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肉類的品種是非常多,有雞肉、鴨肉、魚肉、牛肉、羊肉等等。在常見的肉類裡有兩種肉是常見但不常吃的肉,那就是牛肉和羊肉,牛肉和羊肉的價格比普通肉類要貴一些,平時要一斤要花幾十塊錢。而牛肉跟羊肉對比起來,羊肉的肉質比牛肉更加鮮嫩,而且烹飪方式也更多樣化,可以做烤羊肉串、羊肉湯、孜然羊肉、燉羊肉等等,所以羊肉又比牛肉更受歡迎一些。
喜歡吃羊肉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羊肉雖然好吃,但是它聞起來總是有一股羶味,這主要是因為羊肉裡的脂肪有一種石碳酸,而這種石炭酸就是羊肉羶味的來源。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說燉羊肉是羊肉的烹飪方式裡很不錯的一種做法,羊肉軟糯入味,羊湯奶白鮮香,特別適合冬天的時候吃,不過燉羊肉雖然好吃,但只限於飯店裡的燉羊肉,自己在家做時總是做不出飯店的味道,而且羶味還特別重。我平時喜歡鑽研廚藝,不過羊肉比較少烹飪,所以我專門請教了我一位有著多年廚房經驗的朋友,他的拿手菜就是燉羊肉。朋友說燉羊肉的時候要記住「3放2不放」如果放錯了的話,羊肉不僅不好吃,就連羊湯也有一股羶味。那現在我們先來看一看燉羊肉時有哪兩種東西是不能放的。
1、八角
燉羊肉的時候一定不能放八角,因為八角有一種濃重而特殊的香味,而羊肉有一股羶味,這兩種味道加在一起,燉出來的羊肉不僅不是一道美味的菜餚,反而是災難現場,羊肉的羶味更濃,八角的味道蓋過了羊肉的肉香味。而且八角中有一種特殊的物質,所以會使燉出來的羊肉湯底是有一點點發黑的,看起來一點也不美觀。
2、料酒
平時我們做肉菜的時候都喜歡加入一些料酒,因為料酒能夠去腥。但是大家要記住了,燉羊肉的時候千萬不能夠放料酒。因為料酒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去腥提味,而羊肉其實是羶味重,而且料酒的味道是有點酸腐味的。所以如果燉羊肉時加入料酒的話,那麼燉出來的羊肉味道就怪怪的,沒有了原本的鮮味,羊湯喝起來也不好喝。
以上就是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燉羊肉的時候有2種東西是不能放的,那麼接下來小編繼續給大家介紹燉羊肉的時候有3種東西是一定要放的。既然都說到這裡了,小編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下燉羊肉的方法吧。
【食材】羊肉
【調料】生薑、白芷、小茴香、食鹽。
步驟一:將買回來的新鮮羊肉切成大塊狀,將切好的羊肉放入盆中並加入適量的清水,浸泡兩小時左右。期間每當清水變成血水時,就要將水倒掉,換上乾淨的水,反覆多次,直到血水變少就可不用換水。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羊肉的羶味。
步驟二:把浸泡過後的羊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冷水,開大火燒至水沸騰,用湯匙打去表面的浮沫,然後再把準備好的生薑、白芷、小茴香加入鍋中,開小火慢燉1.5小時左右。在整個過程之中,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蓋鍋蓋,這樣燉出來的羊湯更加清澈。
步驟三:在羊肉燉好準備出鍋之前,往羊肉裡加入適量的食鹽,攪拌均勻,然後再撒上香菜或者是蔥末,便可以出鍋了。
當然了,小編所介紹的方法是最基礎的燉羊肉味道,如果大家喜歡吃口味豐富一點的燉羊肉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辣椒或胡椒粉之類的調料。或者如果大家買回來的羊肉質量不是特別好的話,那麼可以加入一些配菜,比如說洋蔥和白蘿蔔等,這樣就能夠大大地減少羊肉的羶味。
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燉羊肉時有哪3放、哪2不放了吧,「3放」是生薑、白芷、小茴香,「2不放」是八角和料酒。關於燉羊肉你還有什麼樣的技巧可以分享嗎?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