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沙漠來,很多人想到的是荒涼神秘。沙漠由於它多變的氣候決定著它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氣候炎熱乾燥,降水量稀少,這就意味著在沙漠中很多植物不能生存,寸草不生。隨著近些年來探險小說的不斷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對沙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渴望進入沙漠,探索未知的寶藏。但當他們真正的置身於沙漠中,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麼的幼稚。別說寶藏了,連喝水都成了問題。
教授通過改變土壤黏度實現植物培育
隨著人類對地球資源的不斷掠奪,各種極端天氣層出不窮,淡水資源到了非常嚴峻的地步,科學家認為,如果人類再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幾十年後甚至連水也喝不上了,面對這樣的困境,各個國家都開展了不同的資源保護行動。在我國也有這樣的一位大叔。通過自己的力量,把沙漠變成了良田,他就是重慶大學的一位教授。
其實從古至今,人類對於沙漠的改造從沒有停下腳步,在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的過去,人們通常都是依靠種植植物來完成的,但是都沒有什麼效果。但這位教授是通過改變沙土來改造的。他發現在沙漠的土壤中,沙土之間都非常鬆散,因此即使在這些地方種植也沒有辦法鎖住水分,所以他在植物中提取了一種纖維粘合劑,只要把這種纖維和水加入到土壤中,便可以讓這種鬆散的沙土變得黏合了。
該項技術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他首先選取了400畝的沙漠,按照上述說法改變土壤黏度,一段時間後,竟然成功的培育出了70多種植物的幼苗,而且還出現了很多微生物和幼小的蟲子。這個實驗結果讓他興奮不已。並且這項實驗的成本非常低,如果要投入使用的話,每畝地大概在2000~5000元之間不等。
但是畢竟還在試驗階段,目前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關於他的這項實驗,卻贏得了全社會的關注。截止到目前他已經獲得了15項發明專利,甚至有很多公司都想買下這個專利。但是教授卻沒有被金錢所動搖,他認為雖然這個實驗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還需要長時間的探索與完善,才能真正的解決沙漠化。
我們都知道沙漠的面積是非常廣大的,可以想像,如果這個實驗結果得到大面積的推廣,那麼不僅可以解決土地荒漠化的情況,而且大量的植物和水源就會源源不斷的出現。對於目前的困境來說,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手段,關於這個實驗,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