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我想確實父母的作用如何誇都不為過。但是所有孩子出生時都是平等的,在他們進入幼兒園、進入小學習後,就變得不那麼平等了,其差異在於:
有些父母是在盡力培養他們;而有些父母只是看著他們長大僅此而已。
其實,每個父母都想成為一個好父母,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父母,想要搞明白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在孩子一路成長中,父母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起了怎樣的作用 ?
從孩子身心發展特點來看,幼年的孩子不僅生活上依賴父母同時由於缺乏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眼裡都是對的,因此,父母的人格、道德修養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等就成了孩子社會認知的標準。
而幼年期孩子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模仿,模仿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主要學習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在言談舉止方面常常會去模仿父母,事實上父母在孩子為人處世方面起著示範作用,孩子通過父母的價值判斷和品行形成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和行為準則,甚至會成為今後人生道路上一貫的風格。
孩子的認知、情感、觀念、行為可以通過教育不斷地得到提高、改變,父母根據自己的判斷對孩子的意識、行為的肯定與否實際上起到了正強化和負強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對孩子的發展起著導向作用。
許多調查都說明,在犯罪青少年中,父母有犯罪記錄的比例大大高於普通人群,而在獲得優秀青少年稱號的孩子中父母獲得各級先進榮譽的也大大高於普通人群。
我國著名的愛國將領朱慶瀾先生曾經說過,孩子生下來就是雪白的絲,在家裡生活了六年好似第一道染缸,進了學校好似第二道染缸,二十歲以後畢了業來到社會上好似第三道染缸。
他認為關鍵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染上紅色底子,以後再受到好的教育就會變成大紅、朱紅,即使後來受到不良的影響,紅底子也不會完全變黑;但如果第一道染缸染成了黑底子,以後就是受到好的教育,黑色也難完全褪去,如果再受到不良影響那就更是黑上加黑,永遠褪不去。朱慶瀾先生的第一道染缸就是指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父母角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極其深刻而久遠的。
稱職的父母一般具有這三個典型的特徵。
父母的生理遺傳素質是子女體格發展的前提。父母身體素質好,一般來說,孩子就比較健康;如果父母體質質前差、遺傳基因有問題常常會導致孩子身體素質的缺陷,特別是母親懷孕的時候,母體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因此為人父母者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會愛自己的人,才會懂得真正的懂得愛孩子,愛別人。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師,因此父母的道德品行往往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絕大多數並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自己的行為,父母經常怎麼做的,他拒絕什麼,接受什麼,對孩子怎樣的行為給予表揚,對孩子怎樣的行為給予懲罰。以此來規範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言談舉止,使孩子知道什麼是美好的,什麼是醜陋的,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父母品行是否端正,人品是否高尚多麼重要。稱職的父母必須有相當的道德水準和是非判斷能力相當的道德水準和是非判斷能力,以身作則,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來影響孩子。
首先,稱職的父母應擁有正確的兒童觀,用發展的眼光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對孩子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有些父母當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就以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天才,當孩子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又頓時信心全無,以為無可救藥。
特別是一些剛上一年級開始正式學習的孩子的父母,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因為孩子一時的不會,跟不上,面對學校老師的壓力而對孩子失去信心而對孩子全盤的否定。
父母要客觀地認識孩子,發現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因材施教,把握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這才是父母應該具有的。稱職的父母會放下架子,經常與孩子溝通、平等對話,為孩子創造一個民主的環境
其次,父母要不斷地學習、接受新知識。
現代社會是學習社會,不學習就會落後,父母應該是孩子終身學習的典範,從小養成愛學習地進行自身修養,才能讓孩子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作為父母我們只需要做到。
樂觀的生活態度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作用,而父母的人生態度會對孩子產生深刻影響。積極、熱情、樂觀的父母的子女也往往比較活潑開朗、容易與他人相處,而消極、冷漠、悲觀的父母的子女常常比較孤僻內向缺乏自信。
稱職的父母會有意識地努力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生活、工作;奮發向上不斷地挑戰自我,不斷爆發出生命的火花。
父母角色也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因此父母的角色學習也是永無止境的,稱職的父母總是在不斷地以新的內容、新的方式來適應成長中的子女,父母要與子女一起成長。
關於今天的主題,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每個問題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嗨我是時光小兜,在職幼兒教師一枚,多年養娃親身實踐,歡迎大家關注噢,與愛❤,與問題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