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能夠變良田?中國大叔做出實驗,培育超70種植

2020-12-16 小雨來侃侃

說起沙漠來,很多人想到的是荒涼神秘。沙漠由於它多變的氣候決定著它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氣候炎熱乾燥,降水量稀少,這就意味著在沙漠中很多植物不能生存,寸草不生。隨著近些年來探險小說的不斷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對沙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渴望進入沙漠,探索未知的寶藏。但當他們真正的置身於沙漠中,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麼的幼稚。別說寶藏了,連喝水都成了問題。

教授通過改變土壤黏度實現植物培育

隨著人類對地球資源的不斷掠奪,各種極端天氣層出不窮,淡水資源到了非常嚴峻的地步,科學家認為,如果人類再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幾十年後甚至連水也喝不上了,面對這樣的困境,各個國家都開展了不同的資源保護行動。在我國也有這樣的一位大叔。通過自己的力量,把沙漠變成了良田,他就是重慶大學的一位教授。

其實從古至今,人類對於沙漠的改造從沒有停下腳步,在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的過去,人們通常都是依靠種植植物來完成的,但是都沒有什麼效果。但這位教授是通過改變沙土來改造的。他發現在沙漠的土壤中,沙土之間都非常鬆散,因此即使在這些地方種植也沒有辦法鎖住水分,所以他在植物中提取了一種纖維粘合劑,只要把這種纖維和水加入到土壤中,便可以讓這種鬆散的沙土變得黏合了。

該項技術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他首先選取了400畝的沙漠,按照上述說法改變土壤黏度,一段時間後,竟然成功的培育出了70多種植物的幼苗,而且還出現了很多微生物和幼小的蟲子。這個實驗結果讓他興奮不已。並且這項實驗的成本非常低,如果要投入使用的話,每畝地大概在2000~5000元之間不等。

但是畢竟還在試驗階段,目前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關於他的這項實驗,卻贏得了全社會的關注。截止到目前他已經獲得了15項發明專利,甚至有很多公司都想買下這個專利。但是教授卻沒有被金錢所動搖,他認為雖然這個實驗已經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還需要長時間的探索與完善,才能真正的解決沙漠化。

我們都知道沙漠的面積是非常廣大的,可以想像,如果這個實驗結果得到大面積的推廣,那麼不僅可以解決土地荒漠化的情況,而且大量的植物和水源就會源源不斷的出現。對於目前的困境來說,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手段,關於這個實驗,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沙土裡加點膠,就能「沙漠變良田」,這事我該信嗎?
    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易志堅這幾天或許會感到委屈,自己在一年多前已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研究成果,突然在知乎上又被網友挖了出來成了爭議話題,讓他更不能接受的是,如今自己交出的明明是佐證研究有效的正面實驗結果,怎麼還有網友和媒體質疑,他的研究是「水變油」的偽科學?
  • 漠上花開,重慶人造夢烏蘭布和沙漠,將千畝沙漠變良田!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沙漠地區位於國家的西部,而且沙漠的氣候非常惡劣,資源也很稀少。因此,住在這裡的人相對比較貧窮。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位於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區。這片沙漠的形成主要是人為破壞和惡劣的當地氣候造成的。
  • 「花棒大叔」梁存新:讓沙漠變成花海
    圖為「花棒大叔」梁存新。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的牧民梁存新是其中的一位「主演」,網友們親切地稱其為「花棒大叔」,因為數億螞蟻森林用戶在阿拉善沙漠裡種下的花棒,都是他種下和照管的。  4年前,螞蟻森林來到阿拉善,梁存新第一個報名,並種下了第一株花棒。「種樹不但能養小家,還能造福大家。」梁存新覺得這是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了。
  • NASA:衛星圖顯示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在變綠
    NASA衛星Terra上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採集了2020年2月23日和4月29日和田附近一部分沙漠的圖像,發現4月底和田附近的沙漠較2月份局部出現綠色。NASA表示,植被正在大地上萌芽。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德國國土面積。
  • 探秘上海農場 70年如何鹽鹼變良田
    70年前,1950年,新中國上海市首任市長陳毅親自籌劃領導,在江蘇省大豐縣建立了上海市行政區域外的第一個「飛地」墾區,上海農場由此登上歷史舞臺。金秋十月,上海農場麥黃稻香。81歲的顧來發站在田頭,70年前,11歲的他從上海被送到這裡。
  • 毛烏素沙漠,歷代治沙人將沙地變綠洲,全世界向中國致敬
    中國有四大沙地(毛烏素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位於陝西省榆林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毛烏素沙地,面積約4.2萬平方公裡,但在不遠的未來將會改成三大沙地,因為毛烏素沙漠馬上就被消滅了,中國人再次創造了綠色奇蹟。
  • 中國最沒「脾氣」的沙漠,農民在這裡種植蔬菜,讓他們生活變好了
    文/隨風飄散中國最沒「脾氣」的沙漠,農民在這裡種植蔬菜,讓他們生活變好了周所周知,中國的沙漠面積是非常大的,而且有的沙漠還在不斷擴大中,於是中國為了可以治理沙漠,想了很多的辦法,並且好耗費了大量的資金,不過結果也是非常好的,現在中國有的沙漠已經變成了綠洲,相信在未來的時候這些沙漠變成綠洲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個世界上最沒「脾氣」的沙漠。
  • 又一震撼發明,沙漠變千畝良田成真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木易機械中國3個造福人類的發明,神奇膠水「點沙成土」,沙漠也能種植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做出來的發明自然也是不少,不過久遠的發明都已經過時了。讓我們來看看現代的造福世界的發明吧!首先要介紹的是一張大網,專門放在水裡的,名叫石墨烯光催化網,是我國江蘇的科學家們研發的。這張大網表面布滿了石墨烯材料,還有感光材料等等。
  • 良田集團:順田生物仙人掌酵素工廠
    良田集團旗下的上海順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千年古鎮,上海楓涇經濟開發區。順田酵素酶觀光工廠佔地7000㎡,建築面積3000㎡,是良田集團旗下的一家科技觀光的GMP精品工廠。   金山山陽種植基地
  • 70周年|沙漠播綠人——內蒙古杭錦旗人武部開展生態扶貧紀實
    來源:中國國防報微信公眾號 作者:賀志國 安普忠沙漠播綠人內蒙古杭錦旗人武部開展生態扶貧紀實■楊建榮 記者賀志國 安普忠「是咱杭錦旗人武部帶頭開展生態扶貧,讓我過上了好日子綠色的希望達楞太的家鄉杭錦旗位於鄂爾多斯高原西北部,庫布其沙漠橫貫東西,沙漠寸草不生,飛鳥難越,被稱為「死亡之海」。「那時候,大的沙塵暴每年都要刮上四五十次,沙漠每年以近30平方公裡的速度向外擴張。」
  • 陝西定邊縣白泥井鎮:沙地變良田 治沙變致富
    原標題:沙窩窩中崛起的現代特色農業「樣板間」——白泥井鎮:沙地變良田 治沙變致富昔日的毛烏素沙地變成如今的萬頃良田,黨的惠農政策,讓綠色田野充滿生機,特色產業遍地開花,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是定邊縣白泥井鎮的生動寫照。
  • 當力學和邊緣計算遇見沙漠:6000畝農田現身烏蘭布和
    騰訊雲副總裁、騰訊IDC平臺部總經理鍾遠河在瀏覽新聞時,無意中看到了關於重慶交通大學沙漠改良田技術的圖片報導。沙漠背景下是一片片鬱鬱蔥蔥的綠,向日葵、高粱繁茂生長,甚至還有青蛙和兔子在這裡露面。 鍾遠河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沙漠化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難題。而且中國國土貧瘠,人均耕地面積是世界的幾分之一。
  • 為什麼埃及人不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地,讓沙漠變綠洲?
    就尼羅河那點水量,引入蒸發旺盛的沙漠裡馬上就會蒸發掉,在地表留下一層鹽,不但滋養不出綠洲,反而會加重土地鹽鹼化。把珍貴的河水引入沙漠裡「曬鹽」,簡直是天大的浪費。綠洲是靠源源不斷的水源滋養出來的,水源補給主要是地下水和冰雪融水。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島緯度低,裡面的綠洲主要是靠地下水補給。
  • 中國快把毛烏素沙漠消滅了!
    80%的毛烏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黃河的年輸沙量足足減少了四億噸。由於有良好的降水,許多沙地,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在沙漠腹地,榆林市還累計新闢農田160萬畝,榆林這座「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
  • 中國用30年將沙漠「變」綠洲,如今出現這種東西,看了讓人心寒
    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中國旅遊業的不斷發展,也吸引了許多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中國不僅有美麗的江南風光,也有波瀾壯闊的大海,還有一片無際的沙漠,這些絕美的景色都給人們帶來了一些新奇的體驗,所以人們對於這些大自然的美景也是非常嚮往。
  • 「種菜狂魔」再創奇蹟 西沙海灘蔬菜種植首獲成功 畝產達到3000斤
    「種菜狂魔」再創奇蹟 西沙海灘蔬菜種植首獲成功 畝產達到3000斤近日,駐紮在南海西沙群島一個島嶼上的中國海軍首次在沙灘上收穫了1500多斤菜,專家表示,這一技術可以支持島上的居民。據中國海軍周二報導,5月12日,中國南部海南省三沙市永興島的一個「沙變土」試驗田收穫了包括小白菜、生菜和小白菜在內的7種蔬菜。這標誌著西沙海灘種植蔬菜首獲成功。據報導,一名海軍軍官表示:「這項技術將得到大規模推廣,這可能會解決島上軍隊和平民缺少足夠綠色蔬菜的問題。」
  • 臨沂濱河實驗學校:阿拉善種下花棒樹 讓沙漠變綠洲
    日前,臨沂濱河實驗學校的同學們正在利用宅在家抗疫、上網課的機會,通過網絡在阿拉善沙漠種下一棵帶著編號、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樹,為建生態沙漠護片林,獻綠色愛心。據悉,這已是該校連續第二年參加由大眾網·海報新聞承辦的植樹活動,去年是在臨沂奧正假日農夫現場實地植樹,今年是網上在沙漠中植樹。校長閆衛星說,「我們就要抓住春天植樹的大好時機,引領培育孩子植樹造林的意識,保護生態從娃娃抓起」。
  • 敢把沙漠變綠洲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牢記囑託 砥礪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一周年特別報導】敢把沙漠變綠洲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視察,並與林場職工一起開溝壓沙,強調要弘揚「六老漢」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鬥精神,激勵人們投身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奮鬥。
  • 酵素排行榜前十名-上海良田集團-2019仙人掌酵素獲批國家發明專利
    酵素排行榜前十名-上海良田集團-2019仙人掌酵素獲批國家發明專利      良田集團旗下的上海順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千年古鎮,上海楓涇經濟開發區。金山仙人掌種植基地生物發酵研究所:450㎡(中試實驗博士工作站),2小時就能檢測出任何一類發酵酵素,超氧化歧化酶(SOD酶)活性含量 。
  • 中國70年努力開花結果,32名美國專家不請自來,中方:拒絕交流
    而毛烏素沙漠之所以能夠產生這些轉變,是由於在這裡兩大沙漠附近有那樣一群人,她們率先垂範植樹造林,一幹便是幾十年,修建了一道道綠色長城,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花了七十年的時間才結果實,32位美國專家不請自來,招來網民吐槽投入會產生收益的!中國花了70年的時間才結果實,32位美國專家不請自來,招來網民的吐槽:拒絕接受溝通交流!我們用了一千多年的時間把大草原、山林變成了戈壁,用了七十年的時間把戈壁變成了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