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纖陀螺突破技術壁壘:成功用於遠洋航海

2020-12-14 電子產品世界

編者按:陀螺產品的更新換代,慣性導航技術更新步伐不斷加快,傳統的機械陀螺開始被光學陀螺替代,給傳統機械式慣導系統研發和生產企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近日,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的多用途散貨船「永盛」號歷時55天、航行近2萬海裡,成功往返北極航道,到達天津港。中船航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中遠(北京)海上設備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基於極區導航技術的組合光纖羅經,伴隨「永盛」號圓滿完成了北極航線航行。該設備運行穩定,在「永盛」號的北極導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3196.htm

  作為我國船舶通信導航領域重要的科研生產基地之一,中船航海近年來在研製光纖慣導系統的同時,也開展了光纖陀螺的研發工作。通過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在內部組建專業研發團隊、在外部與相關院校和企業進行戰略合作等方式,目前該公司在光纖陀螺研發領域實現了較好的開局。

  高端導航市場暗流湧動

  從某種角度來說,成全人類向更廣闊空間探索的,是不斷發展的導航技術。最初人類用天體作為參照物來確定方向,之後發現了磁場,便有了指南針。

  光纖陀螺憑藉近幾年蓬勃發展的勢頭,被業內視為朝陽產業。美國Draper實驗室預測,到2020年,光纖陀螺將全面替代現有其他類型陀螺產品,在專業導航領域佔據主導地位。美國ElectroniCast諮詢公司預測,2015年,全球光纖陀螺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0億美元。

  我國對光纖陀螺的研發起步較晚,尤其在高精度光纖陀螺技術方面,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但是,經過近些年的追趕,目前國內已出現了多個光纖陀螺研發主體,中船航海就是其中的一個。在11月3日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中船航海公司新研發的光纖羅經吸引了眾多眼球。

  據了解,慣性導航的優勢在於不需要任何外來信息,也不對外輻射任何信息,就能夠全天候、實時、連續、自主和隱蔽地進行三維定位及定向。

  慣導系統由兩個核心測量元件構成——輸出載體相對慣性空間比力的加速度計和輸出載體相對慣性空間的絕對角速度的陀螺。「可以說,陀螺是慣導系統中的『心臟』,直接決定慣導系統的成本。」中船航海慣性導航室副主任劉俊成說。

  自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以液浮和氣浮陀螺為代表的機械陀螺問世開始,傳統的機械式慣導設備及系統成為船用導航市場的主流。然而發展至今,其已經到了一個「天花板」。結構複雜、需要高精度加工、某些運動部件易磨損、壽命短、可靠性差、啟動慢而且動態範圍窄等缺點使其局限性凸顯。為尋找突破口,科技人員將目光投向了以雷射陀螺和光纖陀螺為代表的光學陀螺。

  光纖陀螺具有精度高、壽命長、功耗低、重量輕、體積小、全固態的特點,技術優勢明顯。光纖陀螺能夠滿足長時間航海導航的需求,使用壽命超過20年,單軸陀螺功耗小於5瓦,重量遠遠小於傳統陀螺重量,而且內部無運動部件,抗振性能好。

  相較之下,同屬光學陀螺範疇的雷射陀螺則不佔優勢,因為雷射陀螺的生產工藝複雜,需要幾千伏的點火電壓,存在「自鎖」現象,還需要定期填充腔體惰性氣體。

  中船航海副總經理張幟介紹,該公司過去以精密加工機械陀螺見長,但隨著市場重心轉向光學陀螺,企業原有的精密儀器加工優勢難以得到發揮,開始面臨巨大的產品轉型和生產線調整壓力。

  技術壁壘促國內加快研發

  美國、歐洲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便開始進行光纖陀螺的研發,在高精度光纖陀螺技術方面遙遙領先。霍尼韋爾公司截至上世紀末已生產交付了1萬多只用於商業飛行器的戰術級開環陀螺;另一光纖陀螺生產巨頭——iXBlue公司的光纖陀螺應用範圍包括航海、陸地和空間等領域,涵蓋了從戰術級到戰略級的各個精度。

  由於國外對高精度光纖陀螺技術和產品實行嚴格禁運政策,而中國國內應用市場需求量又十分巨大,目前國內多個行業的企業都對光纖陀螺展開了研製。


相關焦點

  • 我航天光纖技術獲進展,高精度陀螺技術突破瓶頸,具有裡程碑意義
    大家知道,2018年中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讓人矚目的成績,許多人都在感嘆中國航天的發展之快,其實這些成績需要中國科研人攻克許多技術難題。最近又有好消息說,我國的航天光纖技術取得新進展,這種光纖技術會讓咱們突破高精度陀螺技術瓶頸,具有裡程碑意義。
  • 中國新型戰機普遍應用光纖陀螺導航系統
    當前陀螺儀發展的形勢可概括為:應用成熟的機械陀螺(撓性陀螺和液浮陀螺)、不斷改進的雷射陀螺、迅速發展的光纖陀螺和方興未艾的微機械陀螺。 國外光纖陀螺儀發展動態  國外光纖陀螺技術已經臻於成熟,精度範圍涵蓋了從戰術級、慣性級到戰略級的各種應用,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航海等軍事及民用工業領域。
  • 光纖陀螺的工作原理
    光纖陀螺的工作原理光纖陀螺的基本工作原理來自Sagnac效應。使用低損耗單模光纖形成環狀,其總長L可達幾百米甚至上千米,可大幅度地提高環形幹涉儀的靈敏度,即使是微小的轉動也能夠產生可探測的相位差。因為光纖環內的單模光纖處於雙光束幹涉狀態,其輸出光強可表示為
  • 打破國外技術壁壘,我國真空蒸鍍機取得關鍵突破!
    我國目前已成為了OLED面板生產大國,佔據全球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但我國在OLED生產設備真空蒸鍍機技術發展上一直較為落後,不得不受制於日韓。值得欣慰的是我國一直在關鍵裝備國產化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國最近在真空蒸鍍機關鍵技術上已取得重大突破,擺脫國外技術依賴指日可待!
  • 從高爾夫球到米粒大小,世界最小光纖陀螺儀或將被應用於行動裝置
    《自然》雜誌近日刊發來自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在光纖陀螺儀領域的最新進展。如下圖所示,該陀螺儀體積與米粒相仿,是當前體積最小的光纖陀螺儀的1/500。 從航海時代演變而來的陀螺儀如今被用在汽車、無人機、便攜設備以及可穿戴設備中,在三維空間指引方向,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彼格科技聯合北京世維通提高光纖陀螺器件製造水平
    廈門彼格公司,彼格科技與北京世維通公司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本次雙方密切合作,旨在藉助各自技術和產品優勢,為光纖陀螺領域提供更可靠核心器件。彼格科技羅總表示,彼格科技在光纖陀螺領域已推出全溫度範圍(-45℃~75℃)平均波長變化優於10ppm的高精度ASE光源,模塊是採取優化光路結構、光譜濾波以及功率控制等方式,對提高光纖陀螺標度因數穩定性與全溫穩定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光路器件和電路器件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內部採用集成化的精密溫控技術,既保證光源的光譜溫度,又能降低光源整體功耗。
  • 【深度】國外雷射陀螺的發展與應用
    圖4 第一臺環形雷射陀螺試驗裝置潛心研究與關鍵技術突破階段(1965—1975年)在隨後的研製過程中,雷射陀螺的閉鎖效應、零偏誤差等給後續的工程實用研製帶來了諸多困難,世界各國均陸續下馬,只剩下美國以霍尼韋爾公司為代表的少數幾家公司和少量科研人員還在繼續努力,致力於從原理和技術上進行解決。
  • 我國首個基於量子技術核磁共振陀螺原理問世
    8月16日,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升空,一時間,量子技術成為了熱點話題。而在量子傳感領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33所自主研製的基於量子技術的核磁共振陀螺原理樣機也於不久前橫空出世,使我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之一。
  • KVH發布基於光纖陀螺頂級IMU,可提供±10g或±25g加速度計的產品
    打開APP KVH發布基於光纖陀螺頂級IMU,可提供±10g或±25g加速度計的產品 工程師曾玲 發表於 2018-06-13 09:24:00
  • 我國三位傑出的科學家,兩位成功實現技術突破,一位打破美國壟斷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方面的發展都開始進入了正軌,雖然很多技術還比較落後,但是,很多領域都小有成就了。尤其是我國國防和科學技術領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世界各國對我們都刮目相看。我國這一切的成就,就不得不提到這三位科學家,要不是他們的努力,我國科技技術不會發展的如此迅速。
  • 航海技術專業(Navigation Technology)
    航海技術專業,正式開設於2005年。2008年獲批建設山東省航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013被評為山東省特色專業,同年獲批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2015年航海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2018年航海技術專業群被評為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品牌專業群,2019年航海技術專業群成為山東省優質校專業群。
  • 歐菲光:彎道超車突破技術壁壘
    但經過三年艱難前行,企業經營仍不見好轉,2004年9月,這兩大股東直接將歐菲光賣給了蔡榮軍,至此,歐菲光正式進入了蔡榮軍時代,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歐菲光。  自始至終,歐菲光都沒有放棄光元器件業務,一直全力攻克紅外截止濾光片的技術研發,最後終於掌握了濾光片的關鍵鍍膜技術。  經過幾年努力,歐菲光一躍成為了當時全球最大的紅外截止濾光片廠商,市場份額一度佔據了三分之一。
  • 手機中的三軸陀螺儀工作原理
    而三軸陀螺儀將會與iPhone原有的距離感應器、光線感應器、方向感應器結合起來讓iPhone 4的人機互動功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二、三軸陀螺儀的應用在工程上,陀螺儀是一種能夠精確地確定運動物體的方位的儀器,它是現代航空,航海,航天和國防工業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慣性導航儀器,它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的工業,國防和其它高科技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 手機中的三軸陀螺儀工作原理概述
    二、三軸陀螺儀的應用  在工程上,陀螺儀是一種能夠精確地確定運動物體的方位的儀器,它是現代航空,航海,航天和國防工業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慣性導航儀器,它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的工業,國防和其它高科技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傳統的慣性陀螺儀主要是指機械式的陀螺儀,機械式的陀螺儀對工藝結構的要求很高,結構複雜,它的精度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制約。
  • 風帆、遠洋,歷史-中國航海博物館親子打卡攻略
    在這還有《大明混一圖》,這是我國目前已知由中國人繪製的尺寸最大、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彩繪世界地圖。也是迄今為止能見到的最早描繪非洲的世界地圖。不同時期的帆。還有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船的模型。伊敦輪,展品都附有介紹,可以仔細看一下。還有這蛟龍號。
  • 歐司朗進一步擴大LED光源投影儀的市場 成功突破3000ANSI流明的壁壘
    打開APP 歐司朗進一步擴大LED光源投影儀的市場 成功突破3000ANSI流明的壁壘 歐司朗 發表於 2020-01-09 11:49:10
  • 高精度磁懸浮自動陀螺全站儀實現國產化
    日前,由長安大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16研究所合作完成的「GAT磁懸浮陀螺全站儀系統研製與應用」項目通過了科技成果鑑定,標誌著我國研製成功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度磁懸浮自動陀螺全站儀,對打破國際上的技術封鎖,發展我國高精度自動陀螺經緯儀及其相關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 英國媒體:中國新型晶片突破技術壁壘,先進得不像是中國發明的
    在晶片領域,中國一直受到美國技術和設備的限制,華為現在需要高端的矽基晶片,可由於該領域技術落後,中國一直無法生產高科技晶片和矽基晶片。對於中國來說,光刻機技術也是一個大問題,但是中國必須要儘快在晶片領域完成突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