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很重要的,它能保證人們最基本的生活,年齡很小的孩子對金錢沒什麼概念,他們通常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經常會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當家長發現孩子有錯誤行為的時候,如不及時制止,很有可能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小劉為了能教育好6歲的兒子,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最近她為了鼓勵孩子認真的學習,就和孩子做了一個約定:只要孩子每次的考試成績都能進班級前十名,就可以得到一次十塊錢的獎勵,還給他買了一個存錢。
最開始看來,這個辦法是很有效果的,孩子為了得到更多的獎勵,非常認真的學習,但讓小劉沒想到的是,兒子竟然為了多存錢,學會了騙人。
這天,小劉在廚房忙碌著,突然發現家裡的鹽用完了,自己又實在走不開,就叫來兒子,讓他去幫忙跑腿到樓下買一袋鹽,碰巧包裡沒有零錢,就給了他一張50元的現金,還不忘叮囑兒子記得找錢,兒子點頭表示明白。
等兒子回來時,她卻發現並沒有找回的零錢,在她的追問下,兒子支支吾吾的說:&34;
聽孩子這麼說,小劉斷定就是超市收銀員騙了兒子,她感到非常不滿拉著兒子就前去理論。
到了超市,收銀員告訴小劉她確實把找零的錢給了兒子,小劉表示兒子並沒有拿錢回家,收銀員被冤枉有些生氣說到:&34;
說著便調出監控畫面,她清楚的看到收銀員把錢遞給了兒子,小劉這才意識到是孩子說了謊,連忙給收銀員道歉。
回家後兒子坦言,買鹽剩下的錢他放進了自己的存錢罐,因為想要多存點錢就做出了這樣錯誤的行為。不得不說小劉兒子的這種行為,正好說明了孩子缺乏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1、 孩子無法區分現實與想像
一般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還沒有辦法分清&34;和&34;,孩子常常會把這兩種情況混淆,把想像誤認為是事實,這樣就變成了謊話。
家長們應該理解孩子說謊背後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想像力造成的,那麼家長們就應該更多的去和孩子溝通,告訴他們什麼是事實,多給孩子一些寬容,正確的引導他們區分現實和幻想。
2、 自我保護或逃避責任
當孩子的安全感不夠時,他們就會因為害怕而說出謊話,這種謊話其實是在保護自己,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害怕自己說出實情會遭到家長的責備,他們不想讓家長失望,也不想受到懲罰,所以就說謊了。
這時家長們就應該換位思考一下,當孩子撒謊時,家長不要太過著急的表現出生氣,更不要急著指責孩子,而是應該冷靜的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讓他們能夠主動承認錯誤,並且糾正,告訴他們犯錯不可怕,及時彌補就可以。
3、 模仿行為
孩子小時候正是學東西最好的時機,這時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而每天和孩子待在一起的父母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影響。如果家長們都習慣性的說謊,那麼孩子也就會跟著學,並且覺得這是被允許的行為,這樣就學會了說謊。
家長要明白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要學會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不可以說謊,更不要對孩子說謊,答應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
孩子這方面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如果小時候就出現這種&34;行為,家長不及時及時制止,影響的將會是孩子的一生,相反,如果早早就發現問題並且及時得到解決,對孩子將來會有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