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說謊,那可能是成人這面鏡子的反射,父母要知道,娃不是天生就會說謊的,特別是當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他們很難將謊言和想像區分開。
因此很多孩子會將沒見到過的東西想像成見到過的,把別人的東西想像成自己的,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那孩子的謊言就會放任自流。
佳佳的兒子今年7歲了,剛剛上小學二年級,但學習成績一直都處於中等水平,為了激勵兒子能夠更進一步,佳佳也是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了一個好方法。
她和兒子做了一個約定,如果兒子能在期中考試上,語文和數學都上95分,就獎勵他30塊錢,讓他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兒子聽後非常開心,而且學習也更加努力了,回到家就認真寫作業,不懂就及時問,但佳佳怎麼也沒想到,孩子竟然為了零花錢做了一些錯事。
一天中午,寶媽佳佳在廚房準備午飯,發現家裡沒有醋了,情急之下,讓自己7歲的兒子到樓下的超市去買一袋回來,由於身上沒零錢,就直接給了孩子50塊錢。
兒子速度很快,十多分鐘就回來了,但卻沒有拿回找零的錢,正納悶的佳佳問兒子:「找零的錢在哪呢?」孩子脫口而出一句:「阿姨沒有找我錢啊,直接收了50元錢。」
佳佳聽到後很氣憤,心想孩子肯定被超市人員「坑」了,怎麼可能一袋醋就要50塊錢呢?想不通的寶媽放下手中的活,直接去超市找收銀員理論。
佳佳上門後不問前因後果,直接質問店員:「一袋醋50塊錢,你們怎麼能這麼坑孩子呢?」收銀員聽了之後很茫然,心想已經找過錢了,於是告訴佳佳:「孩子的錢已經找了,不信您可以調監控查看。」
佳佳當然不信收銀人員的話,於是查看監控,結果超市沒有錯,錢確實已經找了,但為啥兒子要說謊,問其原因後,原來兒子看到這麼多錢起了貪念,所以將零錢藏起來了。得知真相的佳佳連忙道歉,說自己回家之後一定好好管教兒子。
面對孩子說謊,相信很多寶媽都憤憤不平,認為這是不好的事情,但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德國教育家施魯克教授認為:孩子第一次說話對他而言,是一次重大的進步,因為說謊說明,他們已經具備了想像力。
專家在調查研究中發現,3歲的孩子會將謊言和想像混在一起,此時正是孩子想像力發育的黃金時期。而且2.5-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說出完整的謊言了。
從皮亞傑的理論來看,只有10歲以上的孩子才能對謊言做出有意識的判斷,但10歲以下的孩子,大部分是無意識的謊言,因此不會伴有緊張和內疚的情緒。
1)父母要做出好榜樣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因此想讓孩子不說謊,父母得做好榜樣,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儘量避免找藉口編謊言。
2)父母不要威脅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父母不要用威脅的語言來要求孩子,也不要用嚴厲的懲罰措施來傷害孩子,這種方法只會讓孩子說出更多的謊言,後期會更加難以控制。
3)父母不要當面指責孩子
如果孩子說了謊,父母不要當面指責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最好找一個合適的獨處時間去和他們談。
4)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
父母在關心孩子生活的時候,要與實際相結合,不能出現「子虛烏有」的情況,孩子做錯事情,先問清原因,然後再去解決。
轉自:宋媽說育兒
https://www.sohu.com/a/429962916_120463069?spm=smpc.author.fd-d.4.1604801655291lQ7UG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