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醬酒成為熱門品類,茅臺之後的「醬酒第二股」之爭也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日前,國臺酒披露IPO招股書,擬募集資金25億元,用於年產6500噸醬香型白酒技改擴建工程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並力爭成為貴州省第二家白酒主板上市企業和中國資本市場又一支醬香型白酒股票。
與已經成為A股之王的茅臺相比,國臺酒的生產經營規模難以望其項背。但放眼A股上市的19家白酒企業,茅臺作為醬香型白酒「獨苗」,身旁第二把交椅仍然虛位以待。
據悉,與國臺酒同時爭奪「醬酒第二股」稱號的,還有作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的郎酒。郎酒已在「醬酒第二股」的席位上摩拳擦掌,國臺酒最終能否衝刺成功?
同賽道競爭
招股書顯示,國臺酒2019年實現營收18.88億元,淨利潤3.74億元。當然,與已經成為A股之王的貴州茅臺 (2019年營收854.3億元、淨利潤為412.1億元)相比,國臺酒的生產經營規模無疑在短時間內難以望其項背,但這並不妨礙其衝擊「醬酒第二股」的野心。
國臺酒表示,此次募集資金到位後,一方面將解決公司長遠發展中的產能瓶頸;另一方面將使公司有充足資金開展市場營銷活動、加大營銷網絡建設,並將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公司力爭成為貴州省第二家白酒主板上市企業和中國資本市場又一支醬香型白酒股票。
今年1月,國臺酒收購懷酒51%股權。藉此收購,國臺酒實現了對國臺懷酒的控制,獲得4930噸優質基酒及年產 1000 噸的基酒生產能力。國臺酒此舉也被業內普遍認為是加碼產能,為上市做準備。
事實上,國臺酒早在十年前便已醞釀上市。2011年國臺酒銷售首次突破10億元,宣布了啟動上市的計劃;2012年白酒行業遭遇深度調整期,國臺酒業績斷崖式下跌,上市計劃不得已而終止;2017年,國臺酒啟動「股權激勵計劃」,再次釋放了登陸資本市場的野心;2019年國臺酒完成股權分置改革,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此前公布的上市時間表,國臺酒力爭今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另一大醬香型白酒企業郎酒也在積極謀求上市,為衝刺「醬酒第二股」卯足了勁兒。而郎酒的上市路更是一波三折。2007年和2009年郎酒都曾謀求上市,但都無功而返;2013年後,郎酒業績遭腰斬,無暇重啟上市;直至2015年郎酒董事長汪俊林「回歸」後,郎酒才重新駛入正軌。此後,郎酒在大刀闊斧改革的同時,謀求上市的聲音不斷傳出,2016年郎酒提出2019年上市的計劃,後未能如願;2020年郎酒又提出爭取今年上市的目標。
耐人尋味的是,同為醬香型白酒企業,國臺酒和郎酒的宣傳都採用「傍茅臺」式營銷。國臺酒宣稱自己為「茅臺鎮第二大醬酒企業」,借勢茅臺鎮產區概念,銷售目標直指茅臺;而郎酒則標榜自己為「兩大醬香型白酒之一」,借勢赤水河孕育了兩大醬香名酒的概念。不過,自稱「茅臺小弟」的國臺酒被外界質疑其力量不足,而郎酒的「碰瓷」式營銷更是引來一封「醬酒人致郎酒的公開信」。
白酒行業專家晉育鋒認為,無論從歷史淵源還是現今發展來看,郎酒和國臺酒都有很強的上市訴求。郎酒作為老牌名酒之一,急於通過上市「秀肌肉」,向其他名酒看齊,同時上市將有助於郎酒品牌力的提升;而國臺酒作為業外資本較早進入貴州省茅臺鎮的代表,對貴州省茅臺鎮的醬香酒產區品牌打造付出了很多心血,也急於通過上市謀求更大發展。
在爭搶「醬酒第二股」中,誰將最終勝出?是郎酒還是國臺酒?
誰將勝出?
近幾年,國臺酒的業績一直在快速提升,2017年其營業收入僅為5.73億元,2019年便增長至18.88億元;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淨利潤,更是呈現倍數增長的態勢,分別為7067.23萬元、2.47億元以及3.74億元。
雖然國臺酒近年業績保持著高速增長的趨勢,但從整體營收體量來看,其與當前的上市酒企相比,體量似乎略顯不足,排位處於下遊。據國臺酒透露,預計在2020年完成30億元的銷售目標,而與國臺酒處於同一IPO賽道的郎酒給出的業績預期是150億元。
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對於酒企來說,一線酒企的門檻是營收100億元,區域強勢酒企的門檻是30億元至50億元。因此從業績來看,國臺酒尚屬於區域中小型酒企,在全國品牌影響力上略顯不足。
除規模偏小外,國臺酒的債務水平卻顯著偏高。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末,國臺酒帳面有息負債餘額為18.17億元,佔公司資產總額的37.45%,資產負債率已達到 61.1%,並將在未來的3年內陸續到期償付。
值得注意的是,較高的有息負債會加大企業的財務費用負擔,降低整體盈利能力,並對公司現金流產生影響。2020年初,國臺酒宣布併購懷酒進入收尾階段,此次收購將進一步抬高公司的負債水平。
此外,國臺酒的高庫存也引發不少擔憂。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公司的存貨分別為11億元、12.1億元、13.9億元,分別佔總資產的32.8%、35.3%、28.6%。其中,2018年的存貨金額甚至高於2018年營收總額11.76億元,公司消化庫存的能力有待觀察。
而對於郎酒而言,商標權問題是制約其上市最大的「絆腳石」。據悉,四川省瀘州市政府對郎酒進行改制時,並沒把商標權一併給予郎酒集團,而是將商標權給了當時的國有獨資公司古藺縣久盛投資有限公司。當時雙方籤下了對賭協議,郎酒做到120億元才能100%持有郎牌商標。然而,2013年以來,郎酒遭遇業績腰斬,商標回歸遙不可及,上市更是遙遙無期。從目前久盛投資的股權結構看,郎酒佔比已達到80%,由此推斷,郎酒營收已超過100億元,但尚未達到120億元的對賭目標,即商標歸屬權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
目前,關於這兩家公司誰更接近資本市場,外界眾說紛紜。蔡學飛認為,國臺酒衝刺IPO具有一定優勢,醬香酒在未來3-5年都將是熱門品類,國臺酒地處茅臺鎮,處於優勢產區,近年來高端化比較成功,符合醬香酒消費大趨勢。從政府層面來看,目前對於酒類管控有鬆動跡象,而且今年實體經濟受創,酒業優勢卻得以體現,白酒板塊走熱,資本層面上國臺酒也具有發展性。
不過,食品行業專家朱丹蓬則認為,目前國臺酒作為一個區域性品牌,其渠道、價格還處在梳理、糾錯階段,疊加疫情影響,今年IPO並不是好的節點。從中長期的發展來看,國臺酒不應該急於上市,而是將市場、渠道梳理好,明年推動IPO更為穩妥。
撰文:博雅
編輯:王小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