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多勉強,心安是歸處

2020-12-20 小碧說樓市

十一月的夜晚

作者:奧拉夫·H·豪格 [挪威]

為你讀詩:曹穎 | 演員、主持人

天高氣清,今晚會轉寒。我仔細檢查了果園,知道一棵樹上還有蘋果。我希望還有一些溫暖的日子;木柴還需要貯藏,而捲心菜還需要收回,放進地窖,幼樹還需要栽種;還需要找時間開墾。現在秋天已在眼前土地凝凍了,山已經被雪覆蓋了一半,我知道沒法幹完所有的事。我真應該挽救這些蘋果,至少可以稍使心安。秋月的鐮刀在西天出現,鋒利而巨大,它忙於自己的事。這是幽暗大地上一束丟失的光。

勃克曼/西川/劉白沙 譯

選自《我站著,我受得了》,作家出版社

- 關於作者 -

奧拉夫·H·豪格(1908—1994),挪威詩人。一生生活簡樸,詩歌作品深受中國古代詩歌影響,富有東方意韻。194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灰中餘燼》,著有詩集《我站著,我受得了》等。

此心安處是吾鄉

留言:讓你心安的事/人

在北緯61°種植果樹,聽上去是一件美事。

西挪威海峽的環境十分適宜果樹生長。春天裡,「沿著峽灣/村村盛開蘋果、杏、櫻花。」(東山魁夷《北歐紀行》)挪威人尤其喜歡春日的果樹以積雪的山峰為背景綻放出花朵的景象。

詩人也有一個果園。他曾在詩裡想像在春天裡和陶淵明相約,一起在開滿花的樹下喝酒:

假如有一天陶潛來看我,我要給他看看我的櫻桃樹和蘋果樹。他最好春天來,在果樹開花的時候。然後我們在陰涼處坐下,喝一杯蘋果酒。——豪格《陶潛》

一年四季,他都在認真照料這些果樹。關心雨水、陽光、風向、氣溫,操心果園和田地的收成。不過,就像他在詩裡說的,在北緯61°種植果樹堪稱美事,但收入可憐。

現在已經十一月,詩人不得不為眼前的生活憂慮。天氣今晚就轉寒,山已經被雪覆蓋一半,土地凝凍了。冬天很快會來,風雪也會。眼下還有很多事要做:

過冬的木柴要貯藏;田裡的捲心菜要收回,放進地窖;幼樹要栽種,土地也要開墾;果園裡,一棵樹上還有些蘋果需要摘下。「這世上要考慮的事情有好多/一生的日子不夠用。」(豪格《平常的日子》)

冬天也好,來年也好,自有那個時節的樂趣。但在天氣變得更冷之前,他希望還能有一些溫暖的日子,讓植物,讓人都得些喘息和過渡的機會。

終其一生,他都生活在挪威西部這個名叫烏爾維克的小村子裡,守護著這片繼承自父母的果園。環繞屋子外牆的橡樹、鹹鹹的海風、靜默的群山……是他全部的世界。

平日裡,「種土豆,耙枯葉/背運灌木枝……幹完活可以煎醃肉,讀中國古詩。」生活有時閒適,有時艱辛忙碌,有時也要面對多變的天氣和突如其來的山崩,但他覺得,「在這裡,我安心。」(豪格《藍色的國家》)

相關焦點

  • 心安,即是歸處
    1、愛情:心安是陪伴人生這一輩子,其實無論在什麼地方,有一個自己相愛的人與自己相守在一起,與自己喜歡的人此生相隨,其實就是一種安心。這一輩子不會辜負自己,彼此兩人從青絲到白髮。那些心愛的地方,便是自己最好的歸處。人生一輩子,一切終究都是如此。人生本無常,心安即是歸處。自己不會去糾結,那麼自己就不會去尋找那麼多的煩惱。不會去尋找那麼大的擔憂,也不會去自己一個人有那麼多的痛苦。
  • 夜讀|心安即是歸處,隨緣方得自在
    如果一顆心總是浮躁、忐忑、起伏不平、或驚或憂或悲,那麼這顆心一定是一顆不安的心;如果一顆心不安,那便沒有自在的心境,幸福感自然無從建立,導致失去外在的福分,或許這就是唐伯虎所說的「心安是福」。但所幸,我們在生活和歲月的洗禮下,終將懂得:心安,即歸處。
  • 禪樂《歸》|心安,即歸處
    禪樂《歸》|心安,即歸處 只有到了一定年齡, 經過生活的洗禮, 才懂得心安是福,心安才是歸處。
  •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人生本無常, 心安即歸處。 沒有什麼如果,只有必然結果,心安則世間所有人事都無可厚非。再多的風雨兼程一腳踩之,再多的滄桑傷感一水洗之,再多的悲歡離合一笑置之,再多的江湖相忘一語休之,再多的緣起緣落一手揮之,再多的榮辱得失一心淡之。以清淨心看世界,用歡喜心過生活,將慈悲心潤歲月。
  • 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你也就會真正的體會到: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只要你的心安了,心靜了。的身心便找到了歸處,也有了歸鄉的感覺。你再次出發的時候,你就會感到心安神爽,身上的擔子也就輕了許多,腳下的步子也就快了許多。
  • 原來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白居易最美的一句詩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白居易的一生可以說是顛沛流離,雖然他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但在生活中卻是處處遭受到打擊,一度被貶江州,即為今天的江西九江。因為有著這樣的人生經歷,也讓他對現實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更為深沉。
  • 《心安即是歸處》:願你歷經滄桑,永葆天真模樣!
    文章大多收錄老先生八十歲至九十多歲的文章。思想豁達,光明磊落,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字如其人,心存美善,萬物皆詩。看透世事滄桑,人事冷暖,世態炎涼,句句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百年人生的感悟——我生本無鄉,心安即歸處。平淡無華的文字,充滿生活的哲理,用人生經歷的真實感受,與讀者心與心的交流,閒談家常理短中透著人生大智慧。
  • 別故土添離愁麼 白居易淡然對之 我生本無鄉 心安是歸處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這一天早上,朝霞剛出,從紫禁城歸來。傍晚,夕陽西下,從長安城東出門。不要再說城東裡面的小路曲折這些事了,這一次,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江南路。車馬備齊了,揚起鞭兒上路了,揮揮手向親人和故鄉告別。這一場離別,應該是難過的,悲傷的。
  • 心安即是歸處
    無意中翻到季羨林老先生的《心安即是歸處》才明白,或許閨蜜缺的是「心安」。整體在職場和家庭中翻轉,時不時地還要為孩子的學習擔憂暴怒,想要身心俱松,確實難於上青天。季老作為國際上都著名的東方學大師、文學家、教育家,他那通透、樸實、純粹而平淡,一生都不為外物所擾、遵從己心,活在自己世界裡的灑脫不羈,讓很多人既嚮往又羨慕。
  • 《心安即是歸處》:願你歷經滄桑,永葆天真模樣
    文||肆小蟹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季羨林老師的《心安即是歸處》。一句話簡介:【季羨林的百年生命智慧。】看這本書的時候讓小蟹想到了讀書時期,課本也有季老師的文章。因為世事無常,心安即是歸處願你歷經滄桑,永葆天真模樣這本書是由一篇篇文章整合而成的,從談人生的意義到談讀書,處世,行走,當下,孤獨,生死等等。
  • 《散落的珠子》/瀉水各自流,心安是歸處
    瀉水各自流,心安是歸處——雨蕭短篇小說《散落的珠子》阿探讀罷短篇小說《散落的珠子》,不覺間南朝鮑照《擬行路難·其四》湧上心頭: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雨蕭以8000多字的篇幅,穿透並串結了多個時代,在追溯過往中再現了成長的酷烈,以人到中年的成熟於重書過往中達成和解。在時空跨度裡,熔鑄了千古悲涼之美感,可謂完成了對時代、自我及人性的寬恕,在抵達彼岸的同時,將殘酷化作了回首的幸福的青春殘存的詩意。散落的珠子,是人性純真無暇的寄意,然而它們經不起歲月的磨蝕,最終滾落萎地。
  • 心安即歸處!成都260m極簡私宅實例賞析
    心安歸處隨意春芳歇,心安是歸處世事瞬息萬變與輪迴,讓人無從預測與猜度。但是,自從人類有了抵禦自然的意識之後,家就成為千百年以來功能變化最少、承載情感與情緒最多,也是最難以琢磨的場域。家,是屬於個人的,是私密的情感,與歷史、風格、形式等標籤無關!
  • 白居易這首詩寫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蘇軾的這種豁達其實正是來源於內心的堅強,那麼詞中的意境很顯然是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也就是這首《初出城留別》,我們通過對比就會發現,蘇軾完全是借用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白居易也正是由於在現實生活中遭受到了打擊,為此內心極為痛苦,可是他的這種痛苦與別人有不一樣,並不會表現出來,只是把悲痛化為力量,這一點著實是難得,大概也只有白居易這樣的詩人,才能夠有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而我們從他這首詩中,同樣也能夠感受到那份從容的態度,只要學會了對於自己也是有幫助。
  • 願平安喜樂,勿忘心安,祝你也祝我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山山水水,皆是一來一去,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中觀,人情淡始長。你若冷眼旁觀,不出妄語,不助惡聲,便是揚善。你若真假難辨,莫信謠言,待人以寬,且以心安。日光傾城,許我此生溫暖,笑顏燦爛,著我後世心安。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
    每一個人都喜歡追求完美:總是覺得自己的成績不夠好,所以費心費力追求更高的成績;總是覺得自己的技能不足,所以總是願意花費金錢學習技能;總是覺得自己賺得不夠多,所以總是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研究什麼工作最賺錢……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縱觀我們此生,又有哪件事情,是真正完美的呢?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處理好這三種關係,人才能活得更好
    季羨林在《心安即是歸處》中,說出了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必須處理好的三種關係,只有處理好這三種關係,我們才能活得更好,生活才會更加愉快,處理不好這3種關係,生活就會有苦惱。第1種關係,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 走下「神壇」的大潤發,心安才是歸處
    但是從目前的業績表現來看,並沒有取得顯著的變化,大潤發做了這麼多的調整動作,依然面臨單店業績下滑的局面。對於大潤發是否會被改成盒馬的模式,大潤發新零售營運長袁彬表示,盒馬模式並一定適合大潤發。盒馬的客群定位是中高端上班族,而大潤發門店定位偏重於家庭式消費,客單價相對較低,二者具有一定差異。
  • 古訓: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明心寶鑑》裡有一段話:「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淡始長。」我們這個心平常都是相對的,患得患失,心猿意馬,始終沒有停過。白居易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心安是歸處。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人生是一場相逢,又是一場遺忘,最終我們都會成為歲月裡的風景。走,只為給自己找個方向,哪怕失敗一萬次,如果活著,就得往前走。人在路上,夢在心裡,希望在遠方。
  • 歲月因經歷而懂得,生命因懂得而精彩,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
    多笑一笑,你的人生會更美好,一定讓自己微笑如花,只有具備了淡然如花的人生態度,任何困難和不幸才能被錘鍊成通向平安的階梯。懂因果的人即使面對煩惱和痛苦也可以從容面對,因為他知道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與他人無關;不懂得因果的人面對煩惱和痛苦只會沉浸在痛苦中,甚至抱怨他人和環境,不會想法走出來,久而久之當這種承受力達到極致就會導致憂鬱。
  • 獨具匠心,方可【心安】理得
    對於陌生人組成的現代社會,「心安」的模式就不能直接適用了。喧囂的社會裡,人心多處於浮躁之中。碰到芝麻綠豆大的事情就自亂陣腳,慌亂、憤怒、懷疑等等情緒,就足以讓人茶飯無心,食不知味,即使山珍海味當前,還是食難下咽,哪裡還吃得出飯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