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趙國:名將簡介

2020-12-14 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

廉頗,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生卒年沒有詳細記載,主要活動的時間範圍在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36年,也就是趙惠文王、趙孝成王和趙悼襄王,這三位君王執政期間!

在趙惠文王時代初期,齊、秦兩國為東西方的強國,趙國處於秦國東部,秦國要擴大東部的地盤就要攻擊趙國。廉頗率領的趙軍屢次擊敗秦軍東擴的野心。秦國見啃不下了趙國,就跟趙議和了。然後聯合韓、魏、趙、燕、趙一起伐齊!廉頗帶軍深入齊境,奪取了陽晉。班師後,廉頗官拜上卿。秦國一直對趙國虎視眈眈,但是有廉頗駐守趙境,致使秦國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廉頗一生徵戰,更有用8萬趙軍大敗40萬燕軍的輝煌戰績,還跟藺相如留下了「負荊請罪」的千古美名。後來因為不滿樂乘代替他的位置而攻擊樂乘,廉頗逃到魏國國都,不受到重用後,想要返趙。但是因為權臣郭開,廉頗是終沒能被趙國復用,後來又到楚國為將,鬱郁不得志,死於壽春!

趙奢,王室同宗,趙國八將領之一,一開始趙奢由平原君舉薦,管理全國的賦稅。到了趙惠文王十九年,被認命為將軍,才步入軍事行列。

趙惠文王三十年,秦軍東進韓國,重兵圍困閼與。閼與跟趙國相鄰,和邯鄲很近,趙惠文王決定出兵和秦國爭奪上當地區。廉頗和樂乘都不看好,只有趙奢認為閼與可救。於是就命趙奢為將率軍去解閼與之圍。秦軍為了防止趙國插手,就派一支偏師前往武安牽制趙軍。趙奢從邯鄲出發30裡就安營,擺出沒有插手秦軍圍困閼與的樣子,麻痺秦軍後,兩日一夜急行軍到閼與50裡的地方。搶佔北山制高點,居高臨下大敗秦軍。解決了閼與之圍!

趙奢的兒子就是趙括,他曾經對自己的妻子說過:『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而已;若必將之,被趙者必攝也。」趙括在長平之戰中被白起全殲!

趙奢死後,趙王厚葬他於邯鄲附近的西山,時人稱之為「馬服君」。其子孫以馬為姓,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即為其後。

李牧,趙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李牧的前半生常年在代郡和雁門郡抵抗匈奴,李牧對匈奴採用固守的政策,一度讓人認為是膽小怕事,趙王大怒就把李牧給召回去了。換了個新將領,新將領每次和匈奴作戰都主動出擊,造成大量的傷亡損失。趙王這才又去請李牧,李牧稱病不出,趙王一再的懇求李牧,李牧提出要用以前固守的戰法:「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趙王答應後,李牧又回到了邊境!致使匈奴入侵一無所獲!匈奴每次退走後,李牧都要犒賞士兵,士兵接受犒賞卻沒有殺敵,就請求李牧跟匈奴決一死戰。

李牧以弱示敵,誘敵深入,殲滅匈奴騎兵十萬餘人,滅簷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遠遠逃走,致使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趙國北境穩固十餘年!

後來李牧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讓秦國歸還趙國質子,趙悼襄王繼位後,李牧成為朝中重臣,後半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抗秦!因為李牧的存在,秦軍是終沒有辦法得手,就連王翦都拿李牧沒辦法。於是又是郭開,李牧被捕後被殺,三個月後,王翦破趙軍,俘趙王,趙國滅亡!

龐煖,「煖」字又作「援」、「煥」,即現在常用字中的「暖」,是戰國時期最後的合縱家!在沙丘之亂後,龐煖那樣一批人都受到了李兌的排擠,然後龐煖消失了五十年,這五十年只知道他可能跟著鶡冠子學習去了!直到趙悼襄王繼位,廉頗趕走樂乘後逃亡,趙國一下子少了兩位大將,趙奢病故,藺相如去世,李牧又在北境駐紮,一時間趙國境內無將可用!

這時,有人舉薦年近八十的龐煖,趙悼襄王接見並詢問龐煖後,任命龐煖為統帥。燕國的燕今王想趁著趙國換帥的時候沾一波便宜,就詢問劇辛這事兒能不能成。劇辛以前跟龐煖共事過,認為龐煖是「易與」的!於是燕國派七十多歲的劇辛為帥,南下攻趙!結果輕敵冒進,被擊敗俘殺,損兵二萬。

後來龐煖又殺死了顯赫一時的秦將蒙驁,不過蒙驁也是七十多歲了!再後來秦國內亂,龐煖卻沒把握機會,反而去趁機攻打燕國。龐煖率領趙軍主力北上攻打燕國。同時秦國內亂初定,秦國藉口救燕攻打趙國,最終趙國只得到方邊境的幾座城池,卻丟失了南方、西方大片的領土!趙悼襄王因此鬱悶而終,龐煖也一命嗚呼了!

相關焦點

  • 戰國七雄:秦國白起,趙國廉頗,剩下五國的名將都是誰?
    而下面的諸侯都在為爭奪天下而戰,先是趙魏韓崛起,後是秦楚齊燕崛起,在歷史上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他們實力都非常雄厚,其手下也有不少的名將。那麼戰國七雄中,秦國的名將是白起,趙國的名將是廉頗,剩下五國的名將都是誰? 楚國—昭陽
  • 戰國七雄,各國頂尖名將大比拼
    戰國時期是中國戰將群星閃耀之時,各國名將層出不窮,下面來主觀評價一下各國頂尖名將,一國只能有一人入選哦。 趙國軍神李牧 如果說秦國名將輩出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則同樣名將輩出的趙國卻沒有太多的必然,只能說燕趙之地,男兒多有血性。趙國名將廉頗趙奢善守求穩,堪稱鐵壁,但李牧能力應在二人之上,因為李牧不但善守同樣善攻。其對戰場形勢洞若觀火,尤其善於把握戰場士氣的變換,懂得何時進攻何時後退。
  • 戰國雙雄之一,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為何還是國破家亡
    戰國七雄之中,最有實力的應該是北方的趙國和西邊的秦國,當時的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最終沒能改變國家的命運。那麼趙國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不是因為趙國實力弱,也不是因為趙國沒有優秀的將領,而是因為趙王「親小人、遠賢臣」,根本沒有重用兩位名將,所以說,戰國雙雄秦趙相爭中,趙國其實敗給了自己,再堅固的堡壘也經不起內部長久的裂痕。
  • 「戰國七雄」時期各國戰神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 戰國名將之秦國篇:在你的印象裡,秦國都有哪些名將?
    前幾天筆者發布過一篇關於歷數戰國七雄中各國傑出君王的文章,有一位讀者提出能否出一篇關於戰國七雄各國名將的文章。說實話,戰國時期的七雄中,各國都有哪些君王能被稱之為傑出君王,這其實很好數,也基本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傑出君王,畢竟史書典籍對這些君王的事跡記載的都是比較清楚的,傑出君王的名氣也都比較大,沒幾個傑出君王在歷史上是默默無聞的。
  • 盤點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排名
    ——鬼谷子 戰國時期,七雄紛爭,是一個烽火狼煙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 那麼你知道戰國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嗎?今天小二為大家帶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排名。
  • 戰國被忽略的兩位名將:一位拓地千裡,一位擊敗魏國!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消滅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 魯國堅持到戰國後期才滅亡,為何不是戰國七雄之一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戰國時期,還存在不少其他諸侯國。比如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
  • 李牧、王翦——戰國末期最後的名將
    正因如此才確保了趙國十年多的邊境穩定,使趙國君臣能集中火力對付強秦的兼併戰爭。  趙王遷元年,秦大將桓齮(又稱樊於期)攻趙,斬首10萬,直逼邯鄲。趙王派人急召李牧,派李牧為將,列營於肥累,置壁壘,堅守不戰,桓齮於是分兵攻甘泉市,李牧出其不意,破其大營,奪其銳氣,一鼓作氣,大敗秦軍,桓齮敗走鹹陽。趙王喜:「牧乃吾之白起也!」,封趙武安君。
  • 戰國七雄爭霸的時代,燕國默默無聞,為何也創造了歷史?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自然笑到了最後。但在整個戰國時代的歷史中,楚國、齊國、趙國和魏國都曾獨領風騷,只有燕國和韓國處於邊緣化的局面。除了五國伐齊的事件之外,燕國幾乎沒有什麼亮點。但是在燕國同樣創造了歷史,這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吞併遼東地區。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了三位,而白起因為在邯鄲之戰期間被秦昭襄王賜死,所以沒有出現在這部電視劇中。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冊封上卿。在戰國時期,上卿是接近丞相的官職,比如秦國大臣姚賈就長期擔任一職。
  • 戰國時期兩敗秦軍的五大名將:齊國一位,趙國一位,魏國有三位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從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開始算起到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為止,戰國近兩百年歷史,秦國最終能從混戰中脫穎而出一統天下和秦國名將輩出,以及秦軍的驍勇和強悍的戰鬥力不無關係,即便如此秦軍也遭遇過相當多的敗仗,擊敗過秦軍的名將更是不在少數,不過能擊敗過秦軍兩次或以上的名將卻不多
  •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各選一位最具代表性的武將,都會有誰?
    我們今天就來把他們其中的一個群體,即戰國七雄的武將,做一個大起底,看看他們之中有哪些人足以被視作明星之中的明星。齊國齊國史載的名將有田忌、孫臏、匡章等。前兩人因為"田忌賽馬"和《孫臏兵法》,至今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而匡章,他雖是孟子的學生,卻也是齊國的一名武將。
  • 戰國七雄代表名將分別是誰,他們厲害嗎?五國有狠人,楚燕名將弱
    自武王伐紂建立大周以後,經過時間的推移,中華大地隨後就步入了戰國時代,並出現了7雄並列的局面。在200多年的歲月中,齊、楚、燕、趙、韓、魏、秦這7國互相攻伐,後來才秦統一了天下。戰爭是那時的常規操作,而名將則也是當年的時代產物,就7雄而言也出了不少的名將。
  • 趙國曾與秦國比肩,為何最後卻落得一敗塗地的下場?
    春秋與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神奇的歷史,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到戰國時期的戰國七雄,晉國應該是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最為強大,也是最有可能實現統一的諸侯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晉國三分成為了戰國七雄中的趙、魏、韓三個大國。
  • 戰國七雄,為何秦國可以統一天下?
    在戰國中期,齊,楚,秦,燕,趙,魏,韓這七個國家,在各種慘烈的戰爭和紛爭中脫穎而出,被稱為戰國七雄。儘管當時也有宋、衛、中山、魯、費等小國,也有較為特殊的周代。但是說到統一天下,講的是資源,講的是抱負,也只有這七雄能夠擔當。
  • 春秋戰國20個最強諸侯,除了戰國七雄,還有這些國家
    除了戰國七雄,這些國家實力也很強。20徐國夏禹時,伯益因輔佐治水有功,其子若木建徐國,贏姓。西周初期,徐國是東夷中最強大國家,在周穆王時期才臣服於周朝。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滅。19中山國中山國是一個由鮮虞人建立的國家,國君姬姓。
  • 秦國的GDP總量和人均GDP,是否佔據戰國七雄之首?該怎麼比較經濟
    因為不同時間,這個答案不同,所以我們姑且以長平之戰作為臨界點,看看這個時期戰國七雄大致的人口數量。 首先是秦國,人口在600萬人左右,這是相當龐大的一個數量了。其次就是趙國,人口在300萬左右,楚國人口最多,達到了800萬人左右。
  • 春秋戰國人物評選之武將篇
    東周歷史上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那是一個戰火紛亂,馬喑嘶鳴,民不聊生的時代;那是一個諸子百家,萬花齊放,文以化之的時代;那是一個縱橫捭闔,避而趨之,述而不著的時代。時勢造英雄,英雄亦能改變時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君王、謀臣、將軍、美女、商人、平民都以自己的方式造就了那個偉大的時代,譜寫人生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