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凍卵」案背後:政策法規滯後 不開口子特別審慎

2020-12-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全國首例「凍卵」案背後:政策法規滯後,不開口子特別審慎

  現在馬上趕緊生,還是以後將來有條件生?這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們才會面臨的複雜選擇。

  12月23日10時,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緣起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拒絕為31歲的單身徐女士提供「凍卵」服務

  徐女士聲稱,醫生經過檢查後證明自己的卵子是健康的,不過以單身女性不得接受凍卵為由拒絕對其予以凍卵,要求其自己生育。

  跟徐女士訴諸法律不同,45歲的投行女合夥人馬麗(化名)選擇到境外去「凍卵」,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期希望成行。

  跨境「凍卵」成為替代方案

  徐女士以侵害一般人格權將北京婦產醫院告上法庭。今年9月,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受理了這起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案。

  不過醫院發言人明確表示,凍卵技術只能在符合政府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使用。

  該案預計將持續數月,不過在社交網絡上已經引起熱議。

  多數網友支持徐女士為單身女性爭取生育權的做法。徐女士在聽證後表示:「在法庭上,我並不認為只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像我這樣的眾多單身女性。」

  有律師表示,徐女士雖然勝訴的機率很小,但是她的勇氣可嘉,將為法律政策的進步做出貢獻。

  所謂「凍卵」,就是冷凍卵子,從母體裡把卵子取出來冷凍保存,這樣可以阻止卵子隨著人體衰老而質量降低,可以等到自己想生育的時再取出來使用。

  凍卵技術的發展也是近十年開始加速的。直到2012年前,凍卵在美國還只是一項實驗性技術,沒有完全向臨床放開。2012年,在玻璃冷凍技術成熟後,女性選擇冷凍卵子的數量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數據顯示,2009年美國凍卵女性的數量僅為475人,2015年達到6207人。根據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協會估算,2018年可能高達78000人。

  凍卵技術一經普及,很快就在中國引起反響。早在2013年,中國女演員徐靜蕾就宣布自己凍了9枚卵子,並稱之為「後悔藥」。當年,39歲的徐靜蕾在美國進行了凍卵,不過她表示凍卵的代價很高。

  在泰國,凍卵的費用大約10萬元人民幣,而在美國這一費用要高達20萬元。這還不包括保存卵子的費用。據介紹,單顆卵子一年的保存費用約幾百元人民幣,一般取卵數量為10枚左右,一年光保存費就要數千元人民幣。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目前只有具有一定經濟基礎,能夠擔負海外差旅並支付相關費用的女性,才能真正享受到凍卵技術帶來的福利。

  馬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自己近期希望去美國進行凍卵,並且已經接洽了相關的機構,不過她稱這一決定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母對其的壓力。「我母親一直擔心我年齡越大生孩子越困難,現在去凍也是為了給將來留一條後路。」

  馬麗還告訴第一財經,她身邊也有很多年齡相仿的朋友有這個打算。

  不過工作繁忙的馬麗表示,即便是凍卵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我不想因此丟失客戶,所以必須提前很久把工作都安排好。」馬麗表示。

  也有公司把凍卵作為女性員工的福利。去年,攜程宣布將在公司內部拓寬生育基金的內容與使用範圍,為中高級女性管理者提供10萬元至200萬元不等的費用,以及不超過7天的帶薪休假,使她們能享有凍卵等高科技輔助生育福利。

  在歐美或亞洲發達國家,政府法規和具體執行情況也各有不同。

  美國、加拿大均未為此設置法律紅線。蘋果和臉書(Facebook)早在2014年就宣布,女性員工若凍卵,公司最高可以為其報銷2萬美元的費用。

  在德國,沒有任何法律條文禁止單身女性冷凍卵子,但是醫生協會的章程要求只能對異性夫妻提供人工生殖技術服務

  在鄰國日本,為了提高生育率,日本政府採取了鼓勵女性凍卵的政策,比如千葉縣和東京附近的浦安市已經提出公費補助女性凍卵。日本生殖醫學學會對健康女性冷凍卵子表示贊同,並發布了相關指南。

  由於地理優勢,日本也成為我國女性凍卵的首選地。已經有專門針對女性凍卵的服務機構出現,一般僅需赴日兩次就能完成。首次行程為前期綜合檢查,制定促排方案和取卵階段日程,並口服調整藥物,僅需停留2~3天,但價格高達3萬元人民幣;第二次赴日進行採卵和冷凍卵子,停留時間約兩周,花費人民幣8萬~10萬元,根據取卵數量不同略有差異。

  政策法規還停滯在十餘年前

  技術已成熟,但政策跟不上,這是阻止很多先進技術惠及於人的主要原因。

  在我國,並沒有專門規範人工生殖技術的法律。早在1993年,原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在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長第五次會議上所作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優生保健法〉的說明》中指出,「制定有關法律的條件還不成熟,因此建議由衛生行政部門先行制定人工生殖技術管理辦法」。

  目前的輔助生殖相關技術仍然由這些近20年前的部門規章進行規範,而沒有直接的法律規定。

  2001年2月,原衛生部發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下稱《辦法》),2003年10月又發布了《衛生部關於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範、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的通知》。

  單身女性是否具有冷凍卵子的權利?這背後更加深層次問題其實是單身女性是否擁有生育權。

  中國已經有地方注意到單身女性有生育訴求的個案,並準備在立法層面予以規範。此前有一位天津的未婚女性向吉林省全體全國人大代表都寄去了一封掛號信,希望吉林人大代表能提出「立法確認單身女性生育權」的議案,令《吉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關於單身女性生育權的規定在全國實施。

  2002年,吉林省出臺地方性法規《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二十八條明文規定,「達到法定婚齡決定不再結婚並無子女的婦女,可以採取合法的醫學輔助生育技術手段生育一個子女。」

  但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吉林省制定的該條例有越位之嫌。也就是說,吉林省的地方條例與主管部門的規章(即《辦法》)相互矛盾。

  上海紐邁律師事務所方正宇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吉林省的相關規定在這起案件中並不適用,畢竟是地方性法規。而且在涉及到上位法和下位法產生衝突的情況下,歷來就是採取不了了之的態度,很少會直接宣布一項立法的內容無效。在實踐中,吉林就是採取實際不批准的方式,不執行這條存在爭議的條款。」

  2017年12月,原國家衛計委曾對單身女性生育權的相關問題進行答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顯示,原國家衛計委曾回應稱,我國相關法律未否認單身女性的生育權,並注意到個別地區結合實際制定了有關規定。原國家衛計委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廣泛深入調查,加強研究論證,密切關注「冷凍卵子」等技術發展,積極做好可行性研究,審慎推進臨床應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切實保障單身女性的合法權益。

  方正宇律師認為,婚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明確親子確定性的情況下,兩個人用一種法律形式,來共同撫養孩子,實現傳承,而現在既然科技水平已經能夠準確地完成親子鑑定,那么女性的生育就沒有必要以婚姻為前提,婚姻自然也不該成為女性能否享有生育權的條件。

  在日本,全年新生兒人數跌破90萬人,這是1899年以來第一次。日本厚生勞動省24日數據顯示,今年日本國內出生人數僅為86.4萬人,比去年減少5.92%。

  中國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在中國大城市,單身潮已是事實,低出生率也在迫近。單身女性能否獲得平等的生育權,隨著時間推移顯得愈加舉足輕重。

(責任編輯:DF512)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凍卵案」背後,有這樣需求的不只是單身女精英
    全國首例「凍卵案」的開庭,再度掀起了對中國單身女性凍卵話題的討論。這起「糾紛」的由頭,是原告徐棗棗(化名)因單身身份,被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告知,其沒有凍卵資格。儘管此前,她在該醫院進行了一系列檢查,證明其身體健康、卵子正常。
  • 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嗎?什麼年齡凍卵最好?凍卵怎麼收費?
    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嗎?什麼年齡凍卵最好?凍卵怎麼收費?圖源網絡【閱讀提示】全國首例「凍卵案」背後,有這樣需求的不只是單身女精英光明網評論員:據媒體報導,12月23日10時,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 首例未婚凍卵案 具體事件始末
    但最終,醫院以無法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為由拒絕了徐棗棗,儘管徐棗棗的檢查結果確認其身體狀況良好,符合凍卵需要。徐棗棗遂以受到歧視,侵害人格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醫院提供凍卵服務,並承擔訴訟費用。12月23日上午,這起全國首例「未婚凍卵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時間,拒絕為單身女性凍卵是否有違生育權的爭論在網絡發酵。
  • 國內首例「凍卵案」開庭 單身女性生育權受關注
    (中國日報記者 武曉慧 攝)中國日報12月23日電(記者 武曉慧)2019年12月23日,國內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權利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庭審持續約一個小時,法院未當庭宣判,將擇期再次開庭。
  • 全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想生孩子,不想結婚,不行嗎?
    精子庫每個省及直轄市允許建立1-2個,而我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卵子庫,雖然自精自卵在未來使用時都需要遵守相同的法律法規,但男性可以無條件凍、而女性卻不能凍,這就是妥妥的性別歧視。除非關閉男性自精保存,否則女性自主凍卵也應當無條件向成年女性放開。開放單身女性凍卵面臨哪些社會問題的挑戰?
  • 首例未婚凍卵案 單身女凍卵被拒給63位人大代表寄信
    全國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將開庭:當事人要求醫院提供服務  文丨陳怡含 編輯丨陶若谷  「你有沒有想過,推動政策的改變可能比積攢去國外凍卵的資金還要慢一些?」北京朝陽法院附近的一家咖啡廳裡,有人拋出這個問題。
  • 凍卵案的背後 是單身女性的生育權爭奪戰
    出於想保存自己最好狀態的卵子的想法,徐棗棗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提出凍卵需求,因未婚身份被拒絕。隨後,她以「侵害一般人格權」將醫院告上法庭,這是中國第一例與女性凍卵相關的訴訟。徐棗棗發起了中國首例與女性凍卵權利相關的訴訟。2019年年底,該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
  • 全國首例未婚「凍卵」案今日開庭,當事人:社會主流對生育的可能性...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可 今日(12月23日)上午10時,全國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權益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庭審持續了約1小時,法庭宣布休庭。北京市朝陽人民法院發布通過官方微博帳號發布聲明表示,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 全國首例未婚凍卵案開庭,單身女性為何不能想凍就凍?
    12月23日,北京朝陽區法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起於2018年11月,當事人徐棗棗(化名)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生殖醫學科諮詢凍卵事宜,並通過醫院一系列檢查確認其身體正常、卵子健康。
  • 直擊全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不想結婚,只想生個孩子可以嗎?
    12月23日上午10時,「全國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原告徐棗棗稱,2018年11月14日,她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生殖科諮詢凍卵事宜,並通過相關檢查確認身體正常、卵子健康,但她提出的凍卵需求,被醫生拒絕,醫生理由是醫院不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
  • 單身女欲凍卵被拒狀告婦產醫院:女性身份受到歧視
    這一天,她決定為自己凍卵。於是,她去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生殖科諮詢凍卵事宜,並通過相關檢查確認身體正常、卵子健康。但當她提出的凍卵需求時,卻遭到了拒絕。醫生表示,醫院無法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為此,她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告上法庭。據徐棗棗的代理律師於麗穎介紹,該案是全國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
  • 國內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近日在京開庭
    近日,國內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在北京開庭。據相關媒體報導,徐某某2018年末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諮詢凍卵事宜,醫生經檢查確認她的身體狀況符合凍卵要求,但根據國家規定,醫院無法為她提供凍卵服務。之後,徐某某以侵害一般人格權將醫院告上法庭。
  • 從「中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了解泰國試管嬰兒優勢
    上周有一則「中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登上百度搜索熱點,熱度有四百多萬,事情大致經過是這樣的:12月22日,當事人徐棗棗(化名)在接受採訪時介紹,2018年徐女士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生殖科諮詢凍卵事宜,並通過相關檢查確認身體正常、卵子健康;但醫生表示,按照相關制度,醫院無法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
  • 2020兩會熱門議題:國內單身女性可以凍卵嗎
    【導讀】2020兩會熱門議題:國內單身女性可以凍卵嗎  福建人事考試網同步福建公務員考試網發布2020兩會熱門議題:國內單身女性可以凍卵嗎,更多關於單身女性凍卵該自由的內容,請關注福建公務員考試網!
  • 「凍卵」並非解決女性生育焦慮的良藥
    作者:華中科技大學 吳 瑭  日前,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這起「糾紛」的由頭,是原告徐棗棗(化名)因單身身份,被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告知,其沒有凍卵資格。
  • 思想界|女性凍卵案:凍卵技術能給女性帶來生育自由嗎?
    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凍卵技術能給女性帶來生育自由嗎?12月23日,徐棗棗(化名)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案在朝陽區人民法院開庭。這是我國首例未婚女性因「冷凍卵子」而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該案再一次將未婚女性「凍卵」,或者說未婚女性利用輔助生殖技術的合法性問題呈現在公眾視野中。凍卵技術為什麼總能引起社會關注?
  • 2020兩會熱點解讀:國內單身女性可以凍卵嗎
    2019年12月,全國首例因「冷凍卵子」引發的一般人格權糾紛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有關單身女性生育權的問題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彭靜的注意。
  • 全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職場女性生孩子還是升職,兩難抉擇
    12月23日,我國首例單身女性凍卵案在北京朝陽區進行公開開庭審理。案件緣由是這樣的:未婚的徐女士於2018年去北京某醫院諮詢凍卵事宜,並通過相關檢查確認身體正常、卵子健康,但醫院以相關制度不允許為單身女性提供凍卵服務為由,拒絕了徐女士冷凍卵子的要求。為此,徐女士以侵害一般人格權將醫院告上法庭。
  • 女子欲凍卵因未婚被禁 狀告醫院
    1988年出生的徐棗棗,剛過30歲的年紀,雖然還沒有成婚,但「生孩子這件事,並沒有排除在我的人生規劃之外,它是可能發生的,只是現在不確定」,徐棗棗對南都記者說:「我想通過冷凍卵子技術給未來的生育選擇留一份可能性。」國內凍卵,幾無可能但在國內尋求凍卵,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最大的障礙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政策。
  • 武漢低調試水未婚女性凍卵 專家建議放開單身生育限制
    追問2中心是否為單身女性凍卵?記者注意到,現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明確要求:禁止給不符合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法規和條例規定的夫婦和單身婦女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北京婦產醫院生殖中心教授王樹玉告訴記者,目前凍卵技術僅限於在不孕不育患者輔助生殖過程中使用,不接受有生育能力的夫婦出於生育力保存目的進行凍卵,而且也不接受未婚女性凍卵。我國對未婚女性凍卵嚴令禁止,《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自2003年起施行至今依然有效,醫院不能為未婚女性提供凍卵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