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芬蘭一則公益片《孤兒院》。
看到裡邊的4對父母:
第一對:
爸爸安靜地看書,媽媽在一邊收拾屋子,偶爾四目相對,眼裡都充滿了愛意。
孩子們一見就自然而然地露出微笑。
第二對:
夫妻倆坐在一張桌子上用餐,偶爾互相夾菜,彼此有說有笑。
眼神同樣充滿愛意,讓孩子不由自主地親近。
第三對:
站在櫻花樹下約會,旁邊放著一個嬰兒車,一家人其樂融融。
第四對:
老公酗酒歪歪斜斜的,妻子激烈地跟他爭吵,房間凌亂不堪,玻璃破碎,充斥而來的是滿滿的負能量。
孩子們看到前三對父母時,笑容都充滿愉悅,眼神閃爍光芒,眼睛裡滿是幸福的樣子。
但是看到第四對父母時,他們的眼神瞬間失去了光芒,臉色凝重,變得忐忑不安。
雖然片子只有短短幾分鐘,很多人看完都沉默了。
因為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如果真的遇到了第四對這樣的父母,他們的童年會怎麼樣呢?
千萬不要把孩子養在「垃圾堆」裡。
你的世界有垃圾
但不要倒給孩子
我有一次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自己恨媽媽。
因為她讓自己的世界,只有仇恨。
他的媽媽,是個非常喜歡抱怨的人,且強勢。
從小,媽媽就把他當垃圾桶,跟他數落爸爸和奶奶的不是。
他目睹了無數次爸爸媽媽吵架,打砸搶摔,然後家裡一地狼藉。
所以,小時候他可憐媽媽,覺得爸爸是個混蛋。
後來,爸爸出軌,父母離婚,他被判給了媽媽。
於是,媽媽開始阻止爸爸去看他,並跟他說,你爸就是個人渣,他拋棄了我們。
在他不聽話時跟他說,你跟你爸就是一個德行,一樣的混種。
在媽媽仇恨的灌輸下,他也從沒給過爸爸正臉,覺得搭理爸爸,就是對媽媽的背叛。
直到他讀大學離開家鄉,爸爸才敢找他喝了一次酒,哭著說:
我其實很愛你。這些年,你媽阻止我看你,你的生活費學費其實都是我給的,換季的衣服也是我買的,都是我讓姥姥轉交給你。我知道你的每一個班主任,去請他們吃飯,讓他們好好照顧你。我經常偷偷躲在校門口,看你上學放學。我不是個好人,可也沒那麼壞,最起碼對你,我是對得起自己良心的。
那次之後,他偷偷跟爸爸恢復了聯繫,同時覺得這些年,對爸爸的憎恨突然沒有了著落。
覺得媽媽又可憐又可恨,她把自己拽入這漫長的地獄裡,到底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一定要這樣生活呢?
當然,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很多夫妻,在生活中充斥著情緒垃圾,他們無法控制自己,肆意宣洩著憤怒。
哪怕離了婚,也一直帶著恨,讓孩子跟家庭骨肉分離,生生扯斷血緣關係。
孩子並不會嫌棄家裡的日子過得不好,但一定會遺憾沒有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
《明天,媽媽不在》中的被媽媽拋棄的小女孩說:
「我沒見過魔鬼的樣子,但當媽媽打那個男人,那張臉,我從來沒見過媽媽那個樣子。」
她覺得媽媽的臉是魔鬼。
沒有什麼事情,比讓孩子目睹父母猙獰的面孔更恐怖了。
我認為,這世界對孩子來說,本不存在地獄,也不存在天堂,地獄天堂完全取決於父母。
如果父母情緒控制能力強,家庭和睦,那不管生活有多苦,孩子都能快樂得像天使。
如果父母互相攻擊,辱罵,打架,嘶吼,那不管家庭條件多好,對孩子來說也是地獄。
「垃圾堆裡」孩子沒有規則意識
江蘇無錫的一家火鍋店,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只有一個小孩在走道裡跑來跑去,從這頭跑到那頭,又從那頭跑到這頭。
他的媽媽就慢悠悠地跟在後面,沒有責罵,更沒有制止,他們一定覺得,自己的孩子活潑可愛,根本沒有必要管吧。
在跑到一處拐角的時候,恰好撞上了轉彎的服務員,服務員的手上還有一鍋烤魚,孩子的額頭剛好貼到滾燙的烤魚鍋上,悲劇瞬間發生,孩子多處被燙傷。
事後,孩子的父母在未經過任何鑑定,也沒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況下,態度囂張地索取39萬賠償:「錢不錢的不重要,誰家小孩被燙成這樣不值39萬?」孩子和父母的責任甩得一乾二淨。
為什麼中國的孩子普遍缺乏規則意識?
因為在很多父母眼裡,孩子的天性高於規則。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所以可以跑、可以鬧,可以肆無忌憚地大聲喧譁。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孩子無視規則,也有越來越多的悲劇因此而釀成。
「垃圾堆裡」孩子沒有敬畏意識
湖南隆回發生了一起殺人事件,
一名73歲的老奶奶被人殺死在自家門口,民警立即趕往現場,不到5個小時,案件即被破獲:殺人的是名小孩,13歲。
案發的那天下午,小孩在老奶奶家附近逗留,被老奶奶一頓責罵。小孩二話不說,拿起門口的一把切刀,徑直衝向老奶奶,用盡全身的力氣,朝著老人頭上就是一刀,老人當場死亡。
隨後,這名小孩又將老人身上的700塊錢搜走,最後逃離現場。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其實,任何國家都一樣,精英教育從來就不是放養出來的!
不能越過「界」,讓家溫暖,是給孩子最棒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