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兩敗秦軍的五大名將:齊國一位,趙國一位,魏國有三位

2021-02-13 歷史盛典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聲明:本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從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開始算起到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為止,戰國近兩百年歷史,秦國最終能從混戰中脫穎而出一統天下和秦國名將輩出,以及秦軍的驍勇和強悍的戰鬥力不無關係,即便如此秦軍也遭遇過相當多的敗仗,擊敗過秦軍的名將更是不在少數,不過能擊敗過秦軍兩次或以上的名將卻不多,今天就來說一說戰國時期兩敗秦軍的五大名將:齊國一位,趙國一位,魏國有三位。

齊國:匡章

一國的強盛離不開戰功赫赫的名將,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是這樣,把魏國趕下霸主寶座的齊國也是這樣,齊威王時期齊國不僅有孫臏和田忌,還有曾大敗秦軍的名將匡章,秦軍在匡章手上吃過兩次大敗仗:一次是齊威王時期前323年的桑丘之戰,此戰是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和當時最強大諸侯國齊國之間的一場正面交鋒,結果匡章大敗秦軍,戰敗的秦國認識到自己實力比起齊國還是略有不如。

另外一次是開始於前298年的第二次合縱攻秦之戰,此戰匡章為主帥,不僅大敗秦軍還攻入函谷關,秦昭襄王被迫割地求和才平息了戰火。

趙國:李牧

宋代蘇洵《六國論》提及:「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秦始皇親政之後統一六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實力遠不如秦國的趙國卻在李牧的帶領之下「連卻之」相當不容易,由此可見李牧的厲害,李牧在前233年的肥之戰和前232年的番吾之戰兩次大敗進犯的秦軍,戰國四大名將如果排名的話,李牧當可排第二僅次於白起。

魏國:吳起、龐涓、信陵君

戰國初期秦國公室內亂不已,三家分晉後獨立出來的魏國卻在魏文侯的銳意進取之下國力蒸蒸日上,強大起來的魏國首先盯上的就是秦國的河西之地,前409年魏文侯以吳起為將攻略河西,前408年吳起盡奪河西之地並出任魏國首任河西郡守。

前389年,秦惠公興兵大舉進攻魏國,吳起以5萬新兵大破50萬秦軍,創造了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吳起在魏國為將二十多年連戰連勝,秦軍則連戰連敗被他打得一退再退,可惜前386年吳起棄魏奔楚,魏國失去了再次削弱秦國的大好機會。

戰國中後期六國聞白起之名而喪膽,其實戰國前期各諸侯國也曾怕過一人,此人就是魏惠王時期名將龐涓,雖說龐涓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連續兩次敗在同門師兄弟孫臏之手,但是卻不能由此小覷龐涓的能力,其他的不說,秦國就連續兩次敗於其手:一次是秦獻公趁魏國主力東移發動第三次河西之戰,雖然連續取得石門之戰和少梁之戰的勝利,但在龐涓率魏武卒主力趕到的時候,秦軍卻不堪一擊大敗於龐涓之手,甚至還把都城遷回到了涇陽。

另外一次是秦孝公趁魏國桂陵之戰新敗之際發動第四次河西之戰,這一次幾乎是上一次河西之戰的翻版,龐涓再次率主力趕到大敗秦軍,秦孝公不得不退還了佔據的魏國土地。

戰國四公子,真正讓人信服的唯有信陵君,他曾兩次擊敗過秦軍:一次是長平之戰後秦國圍困邯鄲,各國懾於秦國兵威不敢起兵救趙,此時唯有信陵君竊符救趙,趙、魏、楚三國聯軍大敗秦軍,不僅解了邯鄲之圍,還收復了河東多處要地。

另外一次是第四次合縱攻秦之戰,信陵君為主帥率五國聯軍大敗秦軍並一路追擊至函谷關,秦軍閉關不出。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點擊下面的連結,查看歷史文章

☛ 千古笑柄:一位公主先嫁給「親公公」,後嫁給了

☛ 李世民為何不懼怕李淵,竟敢在皇宮門口殺兄弟?

☛ 秦始皇臨死前3大「異象」,科學至今未能解釋!

相關焦點

  • 在春秋戰國時期,四位舉世聞名的名將,每一位都是戰神!
    在春秋戰國時期,四位舉世聞名的名將,每一位都是戰神!在春秋戰國的事情,是中國歷史上的百家爭鳴,人才輩出的一個時代,就出現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也就是今天要說的,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這樣著名的將領。在就要說到吳起了,這個人是戰國時期的著名的軍事家,他有寫過一本書叫做吳之兵法,後來被大家廣為人知,當時的魏國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他的存在了,他所訓練的魏國的軍隊是更加的所向霹靂,他這一生經歷過76次的戰爭,他一次都沒有失敗過,再後來吳起率領的軍隊進攻秦國的國土的時候,秦軍一點辦法都沒有,只所以魏國能壓制秦國百年,就是因為吳起所訓練的魏軍戰鬥力十分的厲害,可以說就是在戰國時期的特種兵了
  • 盤點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將,哪個時代更強?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歷史上戰爭最為頻繁的一個時期,接連爆發的戰爭自然便催生了大量的名將,那麼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名將呢?戰後,魯莊公向曹劌請教為何能夠取勝,曹劌便說出了著名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說。2、荀息,假道滅虢。荀息,姬姓,原氏,名黯,字息,是春秋時期晉國有記載的第一位相國。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戰國時期著名的十位將軍
    吳起,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輔佐楚悼王主持變法。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 經典戰役:陰晉之戰,魏軍5萬——秦軍50萬。
  • 戰國名將:廉頗排第八,王翦排第三,第一第二實至名歸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其中白起和王翦乃秦國名將,李牧和廉頗乃趙國名將,不難看出,戰國四大名將被秦、趙兩國包攬。
  • 《大秦賦》之項燕:楚國最後的戰神,挫秦軍,堪稱戰國第五大名將
    戰國末期,諸侯相互攻伐,陰謀陽謀層出不窮,是人才薈萃的時代,這時期,七國名將如雲,以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四人最具代表,他們被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然而,戰國末年,傑出的軍事家遠不止這四人,例如,筆者認為,楚國名將項燕,就有資格成為「戰國第五大名將」。司馬遷在《陳涉世家》中寫道:「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 戰國被忽略的兩位名將:一位拓地千裡,一位擊敗魏國!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消滅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 不以成敗論英雄,戰國十大名將終極排名
    歷史上越是諸侯爭霸的亂世,越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古往今來莫不如此。作為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戰國時期同樣也是將星璀璨。其實要從中挑選出10人除了廣為人知的戰國四大名將之外,其餘六人還真不好選擇,所以先剔除幾個人選:第一,司馬錯。
  • 《大秦賦》之趙國名將:李牧、龐煖、廉頗都是什麼結局?
    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戰國四大名將出現了三位,而白起因為在邯鄲之戰期間被秦昭襄王賜死,所以沒有出現在這部電視劇中。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冊封上卿。在戰國時期,上卿是接近丞相的官職,比如秦國大臣姚賈就長期擔任一職。
  • 戰國十大名將排名,第一名來歷神秘,曾當過戰神白起的老師
    而戰國時期呢,戰事就開始由職業將領支配,他們為任何僱傭他們的國家拼死作戰,爭奪領土和資源,一旦涉及領土資源,真是為了並國奪地,一出手就把人往死裡打,戰爭當然就殘酷的多,將領職業化,當然就出現不少名將,其中最傑出的十個是:十:趙奢,生卒年不詳,馬服君,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戰國後期趙國名將,封國尉
  • 戰國小課堂 | 大破函谷關,戰國時期名將匡章的實力如何?
    在春秋戰國時期,不同的學派得以湧現,各家族流派的思想在戰國世界中爭奇鬥豔,而儒家學派則是這「百家爭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而戰國時期的齊國將領匡章,也是孟子廣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員。匡章初學於魏國,在習得孟子的思想後,匡章也擁有了自己的理論知識體系。到了齊威王末年,他成功地成為了齊國將領。
  • 盤點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排名
    ——鬼谷子 戰國時期,七雄紛爭,是一個烽火狼煙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 那麼你知道戰國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嗎?今天小二為大家帶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排名。
  • 戰國七雄之趙國:名將簡介
    廉頗,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生卒年沒有詳細記載,主要活動的時間範圍在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36年,也就是趙惠文王、趙孝成王和趙悼襄王,這三位君王執政期間!在趙惠文王時代初期,齊、秦兩國為東西方的強國,趙國處於秦國東部,秦國要擴大東部的地盤就要攻擊趙國。廉頗率領的趙軍屢次擊敗秦軍東擴的野心。秦國見啃不下了趙國,就跟趙議和了。然後聯合韓、魏、趙、燕、趙一起伐齊!廉頗帶軍深入齊境,奪取了陽晉。班師後,廉頗官拜上卿。秦國一直對趙國虎視眈眈,但是有廉頗駐守趙境,致使秦國一直不敢輕舉妄動!
  • 戰國名將之秦國篇:在你的印象裡,秦國都有哪些名將?
    前幾天筆者發布過一篇關於歷數戰國七雄中各國傑出君王的文章,有一位讀者提出能否出一篇關於戰國七雄各國名將的文章。說實話,戰國時期的七雄中,各國都有哪些君王能被稱之為傑出君王,這其實很好數,也基本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傑出君王,畢竟史書典籍對這些君王的事跡記載的都是比較清楚的,傑出君王的名氣也都比較大,沒幾個傑出君王在歷史上是默默無聞的。
  • 戰國十二大名將排名,白起排第二,王翦居第五,第一不服都不行
    ;在常年的戰爭情況下,兵家發展極為迅速,誕生了很多名將,現在來盤點戰國時期十二大名將吧。匡章又稱章子、匡子、田章,戰國時期齊國將領。孟子的學生,初遊於魏,齊威王末年為齊將,曾率軍打退秦國的進攻。公元前314年,乘燕國內亂,率兵十萬,從渤海進發,僅用了五十日,就直破燕都,滅燕國。
  •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各選一位最具代表性的武將,都會有誰?
    齊威王末年,這個原本學著"仁"與"義",學著德治的青年站在齊國的陣營中,指揮將士為齊國擊退了來犯的秦國。齊宣王在位時,匡章又為齊大破燕國都城。齊閔王在位時,匡章率多國聯軍攻破秦國函谷關,使得秦國不得不與之籤訂城下之盟。雖說他也曾在濮水敗給秦軍,但總覽他一生的戰績,這場失利也是瑕不掩瑜。
  • 戰國時期韓國的十三位君主
    韓萬是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武公奪得晉君之位後,將韓原(今陝西韓城)封給韓萬作為採邑,因而以韓為氏。韓萬生韓賕伯,韓賕伯生韓簡,韓簡生韓輿,韓輿生韓厥,韓厥生韓起,韓起生韓須,韓鬚生韓不信,韓不信生韓庚。以上為春秋時歷代韓氏家主。戰國時期的開始年代,本文採用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75年的韓氏家主為誰,由於史書記載的缺失,已不可考。
  •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有五個是山東人!大家知道是誰嗎?
    中國歷史上武將是非常多的,而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戰爭頻繁,武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發生了很多經典的戰役,而這些武將也因此名垂千史,勇猛無比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中就有十大名將。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十個人中,其中有五個是山東人,竟然佔據了一半。
  •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有三位為小人讒言所害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戰功顯赫,名滿天下。
  • 春秋戰國人物評選之武將篇
    東周歷史上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那是一個戰火紛亂,馬喑嘶鳴,民不聊生的時代;那是一個諸子百家,萬花齊放,文以化之的時代;那是一個縱橫捭闔,避而趨之,述而不著的時代。時勢造英雄,英雄亦能改變時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君王、謀臣、將軍、美女、商人、平民都以自己的方式造就了那個偉大的時代,譜寫人生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