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帶孩子的家長可能已經發現並且開始討厭身邊一起玩的孩子,他們的身上總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小問題,比方說以大欺小,強搶玩具,甚至對其他小朋友動手。
孩子們分辨事情對錯的能力並沒有完全定型,有的即使知道是錯的但是還是忍不住這樣做。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孩子往往都沒有處理這種事情的能力和經驗,這個時候就是考驗家長們如何把規矩和情商傳授給孩子的時候了。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場景設定,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你的孩子手裡面也帶了玩具,可是這個時候一個大一點的孩子,沒有經過詢問和允許,直接拿走了你孩子手裡的玩具,自己去人群中玩耍了,而你的孩子楞在原地,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他向你投來了求助的目光。
問題已經擺在了你的面前,你要如何決定?
在場景中我們已經描述了,孩子的玩具被拿走,沒有經過詢問和許可,我們可以定義為被搶走了玩具。被搶走玩具就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要教會孩子對不公平的待遇說「不」。
如果孩子自己能表達,鼓勵孩子自己去拿回來,家長可以牽著孩子的手或者給孩子鼓勵的微笑,把勇氣和信心傳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處理自己的事情。
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夠表達,家長要帶著孩子幫助孩子說出來,這是弟弟(妹妹)的玩具,請還給他,等他不玩的時候再借給你。
請把我的玩具還給我
給孩子一個明確的「主權」和界限,我的玩具就是我的,你可以借但是不可以搶,我很小但是我並不「懦弱」。這也是在教給孩子,如果喜歡別人的玩具,要徵求對方的同意。幫助孩子養成不隨便動別人東西的習慣,也是強化孩子溝通和表達需求的一種方式。
如果孩子能選擇自己要回玩具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不能那就需要做家長的「挺身而出」了,這個時候,我們要盡力全程保持和善、微笑。
「請把玩具還給弟弟(妹妹)」
永遠不要對一個陌生的孩子進行說教或者大吼大叫,這是最為一個成人的最基本的道德,也是再教給自己的孩子對待玩伴的方式。
小區裡曾經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一對姐弟在玩耍,一個大一點的男孩相中了弟弟手裡的玩具車,在搶奪玩具車的時候,無意推倒了弟弟。弟弟被嚇哭了,哭聲驚動了姐姐,姐姐很聰明馬上就明白髮生了什麼,她用同樣的方式搶回了玩具,並且也把對方推倒。
男孩的哭聲引來了他的媽媽,他的媽媽開始指責女孩的不是,一副「沒有看到」他孩子搶玩具時候「霸氣」的樣子。
女人喋喋不休,越說越激動,她的孩子不知道是因為被推倒還是被媽媽的樣子嚇到,一直哭個不停。
女孩想離開,可是女人不允許她走,最終女孩也哭了,一邊哭一邊按下了電話手錶的通話鍵。
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雙方家長鬧到要動手的地步,保安沒辦法報了公安局,直到現在三個孩子也會同時出現,但是絕對不會一起玩耍,他們都用仇視的目光偷偷的盯著對方。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說過:社會就是模仿。
家長們要給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解決問題的方法永遠都不是以大欺小,或者運用蠻力。搶回玩具很簡單,但是孩子會認為以大欺小是一種正確的方式。而對陌生孩子的不依不饒,也是在教給孩子,追著問題不肯放手,最後鬧到不可收拾的局面。讓孩子學會處理問題的方式,和大度的原諒,才能讓孩子在生活中有更多的玩伴,從玩伴那裡得到快樂,和更多的值得學習和模仿的機會。
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是絕大多數人,在孩子玩具被搶的時候,選擇對自己的孩子說,把玩具借給他玩一會,要學會分享,分享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這樣教給孩子的是逆來順受,當下一次,下下次,孩子玩具被搶的時候,他都會選擇不反抗,默默的看著別人玩,即使他很喜歡這個玩具根本不捨得把他借給別人。他不敢反抗,他怕被貼上不懂分享不善良的標籤。
孩子的不反抗,並不會讓其他的孩子懂得保護與尊重他,當他們看到他有玩具或者零食,或者任何有吸引力的東西的時候都會搶走。一個不懂得反抗的孩子,在將來可能被搶走的更多,也許是學習工作的機會也許是他們的身體。
茂茂就曾經經歷過一次不公平的待遇,他在玩耍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不通水的水龍頭,打開水龍頭會有涼氣和呼呼的聲音。對於這個發現茂茂很滿意很開心,他開心的笑聲很快引來了兩個大一點的女孩,女孩走過來也聽到了聲音,她們選擇用身體把茂茂擠開,並且自己開心的玩了起來。
我在觀察茂茂,在等待茂茂的下一步動作,但是茂茂沒有,他甚至都沒有向我求助。只是傻傻的站著。
我覺得這樣不行,並不是茂茂被欺負了不行,而是我要教給他向不公平的待遇說不行。
我們兩個女孩為什麼要把弟弟擠開,是弟弟先發現的。
女孩們回頭看看我走開了,茂茂笑了。我走到茂茂身邊告訴他,下次要自己說出來,要說出來走開,我先(茂茂只有22個月,他表達不了太多)。
一會兩個女孩又回來了,她們用同樣的方式擠開了茂茂,這一次茂茂沒有膽怯,他看看我,我向他微笑點頭,他說走開,走開。
女孩們很驚訝,但是走開了。
不要曲解了「善良」的含義,善良並不代表可以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教會孩子對不公平的事情說「不」,給他們勇氣,讓他們勇敢。正直勇敢的孩子才有尊嚴,不要被別人隨意踐踏了你孩子的尊嚴,他才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和尊敬別人的人。
家長們在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以後,幫助孩子解決或者不作為之後,大部分會帶著孩子走開,並且告訴孩子不跟他玩。
這樣的做法相當錯誤,你在剝奪孩子交朋友的機會,也會讓孩子錯誤的理解為,自己和媽媽做錯了,所以自己和媽媽都要走開。
接著上面水龍頭的事情說。
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只是想讓茂茂明白道理,並不是真的不想讓兩個女孩來一起玩。
我開始鼓勵茂茂,讓他去把兩個女孩找來,大家一起玩,我告訴茂茂三個人玩也許會更開心。
由於剛才兩個女孩的做法,讓茂茂對她們產生了害怕的情緒,他有點抗拒我的要求,但是他確實看到了兩人玩的很開心。
茂茂一步一步往前走,不停的回頭看我。而我只是站在原地,微笑的看著他。
他走到女孩們的身邊,看著她們玩,最終小聲 的拉拉一個女孩,姐姐,姐姐一起玩。
事情的結果是三個人對著水龍頭很開心,他們一起找來了木棍和草,向水龍頭裡面探索,過程中兩個女孩一直把茂茂放在中間,牽著他上下樓梯。
我也把口袋裡的氣球分給他們一起玩。
讓孩子懂得對過去的事情放開手,努力去結交新的朋友。懂得分享,學會原諒。原諒的不單單是別人的過失,也是自己的內心,接受了新的朋友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並且得到更多的關愛。
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從來都沒有一件事是小事,每解決一個新的問題都像是幫助他們解鎖新的技能。父母今天的做法就是孩子明天解決問題的方式。教會孩子不去隨便動別人的東西,並且行使對自己東西的「決定權」,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物權」觀念。賦予孩子對不公平待遇說不的信心和勇氣。讓他們獲得尊嚴,學會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今天的話題:當孩子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您是怎麼處理的?得到了什麼樣的結果。分享您的處理方式,幫助大家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