以很多孩子往往都成為父母的「出氣筒」。
每當孩子犯一點錯誤,父母就會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認為孩子不應該犯這種「低級錯誤」,殊不知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正確地指導孩子,讓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③正面管教孩子
孩子犯錯後,家長不應該過多的指責和打罵孩子,也不要太寵溺孩子,而是應該從正面去管教孩子,讓孩子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犯錯後應該怎麼去彌補和改正。
就像《正面管教》這本書裡說的,家長應該學會用溫和、理性、低聲教育的教育方式去指導孩子,正確對待孩子的問題,才能讓溝通和教育變得更有效。
與《正面管教》相匹配的家庭教育讀本還有以下幾冊,分別是
《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
這本書裡說,家長應該學會用不吼不叫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教會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這本書裡說,家長應該學會用理性溝通和方法論來教育孩子,既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又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這本書裡說,家長應該通過書本中的真實案例,來避免教育過程中容易犯的錯誤,躲避掉一些家長們覺得「理所當然」的問題,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這本書裡綜合了很多育兒專家的經驗和建議,通過「如何說」和「怎麼做」兩部分,讓孩子能切實地掌握這些育兒技巧,並且靈活運用來應對育兒過程中面對的問題。
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們,不妨給孩子買一套試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