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偷盜來的東西賣掉,是否構成詐騙罪?買主受法律保護嗎?

2020-09-05 金寶每日說法

引言(本故事純屬杜撰)

宋某和西門兩個是一直合夥偷盜的搭檔,平時偷雞摸狗、入戶盜竊,幹了不少偷盜的事情。一次,兩人撬開了手機商存放手機的倉庫,偷得水果手機幾百部。二人白天上馬路兜售,又決定在夜市擺了個攤子謊稱是廠家搞活動而出賣,就在快要賣完時,被人舉報抓獲。


問題

宋某和西某偷盜手機,構成盜竊罪沒有問題,那麼,他們還構成其他罪嗎?

他們將偷來的手機出賣,是否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呢?

他們將偷來的東西賣給他人,是否構成詐騙罪


法理分析

1.自己偷盜後,將偷來的東西銷售,這種行為從客觀來說是符合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行為條件,不過,從主觀上來說,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屬於不可罰的事後行為。所以,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2.把偷來的東西賣給他人,是否構成詐騙罪,那就要先了解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和行為結構。

詐騙罪的行為結構是:行為人捏造一個虛構的事實----讓被害人產生一個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自己的財物-----行為人或者第三人取得財物----被害人財物受到損失!

在這個偷手機來賣的案例中,他們謊稱自己是廠家---顧客錯誤的相信了---由此花了錢買手機---他們得到了錢-----顧客金錢是否受到損失了呢?

所以通過這個行為結構來分析,最後一步的,顧客的金錢是否受到損失,是個疑問?如果收到了損失,那麼就符合詐騙罪構成要件,如果顧客金錢沒有受到損失,那麼就不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那顧客金錢是否受到損失,就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探討了,那就是民法上頗有爭議的:

盜贓物能否善意取得的問題!

要介紹一下,善意取得的行為結構是什麼:無權處分人將不屬於自己的財物和善意第三人達成一個買賣合同------善意第三人已經支付合理價款------應當交付的物品已交付、應當登記的物品已登記。

是否覺得有點不說人話,難以理解呢?給你舉個例子吧,你把你的手機借給你的鄰居用兩天,結果你鄰居以自己的名義把手機賣給了大郎,大郎完全不知道手機是你的,於是付了合理的價錢,拿到了手機。此時,大郎已經獲得了這部手機的所有權,法律予以保護,你要主張損失只能去找無權處分人,你的鄰居。大郎獲得這部手機的法律依據就是【善意取得條款】

但是,盜贓物能否善意取得,在民法上是有爭議的:

一種觀點認為,由於盜贓物是違法、犯罪所得,是絕對的、永遠的不能夠善意取得,否則不利於打擊犯罪,也不利於追繳贓物,不利於財物應有的社會秩序!

另一種觀點認為,司法解釋其實曾經出臺過規定,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認可盜贓物的善意取得,比如在有經營許可的場所購得的產品,是可以承認善意取得,從而獲得所有權的,這樣做,是為了保護交易秩序!

總之是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的。那麼你覺得哪種觀點更有道理呢?

好了,【善意取得】制度討論完了,再回過頭來討論詐騙罪的問題。

我們剛說到了,買手機的顧客金錢是否受到損失,取決於盜贓物能否善意取得,如果能夠善意取得,那麼顧客金錢就沒有受到損失!

如果不承認盜贓物可以受到損失,那麼顧客的金錢是受到損失的,有人說他都拿到手機了啊,告訴你,雖然顧客拿到了手機,但是這個手機是法律不予保護的財物,是有權利瑕疵的財物,一旦機會達成,按照盜贓物不能善意取得的觀點,就很有可能無條件把手機追繳回去的!


總結

因此,進一步可以得出結論:

如果支持盜贓物可以【善意取得】那麼購買手機的顧客的金錢就沒有受到損失,因此將偷來的手機賣出去就不構成詐騙罪!

如果支持盜贓物不可以【善意取得】那麼購買手機的顧客金錢是受到損失的,因此將偷來的手機賣出去就構成了詐騙罪!

而小偷自己將偷來的物品銷售,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但是如果是其他人幫忙銷售的或者窩藏的,就構成此罪!


那麼,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我是,歡迎關注、轉發、交流!

相關焦點

  • 把偷來的手機賣掉,有沒有犯詐騙罪
    問題宋某和西某偷盜手機,構成盜竊罪沒有問題,那麼,他們還構成其他罪嗎?他們將偷來的手機出賣,是否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呢?他們將偷來的東西賣給他人,是夠構成詐騙罪呢法理分析1.自己偷盜後,將偷來的東西銷售,這種行為從客觀來說是符合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行為條件,不過,從主觀上來說,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屬於不可罰的事後行為。所以,不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 一房多賣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法院判了!
    法院審理認為 被告人王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隱瞞房屋已經出售的事實,多次與他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騙取他人財物人民幣654670元,實際收取人民幣554670元,數額巨大,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
  • 將盜竊財物質押他人變現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分歧】  對於王某將盜得摩託車質押他人變現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王某將盜得摩託車質押給他人的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王某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將所盜財物謊稱自己所有,以質押摩託車方式(雙方成立質押合同關係)騙得李某5000元,其行為已構成合同詐騙罪。
  • 「收智商稅」構成詐騙罪嗎?
    越來越多人熱衷於各種方式的割「韭菜」,來錢快好像還不犯法。我本科學的是法律,一些大學同學目前仍在公檢法系統工作,前段時間和一個檢察院的同學聊天,聊到關於「收智商稅」是否構成詐騙罪的話題。今天和大家聊聊,順便分享一些金融領域最常見的「收智商稅」套路,別一不小心,被人當「韭菜」割了。
  •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李娟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而如果李娟使用了偽造的公司公章對外籤訂合同,此行為並不會構成偽造公司印章,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但是合同詐騙罪本身還有嚴格的入罪門檻,後文將詳述。因此,確認李娟是否構成該罪的關鍵,在於這些印章到底是不是李娟製作的,目前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相信經偵的進一步調查會有明確的答案。李娟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 婚約是否受法律保護
    但是在我國法律上是沒有婚約這樣的規定的。那麼問題是婚約還受法律保護嗎?下面龐娟律師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關於婚約是否受法律保護的相關法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婚約是否受法律保護  婚約不受法律保護。婚約又稱訂婚或訂婚,是男女雙方當事人以結婚為目的而達成的協議。
  • 德國刑法詐騙罪的客觀構成要件——以德國司法判例為中心
    小就物品的交換價值進行欺騙的是否能構成詐騙罪,需要結合個案具體情形進行判斷。行為人只是表達了自己主觀價值判斷的,不成立詐騙。例如,行為人謊稱「這個東西我很喜歡,應該值1萬歐」或者「這個東西不好看,就值10歐元」的,即便其估價完全偏離了市場價格,也不成立詐騙。相反,如果行為人的表述中包含了可驗證的事實核心,則應當成立就事實的欺騙。
  • 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第六十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 「借錢不還」可能構成詐騙罪!——「借款型」詐騙罪的實務認定
    詐騙罪以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為目的作為主觀構成要件的,因此,詐騙人「借錢」只是其虛構的幌子,主觀上根本沒有歸還的意圖。而正常的借貸人在借款時卻具有歸還的意思,往往只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債務不能及時歸還。對於「非法佔有」的目的可以從以下幾個客觀方面來判斷:(一)行為人借錢的理由與實際用途。
  • 在我國欠錢多少會構成詐騙罪?詐騙罪數額是這樣規定的
    借貸關係中欠錢多少都不構成詐騙罪。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欠債不還屬於民事糾紛,可以到當地人民訴訟解決。民事糾紛的欠債不能構成詐騙犯罪。
  • 冒用他人名義籤訂合同,是否會構成合同詐騙罪
    籤訂合同時除了對合同本身的內容進行探討,對合同的籤訂人也要仔細衡量,看對方是否有使合同生效的的權限。那遇到冒充他人名義籤合同的情況怎麼處理呢?冒用他人名義籤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王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冒用他人名義籤訂合同,其行為已構成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
  • 騙取合同標的物用於經營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籤訂合同時要確定合同標的物,包括標的物的種類、數量、質量要求等,那麼騙取合同標的物用於經營會不會構成合同詐騙罪的下面由李家有律師為您進行相關解答:一、騙取合同標的物用於經營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籤訂虛假合同等方式,騙取合同標的物用於經營活動的,騙取財物數額達到較大以上的,構成合同詐騙罪。
  • 認定構成詐騙罪的關鍵是什麼?
    然而,並非所有出現財物損失的事件都會定性為詐騙,也不是所有獲取了財物的"詐騙者"都受到刑事追訴,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律後果。02詐騙罪的本質是什麼?詐騙罪認定的關鍵是什麼?我們承辦的一個涉嫌詐騙的案件可以清晰地表明了這一點。03梁某,男,88年出生。2018年3月進入樂寶電子公司擔任銷售員。
  • 最高法法官:合同詐騙罪與詐騙罪如何區分(精讀)
    在具體案件中,被告人、辯護人普遍傾向於將普通詐騙往合同詐騙的方向辯解、辯護。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合同詐騙罪的立案追訴標準比普通詐騙罪高。如甲通過打借條詐騙乙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萬元,如對甲的行為認定為普通詐騙,那麼甲的行為已達到3000至10000元的立案追訴標準,可構成詐騙罪;但如對甲的行為認定為合同詐騙,那麼因詐騙數額未達到合同詐騙罪2萬元的立案追訴標準,故不構成合同詐騙罪。
  • 拿冥幣包養是否構成詐騙
    那麼有以下幾個法律知識需要清楚,給大家解讀一下。一、劉某的行為是否構成強姦罪?強姦罪是指違背婦女意願,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婦女發生性關係的行為。本案中,吳某自己將劉某帶到自己出租屋內,自願與之發生性關係的,目的是想得到劉某許諾的5萬元包養費。因此,在劉某與吳某發生性關係時,並沒有違背吳某的意志,因此,不符合強姦罪的構成要件。
  • 盜竊罪與詐騙罪的法律界限與實務判斷
    我國臺灣"刑法"第339條規定:詐騙是"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的行為。  從上述詐騙罪的特徵來看,詐騙罪與盜竊罪的法律界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行為人是否採取了欺騙手法;二是行為人是否具有處分其財產的意思和行為。詐騙犯罪的行為人客觀上使用欺詐方法獲取財物,而盜竊犯罪的行為人在客觀方面採取秘密竊取手段取得財物。
  • 被詐騙了,報案卻以不構成詐騙罪不立案,那怎樣才算構成詐騙罪?
    編輯:左岸導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詐騙,但往往去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大多以不構成詐騙罪為由不予立案,那怎麼樣才算構成詐騙罪呢?根據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 二婚沒有登記受法律保護嗎
    那麼二婚沒有登記受法律保護嗎?接下來尹傑深律師為你講解這方面知識。  一、二婚沒有登記受法律保護嗎  我國《婚姻法》第8條規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  (4)實行結婚登記制度,可以提高當事人的法制觀念,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減少糾紛,維護安定團結,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5)防止和懲治違法婚姻行為。  (6)進行結婚登記,是實現社會主義婚姻制度的保障。  因此,登記是結婚的必備程序,沒有登記的婚姻是不受法律保護的。
  • 沒騙到錢,沒有財產損失,還構成詐騙罪嗎?
    點擊右上角 「關注」 按鈕,每天只花幾分鐘時間,就能了解一些法律門道!也就是說,犯罪的成立和犯罪的既遂是兩碼事,千萬不要搞混了,特別是法律科班出身的朋友,一定要弄懂這兩個概念。《刑法》裡面有400多個罪名,具體到某一個罪名,究竟屬於行為犯呢,還是屬於結果犯呢?關於這個區別,有很大意義。如果認為一個罪名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這個行為,就構成犯罪,這種情況下,入罪的門檻特別低。比如虛開發票罪。
  • 口頭形式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嗎,口頭形式的合同是否有效?
    那麼口頭形式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嗎,口頭形式的合同是否有效?網友諮詢:口頭形式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嗎,口頭形式的合同是否有效?廣東國暉律師事務所吳巖巖律師解答:凡當事人無約定或法律未規定特定形式的合同,均可以採取口頭形式訂立合同,是受到法律保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