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卵案的背後 是單身女性的生育權爭奪戰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記者 | 文思敏

介入「凍卵案」後,徐棗棗忙得不可開交,來自律師和媒體的電話忽然佔據了她的生活。

兩年前,凍卵被提上徐棗棗的人生議程。那年,她正好30歲,經歷了一次事業晉升,但還沒有成家的打算。出於想保存自己最好狀態的卵子的想法,徐棗棗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提出凍卵需求,因未婚身份被拒絕。隨後,她以「侵害一般人格權」將醫院告上法庭,這是中國第一例與女性凍卵相關的訴訟。

徐棗棗發起了中國首例與女性凍卵權利相關的訴訟。

2019年年底,該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旁聽了庭審的阿爛告訴《第一財經》雜誌,在庭審過程中,醫院方主要以中國手術技術不成熟以及現有的法條框架抗辯。阿爛是「多元家庭網絡」核心志願者之一,這是一個關注單身女性生育權的非營利性公益組織。

雙方爭議的核心在於原國家衛生部(2018年改組為衛健委)在2003年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其中規定:「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也即是說,醫療主管部門不允許對未婚女性實施輔助生殖技術手術,而凍卵屬於輔助生殖技術的一種。

在徐棗棗看來,這樣的規定對女性不公。原因之一在於,男性可以合法凍精而女性卻不能合法凍卵。徐棗棗和相關支持者認為,這是一種對精子和卵子的區別對待,涉及性別歧視。

根據同樣由原衛生部在2003年發布的《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範》,男性可以出於醫療需求以及用以將來生育而將精子保存在精子庫,也就是說男性可以出於「醫療目的」或者「生殖保險」目的選擇自精保存,女性卻無法基於這些需求實施凍卵,除非提供三證——結婚證、生育證、身份證。

更深一步的探討則是,該規範是否構成對女性生育權的侵犯?因為《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明確規定了公民有生育的權利,然而否認單身女性生育權的規範又出自衛健委,後者是具體手術實施方——醫院——的主管部門。由於更具體的法律解釋的缺失,目前中國仍未有對生育權的普適定義,針對該規定的論爭最終指向的其實是更為宏大的命題——中國的單身女性具備生育權嗎?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丁瀟瀟告訴《第一財經》雜誌,現行《婚姻法》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具備同等權利,「對於非婚生子女,現行法律其實是不倡導的,但如果已經作為一個生命體存在的話,法律也是不禁止的,而且權利是跟一般兒童一樣的。」丁瀟瀟說。

但回到女性層面,徐棗棗覺得自己被「歧視」了,她認為總得有女性站出來。「我就是想去推動這個政策的改變,想嘗試一下能不能做到。」她對《第一財經》雜誌說。

跳出徐棗棗案,就全國範圍而言,針對單身女性的人工生殖輔助技術的相關法條其實並非沒有法律開口。

2002年,吉林省曾在《吉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出臺過一條政策:「達到法定婚齡決定不再結婚且並無子女的婦女,可以採取合法的醫學輔助生育技術手段生育一個子女」。

這一法條在當時頗為轟動。其推行者、時任吉林省計生委法規處處長姜國民曾在2002年的媒體採訪中談到,該法條出臺是由於他們在1994年接到過一個來自大學女教師的電話,詢問能否在不結婚的情況下,採取生殖輔助技術生育一個孩子。

把想法傳達給參與立法的人員和專家後,時任吉林省法制辦行政法規處處長張滿良第一個提議應將這種特殊的生育要求寫入條例中。經過多輪探討,該法條終於在當年9月塵埃落定。

由「多元家庭網絡」的前身小組發布於2017年的《中國「單身」女性生育權現狀及法律政策調查報告(第二版)》調查顯示,吉林當地有單身女性通過人工輔助生殖技術生育的案例存在,但是非常少,只有一例或兩例,且地方衛計委表示沒有案例資料可以提供。

「從2002年到現在,這個法條一直都有,但是實踐情況很糟糕」,參與了該調查的法律從業者展瀅瀅對《第一財經》雜誌表示。

在公眾層面,國內對凍卵這一話題近年來最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可能是源於女星徐靜蕾。2015年,徐靜蕾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已在美國接受了凍卵手術,並稱其為「世上唯一的後悔藥」。

自196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便已嘗試對哺乳動物做凍卵實驗。直到1986年,新加坡婦產科醫生Christopher Chen第一次成功實施了人體凍卵,並在《柳葉刀》上發表名為《人類卵母細胞冷凍保存後的妊娠》(Pregnancy after Human Oocyte Cryopreservation),凍卵隨後進入醫學視野。

在泰國一家名為First Fertility的生殖輔助醫療機構擔任主治醫生的Patsama Vichinsartvichai向《第一財經》雜誌介紹,凍卵技術主要分為兩種,一種便是1980年代Christopher Chen採用的慢速冷凍技術,指通過用冷凍控溫將卵細胞的溫度緩慢降低到某一臨界點,使其脫水,然後在卵細胞外層誘導出冰晶以防止其受到低溫的傷害。但因成功率不高,目前已被大多數機構放棄使用;另一種是採用現行標準的玻璃化冷凍技術,即使用高濃度的抗凍劑使細胞脫水,再放進-196°C的液氮中,讓降溫的速度快到冰晶來不及形成,幫助卵細胞維持在玻璃狀態而不結冰,從而保護卵細胞,這種方法將復甦率提高了30%,目前被大多數機構採用。

Vichinsartvichai同時表示,凍卵手術本質上是一項圍繞試管嬰兒手術的技術,技術成熟度已有10年,在泰國一直有,亦不存在合法性問題。Vichinsartvichai畢業於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擁有歐洲委員會婦產科認證執照。

北京安信優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倁寧則認為,如果簡單理解,可以將凍卵手術看作試管嬰兒手術的前半部分。試管嬰兒的其中一個步驟就是取卵子,但是不一定會冷凍卵子,也有可能選擇冷凍胚胎,具體要看受術者的情況。

凍卵和凍胚,是女性在實施生殖輔助技術時的兩種不同選擇。從成功率上來講,凍卵的受懷成功率低於凍胚,每個冷凍卵子的妊娠率在5%左右(記者按:南加州大學醫學院的數據為4%至12%),而單個冷凍胚胎的成功率則在50%至60%之間。更低的成功率主要是由於從冷凍卵子到受懷會經歷更長的培養過程,且卵子是單細胞,更容易損耗。從儲存、成本和成功率來講,都是凍胚更具優勢。「女性顧客選擇時,主要會基於伴侶的可獲得性、成功率和成本的考量。」Vichinsartvichai說。

他所在的生殖服務中心每年大約會做30到40例凍卵手術,其中約20例來自於中國。正如徐棗棗案所展示的,由於國內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並不合法,有該需求的女性只能通過中介前往美國、泰國、柬埔寨等凍卵合法的國家接受手術。

安信優寶提供的就是這樣的中介服務。倁寧對《第一財經》雜誌透露,除去機票、酒店等額外費用,光就治療費而言,在美國凍卵的費用約合10萬到12萬元,泰國的費用約合6萬到7萬元。除了治療費,還需向機構支付一定的卵子保管費,每年大約4000元左右。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泰國,其實凍卵服務最貴的步驟是促排。」倁寧說道,「取卵的費用大概就1萬元,但是促排針一針就得數千元,而且每個人情況不同,要根據監測到的卵泡成長情況打針,長勢不好的受術者需要多打幾天針,基本可以在5到8天打完。」

目前,中介的服務模式主要為接到需求後將客戶轉給當地的地接團隊,後者負責去醫院的翻譯和服務工作。至於市場需求量,安信優寶每年大概會接到60至70個案例,其中試管嬰兒服務佔據了多數——大約40至50例——其餘是單純的凍卵需求。

不論是徐靜蕾和很多女明星、名人選擇凍卵,還是徐棗棗的無權選擇凍卵,一種廣泛存在的關於女性凍卵原因的刻板印象是,女性主要因為考慮職業發展而凍卵。

但一項2018年7月發表於《生殖生物學與內分泌》雜誌(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的調查給出了不同的結果。在美國和以色列的150名受訪對象中,85%的受訪者是因為缺乏伴侶而選擇凍卵服務,且全部受訪女性均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

職場上,Facebook、蘋果都曾在2014年發表聲明稱支持女性員工凍卵,並提供1萬至2萬美元不等的醫療報銷福利,以及額外的數百美元的凍卵保管費。

此後,矽谷的其他公司,微軟、英特爾、Google、Uber和Netflix也加入了報銷凍卵費用的陣營。這些政策在被稱讚的同時也引發廣泛討論,有批評者認為,這些政策向社會散發的訊息是工作比家庭重要。

英國人類受精和胚胎學管理局2017年至2018年的生育報告顯示,自2014年至2015年以來,凍卵和凍胚的服務案例分別增長了91%和157%。而根據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協會(The Society fo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的數據,2009年美國的凍卵女性人數為475名,2015年則增長到6207名。

醫療社會學家Kylie Baldwin在《凍卵、生殖與生育選擇》(Egg Freezing, Fertility and Reproductive Choice)一書中寫到了對矽谷公司此項政策的擔憂。她認為,這會引發「成為母親」和職場無法兼容的局面。同時,在男性主導的矽谷技術公司裡,支持凍卵會讓適齡生育、不選擇凍卵的女性感到壓力——被認為工作投入度與奉獻度不夠。

美國生殖服務機構Prelude Fertility創始人Susan Hertzberg曾在一次媒體採訪中提到她認為最佳的解決辦法:對公司來說,同時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選擇以及凍卵福利,這樣,女性從僱主得到的信息將是工作和家庭生活同等重要。

矽谷以外,中國也有公司宣布將支持女性員工凍卵。2018年7月,攜程宣布將為公司女性中高級管理人員提供10萬元至200萬元輔助生育福利。政策推出3個月後,便有媒體報導首批享受攜程特殊生育福利的女性管理者已赴美凍卵。

不過,這一福利與攜程業務策略之間的關係很微妙。就在攜程宣布該政策的前一年,2017年4月,攜程上線了「美國凍卵遊」旅遊產品,該服務由攜程與美國試管嬰兒服務商智特醫療(IVF USA)聯手推出,後者於2016年接受了攜程的投資。在2018年攜程推出公司內部的凍卵福利政策後,智特醫療創始人曾對媒體表示,當年「十一黃金周」,赴美凍卵遊的人數較往年增長近400%,其中包括享受公司福利的攜程女性管理者。《第一財經》雜誌嘗試聯繫攜程問詢相關事宜,攜程方面表示公司政策未有新的進展,以涉及受訪者隱私為由拒絕採訪。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齡職場女性是凍卵服務的主要受眾,凍胚和凍卵群體也有其他的人群畫像。倁寧向《第一財經》雜誌介紹,客戶主要分為四個群體,第一是不孕不育群體,佔據了大部分;另一部分是想要二胎的人群,這部分客戶因性別需求而選擇此類服務;第三部分是失獨群體,第四部分是LGBT群體。

國內緊縮的政策,其實更多擠壓的是大齡職場女性和LGBT群體的生育空間。而且出國凍卵也並非壓力下的完美選擇,丁瀟瀟律師提醒,在境外做凍卵和試管嬰兒手術仍可能存在法律風險。儘管在當地手術具備合法性,但基於女性的中國公民身份,如何將通過凍卵和試管技術生產的嬰兒帶回國,並獲得與普通嬰兒同等的權利,也是不得不考慮的障礙。「這跟單身女性生育要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丁瀟瀟律師說。

到達最佳生育年限時,徐棗棗不是唯一感到焦慮的人。在現行法律框架和規定下,也不乏隨之暗生的灰色產業。而社會範圍內,其他的相關黑色產業還包括賣卵、捐卵等等,這也是徐棗棗想推動凍卵議題合規合法化的原因之一。

「取卵和凍卵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儲存過程。就相當於你把錢放在銀行裡,那肯定還是想找一個信譽比較好一點的、受到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的,最好還是國營的,存續性能好一點。」徐棗棗說。

(應採訪對象要求,徐棗棗、展瀅瀅、阿爛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一場凍卵官司,一段爭奪單身女性生育權的故事
    個人生活中的反抗 卵母細胞冷凍保存(oocyte cryopreservation),俗稱凍卵,是一種用深低溫保存技術來保存女性卵子的方法。簡單來說,凍卵就是將母體健康時取出的卵子進行冷凍保存,防止卵子隨著人體衰老,以保存女性的生育能力。
  • 國內首例「凍卵案」開庭 單身女性生育權受關注
    (中國日報記者 武曉慧 攝)中國日報12月23日電(記者 武曉慧)2019年12月23日,國內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權利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庭審持續約一個小時,法院未當庭宣判,將擇期再次開庭。
  • 彭靜委員提《女性生育權》,建議單身女性凍卵輔助生殖合法化!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彭靜提交《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權》的提案,建議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技術權利。單身女性擁有生育權在法律上並未明令禁止,但實踐中遭遇重重困難,障礙之一是單身女性實施凍卵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並不被認可。
  • 媒體評單身女性生育權:放開「凍卵」之前,先放開「議題」
    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技術權利,法律和規定修訂的「尺度」到底多大,還是需要有周全的討論和權衡,並且也該有配套的制度支撐。但前提是,不能過於誇大其風險,為討論設限,而讓該議題進入兩會,是個好機會。單身女性生育權問題近年來備受關注。
  • 單身女性的凍卵:中國女性覺醒的風向標
    先拋開技術層面暫且不談,單從權利的角度而言,單身女性的凍卵是放開女性生育權的第一步,也是中國女性平權的重要一步。難道就因為凍卵比存精麻煩,所以乾脆取消?這不是因噎廢食?這就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現在,中國的戶籍政策已經放開了非婚生子可隨母落戶,未婚生子也不再受歧視。但是,中國單身女性的生育權還沒有完全解放。且不說國外為了人口增長,早早就開放了單身女性的生育權,單身女性可以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擁有自己的小孩。
  • 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嗎?什麼年齡凍卵最好?凍卵怎麼收費?
    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嗎?什麼年齡凍卵最好?凍卵怎麼收費?圖源網絡【閱讀提示】全國首例「凍卵案」背後,有這樣需求的不只是單身女精英光明網評論員:據媒體報導,12月23日10時,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 2020兩會熱點解讀:國內單身女性可以凍卵嗎
    【導讀】2020兩會熱點解讀:國內單身女性可以凍卵嗎  福建人事考試網同步福建公務員考試網發布2020兩會熱點解讀:國內單身女性可以凍卵嗎,更多關於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的內容,請關注福建公務員考試網!
  • 國內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近日在京開庭
    近日,國內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在北京開庭。據相關媒體報導,徐某某2018年末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諮詢凍卵事宜,醫生經檢查確認她的身體狀況符合凍卵要求,但根據國家規定,醫院無法為她提供凍卵服務。之後,徐某某以侵害一般人格權將醫院告上法庭。
  • 全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想生孩子,不想結婚,不行嗎?
    選擇凍卵,意味著女性對科技手段的準確認知,意味著女性經濟地位的獨立,意為著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新的社會政治力量,單身女性在發出積極變革的聲音。經由這個案件,很多圍繞「凍卵」的技術與法律細節浮出水面。精子庫每個省及直轄市允許建立1-2個,而我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卵子庫,雖然自精自卵在未來使用時都需要遵守相同的法律法規,但男性可以無條件凍、而女性卻不能凍,這就是妥妥的性別歧視。除非關閉男性自精保存,否則女性自主凍卵也應當無條件向成年女性放開。開放單身女性凍卵面臨哪些社會問題的挑戰?
  • 思想界|女性凍卵案:凍卵技術能給女性帶來生育自由嗎?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和民航總院醫生被刺事件。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凍卵技術能給女性帶來生育自由嗎?12月23日,徐棗棗(化名)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案在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這是我國首例未婚女性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
  • 是時候放開對單身女性凍卵的限制
    作者:馬 青  2019年12月,全國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今年,全國政協委員彭靜提交了一份提案,重提賦予單身女性使用輔助生育技術的權利(包括凍卵),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權。這一話題,再次引發全民熱議。
  • 全國首例「凍卵案」背後,有這樣需求的不只是單身女精英
    全國首例「凍卵案」的開庭,再度掀起了對中國單身女性凍卵話題的討論。這起「糾紛」的由頭,是原告徐棗棗(化名)因單身身份,被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告知,其沒有凍卵資格。儘管此前,她在該醫院進行了一系列檢查,證明其身體健康、卵子正常。
  • 全國首例「凍卵」案背後:政策法規滯後 不開口子特別審慎
    原標題:全國首例「凍卵」案背後:政策法規滯後,不開口子特別審慎   現在馬上趕緊生,還是以後將來有條件生?這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才會面臨的複雜選擇。
  • 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嗎,是違法的嗎,為什麼禁止?
    今年兩會,彭靜向大會提交了《關於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技術權利,切實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權的建議》,可允許符合條件的單身女性使用輔助生殖技術。原衛生部2003年修訂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中明確規定,「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這意味著,未婚女性在國內使用輔助生殖技術,是法律禁止的。
  • 凍卵服務尚未放開落地面臨難題 單身女性轉戰海外
    原標題:凍卵落地面臨諸多法律倫理難題國內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近日在京開庭近日,國內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在北京開庭。馬歡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國內一般不允許單身女性做凍卵,如果想做凍卵需要出示醫院證明你是疾病患者。之所以選擇海外某國,是因為當地對單身女性凍卵不幹涉,這方面有健全的制度體系和產業規範。」據馬歡介紹,出國做凍卵雖然規避了國內相關規定,但費用較高,需要具備一定經濟實力。
  • 拒絕為單身女性凍卵:不成為妻子,就無權成為母親?
    」全國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將於2019年12月23日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什麼是凍卵?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冷凍卵子,是指在女性較佳生育年齡時,人工提取成熟的卵子加以冷凍保存,等到將來想生育的時候將卵子解凍,通過體外授精技術配成胚胎後再植入身體,以達到「在未來生孩子」的目的。
  • 武漢低調試水未婚女性凍卵 專家建議放開單身生育限制
    據媒體報導,未婚女性凍卵在湖北武漢「破冰」,湖北生育力保存中心可為未婚女性提供凍卵服務。但根據我國現行規定,醫療機構為單身女性凍卵或涉嫌違規。記者今日(10月31日)從湖北省衛健委內部獲悉,相關部門正在全面了解情況。追問1該中心是否具有凍卵資質?
  • 社會學家李銀河建議,應該把生育權還給單身女性!
    她在關於女性生育權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最近的一次採訪時,李銀河談到了凍卵的話題。呼籲應該把生育的選擇權還給包括單身女性在內的所有女性。李銀河這樣說:「好多人不想馬上生,但是她不能保證自己將來不想生,將來萬一要想生呢,那時候卵子的質量已經不好了。」
  • 單身女性能凍卵嗎?政協委員提案建議保障單身女性生育權
    在剛剛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彭靜提交《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權》的提案,建議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技術權利。單身女性擁有生育權在法律上並未明令禁止,但實踐中遭遇重重困難,障礙之一是單身女性實施凍卵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並不被認可。
  • 禁止單身女性凍卵,兩會代表委員有不同聲音
    張濤攝首例「冷凍卵子」案,建議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權利彭靜提交的《關於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技術權利,切實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權的建議》中,建議賦予單身女性實施輔助生育技術權利。彭靜認為,利用凍卵等輔助生殖技術,可以給予女性更多生育平等的選擇機會。2019年12月,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引發的一般人權糾紛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此案是醫院拒絕為31歲單身的徐女士提供「凍卵」服務。徐女士表示,有人認為單身生育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但她認為,有沒有權利養育孩子,應該由女性自己來衡量、評估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