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加
凍卵——冷凍卵子(又稱雪藏卵子)的縮寫,一個飽含各種情緒的詞彙。即從健康適齡的女性身體中取出卵子並冷凍,待女性想要生育時再解凍卵子、復甦進而使其受精形成胚胎。
這一技術,有人對它充滿期待,也有人對它滿懷質疑。對支持者來說,凍卵不僅只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進步的象徵——讓女性擁有了人為暫停生物鐘的能力和「生育自由」,讓女性在面對歲月與自然法則時,不再陷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局;而對於反對者,凍卵雖是科技對女性的一種解放,更是人類對自然法則的逆「天」而行,這種技術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性仍需要時間的驗證。
取卵手術之前,需先按規定口服或注射一段時間的促排卵藥物,使得一個周期內能有多顆卵子一次性成熟(比正常普通情況多)。取卵過程,圖源:DrKontogianniIVF
凍卵可以讓女性從生育焦慮中解脫出來,對生活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掌控。除了看到它「光鮮亮麗的外表」,更要知曉那些被忽略的隱秘。
有關凍卵,你應該去了解,它並不是想像中那樣萬能、那樣美好。
誕生之初:「低性價比」的保育選擇
從第一次被大眾所熟知,到近年來愈發頻繁地引起社會爭議,不得不承認,凍卵這件事在國內,一直處於一個不尷不尬的地位。跟冷凍精子技術不同,冷凍卵子技術從誕生之初就因成功率低而飽受質疑。
1989年,就職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女子醫院體外受精部門的Debra Gook博士得知了一個噩耗:她的一位摯友被查出了癌症,朋友說沒能生育就要接受抗癌治療(會影響生育能力),這是她最大的遺憾。這句話讓Debra Gook博士頗受觸動,同時更讓她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男性就能自由選擇凍精,而女性卻無法選擇凍卵?」
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西方社會男性已經能較為自由地選擇冷凍精子,以待日後的「不時之需」,而女性唯一可以選擇的保育技術卻只有冷凍胚胎,且在這一過程中還得承受更多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損傷。鑑於此,Debra Gook博士下定決心想要扭轉這一局面,讓女性也擁有可以冷凍卵子的權利。
液氮在凍卵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圖源:AFP)
然而,理想固然好,但現實卻很殘酷——相較於冷凍精子,冷凍卵子的成功率非常低。具體來說,如果使用傳統技術(如冰)冷凍卵子,不僅卵子的細胞壁在冷凍和解凍的過程中容易被碾破,還會引發卵子的機能性損傷。此後,儘管Gook博士研發出了特殊的無毒保護液,可以通過置換卵子中的水來慢速冷凍卵子。但直至1994年該成果正式發表,醫學界對凍卵的態度始終是「十動然拒」——新技術固然不錯,但卻鮮有人嘗試。
究其原因,彼時Gook博士的上司、試管嬰兒技術領域的傑出代表人之一Ian Johnston博士的態度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他看來,選擇研究凍卵技術,根本就是浪費科研時間:理論上,卵子過於脆弱,冷凍過程中極易破損,就算找到了冷凍卵子的方法,它在實際操作是的成功率也不及凍精,屬於「低性價比」的選擇;實踐中,儘管此前確有成功案例——1986到1988年期間,曾先後有三名女子靠凍卵技術成功生育,但此後卻再也沒有醫生能重複這種成功。
「凍卵保育的性價比真的高嗎?」,隨著科技進步,這個問題卻變得更難回答起來。
1%的凍卵成功率,生育新玄學
凍卵後成功受孕的機率有多高?對此,倫敦帝國學院生育研究教授Lord Winston給出的回答是「約為1%」。
事實上,自Gook首次提出凍卵技術到現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凍卵保育技術其實已經得到了飛速發展,從最初的慢速降溫發展為如今的快速冷凍——即玻璃化冷凍。該技術是將卵子放進高濃度滲透液後立即保存在-196°C的液氮中,瞬間「冰封」卵子細胞,讓卵子以玻璃化的冷凍狀態「暫停」自己的生物鐘。相對於慢速冷凍,玻璃化冷凍技術能有效避免卵子在冷凍過程中因出現冰晶而受損,能大大提高凍卵的成功率。
然而,儘管玻璃化冷凍技術已經大幅提升了凍卵的效率,但在Lord Winston看來,凍卵保育依然不算是一種成功的生殖繁育技術。相反地,稱之為「非常不成功」都不足為過。
不同於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學管理局(HFEA)以受孕開始到成功分娩為標準計算凍卵成功率(約為20%),Lord Winston堅持在計算成功率時納入凍卵保育治療的更多階段,即從卵子解凍到接收治療、再到受孕和成功分娩的所有環節都被納入考量。在他看來,儘管這種方式給出的數字「並不那麼美好」,但卻能真實、全面地展現這一技術的現狀。
實際上,HFEA於2016年也曾以類似的標準統計過凍卵保育技術的成功率,成功受孕率為1.8%。值得注意的是,彼時HFEA也沒有將「成功分娩率」納入統計範圍,但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解凍後的卵子中僅有2%最終能讓女性成功受孕,但真正能實現「成功分娩」的比率卻更低——只有0.7%。
「並不是每一顆卵子都能形成胚胎,不是每一顆胚胎都能使人受孕,更不用說,不是每一次受孕都能成功讓人誕下一名嬰兒了」,英國國家體系婦科醫生、鄧迪大學生殖醫學部講師Sarah Martins Da Silva博士此前在接受BBC採訪時曾表示,由於從解凍卵子開始,凍卵保育技術在每一個環節都會損失一部分健康卵子,因而如今HFEA只以受精形成胚胎並成功受孕為標準計算成功率並不科學。
「後悔藥」給女性的「反悔期」有多久?
雖然對成功率的計算方式存有爭議,但業內學者對年齡的態度卻非常一致,即年齡影響凍卵保育的成功率。
目前,35歲是凍卵年齡的一個分水嶺:理論上,24-28歲是女性卵子質量最容易受孕的時期——凍卵保育成功率可超過19%,但凍卵的決定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生理選擇,它還需要綜合參考女性的心理、生理以及經濟等多重因素,因而目前普遍認為,27歲到32歲是最為推薦的女性凍卵年齡。如果女性的年齡超過35歲,那麼凍卵保育的成功率會大幅降低。
5個~15個卵母細胞隨年齡變化的累計存活率(圖源:NEJM)
「我們需要認清一個道理,凍卵只是『暫停』生物鐘,它保留的就是卵子當時的狀態,所以它(卵子)越健康、越有活力,以後成功的機率才會越高」,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生殖項目總負責人Richard Paulson博士說。畢竟,將後悔藥當做保健品使用是不科學的,況且這種做法本身就承擔了極大的風險。
對此,史丹福大學醫療中心生殖學專家Valerie Baker博士就指出,將凍卵保育作為家庭生育計劃的常規選項並不科學,更不合理。「雖然凍卵是一項令人激動的全新選擇,但是它並不能保證女性在凍卵之後,就能藉此成功生下自己的孩子」,她說:「況且個體差異影響也很大,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擁有同樣的生物鐘,有些人不到30歲卵子質量就已經不行了,而有些人快40歲依然生育能力很強,這些都需要專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除了自身年齡的限制之外,卵子銀行也在無形之中給女性設下了期限:目前,歐美多數提供凍卵服務的機構最長只提供10年的卵子保存服務,只有身患會影響生育能力疾病的女性才有豁免權——將代管保存年限延至55歲。
根據HFEA統計,截至2017年,英國凍卵女性人數增長了3倍有餘——從2012年的410人增至2017年的1462人。其中,出於疾病原因而選擇凍卵的女性僅佔總人數的20%。換言之,大部分選擇凍卵保育的女性在10年期滿後,都將不得不面臨一個更殘忍的抉擇:要麼在沒準備好的時候就需要匆匆備孕,要麼選擇銷毀年輕時存儲的健康卵子。如果既不願匆匆備孕又不願銷毀卵子,她們就只能選擇「地下機構」才能繼續保留自己的卵子,哪怕這種不受法律保護的途徑存在了極大的風險。
目前,利用液氮快速冷凍是凍卵較為常用的技術。(圖源:shutterstock)
理論上,只要保證-196°C的液氮存儲環境,玻璃化冷凍技術就能永遠暫停卵子的時間,那為什麼還要給凍卵人為設定一個期限?
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實際操作中卵子銀行需要考慮的遠不止技術因素一個——有多少客戶真的會回來選擇解凍卵子?如何保障被冷凍、解凍過的卵子真的安全又可靠?十年,也許只是人類如今在時間、生理、倫理與經濟中找到的平衡點,未來這個保質期會變得更久還是更短?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一顆凍卵「價值」幾何?
除了安全性和成功率,多數目標女性更關心凍卵的成本——凍卵到底需要多少錢?
平心而論,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凍卵保育並非「一錘子買賣」那麼簡單。目前,國內現行法律禁止醫療機構向單身女性實施包括凍卵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而國外提供的凍卵保育收費主要包含六大內容:即排卵、採卵、保存、解凍、受精成胚胎、胚胎移植。每個環節單獨收費,且價格不一。
以美國為例,所有環節中從服藥刺激排卵到採卵是最價格最貴的部分,費用約為10000-12000美元;在採卵後,卵子接受冷凍處理並被妥善保存,10年期內的年保管費用為500-800美元;如果女性決定備孕,那麼還需要支付從解凍到受精形成胚胎再到植入體內,這一部分的整體費用為每次5000美元。
在凍卵技術較為成熟的英國,HFEA收取的費用似乎更可愛一些:採卵和冷凍費用約為3350英鎊(約為4300美元),相關治療費用約為500-1500英鎊(約為630-1890美元),卵子儲存費用為125-350英鎊/年(約158-440美元),卵子解凍及轉移胚胎費用為2500英鎊(約為3200美元)……一套凍卵保育的費用最高可達7700英鎊(約為9800美元),最低也要6475英鎊(約為8200美元)——當然,如果願意承擔風險,澳大利亞的私人診所甚至可以提供更加低廉的服務:從服藥到採卵,每次的價格最低能達到3500美元/次。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的身體條件不同,這導致很多女性在不同的階段還需要多次重複,運氣好的5000英鎊(約為6300美元)就能搞定,運氣差的也許50000英鎊也只是個開始……換而言之,凍卵保育的理論預算和實際支出之間的差距非常大。
除了飄忽不定的經濟成本,凍卵保育更需要付出高昂的情感成本,尤其是對於那些因病而被迫選擇凍卵的女性來說,相較於因為社會因素而主動選擇凍卵的健康女性,「失敗」不僅僅意味著錢打了水漂,還意味著重新燃起的希望被再次澆滅——儘管理性上能接受凍卵存在極高的風險,但感性上多數家庭仍然無法面對。
事實上,除卻女性自身生理機能的影響,凍卵保育作為容錯率極低的高風險行業,很容易受到各類外界因素影響。對於很多家庭而言,因「外界變故」而導致動亂失敗的精神打擊是最大的。因為它更難預估。
2018年,美國兩家知名生育中心的卵子銀行在一周內,先後發生卵子庫設備重大故障,保存卵子的裝置因為液氮量突然不足而發生溫度波動,對於已進入「休眠」狀態的健康卵子來說,這種波動所造成的損害是毀滅性且不可逆的。
據悉,這兩場事故最終導致幾千枚卵子和胚胎被毀,1200多個家庭的凍卵保育夢想也因此徹底破滅……十年中頭懸一把刀,驟然落地,這種傷害又該如何用金錢去衡量?
截至目前,凍卵可能都只是人類繁殖花園裡一株美豔又長著暗刺的玫瑰,採摘前,你有權利、更有義務知道它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