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體現著一個教師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擔當。
能公正、公平對待學生的老師大都有很寬的眼界和很高的情商。
教育教學活動中,凡處事公正、公平的老師才能贏得社會、家長、學生的尊敬和愛戴,我們的教育才可稱得上是完美的教育。
受應試教育評價體系的制約,好學生的學習成績無疑能給教師帶來業績、榮譽和必然的職業幸福感,但一些教師往往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教育法則——愛的力量驅動下的公正公平。
不是每一朵花都開在春天,每一朵花都有自己開放的季節。
孩子今天不行不代表明天不行,明天不行不代表將來不行。
不用發展的眼光,一味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我們的工作就帶上了功利的性質和色彩。
學生畢竟是學生,和自己的孩子沒有兩樣,在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強,個體之間的思想、性格、興趣、能力存在現實的差異。
承認差異,善於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對後進生和特殊群體投注精力和愛心是一個教師最好的人品標籤。
厚此薄彼、諷刺挖苦會給成績差的學生心理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有可能鑄成學生終生的傷痛,也可能使他們一輩子記恨於老師。
親其師方可信其道,與學生平等相處、亦師亦友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誠心相待、以心換心才可使優者更優,差者轉化。
把差生變成優生方能體現一個教師的真正能耐和水平。
只有公正公平愛的感化,才有學生心悅誠服的感恩。
有了感恩之心,學生才會嚴格要求自己,激發潛能,知恥後勇,不辜負老師的一片苦心。
公正公平對待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就要求教師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運用好自己的情商。
情商其實是一種非常被動的素質,它不體現在任何技巧上,它只是讓學生能在老師身上看見自己,覺得安全和找到力量,歸結到底是對自己和學生的一種徹底的管理。
成就一個孩子遠比晉升一級職稱意義要大得多,最高的職稱就該匹配最高的職業情懷和職業操守。
默默地奉獻和辛勤付出也許會失去一些現實的榮光,也許會不被人理解,也許會受到不公的待遇……
這些都無關緊要,無愧良知、心安理得才是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最厚樸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