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夥伴相處時無所顧忌;成年後越想維繫的關係為什麼卻漸行漸遠

2020-12-24 努力生活的熱氣騰騰

最近,覺得自己活得不夠灑脫,因為,總想著和自己周圍的人相處融洽,卻往往因為彼此的言行和觀點向佐,造成不愉快;自己又不想做個討好型人格的人,不想依著別人的喜惡附和,往往導致別人的妄加猜測。

你們是否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呢?

一、人脈不是強求來的

好懷念兒時的夥伴,懷念和夥伴們相處的時光;無所顧慮,心思單純,開心自在。只是舊時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好夥伴再次相見時的心境,也會有所改變。

幾年前,我做小生意時加的微信好友。當時,我把她們不僅當作是我的客戶,更是我的好朋友。從生意交往,到家長裡短,無所不談。後來因為二寶的原因,生意轉交給別人。沒多久,我的朋友圈裡就再也看不到她們的信息,對方把我屏蔽了,可我發的朋友圈,她們會偶爾點讚。當時心裡有點失落,心想,我把她們當作朋友,而對方卻把我看成利益關係或泛泛之交,後來也就慢慢接受了。

小李曾經的同事,工作時相處得很好,同事離職後,和小李相約經常聯繫,但慢慢地,見面和聯繫越來越少少。後來,小李發信息給同事,發現被這位前同事刪了自己的聯繫方式。大概因為,彼此又結識了新的同事、新的朋友,大家都是先維護當前的人際關係和利益關係,都會對自己人生中的人和事進行取捨,對自己的朋友圈進行篩選。有時,友誼比不上現實的利益關係來得實際。所以,這也是成年人之間的關係難以維持長久的原因吧。

成年以後,各自的成長經歷與成長環境不一樣,思維不同,價值觀不同,思想見解不同,圈子不同等等,所以關係難以長久。

二、成年人,越想努力維持的關係,卻漸行漸遠,說明這不是對等的關係,或許雙方的立場有變化,雙方的成長軌跡相交甚遠等。

當你覺得一切都好時,對方覺得是湊合,比如愛情、友情、親情。

愛情,開始時,甜如蜜,如夢如幻。你開心時他陪你開心,傷心時他陪你流淚;幻想與對方共度餘生,對未來充滿期待;對方的缺點視而不見,優點被無限放大;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如膠似漆如兩人合體。

但,大家終究要回歸現實。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接受不了生活中的各種考驗,戀人之間的愛情變灰飛煙滅。如:因為物質基礎、因為價值觀不同、因為吸引力降低、因為彼此的缺點暴露、因為生活的瑣事……此時,即使一方想維繫彼此的關係,也難如願。

友情,開始時,兩人並不能產生友誼,只是兩人相處久了,比較投緣。彼此的觀念、性格、興趣、為人處事都是對方欣賞、又想長期交往的,往往會變成友誼。

友誼也一樣,要經受生活中不同的考驗與歷練。比如:為了生活必須要工作,在職場想升職,想加薪,想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每天應對上司、下屬或同事之間的關係,還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一番作為,哪裡多餘的時間和心情去維繫朋友之間的友誼呢?

很多中年朋友也會感覺到,曾經年輕時的死黨,鐵哥們,非常非常要好的朋友,多年後再見面時,聊的話題越來越少,再也回不到以前的那種無拘無束,捶胸口、摟脖子的情景。

特別是大家有了家庭之後,更是鮮少來往;因為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奔波。加上自己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操不完的心,辦不完的事。即使有時,自己想去和好朋友見面,維護之間的友情,但人家未必接受。因為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養家餬口比維繫友誼更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最鐵的關係也會慢慢生疏,使得友情關係漸行漸遠。

親情,是人和人之間最基本最原始最不能擺脫的一種關係。從出生就與多人有親情關係,這也是人們最先體會到的一種溫暖人心的關係。有血緣連著,擁有像樹枝分叉似的多種親情。

但是,親兄弟姐妹之間也會漸行漸遠,會有維繫不下去的情況發生。比如:為了財產、為了利益、為了贍養老人等等,曾經的骨肉親情卻鬧得分崩離析。當然,這樣的事情畢竟不太多。

作為成年人,也該看清很多事情,越來越難維持的關係,就不要再去糾結。沒必要刻意地去維持漸行漸遠的人際關係,順其自然就好。

所以,不管是愛情、友情、親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不是單方面想維持的問題,只有彼此心靈的碰撞,彼此都感覺到情感上的熨帖與舒服,才能維繫長久。

三、怎麼才能更好地維繫愛情、友情、親情等關係呢?

我們要用打開正確的方式和對方相處。

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對方的想法和觀點;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付出後不講究回報等等。

同時,我們還要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學習,讓我們有更高的生命格局,不局限在低層次看問題。

讓自己成為正能量的人,通過不斷學習,激發出我們內在的潛能,隨著能力和智慧的提升,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會增強。維繫不同的人際關係,自然也就得心應手。

四、特別是人到中年,想長久維繫各種人際關係,越來越不易,隨心就好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壓力很大,身體不如年輕時健壯,更懂得了家庭的重要性。除了工作和必要的應酬,很多人的時間是花在家人身上。身邊的親戚朋友們,能合得來,願意伸手幫你的,不用特意維繫也一如既往;看你不順眼,虛情假意的,你套近乎也沒用。

見識的多了,經歷的事情也多了,人就會淡定很多,一切不過爾爾。所以,過好當下,和父母聊聊天,幫愛人做做飯,陪孩子讀會書跑跑步,才是我們該做的。中年人的幸福,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在一起。

為了自己不增加煩惱,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社交,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是遠離無用的社交,多做點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事情。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天下沒有不散的延席,不能擁有,就該放下,只有思想解脫,才能做好自己。

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田野村夫;生活富足還是囊中羞澀;時間不會為誰作任何停留,人生沒有重頭來過的可能發生。人情冷暖,亦自知。有些人和物,我們要學會取捨。

不必強求,不必挽留。相處得好就盡心保持;相處得不好,泛泛之交即可。

且行且珍惜,好好珍惜那些陪在你身邊的人吧。

相關焦點

  • 閨蜜相處的3個地雷——心理學:為什麼好朋友會漸行漸遠?
    有些人,曾經一起笑過,一起哭過,可惜最後還是漸行漸遠,最後消失在了人海。好朋友之所以會漸行漸遠,一方面是由於彼此的成長,頻率變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越過了友情的邊界,做了一些讓對方感到不舒服的事情。其實好朋友間,的確不需要顧忌太多,畢竟友情,就是需要放鬆與自然的相處。
  • 心理學家:無論你們曾經是多麼好的朋友,總會漸行漸遠的
    為什麼再好的朋友都會漸行漸遠?我們需要先了解友誼的本質。霍曼斯是社會交換理論的創始人,他運用強化原理,提出了一系列構成社會交換理論基礎的基本命題。首先是成功命題,他認為行為重複的頻率決定於行為獲得獎賞的頻率和及時性。
  • 多少漸行漸遠的人,都曾交換過靈魂
    但有一段時間,我總為自己有一個好朋友而感到傷感,因為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好朋友也總會漸行漸遠。回憶小的時候,總是忘不了一個短髮、瓜子臉的女生,記憶中的她總是跟我們一幫男生廝混在一起,會踢球、會打遊戲,會跟我們一起扮演卡通人物,大大咧咧,無所畏懼。
  • 夫妻間關係漸行漸遠,中兩條就要警惕了
    夫妻間感情雖然不能總向熱戀時那樣親密,但是也要恩愛如初。如果夫妻間有以下徵兆其中的兩條,就說明夫妻間關係漸行漸遠了,你一定要警惕:一:有愛無性或者無愛無性。男女都一樣誰都不是聖人,維繫男女之間情感的紐帶就是夫妻之事,夫妻之事能實現男女精神與身體的完全融合。夫妻之事還能化解家庭矛盾。
  • 所謂父母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
    不覺想起我與我的父母親的漸行漸遠的緣分。小時我以自己的父母為天,覺得他們無所不能,受所有人尊敬。慢慢長大以後,才知道父母親也有不認識的字,會有讀錯的字,也會被人背後詬病,漸漸就失去了對他們全然的依附、崇敬。在我的青春期有時竟然對自己的父母親輕慢起來。
  • 漸行漸遠的修行
    孩子之於我們是漸行漸遠的修行 早上送兒子上學,快到學校門口時,兒子說:「媽媽,你不用送到門口了,我現在都六年級了「,我一想就十幾米了 聽到這一句話,突然發現兒子又長大了,其實想一想,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修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總有一天會展開有力的翅膀飛上更向更遠的藍天。 記得你第一次去幼兒園,不放開我的手,更不願意離開我的懷抱,但做為你的媽媽,我知道對你好就是讓你開始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狠心推開你,聽著裡面的你哭著找媽媽,你可知道,媽媽也正在垂淚。
  • 夫妻感情漸行漸遠的四個表現,中一個就難逃分手!
    任何關係都是靠情感維繫的,而夫妻間的愛情也永久不可能一帆風順。從前愛情濃鬱的夫妻愛情,會在柴米油鹽醬醋茶、各種意外作死中,漸漸變淡,漸行漸遠,乃至各奔前程。感情是維繫婚姻唯一的能量,沒有了感情的夫妻,婚姻就如同一譚死水,沒有任何活力。夫妻感情漸行漸遠的四個表現,中一個就難逃分手!
  • 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將呈現「漸行漸遠、惡性循環、充滿風險」態勢
    這六項因素:一是民進黨自以為「完全執政」很容易誤判、犯錯:自認為在島內政治版圖綠大藍小,政治實力綠長藍消,且仍在強化之中;自認為有817萬選票支持,「立法院」獲取60多個席位,在野黨無力制衡;自認為外部有美國撐腰,有所謂挾洋自重的底氣,就無所顧忌與大陸對抗。從此次新冠疫情看出,民進黨選邊重押「美臺關係」,更是借疫情點火,升高兩岸對立。
  • 父母與子女是漸行漸遠的緣分
    沒想到,看後她哭的是稀裡譁啦的,給我講了故事梗概,幾句簡單樸實的臺詞也讓我淚如泉湧。「媽媽以前特別膽小,怕黑,怕蟲子……,生了你以後,就天不怕地不怕了,嗯,也不是,生了你以後,我害怕得更多了,怕你生病,怕你挨欺負,怕你不學好……」。「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說出了每一個為人父母的心裡話,真的是養兒方知父母恩。
  • 以往無話不談的朋友,為什麼都漸行漸遠了
    為什麼明明以前玩得很好的朋友們,好像現在再也沒有要找對方的衝動,即使見了面,也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無話不談。木木以前也跟朋友探討過這個問題,得出來的結論是當你走出社會之後,總會因為各自的環境、各自的遭遇等等而受到影響,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當一個人出來社會之後,多多少少會牽涉到利益問題。
  • 分手後,我才悔悟:與其愛到最後漸行漸遠,不如當初只做朋友
    如果他們能夠一直保持朋友關係,現在應該還往來密切。可就是因為阿忠朝前邁出了一步,還勉強小木和他戀愛,才導致他們之後的關係漸行漸遠。他們兩個最開始都是一個攝影協會的會員,經常一起出去採風。時間久了,關係就越來越好了。那時的他們,都是單身主義者,只想一個人活得舒坦,順便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覺得那樣就別無所求了。
  • 漸行漸遠,才是友誼的常態
    就是你們小時候關係很好,但是因為你事業越來越好,他覺得你們倆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然後他就自己疏遠你的那種?人家會覺得有負擔,會覺得他說認識我,別人就會覺得他在炫耀。」3距離我高中畢業,已經九年了,高中時期的朋友,經歷了9年的淘洗,目前倖存的朋友僅剩兩三人,讀大學時還好些,工作後一年能見一次就算不錯了。越長大越發現,成年人的友誼,摻雜了太多的因素:工作、家庭、孩子,距離、金錢、地位……當時手拉著手說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後來越走越遠的兩個人,你沒錯,我也沒錯,錯的是那些自以為是的一輩子。
  • 「姑死舅埋了,親戚不來了」,很多親情,正在漸行漸遠
    親情,還能漸行漸遠多久?現在過年走親戚飯都不吃飯了,開車到親戚家,放下兩三箱東西,聊一兩小時,直接走人。我的父母有時候會感慨,親戚到了你們這輩,為何不親了?
  •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
    1.相隔的不是歲月,而是漸行漸遠的價值觀。從年少到現在還能保持三觀一致太難太難了。
  • 昔日朋友漸行漸遠,聊齋《王六郎》篇告訴你為什麼
    批判歸批判,從文中六郎封神之後兩人再沒見過可見:朋友是有時段性的,朋友是兩條人生路交叉時精神的共振,其後兩條路會漸行漸遠。傳說朱元璋當皇帝後,他兒時的兩個玩伴來求官,一個見到朱元璋說道: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 帥和豆將軍半途逃跑,後又殺來了紅小子,幸虧最終菜將軍解決了問題。
  • 知乎故事 | 我和閨蜜是怎麼漸行漸遠的?
    老師把我和她分在一起,兩人對彼此都很陌生,我們平淡如水地相處了幾周後,直到有一天,她看到我在作業本上寫著《微微一笑很傾城》。她一下子驚喜:「你也看過啊?」我點頭,「挺喜歡的。」最後我們都感慨,你真是我的人生知己,為什麼沒有早點遇到你。從那以後我們的關係就好了起來,我們一起看帥哥,一起說食堂的飯不好吃,一起聊大神的新書。我從沒遇到過這麼懂我的人。我說,我以後想學醫,因為掙錢。她說她沒想好,但她想寫文。
  • 蘇軾告訴你,為什麼好朋友會漸行漸遠?
    和我們一樣,他們相遇在彼此最美好的年紀,也曾把酒言歡,也曾抵足而眠,也曾肝膽相照,也曾義薄雲天……但是命運總是和我們開著一個又一個的玩笑,那些我們以為可以天長地久的友誼,終免不了在某一天說聲「再見」以後,漸行漸遠。
  • 不要成為這四類媽媽,孩子長大後會和你漸行漸遠,不想中招早預防
    引言:都說「母子連心」,孩子遇到困難、受了委屈、收穫成功,第一個想要分享的人就是媽媽,但是卻有一些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和媽媽漸行漸遠,形同陌路。這讓陳女士感覺很奇怪,因為這孩子從小就粘著自己,可乖可乖,自己和女兒的相處也如同閨蜜一般,她有什麼都會和自己分享,不知道為什麼如今變成了這樣。
  •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世傳的美人,並不一定真美,古人考功名時有句話:「不願文章中天下,但願文章中考官」,不需要天下人喜歡,只要考官喜歡你的文章就行了。很多人的婚姻不幸福,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
  • 孩子與父母的緣分,是終究走向漸行漸遠的必然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曾經聽朋友說,父母與孩子最親密的時光也就從孩子出生到上幼兒園這三年,之後都是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當時還沒有孩子,感受不到,如今我才發現真的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