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潰瘍性結腸炎該怎麼辦?藥物控制會優先考慮,必要時可動手術

2020-12-18 瀟湘名醫

潰瘍性結腸炎是由不明原因導致的人體結腸、直腸出現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症狀,其主要特點為反覆發作,所以對患者進行科學、規範的治療十分重要。那麼關於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方式,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吧。

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一、常規治療

1、控制炎症反應

首先使用藥物進行控制,常用的藥物有5-氨基水楊酸、免疫抑制劑、英夫利西單抗等。對於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應該首先考慮5-ASA治療,如果對這種藥物沒有反應或者已經發展為中重度患者,則需要考慮進行激素治療,如果是對激素治療沒有緩解的患者,則再考慮免疫抑制劑治療。當以上藥物都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時,或患者同時還伴有腸外的表現,則可以使用英夫利西單抗來進行治療。

2、對症治療

首先要改善患者的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情況,對於出現貧血或者本是貧血患者,則要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輸血治療,如果患者是低白蛋白血症群體,則還要積極補充白蛋白。對於重症並且出現繼發感染的患者,則需要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

3、手術治療

適合手術的群體主要以並發嚴重的消化道大出血、中毒性巨結腸疾病,並且通過藥物、物理控制無效的患者,可以採取手術治療的方式進行控制。同時對於病症較輕的患者,但是並髮結腸腫瘤等嚴重疾病的患者,如果在通過內科治療不理想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治療。患者的手術通常採用全結腸切除+迴腸肛門小袋吻合術進行控制。

二、潰瘍性結腸炎的活動期處理

1、輕度潰瘍性結腸炎的處理

可以使用SASP製劑進行控制,對於病情相對嚴重的患者,還可以使用松琥珀酸鈉鹽灌腸液,每天晚上進行一次即可。

2、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處理

通過輕度治療無效者,可以適當提升治療量,也可以更換藥物為皮質類固醇激素進行治療,常見的藥物有潑尼松。

3、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處理

通常這個時期的患者病變範圍較廣,而且病情發展變化較快,需要進行詳細檢查後再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治療。

4、緩期處理

在患者的病情得到穩定控制後,應該繼續使用藥物治療至少一年以上,之後再根據實際身體狀況是否停藥。同時對於治療期間使用類固醇激素的患者,由於這類藥物沒有維持治療的效果,所以在患者病情得到緩解後,應該減少用量或者更換長期治療藥物。

平時對於急性發作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飲食上要以流食、半流質為主,等到病情穩定後可以更改為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清淡食品,同時在整個治療和恢復期間,一定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尤其是必須禁止飲酒。除此之外還應該保證每天的睡眠時間充足,避免心理壓力過大。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潰瘍性結腸炎到底是什麼病?
    由於這種慢性炎症相關的結腸癌同時發生在多個部位的比較常見,隱蔽性高,不容易發現,而且惡性度高,因此一旦發現癌變或者出現癌前病變,應及早手術治療,切除全部結直腸,以免遺漏腫瘤灶。此外,有些患者在病程中會突然加重,藥物治療效果不好,這種時候也可能需要手術。潰瘍性結腸炎幾乎只累及結直腸,因此切除結直腸相當於切除了病變器官,能夠控制住病情。
  • 當心患上潰瘍性結腸炎
    直系親屬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人得潰結的可能性會增加,除此之外,經常處於緊張焦慮或者狀態以及腸道感染等都有可能增加潰結的風險。得了潰瘍性結腸炎怎麼治療?對於潰結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儘管腸道菌群中以細菌為主,真菌和病毒所佔比例較小,但腸道真菌紊亂以及病毒數量增多也是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和加重因素。腸道菌群失衡可以促進潰瘍性結腸炎癌變。隨著慢性炎症刺激時間的延長,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癌變的機率也會增加,因此,越年輕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患病時間越長,炎症程度越重,發生癌變的機率越高。
  • 潰瘍性結腸炎有多厲害?目前尚無治癒藥
    患有該病的病人腸黏膜反覆發炎,會出現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嚴重的一天要上幾十次廁所,可造成患者營養不良和貧血,嚴重者還會休克。「得了這個病真的很痛苦。」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症性腸病學組組長、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錢家鳴教授將潰瘍性結腸炎打了個形象的比方:好比腸道變成了一根硬管子,無法再吸收水分,也不能正常運送排洩物,會讓人十分尷尬。
  • 得了潰瘍性結腸炎怎麼辦?該怎樣治療?
    近年來,潰瘍性結腸炎在我國發病率越來越高,在我國病情較輕,但還是十分常見。它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多以20~50歲為多見,男女發病率相差不多。病變大多數最先開始於直腸或者是結腸,然後繼而蔓延至周圍腸組織,少數會累及全結腸。所以這種病變具有瀰漫性和連續性。
  • 潰瘍性結腸炎有多厲害?(健康直通車(第33站))
    好比柔軟的腸道變成了硬管子潰瘍性結腸炎是一個非特異性的腸道炎症,病因不明,潰瘍性結腸炎與克羅恩病合稱為炎症性腸病。患有該病的病人腸黏膜反覆發炎,會出現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嚴重的一天要上幾十次廁所,可造成患者營養不良和貧血,嚴重者還會休克。「得了這個病真的很痛苦。」
  • 結腸炎患者拉肚子、便血、不能吃涼的,小崔醫生講潰瘍性結腸炎
    那麼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潰瘍性結腸炎,如何與其他疾病相鑑別呢 1、既然潰瘍性結腸炎會出現腹瀉、膿血便等症狀,所以說是可以進行糞便的檢查的
  • 嚴重時病人每天去30次廁所,潰瘍性結腸炎很難治癒
    理由是「發現舊疾潰瘍性結腸炎復發,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13年前我因為這個老毛病——潰瘍性大腸炎辭去了首相職務,給國民帶來了很大不安,之後我又再次擔任首相,努力控制這個疾病爭取不影響首相的工作。但今年6月又發現了復發跡象,之後一直尋求治療。但最近發現惡化了,8月上旬確診了。目前的治療除了現在的藥物,可能會考慮新藥。
  • 潰瘍性結腸炎可怕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能吃什麼水果?
    潰瘍性結腸炎作為一種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多發於20~30歲,會造成患者腹瀉、腹痛、嘔吐、消瘦等症狀,甚至會引起全身的高熱,給患者的精神和身體都帶來了非常大的折磨,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學習生活。有些患者在患上潰瘍性結腸炎的時候十分害怕,感覺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並且非常可怕,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潰瘍性結腸炎可怕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腸道炎症,我們國家發病率越來越高,現在的發病率大概每十萬人當中,大概有四到五個這樣的患者。所以發病率目前來說還不是太高,但是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跟我們國家的工業化經濟發達飲食,還有患者的心理壓力等有一定的關係。
  • 安倍晉三辭去首相職務,潰瘍性結腸炎真的是不治之症嗎?
    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的部位主要在結腸 | BruceBlaus02雖無特效藥物,但人類並非束手無策目前,潰瘍性結腸炎沒有徹底治癒的辦法,只能不斷升級的藥物控制症狀,或者接受手術,但如果因此將潰瘍性結腸炎說成是不治之症,就有點聳人聽聞。
  • 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治之症」嗎?
    病程超過20年癌變風險大增  王凌雲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大部分病人反覆發作,需要長期服藥維持病情緩解,不合適的飲食、感染、不良情緒等可能導致疾病復發或加重,輕度及長期緩解者預後較好。潰瘍性結腸炎首選內科治療。對於內科治療無效,或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大出血、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或癌變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 結腸炎該用什麼治療呢?那麼出現哪些情況需用手術呢?
    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治療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及發生部位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治療,有利於病情的控制和減少反覆發作。  1.輕中度的左半結腸炎首選局部灌腸加口服氨基水楊酸類製劑治療。  2.糖皮質激素主要用於中重度的潰瘍性結腸炎或活動期使用美沙拉嗪療效不好的情況,如潑尼松清晨一次或分次服用,病情控制後逐漸減量,三個月或半年左右停藥。
  • 得了潰瘍性結腸炎,除了腹痛腹瀉還有哪些表現?會發展為結腸癌...
    結腸炎,以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於20~40歲,亦可見於兒童或老年人。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近年來我國潰瘍性結腸炎患病率明顯增加,以輕中度病人佔多數,但重症也不少見。一、得了結腸炎,身體會有哪些表現呢?
  • 得了潰瘍性結腸炎,除了腹痛腹瀉還有哪些表現?會發展為結腸癌?
    結腸炎,以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於20~40歲,亦可見於兒童或老年人。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近年來我國潰瘍性結腸炎患病率明顯增加,以輕中度病人佔多數,但重症也不少見。
  • 一天上20次廁所的安倍首相,真的得了癌症?——淺談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簡稱UC,和克羅恩病一起被稱為「炎症性腸病」,統稱IBD,被WHO列為世界難治性疾病。 至今全球醫學界並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也就是說,能控制爆發期,但不能夠被徹底治癒,由於患者需要忍受身心的巨大痛苦,因此被稱為「綠色癌症」。
  • 小心是潰瘍性結腸炎,醫生教你分辨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出病因,以及完全治癒的方法。並且它會隨著時間而發展,持續影響結腸的更多區域,有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是數年,影響的區域越大,也就越嚴重,併發症也會隨之更嚴重。那麼應該如何分辨得了潰瘍性結腸炎呢?
  • 腹痛、腹瀉、有粘液膿血便,面對潰瘍性結腸炎,到底該怎麼辦?
    腹痛、腹瀉就是很常見的表現,不是很被大家重視,如果在此基礎上,還經常排出黏液膿血便,或許要警惕潰瘍性結腸炎了,但這個問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並不是很熟悉,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潰瘍性結腸炎是結腸炎中最常見的的一種,近年來,我們潰瘍性結腸炎的患病率明顯增加,雖然輕度和中度患者佔了多數,但沒有及時重視和緩解,發展成重症的人也不少見了。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與某些細菌和病毒感染有關,也有很多學者認為,該問題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還有一定的遺傳因素。
  • 結果出來了:吃益生菌有四大好處,潰瘍性結腸炎好得快!
    江蘇有一位2歲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喜歡喝冰可樂,吃生冷、油炸、燒烤、甜食,尤其是冰淇淋,冬天也是她的最愛,從小腸胃就不好,第一次做腸鏡時就被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 潰瘍性結腸炎為何難治癒?中醫專家詳解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不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其影響因素眾多,發生發展機制複雜,大部分患者一旦確診終身患病,且其臨床轉歸多樣、治療 效果難以預測。重視患者的長期管理,有助於降低患者疾病復發頻率和嚴重程度,預防併發症,減少住院和手術切除率,改善其健康狀況。
  • 日本首相因潰瘍性結腸炎辭去職務?這幾類人群,或更容易患此病
    我們一起簡單了解一下被日本民眾稱為安倍結腸炎的病叫潰瘍性結腸炎(UC),簡稱潰結,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安倍先生所患的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潰結,此病多在20-40歲開始發病,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及腹痛,這與安倍先生的情況完全吻合。值得注意的是,潰結可以發展為結腸癌。那什麼樣的人容易患潰瘍性結腸炎呢?
  • 逸仙科普|讓安倍晉三辭職的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治之症」嗎?專家給...
    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因潰瘍性結腸炎復發,決定辭去首相一職。安倍晉三17歲患上潰瘍性結腸炎,至今近50年也沒有治好,究竟潰瘍性結腸炎是不是「不治之症」呢?國內有限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不同地區的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也存在很大差異,其發病率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王凌雲教授介紹,我國現有數據顯示,該病發病高峰年齡為 20~49歲,亦可見於兒童或者老年人,性別差異不明顯。在西方國家,有研究指出動物蛋白、亞油酸、糖、脂肪、酒精的過多攝入會增加潰瘍性結腸炎的風險和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