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礎教育普及普惠鞏固收官戰 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
在湖南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省長許達哲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2020年湖南省將辦好12件重點民生實事。
位列重點民生實事第一位的,便是「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25萬個」。
擴充學位靠投入,師資培養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周期。如何為這25萬個公辦園學位配足教師?怎樣「一攬子」解決幼教師資不穩、配備不足等難題,為師資隊伍建設探索一條提質升級的發展路徑?記者對此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走訪調查。
幼教師資供需矛盾凸顯
每到高校畢業季,不少幼兒園便會開始新一輪幼師招聘工作。株洲市蘆淞教育幼稚園園長肖瑛,早早擬定好用人標準——想要成為這裡的專任教師,必須具備相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可一想到往年的招聘情況,肖瑛猶豫了。
「去年幼兒園來了8個實習生,其中4個要考研,兩個要去沿海城市發展。」儘管身披省級示範園的光環,但想要留住心儀的人才,對肖瑛來說並非易事。看重幼師隊伍水平的她,已在考慮是否需要降低用人標準。
與蘆淞教育幼稚園相距16公裡的大京中心幼兒園,每年的幼師缺口在2—3人。「既沒有城市幼兒園的地理優勢,又享受不到縣級公費定向師範生的政策福利。」有過5年幼教專幹經歷的肖瑛,一語道出這類城鎮幼兒園的尷尬處境。
城市尚且如此,偏遠鄉村的薄弱幼兒園或學前班就更困難了。
湖南省教育廳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幼兒園在園幼兒達227.61萬人。按每班30名幼兒的平均班額計算,每班需配備兩名專任教師,共需151741人。事實上,湖南省同期學前教育專任教師為115877人,距「標配」還有將近3.6萬人的缺額。而以上數據,還未算上「兩教一保」中的保育員人數。
矛盾已經顯現,如何補上缺口?
湖南省教育廳做出了如下部署——設高校、增專業、擴生源。
據統計,目前該省學前教育專業培養院校共36所,其中本科9所、專科9所、中職18所。此外,另有5所院校今年獲批增設學前教育專業。
除了創「新路」,還要擴「老路」:針對農村幼師緊缺的局面,湖南還有「另一條腿」可走,即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師範生培養計劃。
2015年,學前教育專業納入湖南省鄉村教師公費定向師範生的培養計劃,截至目前共招收培養農村幼師4550人。雖然這一數字相比於整個計劃的培養人數,只佔一小部分,但將「老路」擴寬,對於逐步緩解鄉村幼師緊缺局面,釋放出的是一種積極信號。
編制保障成「難啃的硬骨頭」
「編制不足所導致的師資隊伍不穩定,是制約學前教育發展的瓶頸。」郴州市北湖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艾林在《關於北湖區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中算了這樣一筆帳:
以2018年統計數據為例,全區在園幼兒23977人,其中教育部門公辦園有幼兒3041人,按照國家規定每班「兩教一保」和城市1∶10、農村1∶12的師幼比要求,應為公辦園配備300多名教師,而全區核定的公辦園教師編制僅為55個,師資缺口很大,為此不得不臨時聘用大量幼教人員。然而,這些臨聘人員工資待遇不高,流動性大,師資隊伍存在不穩定因素。
事實上,郴州市北湖區所面臨的窘境只是諸多縣市區學前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
「出臺專門的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是破解師資瓶頸的『最優選』。在實行編制總量和財政供養人口嚴格控制的情況下,政府部門應為所當為,進一步優化編制配備結構,調劑富餘編制,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師的相關權益。」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教所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叢笑說。
2019年9月,湖南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下發《關於下達各市州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有關事項的通知》,在全省事業編制內統籌調劑9683個編制下達到各市州,用於公辦園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配備。
《通知》指出,此次為各市州下達的事業編制專門用於加強公辦園教師隊伍建設。新設立的公辦園和目前仍未配備編制的公辦園按照在園幼兒數配備編制,優先滿足其基本教學需要,主要用於配備管理人員和骨幹教師。對保育、安保、食堂等服務,可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所需資金從地方財政預算中統籌安排。要認真落實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有條件的地區可試點實施鄉村公辦園教師生活補助政策。
此舉不失為破解學前教育編制緊缺「頑疾」的一種有益嘗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幼教師資不足且長期佔用中小學教師編制的局面。
在省級層面總體布局的同時,長沙市嶽麓區也開啟了自己的嘗試與探索。
在擔任長沙市嶽麓區教育局幼教專幹之前,劉欣是一名農村幼兒園教師。當年,包括她在內的8名幼師被分配到了農村幼兒園。
隨著農村幼兒園的增加,農村幼師「招不來、下不去、留不住」的困局亟待破題。為此,嶽麓區連續6年將學前教育編制向農村傾斜,其目的正是想發揮「帶編」的優勢,緩解農村幼兒園師資壓力。
在將編制向農村傾斜的同時,嶽麓區對編外幼師同樣「高看一眼」。2019年11月,一則名為《嶽麓區2019年編外合同制「三星級」教師入選人員名單公示》的公告在該區教育局網站公布。這是嶽麓區三年一屆針對編外教師的評優獎項。評選採取個人申報、單位推薦的方式,以工作年限、獲獎情況、教研情況等作為考核依據。
參照此標準,嶽麓區幼兒教育集團也出臺相應的星級骨幹教師評選機制,按照一星級每月200—400元、二星級每月400—600元、三星級每月600—800元的標準,發放骨幹教師津貼。這在激勵教師提升自我的同時,也進一步縮小了在編教師與編外教師的收入差距。
專業成長夯實幼有所育根基
就當前的現實環境來看,一方面,幼教從業者薪資待遇普遍不高,社會地位不高,職業歸屬感不強;另一方面,部分幼兒園管理者為了最大限度壓縮辦園成本,降低教職員工的入職門檻,低薪聘請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擔任教師,造成幼教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
由此可見,幼教師資隊伍「質」的提升不容忽視。助力幼師專業成長,是夯實幼有所育的根基所在。
目前,以「國培計劃」為代表的教師專業培訓已覆蓋幼教領域,為幼師的專業成長「點燈」。但在培訓的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需要理順的關係。
「工學矛盾突出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長沙師範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張曉輝告訴記者,不少基層幼兒園園長反映,幼兒園日常事務繁雜,教職工大多各居其位,「一個蘿蔔一個坑」,抽不開身者大有人在。
其次,管理者重視程度不夠、培訓經費不足等,也是影響幼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因素。
「辦好家門口的幼兒園」,必須提升幼師隊伍整體素質。其中,又以鄉村幼師的「提質升級」尤為緊迫。
長沙師範學院作為「幼兒園教師的搖籃」,充分發揮其在幼教領域龍頭院校的專業優勢,以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責任與擔當,開啟了自己的探索與行動。
2019年12月21日,該校學前教育專業支持長沙縣農村幼兒園教育體制行動計劃正式拉開帷幕。江背鎮特立中心幼兒園等12所農村幼兒園與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就幼兒園環境創設、保教活動設計與組織等方面,聯合進行幼教師資的培養。
「長沙縣縣域面積較大,幼兒園零星分布其間,其中農村幼兒園為數眾多。特別是對於一些地處偏遠的農村幼兒園來說,幼教從業者急需專業指引。」在張曉輝的理解中,學前教育學院與農村幼兒園攜手同行,是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結合學校育人實際與縣域農村幼兒園的發展需求,通過一對一幫扶行動,全面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探索鄉村幼教發展的新模式。
《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23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賴斯捷 通訊員 吳秀娟 張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