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網友發來私信說,現在的親情正在消失,真的是"姑死舅埋了,親戚不來了"。
他說:我的姑、我的舅是長輩,幾乎每年我都會去看望送點禮品,或給點錢或送點吃喝,一直到去世,健在的還是如此。而我的父親去世,我媽健在,我姑家的表哥們都是有事需要的時候來一個電話。至少有10年這個樣,我媽是他們在世不多的長輩妗子。我舅家表哥表姐也是這樣,那也是他們在世不多的姑。這個世道到底怎麼了?
親情,還能漸行漸遠多久?現在過年走親戚飯都不吃飯了,開車到親戚家,放下兩三箱東西,聊一兩小時,直接走人。我的父母有時候會感慨,親戚到了你們這輩,為何不親了?
當年父輩過年走親戚,中秋節走親戚那是相當熱鬧的。就是在路上見了一個親戚,也會拉到家裡吃上一頓飯,喝點酒。現在,到了我們這,路上相見不相識了。有不少網友說,老人在有感情,老人不在,三觀不一致,在一起很痛苦。厭人窮,恨人富,在一起,真的沒意思,老人在,忍著在一起。
別說這種親屬了,就在各種壓力下,連父母一年都見不了幾次的大有人在,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維護遠親。親情,需要金錢和時間來維護,現在的人,買房貸款,最缺的是錢和時間,有時間大多花在網絡。
再親的親戚,也要經常相互走動,才能維繫住親情。現在的人,哪兒有那個時間互相走動?曾經的親戚,是互幫互助,現在的人生怕被別人佔了便宜。
有人說,談親情?還是算了吧,面子上的事,逢場作戲,假裝笑臉。真累,沒意思,看淡了一切也就無所謂。你混得好了,親戚給你錦上添花;你混得不好了,背後說長論短捅刀子。各種看不起你,最虛偽莫過人心,最險惡最是金錢利益。
這時代變得太快,說到底還是我們太自私,什麼沒錢父母都不待見的?也許是我們兄弟命好吧,在父母眼裡都一樣,不管你有錢沒錢。也有人說,什麼親不親的,現代人是以能力相組合的。好吃懶做,過日子靠親戚吃飯的,今後就會漸行漸遠了。一句話,誰也不該你的,都是奮鬥出來的。
網友方中山說:這年頭親戚真的不親了。我舅舅們,我幾年都不見了。姑姑,表兄弟姐妹也都不來往。或許我是獨生子女吧,人家都有親的,所以根本沒有親人的感覺。小時候聽多了我媽說誰誰不好,成年後對親情倒是淡的很。當我遇到事情基本都是自扛,扛不住的就憋在心裡。
社會發展,人口流動,多年不見面的親戚,小時候在一起的,還有感情。沒有在一起的,只是血緣關係,和朋友同事一樣。商品經濟時代,貧困就成了一種罪過。雖然貧窮的人本身沒罪,但是世俗殺人!
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還有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老祖宗的話都是經驗之談。一代是除了父母接觸的最多的人,當二代親戚的時候,他們也有一代,三代親戚的時候,他們也有一代,二代的親戚。接觸的少了,感情就淡了。如果接觸的多了,感情的親近是不分幾代的,就如遠親不如近鄰。
三代、四代越來越淡是因為不斷分叉的枝葉與主幹的距離越來越遠,這些「枝葉」又產生了他們自己的一代、二代,人類的繁衍生息就是這個樣子的。如果把它歸納為金錢,或是什麼三觀之類,是很不恰當的!
沒錢連爹媽都看不起的年代,你卻跟我說這個。老舍的四世同堂,把中國親情寫得淋漓盡致,老爺子在其樂融融,老爺子走了家就散了。
你身邊的親戚還互相走動嗎?關於親情,你是怎麼認為的呢,請分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