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報:德必文化「二房東」模式藏風險,仁會生物超50億估值存疑

2021-01-18 手機鳳凰網

【IPO觀察】

從熱捧IPO到併購主流化 股權基金退出路徑之變

股權轉讓服務平臺潛力股對2009年-2011年成立基金的退出結構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在中國市場,IPO退出比例為59%,其次是併購退出佔比19%,轉讓退出佔比16%,剩餘部分為回購退出。在更為成熟的美國風險投資市場,併購退出卻佔據主流地位,比例為56%,其次是轉讓退出佔比38%,IPO退出成了少數派的選擇,佔比約5.6%。

理論上來說,IPO項目的門檻更高、難度更大,比例應該更低,但中國的IPO退出比例反而更大。原因在於,中國的投資機構過於追求IPO,卻對併購、轉讓等其他方式不夠重視。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現在,一二級市場間價差不斷縮小,甚至出現價格倒掛的情形。超級獨角獸項目越來越少,對早期投資方來說,多輪的股權稀釋後,最終很難拿到高額的回報倍數。

【A股IPO】

德必文化閒錢理財又來「圈錢」 「二房東」模式擬IPO藏何風險?

2月7日,文創產業園運營商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德必文化本次公開發行新股數量不超過 1347.4萬股(發行後在總股本中的佔比不低於25%),擬募資5.7億元,主要用於園區升級、園區建設、研發中心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等用途,其中1.7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從運營方式上來看,該公司主要通過「承租運營」和「受託運營」兩種模式經營文創產業園,這一商業模式也被業內稱為「二房東」模式,而這類模式最大的風險則來自於項目所在土地的使用性質是否合規。招股說明書顯示,德必文化目前在運營的41個文創產業園中,有超過半數園區所在的土地存在使用與規劃用途不一致的情況,另外還有部分園區的租賃房產存在權利限制等風險。至於是否有信心消除發審委在相關問題上的顧慮,德必文化暫時未做更多披露。

威邁斯IPO:第五大股東成老賴 ,營業收入涉嫌「摻水」

近日,深圳威邁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披露招股書,擬計劃登陸深交所上市。資料顯示,威邁斯成立於2005年8月,主要經營範圍是DC-DC模塊電源、AC-DC 模塊電源、電子、電氣控制設備的設計、生產等,是一家專業從事電力電子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威邁斯的第五大股東蔡友良被深圳中級法院列為失信執行人。記者了解到,債權人楊俊遠很有可能沒有償債能力。也就是說,蔡友良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將要代替楊俊遠還掉此次債務。如果威邁斯此次上市成功,蔡友良有可能會賣掉威邁斯的股份來緩解現在的債務危機,那麼這將違反《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

豪美新材IPO:變賣家當充利潤 「後院失火」糾葛多

受新冠疫情影響停擺了近1個多月的IPO發審會終於重啟,據證監會官方網站顯示,2020年3月5日,2020年第23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即將正式舉行,3月5日當天迎來的第一位IPO玩家廣東豪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即將接受發審委的審核。

通過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豪美新材有些利潤很大部分來源於變賣資產,特別是2019年上半年有近一半的淨利潤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豪美新材或在通過處理資產來彌補盈利能力上的不足。2019年1月,豪美新材子公司貝克洛將孫公司科建投資100%股權轉讓給泰禾投資諮詢有限責任公司,按淨資產作價5547.7萬元。

【科創板IPO】

仁會生物IPO:唯一上市產品缺乏競爭力 能否撐起超50億估值存疑

近日,上海仁會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仁會生物」)公開招股書,擬從新三板轉戰科創板。然而,市場上充斥著大量質疑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仁會生物目前的基本面看,雖然企業市值高於上市標準,但是公司持續虧損、主營產品市場表現不佳、創新能力不足,仍存在企業上市失敗的風險。

從產品結構來看,仁會生物似乎的確面臨產品結構單一、市場表現不佳等問題。仁會生物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誼生泰於2017年2月正式在國內上市銷售,是公司目前唯一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公司的長期虧損主要也是由於誼生泰目前尚處於市場導入期,其他產品尚處於研發階段。據了解,誼生泰主要用於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近年來,國內糖尿病藥物市場規模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製藥企業,行業競爭較為激烈。

【港股IPO】

上市公告發了又刪 信聯科技IPO之路有玄機

山東又一數據科技公司瞄準H股尋求上市。近期,「未滿周歲」的山東高速信聯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兄弟公司山東高速信聯支付有限公司官網透露了2020年H股上市計劃。不過,在3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多次求證後,該上市信息被官方刪除。信聯科技與信聯支付淵源頗深,早在三年前,信聯支付亦曾提出上市計劃。引發關注的是,信聯科技與信聯支付究竟是何關係。

記者注意到,信聯支付同樣為山東高速集團旗下子公司,業務同樣包括物流金融板塊、智慧交通板塊等。不過,與信聯科技不到一歲的「年紀」不同,信聯支付成立於2009年,擁有央行頒發的兩張第三方支付牌照(網際網路、預付卡),是山東高速集團ETC發卡及運營主體。值得注意的是,除兄弟關係、業務相近外,從工商信息來看,信聯科技與支付機構信聯支付關係極為密。

【全球IPO】

傳奈雪的茶赴美IPO,這幾個隱患或成攔路虎

近日,有媒體爆料,中國新式茶飲品牌「奈雪的茶」計劃最早今年赴美IPO,擬融資4億美元。隨後,奈雪的茶回復公眾,稱:「我們暫時沒有接到相關的信息,目前公司重心都在應對疫情和快速恢復運營上,暫不評論市場上的相關流言。」

「奈雪的茶」赴美上市傳聞背後,是群雄逐鹿的4000億中國茶飲市場。這個市場,是一個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市場。奈雪的茶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成為「茶飲界的星巴克」,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卻涉嫌複製競爭對手的產品與策略。在疫情期間,奈雪的茶問題逐漸暴露。若想步瑞幸的後塵,去美股進行募資,就需要至少達到同等的規模,才能將流量暴增這個故事講好。人力成本壓低企業利潤之後,恐怕還有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硬傷,打擊奈雪的茶IPO之路。

Airbnb IPO 推遲:OYO大規模裁員 疫情打擊酒店民宿

此前,Airbnb 一直籌劃在今年進行 IPO,並準備在 3 月或 4 月啟動這一程序。但彭博社引用消息人士的話稱,上市可能會推遲。因為隨著疫情擴散,消費者和企業取消全球出行計劃,Airbnb 的業務受損,IPO 有可能會推遲到 2021 年。

疫情對酒店業的衝擊很明顯,這讓一些原本專注於擴張領土的企業回過頭來更關心虧損數字了。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住房共享服務運營商 Airbnb 一直允許客人和房東取消在中國的訂單,且所有在 4 月 1 日之前入住的房客都可免交違約罰款。據彭博社消息,這一傳染病已經導致 Airbnb 在中國的業務同比下滑了 80%。

相關焦點

  • 做「二房東」的德必文化IPO:4.26億買理財,與錦江國際交叉關係存疑
    / 01 /美團、滴滴的「二房東」衝刺上市德必創意是一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運營服務商,主營業務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定位、設計、改造、招商和運營管理。這類產業園通常保留了歷史的文化痕跡,譬如北京798藝術區、上海1933老場坊、華僑城創意園、成都東郊記憶。
  • 仁會生物科創板豪賭:3億虧6億盈利前景難料 謀百倍淨資產募資
    然而,誼生泰仍然是仁會生物存貨的主力。2017年至2019年,該公司庫存商品佔存貨整體的比例分別為73.2%、65.92%以及64.74%。產品高比例積壓,誼生泰的市場競爭力可想而知。30億募資是淨資產95倍如果說持續虧損僅是驚人眼球,那麼仁會生物拋出的募資計劃足以驚掉下巴,金額超過30億元。
  • 仁會生物:糖尿病診療為業績打底 減肥新藥帶來創新活力
    日前,仁會生物執行長左亞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將持續專注於創新生物藥自主研發和產業化,目前上市中國糖尿病領域內的第一個創新藥,在減重治療領域正在開展新藥三期臨床研究。未來,仁會生物將形成糖尿病診療為公司業績打底、減肥新藥為公司帶來創新活力的良性局面。
  • 盲盒也瘋狂 泡泡瑪特赴港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來源:證券日報逛街時,經常能看到盲盒售貨機前圍著一群人。別看這小小的盲盒,其背後不僅有一大群狂熱的粉絲,而且馬上就要上市了。11月22日晚間,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此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為2億美元至3億美元。
  • 吳恩達將迎來首個IPO!Coursera預計明年上市,估值50億美元
    【新智元導讀】有消息人士透露,吳恩達的網際網路教育公司Coursera正考慮於2021年啟動IPO,估值可能達到50億美元左右。吳恩達曾創建谷歌的深度學習團隊,有著「谷歌大腦之父」的稱號。這一年Coursera經歷了什麼?是疫情帶給了線上教育絕地反擊的機會嗎?
  • 港股ipo#螞蟻金服06688:一手4000元定價,人人有份梭哈!
    公司簡介全球最大獨角獸,史上最大規模ipo 發售股份數目16.71億股 國際配售股份數目15.04億股 香港發售股份數目
  • 估值總計超3萬億元 國內「獨角獸」企業有哪些?
    有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國內120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計超3萬億元人民幣,廣泛分布於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服務、大數據等行業。北京是「獨角獸」企業最多的城市,54家企業上榜,佔總數的45%;上海和杭州分列二、三位;深圳以10家「獨角獸」企業位列第四。
  • 潮玩背後的財富密碼:泡泡瑪特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11月22日晚間,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泡泡瑪特本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億美元至3億美元。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泡泡瑪特的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對於公司估值,泡泡瑪特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切以港交所公示為準。不過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認為,該估值符合當前資本市場對泡泡瑪特的預期。
  • 傳吳恩達所創Coursera啟動IPO 「免費公開課第一股」盈利模式存疑...
    傳吳恩達所創Coursera啟動IPO 「免費公開課第一股」盈利模式存疑
  • 史丹福大學3名華人創立的美國送餐巨頭IPO,估值250億美元,兩年逆襲...
    來源:財經記者圈文|本文ipo觀察(ID:ipo2012)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近日,美版最大的外賣配送平臺DoorDash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S-1招股書,預計12月中旬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DASH」。
  • 德必:品牌化、連鎖化和平臺化打造十年千園大業?
    2019年5月29日於北京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與會專家指出,保守估計,目前各省市和國家級的產業園有3000多家,沒有掛牌認證的大概在1萬家以上。其中有近70%虧損,20%持平,只有10%盈利。頭部平臺開始進入整合賽道,為虧損園區賦能。同時也有部分品牌通過模式創新、資本引進等手段,強化對企業的孵化服務能力,分割區域市場。
  • 2700億元估值遭腰斬!愛彼迎12年努力付諸流水,共享住宿不如房東收租?
    今年之內,Airbnb已裁掉25%人員,借入20億美元外債,310億美元的估值亦跌去40%。與Airbnb舊金山總部相隔重洋的深圳桂廟新村因為附近深大的學生尚未返校,導致門前車馬稀,但歲月依然靜好。因為疫情緣故,這裡很多村民的自住房都處於空置狀態,但租金卻仍舊如初。
  • 傳吳恩達所創Coursera啟動IPO 「免費公開課第一股」盈利模式存疑
    原標題:傳吳恩達所創Coursera啟動IPO,「免費公開課第一股」盈利模式存疑   2012年至2013年間,MOOC模式的出現吸引眾多投資者,但以Coursera
  • WeWork、SOHO3Q、優客工場,什麼時候做「二房東」也這麼賺錢了?
    雖然掛著「房地產企業」的名頭,WeWork並無房產,其商業模式也簡單粗暴:用折扣價格租下整層寫字樓,然後分隔成單獨的辦公空間,出租給願意挨著辦公的初創企業和小公司,向他們收取會員費……——慢著,別逗了,這不就是個典型的「二房東」嗎?然而,就這麼一個二房東,去年年底這家成立僅僅四年時間的公司便完成了一筆規模達3.55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達到了約50億美元。
  • 美妝界「Costco」估值5億背後:貨源存疑,價格並不扛打
    在「走紅」的背後,關於話梅的估值、貨源和產品真偽、價格的質疑不斷。走進這家小樣齊全、時不時會冒出幾款斷貨爆品的美妝集合店,消費者除了淘貨外,最為關心的問題還是:「是不是正品?貨從哪裡來?」美妝界「Costco」估值存疑2008年,話梅從淘寶起家,2013年成立北京話梅樂享科技有限公司至今,已發展成集代理商、線上店鋪、線下實體店為一體的美妝零售渠道商。產品方面,話梅經營和代理的,多為傳統護膚品牌、國外小眾品牌,涉及護膚、彩妝、香氛等品類。
  • 日本二手商品App紅透半邊天 4年估值已超10億美金
    日本二手商品App 四年估值已超10億美金世界之窗本報記者 姜 靖在日本,售賣二手商品的「中古店」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從上萬元的箱包首飾到幾塊錢的遊戲碟片,應有盡有。網際網路時代,日本人又將這種交易搬到了網上。
  • vipJr母公司iTutorGroup或於明年IPO,Pre-IPO估值20億美元
    )北京】4月24日報導近日,有消息稱,教育公司iTutorGroup或於明年IPO,募資規模3億美元,Pre-IPO估值20億美元。據彭博社消息,去年iTutorGroup的現金收入超過3.5億美元。以定位高端用戶的Tutorabc成人在線英語教育為例,包年的小班教學每年費用接近2萬元。日前,iTutorGroup集團創始人楊正大表示,未來十年內,在線教育將取代線下教育,成為主流。2004年3月,iTutorGroup教育集團推出在線學習平臺。
  • 吳恩達老師,被曝靠「教書」實現首個IPO上市,估值50億美元
    這家外界估值50億美金的公司,不是自動駕駛,不是行業垂直方案。而是吳恩達2012年創建的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桃李滿天下的吳恩達老師,第一次IPO還是回到教育領域。Coursera的上市之路據彭博社報導,Coursera正在考慮明年啟動IPO,估值50億美元。目前,Coursera正在與某個IPO承銷商商談。
  • 經濟學人:為什麼IPO融資又流行起來了? | 金融英語
    而快速增長的公司,包括數百家科技「獨角獸」公司——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選擇繼續由私人控股,而不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其結果是風險更大的公司資產負債表,普通投資者被排除在經濟中最激動人心的公司的所有權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