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收毒品案看非法持有與運輸的區別

2020-12-25 人民網

近日,北京市平谷區檢察院舉辦了「持有型」毒品和槍枝犯罪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與會者對主辦方提供的兩個案例及相關問題產生較大爭議。

如何區分運輸毒品與非法持有毒品

學界曾有觀點認為,運輸是動態地控制毒品,持有是靜態地控制毒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陳志軍表示,對運輸作此種解釋顯然概念太寬泛,照此解釋,吸毒的人攜帶自吸的毒品到處遊蕩,也構成運輸毒品罪,顯然不合理。他認為,基於運輸行為本質上為幫助行為的性質,而且又與走私、販賣、製造行為並列規定,社會危害性程度應當與走私、販賣、製造行為大致相當,因而應當將「運輸」限制解釋為「為走私、販賣、製造毒品」提供運輸便利的行為。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黃曉亮提出,不管是走私毒品,還是運輸毒品,行為人所意圖實現的並非毒品的空間轉移,而是謀取經濟利益。從這一點可以將非法持有毒品罪與運輸毒品罪區分開。他認為,如果行為人單純為了吸食毒品,即便是較長距離地運輸毒品,也不宜認定為運輸毒品罪,而應認定為非法持有毒品罪。

對如何區分「非法持有毒品」還是「運輸毒品」,北京市順義區檢察院公訴一處劉天奇提出了幾點標準:一是看動態有位移的持有還是靜態無位移的持有。如果是動態有位移的持有,原則上認定為運輸毒品罪;確實能證明行為人是為了吸食時,才能認定為非法持有毒品罪。二是看為了流通還是吸食。三是只有和走私、販賣、製造有關聯的運輸毒品行為,才能成立運輸毒品罪。

司法實踐中,有些地方的司法機關將代收毒品包裹的情形認定為運輸毒品罪。但黃曉亮認為,代收毒品包裹,其實並不能改變毒品包裹本身的路徑走向,即便行為人不籤收,在包裹運到的情況下,也已經抵達終點,結束了運輸活動。行為人代為籤收行為其實是接受他人的委託去實際佔有該毒品包裹,讓他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實現對毒品的間接控制,應認定為非法持有毒品罪。

「持有」有無時間長短要求

陳志軍認為,非法持有毒品罪等持有型犯罪沒有未完成形態,對行為對象形成事實支配,並且達到追訴標準的,就構成犯罪;沒有形成事實支配或者形成事實支配的對象的數量沒有達到追訴標準的,就不構成犯罪。持有毒品是指行為人對毒品具有事實上的支配。因而,只要行為人對毒品具有事實上的支配力,就應當認定為「持有」。持有並不一定要求是直接持有,間接持有同樣屬於持有。在間接持有的情況下,第三人開始控制毒品之時,即為行為人持有毒品之時。因此案例二(見相關連結,下同)中的乙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北京市公安局順義分局預審處馬長昊也認為,行為人通過第三人持有毒品,第三人實際上成為行為人延長的「手」。從買毒的一方看,快遞員就是他持有毒品的媒介。因此,在案例二中,雖然行為人沒有最後拿到毒品,在快遞員核對身份時即被抓獲,但這並不影響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成立,在毒品交郵之時,郵寄的地址、收件人都確切地指向行為人,此時快遞員是行為人延伸的「手」,行為人已經實際取得了對毒品的控制。

北京市順義區檢察院公訴二處副處長解輝認為,案例二中,快遞員正在核對身份證件,郵包尚未轉移,此時可能有兩種情況:核對正確後交貨,未核對正確不交貨。雖然不交貨的可能性很低,但存在這種可能性恰恰印證了收貨人,即甲和乙尚未對該郵包內的毒品享有支配性的權利,尚未持有該毒品。乙收郵包的過程中,甲一直在旁邊陪同,甲才是毒品的未來支配權人,因此乙只能以幫助甲持有這個角度來認定。甲、乙的犯罪形態可以考慮是犯罪預備。

黃曉亮則提出,從非法持有行為的自身構造看,非法持有犯罪符合行為犯的特徵。比較典型的行為犯是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罪與非法持有犯罪相同,都有對特定對象的先行接觸。刑法並不認為,一實施控制被害人人身自由的行為,就完成了非法拘禁罪。相反,根據刑法理論的通常認識,行為人將被害人置於個人的非法實際控制之下,經過一定的時間,才構成非法拘禁罪的既遂。而在非法持有犯罪中,儘管從接觸到實際控制,中間經過的時間可能很短,但不能否認持有型犯罪應有時間要求。因此,若接觸特定物品後實際控制的時間非常短暫(如只有幾分鐘),應當認為並未達到非法持有犯罪的完成形態。

解輝對持有須有時間要求的觀點並不認同,他認為時間長短並不影響持有的成立,只要達到形成了支配性的狀態即可。郝某代收毒品,雖然收到包裹時間很短,但對包裹的支配狀態已經形成,可以認定是「持有」。

劉天奇也認為持有的成立不應該要求時間上的延續。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中並沒有對持有型犯罪在持有時間上有明確的要求,沒有規定持有多久才構成犯罪。雖然實際發生的持有行為通常具有一定的時間延續性,但是不能就此認為刑法規定的持有行為以一定的時間延續性為成立條件。案例一(見相關連結)中,郝某從郵遞員手中接收毒品起,就已形成對毒品的支配和控制,雖然時間很短,但並不影響持有的成立。

北京市順義區檢察院研究室副主任鞠佳佳還提出了證明標準問題。她認為,認定犯罪嫌疑人販賣、運輸毒品的證據應達到「排除合理懷疑」的程度,而認定犯罪嫌疑人無罪或罪輕的證據,只要達到使有罪或罪重證據存在合理懷疑的程度即可。例如,證明犯罪嫌疑人僅為他人吸食代購毒品,沒有從中牟利的證據,僅需要達到足以使販賣、運輸行為的證據存在合理懷疑即可。

■相關連結

案例一:郝某為收取1000元好處費,通過電話同意為一男子代收其郵寄的毒品。郝某利用他人的身份證收取由速遞公司送達的食品包裹後,被當場抓獲。警察當場從其收取的包裹內起獲白色晶體4包,又從其暫住處起獲白色晶體1包。經鑑定,5包白色晶體成分均為甲基苯丙胺(冰毒),共114.3克。

案例二:甲受朋友之託為其代收毒品。收貨當日,甲找來乙,告知其要代收毒品一事,並讓乙幫忙一同收貨,乙同意。後甲與乙乘車一同前往收貨地點。快遞員到達並給甲打電話,甲交給乙一張假身份證,讓乙下車取郵包。乙拿著假身份證上前取郵包。在郵遞員核對身份證,尚未把郵包交給乙時,警察將甲、乙抓獲。經鑑定,郵包內有(甲基苯丙胺)「冰毒」20克。

相關焦點

  • 法治課|別人快遞裡有毒品,代收人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嗎?
    案 號:(2020)湘刑終143號案 由:非法持有毒品基本案情2019年3月24日9時許,湖南省漵浦縣盧峰鎮大潭村的被告人舒某寶正在為母親送葬時,朋友「阿替」(未到案)微信委託其前往漵浦縣城取物流快遞,舒某寶答應下山後立即辦理。
  • 【裁判要旨】幫別人取的快遞裡竟有毒品!代收人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關鍵詞:代取快遞、明知、毒品案 號:(2020)湘刑終143號案 由:非法持有毒品2.舒某寶的短距離運輸行為系接收毒品的後續行為,附屬於接收行為,屬於接收毒品行為的一部分,或者說舒某寶收到毒品後其法律意義上的「接收」行為還在持續,宜整體把握為接收行為,不宜機械認定為運輸毒品行為。3.如果對舒某寶接收毒品後的短距離運輸行為定運輸毒品罪,實際上是認為《武漢會議紀要》代收毒品的行為定非法持有毒品罪規定中的「代收」只能系單純的代收,不能進行脫離代收現場的任何位移行為,否則定運輸毒品罪。
  • 行為人非法持有毒品「認識錯誤」如何處理
    根據刑法規定,非法持有的毒品種類不同、數量不同,刑事處罰的結果也不同。有人認為,若行為人對持有毒品的種類出現認識錯誤,應根據有利於被告人的原則,按入罪數量標準要求多的毒品種類認定。筆者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行為人對非法持有毒品種類出現認識錯誤的,應按其實際持有的毒品種類及其數量定罪處罰。
  • 龐某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法院判決
    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龐某犯非法持有毒品罪一案,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適用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實行獨任審判,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公訴機關指控:2019年9月12日11時許,民警在涪陵區澤勝中央廣場一房屋內將被告人龐某抓獲,現場查獲其持有的甲基苯丙胺(冰毒)和甲基苯丙胺片劑(麻古)共計17.46克。
  • 遠離毒品!迪慶公安禁毒部門破獲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
    近期,迪慶州公安局禁毒支隊根據相關信息獲取到一條非法持有毒品的線索。2020年8月21日,州局禁毒支隊案件偵辦組經過周密部署,破獲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當場抓獲非法持有毒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楊某,繳獲毒品冰毒可疑物淨重142.29克。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楊某對其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 朔城公安分局破獲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
    近日,朔城公安分局北旺莊派出所破獲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韓某某,吸毒人員郭某、尹某斌,現場繳獲毒品47餘克。為全力衝刺年終目標任務,切實加強毒品案件偵破工作,北旺莊派出所抽調精幹警力對工作中掌握的涉毒案件線索進行全面摸排。
  • 非法持有毒品罪有哪些辯點?實證剖析常見的五大辯點
    在毒品犯罪案件中,非法持有毒品罪往往具有補充性、兜底性。當然,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犯罪行為,在客觀上被追訴人也必然對涉案毒品進行控制。若在案證據無法證實行為人有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主觀故意,公訴機關往往會以非法持有毒品罪作為保底性罪名予以起訴,當然,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的情形也很常見。
  • 非法持有毒品犯罪的量刑標準,吸食,注射毒品行為如何處罰
    毒品——非法持有毒品犯罪的量刑標準非法持有毒品犯罪的量刑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鴉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數量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非法持有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
  • 販賣、運輸毒品,非法持有槍枝、彈藥,廣東兩毒犯被執行死刑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通訊員 曾林昭儀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今日(6月23日),廣東省揭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達的執行死刑命令,對毒品罪犯林澤明、林湘俊執行死刑。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林湘俊意欲購買甲基苯丙胺(冰毒)在福建販賣,便與被告人林澤明聯繫,商定以每千克3.4萬元的價格購買毒品。2016年11月8日,林湘俊駕車與女友趙某蘭(同案被告人,已判刑)到廣東省惠來縣隆江鎮,與林澤明進行毒品交易。林湘俊將23.8萬元現金交給林澤明。
  • 非法持有毒品存在未遂狀態
    非法持有毒品存在未遂狀態 作者:王路真單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裁判要旨 被告人為吸食已向上家付購毒款,但尚未拿到毒品即被抓獲,應認定為非法持有毒品的未遂。被告人非法持有毒品既遂部分未達到定罪標準,未遂部分達到定罪標準的,應按犯罪未遂比照既遂犯對其減輕處罰,並考慮到其非法持有毒品的既遂部分,酌情從重處罰。
  • 持有毒品屬於毒品犯罪嗎,持有毒品犯罪量刑標準是什麼?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古柯鹼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那麼,持有毒品屬於毒品犯罪嗎,持有毒品犯罪量刑標準是什麼?網友諮詢:機場安檢發現毒品屬於運輸毒品還是非法持有毒品,持有毒品算是毒品犯罪嗎?
  • 繳獲毒品5.38公斤!納雍公安破獲一起特大運輸毒品案
    近日,納雍縣公安局在盤州市公安局的協助下破獲一起特大運輸毒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繳獲毒品冰毒可疑物27盒,經稱量淨重5.38153公斤。9月19日,納雍縣公安局獲得線索:有人駕駛一雲南車牌車輛運輸約5公斤毒品從中緬邊境入境貴州,奔納雍縣而來。
  • 幼兒園樓上有人高空拋物 引出非法持有毒品案
    民警趕到後,發現地上散落著手包、電子秤、冰鍋、塑料盒等物,甚至有非常可疑的白色晶體、粉色顆粒……這起高空拋物事件,竟引出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法院認為,被告人違反國家法律規定,非法持有毒品,應依法懲處。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與罪名成立,應予支持。依照《刑法》判處女子非法持有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全媒體記者 張玲【來源:千山晚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雷華平犯非法買賣槍枝、彈藥罪、非法持有毒品罪
    因犯非法買賣槍枝、彈藥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於1999年8月27日被羈押,同年9月29日被逮捕。現羈押在北京市看守所。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以京檢一分刑訴字(2000)第46號起訴書,指控被告人雷華平犯非法買賣槍枝、彈藥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於2000年6月1日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指派代理檢察員苗海龍、徐曦出庭支持公訴。
  • 畢節公安破獲一起特大運輸毒品案
    近日,納雍縣公安局在盤州市公安局的協助下破獲一起特大運輸毒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繳獲毒品冰毒可疑物27盒,經稱量淨重5.38153公斤。9月19日,納雍縣公安局獲得線索:有人駕駛一雲南車牌車輛運輸約5公斤毒品從中緬邊境入境貴州,奔納雍縣而來。獲此線索後,納雍縣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工作組,開展偵破工作。
  • 爐霍縣破獲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近49克冰毒竟藏在......
    康巴傳媒(來源:爐霍公安)近日爐霍警方查處一起非法持有毒品吸食毒品案抓獲涉案嫌疑人三人查獲冰毒48.8克2020年9月1日,嫌疑人將毒品藏匿於車後座縫隙當日晚19時,設卡民警擋獲一輛車牌為:川AZ6***的別克車,當時駕駛車輛的人員為爐霍縣朱倭鎮村民恩某,車上搭載著爐霍縣朱倭鎮村民郎某和次某。
  • 教育整頓·治庸·鐵軍丨迪慶公安禁毒部門破獲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
    近期,迪慶州公安局禁毒支隊根據相關信息獲取到一條非法持有毒品的線索。2020年8月21日,州局禁毒支隊案件偵辦組經過周密部署,破獲一起非法持有毒品案,當場抓獲非法持有毒品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楊某,繳獲毒品冰毒可疑物淨重142.29克。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楊某對其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 於志剛:非法持有毒品罪「情節嚴重」的認定困惑與解釋思路
    「情節嚴重」是否應當借鑑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等相關罪名的加重處罰情節,將「情節嚴重」解釋為累犯、暴力抗拒緝毒等具體情形  具體而言,對於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情節嚴重」,應當獨立於非法持有的毒品重量(克數)進行判定。
  • 盛某志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判決
    因犯盜竊罪,於2006年4月25日被本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因吸食毒品,於2019年10月8日被行政拘留十五日。因涉嫌犯非法持有毒品罪,於2019年10月8日被抓獲,同月18日被刑事拘留,同月31日被逮捕。現押於重慶市江津區看守所。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檢察院指控被告人盛某志犯非法持有毒品罪,於2020年1月16日向本院提起公訴。
  • 毒品犯罪辯護—從「絕命毒師」案看什麼是刑法意義上的毒品?
    從條文上看,毒品的定義似乎已經十分明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及非法持有大量上述物質的都應認定為犯罪,但是實踐中認定刑法意義上的毒品並沒有這麼簡單。《禁毒法》第2條第2款規定:「根據醫療、教學、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