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中原,薪火相傳。恰逢學校古稀之年,為進一步傳遞母校牽念,聆聽校友心聲,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團委的推動下,中南大「探秘校史小分隊」以暑期社會實踐為依託,開展校友尋訪活動。2018年7月19日,探秘校史小分隊在指導老師江俐的帶領下,前往中南大首義校區,此行拜訪的是全國著名金融學家周駿教授。
生於1928年的周駿恰逢中國革命戰爭年代,在顛沛流離之中,他斷斷續續地完成初中學業。先後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周駿深感國民黨統治的腐朽黑暗,希望找到正確的組織帶領中國走向光明。
正當二十歲出頭的周駿尋找個人出路之際,1948年5月武漢解放,由中共中原局創辦的中原大學南下武漢,他便抱著對共產黨的極大信心進入了中原大學學習,立志跟隨中國共產黨拯救、改造中國。談起初入中原大學的時光,一幕幕的情景仿佛曆歷在目,周駿說:「中原大學作為一所由共產黨創辦的革命性大學,它的革命性吸引了無數的熱血青年。」
關於中原大學的辦學理念,周駿這樣介紹:中原大學招生的時候,沒有太多限制,任何職業都可以。進中原大學比較簡單,雖然需要進行考試,但是考試的目的不是看成績,是要看一下學生是什麼樣的水平,再進行教育,因材施教。周駿談到:剛進學時,青年們對革命理論其實並不是很掌握。中原大學對於我們這些青年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革命理論教育,這對樹立我們的人生觀很重要。根據周老的記憶,中原大學在當時的主要辦學理念,主要有兩條,一是要有革命精神,二是要成長成材。雖然時過境遷,但這些樸素的辦學理念在如今的高校建設之中仍然值得借鑑和學習。
當時到中原大學後,需要服從組織分配,後來有一部分學員被分配去做實際工作,而周老等人則被選派到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班深造,也就是作為教師去培養的,他們是新中國成立後由黨培養出來的高校專業教師。人大學習期間,周老也接受了世界觀的改造,在這一過程中,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周駿將其與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逐步明確了兩個基本觀點:一是為工農服務,二是理論聯繫實際。
在人大學習兩年後,周駿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到已更名為中南財經學院的母校。他沒有忘記當初的拳拳報國之志,在母校堅守三尺講臺,為祖國建設培育英才。這一留,便是半個多世紀,周駿用自己的大半生見證了中南大的變革與發展。
已過耄耋之年的周老和我們實踐隊的成員交流起來依舊是思維敏捷,邏輯清楚。他不僅為我們講述了中原大學時期的塵封歷史,還在講述歷史的過程中穿插了他個人的研究心得和學術思想,這也深刻反映了他「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一貫作風。
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踐行者,周老興致高昂地向我們講述著這些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內涵。在談到蘇聯解體的內在原因時,他指出:蘇聯解體的原因,絕不是簡單的最高領導人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實現馬克思所設想的社會主義的理想。根據周老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他得出: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有兩個前提。一是社會主義能夠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另一個就是社會主義的人民能夠過上比資本主義人民更好的生活。
周老最後表示,很高興自己能夠見證中原大學70周年的校慶,在此特殊時刻,他對中南大學子提出深切期望:不管哪個專業,希望學生能夠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要利用好馬克思主義去解決實際問題。此外,社會科學的學習研究需要宏大開闊的視野,因此世界歷史和中華文化,也是需要很多學生去學習的。
七十載崢嶸歲月,徵程如歌;七十載弦歌不輟,桃李芬芳。周老和中南大一同走過了七十年的風雨,為我們守住了中原大學那段珍貴的歷史記憶。「探秘校史小分隊」將繼續行動,尋找更多的「時光老人」,為中南大尋找並守護那份獨家的記憶。
閱 讀
◇ 畢業路訪 | 「我為母校蓋棟樓」
◇ 小宣手帳 | 一張圖搞懂暑期社會實踐!
◇ 不熟悉網絡才會被騙?騙的就是你們年輕人!
◇ 如果你每天吸的是脂,或許我還可以忍
◇ 「網紅店大排長龍,真相居然是……」
◇ 關於「滴滴打傘」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
◇ 天太熱不如去博物館冷靜冷靜
◇ 冷飲|拯救你在武漢的夏天(首義篇)
◇ 汶川十年:不思量,自難忘
◇ 畢業季 | 離去,是為了更好地歸來
通訊員 | 尹帥
編輯 | 董昊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