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自律性所體現的自制力,是一個獲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備的重要品質,它將決定著一個人日後的學業乃至他的一生的高度。
但是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也不例外:早上想賴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歡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說自律,似乎很難。
但事實上,在孩子的性格、習慣尚未形成時,父母做出一些努力,掌握一些方法,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比成人自己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更容易。只要家長用心,孩子養成自律,帶娃省時省力又省心。
自律究竟有多重要?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這樣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賈伯斯每天四點起床,九點前把工作做完,正是他這種極強的自律,讓蘋果開創了一個智慧型手機新時代。
心理學上有個特別有名的棉花糖實驗,讓4歲的孩子待在一個房間,告訴他們,棉花糖可以隨時吃,不過,如果等到實驗人員回來再吃,就可獲得更多的棉花糖。
實驗開始,有的孩子立即大口吃掉;有的堅持了一會兒,最後沒忍住;有的孩子不斷用唱歌、自說自話的方式轉移注意力,堅持到最後,得到了更多棉花糖。
實驗結束後對這些孩子跟蹤調查發現,能堅持的孩子明顯比其他小孩更優秀,更受人歡迎、工資更高等等。
而那些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人際關係較差、不善於應對壓力、注意力不夠集中……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好習慣呢?
培養孩子自律性的幾點建議:
1.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
在對應的時間點上,寫上孩子一天下來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午休、幾點看書、幾點睡覺等等。
把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做為標籤,孩子會更加容易理解。
還可以跟孩子約定好時間,比如孩子去找小朋友玩,跟孩子約定好只能玩30分鐘就要回家,督促孩子要看表,不能錯過時間。
反覆這樣練習,孩子自然會提高時間的掌控能力,也能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2、 幫助孩子樹立守規則的意識
想讓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
現在的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如果都滿足,他們會變得無法自控,所以平時在生活細節上就要有意識培養孩子自律的美德。
比如我孩子過多吃甜食,只設定某些特殊的節慶日來品嘗一些甜食;每次去超市不能買很多零食,約定好只買兩樣東西……
3、自律的父母 孩子都不會差
董卿說: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吧。
一個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
如果父母周末總是睡到自然醒,做事情一點計劃性都沒有,回到家中天天玩手機,周末出去打麻將,那麼孩子也很難做到自律,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過「身教」這兩個字。
沒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培養孩子的自律,對孩子來說是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