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夏,姒姓,卜氏,名商,字子夏,南陽郡溫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門七十二賢」和「孔門十哲」之一,尊稱卜子。個性陰鬱勇武,好與賢己者處。求學於孔子,以「文學」著稱。曾任莒父縣令,提出「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主張「做官取信於民,然後才能使民效勞」。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岀自《詩衛風碩人》,「倩」,笑容美好漂亮。「盼」,眼睛黑白分明,明亮有神。美妙的笑臉多麼漂亮啊,美麗的眼睛多麼明亮有神啊。
「素以為絢兮」,「素」,樸素,潔淨。「絢」,美麗的圖案,這裡是動詞。在潔淨的質料上描繪美麗的圖案。
「何謂也?」「謂」,稱謂,意義。這是什麼意思呢?
「繪事後素」,「繪」,繪畫。「素」,潔淨的質料。繪畫的事在潔淨的質料後面,意思是先有潔淨的質料,然後繪畫。
「禮後乎?」「禮」,禮儀。禮儀是排在後面的嗎?意思是先有仁德的內心,然才有禮儀。
「起予者商也!」「起」,發揮,闡述。「商」,子夏名商。發揮我的思想言論的是子夏啊!
「始可與言《詩》已矣。」「始」,開始。「言」,說,討論。「已矣」,感嘆詞,了啊。開始可以與你討論《詩經》了啊。
子夏向孔子請教《詩》,認為容貌美好、眼睛有神的美女,穿著樸素也很漂亮。孔子回答說,先有潔淨的質料然後才有描繪裝飾。子夏進而論述先有仁德的內心然後才有禮儀表現。孔子認為子夏從論詩聯想到繪畫感悟到講禮做人,可以闡述孔子的思想言論。這裡是論述孔子「仁」和「禮」的關係,有了內心的仁德然後才有外表的禮儀。
如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