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校史,心傳恩情:中原大學校友尋訪活動

2021-02-1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團委

肇始中原,薪火相傳。恰逢學校古稀之年,為進一步傳遞母校牽念,聆聽校友心聲,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團委的推動下,中南大「探秘校史小分隊」以暑期社會實踐為依託,開展校友尋訪活動。2018年7月19日,探秘校史小分隊在指導老師江俐的帶領下,前往中南大首義校區,此行拜訪的是全國著名金融學家周駿教授。

生於1928年的周駿恰逢中國革命戰爭年代,在顛沛流離之中,他斷斷續續地完成初中學業。先後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周駿深感國民黨統治的腐朽黑暗,希望找到正確的組織帶領中國走向光明。

正當二十歲出頭的周駿尋找個人出路之際,1948年5月武漢解放,由中共中原局創辦的中原大學南下武漢,他便抱著對共產黨的極大信心進入了中原大學學習,立志跟隨中國共產黨拯救、改造中國。談起初入中原大學的時光,一幕幕的情景仿佛曆歷在目,周駿說:「中原大學作為一所由共產黨創辦的革命性大學,它的革命性吸引了無數的熱血青年。」

關於中原大學的辦學理念,周駿這樣介紹:中原大學招生的時候,沒有太多限制,任何職業都可以。進中原大學比較簡單,雖然需要進行考試,但是考試的目的不是看成績,是要看一下學生是什麼樣的水平,再進行教育,因材施教。周駿談到:剛進學時,青年們對革命理論其實並不是很掌握。中原大學對於我們這些青年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革命理論教育,這對樹立我們的人生觀很重要。根據周老的記憶,中原大學在當時的主要辦學理念,主要有兩條,一是要有革命精神,二是要成長成材。雖然時過境遷,但這些樸素的辦學理念在如今的高校建設之中仍然值得借鑑和學習。

當時到中原大學後,需要服從組織分配,後來有一部分學員被分配去做實際工作,而周老等人則被選派到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班深造,也就是作為教師去培養的,他們是新中國成立後由黨培養出來的高校專業教師。人大學習期間,周老也接受了世界觀的改造,在這一過程中,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周駿將其與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逐步明確了兩個基本觀點:一是為工農服務,二是理論聯繫實際。

在人大學習兩年後,周駿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到已更名為中南財經學院的母校。他沒有忘記當初的拳拳報國之志,在母校堅守三尺講臺,為祖國建設培育英才。這一留,便是半個多世紀,周駿用自己的大半生見證了中南大的變革與發展。

已過耄耋之年的周老和我們實踐隊的成員交流起來依舊是思維敏捷,邏輯清楚。他不僅為我們講述了中原大學時期的塵封歷史,還在講述歷史的過程中穿插了他個人的研究心得和學術思想,這也深刻反映了他「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一貫作風。

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踐行者,周老興致高昂地向我們講述著這些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內涵。在談到蘇聯解體的內在原因時,他指出:蘇聯解體的原因,絕不是簡單的最高領導人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實現馬克思所設想的社會主義的理想。根據周老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他得出: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有兩個前提。一是社會主義能夠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另一個就是社會主義的人民能夠過上比資本主義人民更好的生活。

周老最後表示,很高興自己能夠見證中原大學70周年的校慶,在此特殊時刻,他對中南大學子提出深切期望:不管哪個專業,希望學生能夠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要利用好馬克思主義去解決實際問題。此外,社會科學的學習研究需要宏大開闊的視野,因此世界歷史和中華文化,也是需要很多學生去學習的。

七十載崢嶸歲月,徵程如歌;七十載弦歌不輟,桃李芬芳。周老和中南大一同走過了七十年的風雨,為我們守住了中原大學那段珍貴的歷史記憶。「探秘校史小分隊」將繼續行動,尋找更多的「時光老人」,為中南大尋找並守護那份獨家的記憶。

閱 讀

◇ 畢業路訪 | 「我為母校蓋棟樓」

◇ 小宣手帳 | 一張圖搞懂暑期社會實踐!

◇ 不熟悉網絡才會被騙?騙的就是你們年輕人!

◇ 如果你每天吸的是脂,或許我還可以忍

◇ 「網紅店大排長龍,真相居然是……」

◇ 關於「滴滴打傘」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

◇ 天太熱不如去博物館冷靜冷靜

◇ 冷飲|拯救你在武漢的夏天(首義篇)

◇ 汶川十年:不思量,自難忘

◇ 畢業季 | 離去,是為了更好地歸來

通訊員 | 尹帥

編輯 | 董昊鈺

相關焦點

  • 口述校史,心傳恩情:中原大學校友尋訪活動(3) ——訪周駿教授
    他不僅為我們講述了中原大學時期的塵封歷史,還在講述歷史的過程中穿插了他個人的研究心得和學術思想,這也深刻反映了他「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一貫作風。作為一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踐行者,周老興致高昂地向我們講述著這些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內涵。在談到蘇聯解體的內在原因時,他指出:蘇聯解體的原因,絕不是簡單的最高領導人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沒有實現馬克思所設想的社會主義的理想。
  • 口述中南大史,傳遞中南大情:中原大學校友尋訪活動
    ,聆聽校友心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史館「探秘校史小分隊」,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為依託,開展校友尋訪活動。本次活動旨在加強母校與校友的聯繫與溝通,宣傳母校的建設與發展成就,探索中原大學時期歷史,獻禮中南大70周年校慶。7月12日下午,校史館「探秘校史小分隊」指導老師江俐、隊長尹帥等一行六人前往位於華中師範大學的中原大學校友胡原家裡。胡原已是92歲高齡,他是中原大學時期學生,畢業後由於辦學需要,留校辦大學,在教育學院院辦任職。後又考取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最後在華中師範大學任教。
  • 上海交大校史口述採集組赴臺灣採訪老校友
    3月6日至11日,為繼續推進校史口述工作,配合文博大樓新校史博物館建設,上海交通大學黨史校史研究室、校友總會辦公室聯合組成校史口述採集組,專程赴臺灣採集老交大校友口述資料與徵集校史實物文獻。
  • 東南大學以校訓精神培育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圖)
    二、尋訪傑出校友:讓校訓精神遍地開花  作為「校訓育人」系列活動的重要環節,尋訪傑出校友活動是讓東大學子感受母校輝煌歷史、大學精神的重要途徑。近期,東南大學團委成立了口述校史實踐團隊,啟動了「尋訪傑出校友的足跡」的首期尋訪活動,通過著名校友口述的形式搜集寶貴的校史資料,讓這些傑出校友身上所蘊含的東大精神以及他們對校訓的深刻理解給東大學子以鼓舞和激勵。
  • 口述中南大史,傳遞中南大情:中原大學校友尋訪活動(壹)
    提到中原大學,這位飽經歲月滄桑的老人滿懷激動。楊老表示,1949年7月中原大學南遷武漢,由於缺乏教學設施,當時的中原大學就在國民黨部隊潰敗後留下的機器修理廠以及外國教士在中國留下的教堂、醫院等場所開展教學工作,安定後的中原大學在湖北、湖南首次招生,繼續開辦短期政治培訓班(3-4個月左右)。
  • 「浙江外國語學院」優秀校友尋訪團隊實踐活動
    浙江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尋訪校友小分隊從6月28日起,在杭州展開為期一周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小分隊總共有十位成員,制定了主要從總結評價個人大學生活,課程設置的受益與不足,面試經驗分享,工作經驗等方面的訪談內容。
  • 通大校友捐出珍貴校史資料
    晚報訊 27日,南通大學中文系1978級校友沈樹新向母校捐贈了其收藏的《南通大學成立紀念刊》珍貴校史資料一冊和《植物學大辭典》圖書一冊。通大黨委書記浦玉忠向沈樹新頒發捐贈證書。
  • 開創先河的窗花裡的故事,山西剪紙—尋訪剪窗花的老人口述史
    歷時兩年多的尋訪過程,我走遍了全省一百多個市縣鄉村,尋訪到五百多位剪紙老藝人,收集了上萬件的老剪紙花樣,記錄下三十多萬字的口述史原始資料,也聽到了不少感人的故事。為此,我嘗試著用口述史的方式,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多位老藝人,整理編輯出這本《尋訪剪窗花的老人們》,通過面對面與每一位剪紙老藝術家的溝通,探索山西傳統剪紙的獨特魅力。本書以「口述檔案」形式整理出版,為口述史的資料庫建設、數據化保存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 南京曉莊學院尋訪優秀校友暑期實踐活動圓滿完成
    企業灣校友合影希優尋訪校友   近日,南京曉莊學院信工院「尋訪優秀校友,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暑期實踐團隊開展了為期七天的尋訪之旅。團隊成員在院黨總支陳長偉副書記、尹潔老師的帶領下,相繼走訪了華為南京研究所、南京啟業灣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希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橙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各類軟體公司,與李成松、張乾、李磊等優秀校友分別進行了座談。  首先,團隊來到浙江希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張乾、李磊兩位學長熱情接待了團隊一行。
  • 材料學院校史校情系列活動成功開展
    西工大新聞網9月29日電(常玎凱 秦翔陽 李翔 郭躍嶺)為進一步落實新生入學教育要求,材料學院承辦開展了校史校情系列教育活動,來自友誼校區的40餘名學生參加了此次活動。本活動旨在培養激勵新生傳承我校的優良傳統,並始終將「公誠勇毅」的校訓與「三實一新」的校風恪守心中,發揚西工大精神、抒發莘莘學子愛校興校的自豪感和榮譽感。9月25日下午4時許,材料學院組織2019級研究生新生前往校史館參觀學習,接受校史校情教育。校史館展示了八十年來櫛風沐雨,崢嶸歲月的西北工業大學。
  • 華東師大開闢校史育人多重途徑,讓思政工作「活」起來
    對於大學生而言,這個「家鄉」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大學、就是校史,高校校史、校訓是一部飽含文化密碼和精神特質的生動畫卷。校史對於學校的重要性,如同國史之於國家,是師生和校友重溫初心、寄託人文精神的心靈故鄉。「華東師大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學校,像個有愛的大家庭,師生會把前輩和校友的饋贈記在心裡,聽到這些故事的時候感覺內心很溫暖。」一條條迅速更新的微信朋友圈,就是新生們對校領導校史課最好的肯定。如今,校領導集體開講校史,已成為華東師大校史育人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中原大學老校友子女群」傳承父母們的「戰友情」
    「中原大學老校友子女群」,實際上是「中原大學文工團老校友子女群」,由於此「群」中所包括的「中原大學文工團」老校友,基本上都是原「中原大學文藝幹部訓練班(簡稱「文訓班」)「的老校友,而「中原大學文工團」是在「中原大學文訓班」的基礎上成立的,因此稱為「中原大學老校友子女群」名副其實!
  • @川北醫學院校友 70周年校史請你來填
    四川在線 張雨瑄今日,為更好地挖掘、搜集寶貴的校史資料,讓川北醫記憶更有溫度、有情懷,川北醫學院通過學校官方網站和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向廣大海內外校友、離退休教職工及家屬,以及全校師生員工和社會各界人士徵集反映學校發展歷程、辦學成果的「老物件」。
  • 《交通大學校史資料選編》
    《交通大學校史資料選編》是從1896年(清光緒一十一年)南洋公 學成立時起至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的全部齎料中,逸擇了其中最有價值 的檔案資料,包括教育思想、辦學方針,學校沿革、校務概況,系科設 置,教學措施.考試考查、實驗實習,科學研究、學運活動、學生社團、規章制度等。
  • 大馬檳華學校教授迎百年校慶 揭鮮為人知先賢創校史
    中國僑網3月11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華網報導,馬來西亞檳華百年校慶開始倒數,金碧霞教授掀開鮮為人知的檳華校史演變,深深吸引了與會的校友。金碧霞教授在檳華百年校慶受邀將檳華的百年點滴編成具收藏價值的校史,而她也不負眾望的計劃將校史分為「風之傳承」、「雅之典範」及「頌之和諧」,以3冊1套的模式編寫,在已故董事主席拿督林源明還在世時已完成封面的設計與主要內容。
  • 講好師大故事·傳承師大精神 | 首屆校史演講比賽重磅來襲
    讀史使人明智,校史應是師大學子的必修課。它並不是冷冰冰的史料集成,它可以再現師大的辦學傳統、文化氛圍、大師風採、校友事跡,可為廣大師生浸潤其間、構築精神家園提供寥廓時空。(一)初賽4月13日舉辦,採用筆試形式,主要考察學生對校史常識的了解。由口述史協會於活動開始前兩天向參賽選手提供題庫。
  • 校友尋訪 | 蘇寧:謹記興趣使然,切忌隨波逐流
    ,我們一行四人來到中大數學學院院樓,尋訪學院教師蘇寧老師。另外,當時還有一個很大的特殊點,即院系沒有設置輔導員及班主任,這也導致了當時的學生和現在的學生在沉迷課外娛樂活動的程度有別,因為過去老師的監管較弱,所以學生沉迷遊戲的情況要更為嚴重,但除此之外,過去的學生和現在的學生大體上基本沒差別,蘇老師還開玩笑道,「不過大家玩的都不一樣,以前我們打的是dota,魔獸世界,現在你們都玩王者榮耀。」
  • 東華大學校史資料徵集啟事
    東華大學校史資料徵集啟事 2020-10-17 1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博物館日︱上海交通大學校史博物館的前世今生(轉載)
    1931年在老圖書館成立的「南洋史料室」,收藏了關於本校的史料達數千件,包括歷任校長與歷屆畢業生照片、校內校際活動照片、學校刊物、校史專編、校友著述、講義筆記等,中國圖書館事業的開拓者、時任交通大學圖書館主任杜定友曾自豪地評價「凡入室參觀者,愛校之心油然而生」。
  • 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館開館,8卷300萬字校史同時出版
    本文圖片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雍凱 圖交通大學創始人盛宣懷家族的家譜、1926年交大校慶紀錄片、「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捐贈給母校的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模型、20世紀30年代的巨幅交大師生合影…… 4月5日,經過全新改造、面積500平方米的上海交大徐匯校區校史博物館正式開館,它是120年前的南洋公學主體建築之一,開館後,將成為展示上海交大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