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甩開同齡人的第一步:大四決定準備考研還是考公?

2020-12-16 教育家園

資本寒冬下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原來人人羨慕的高薪網際網路行業也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裁員。面對如此的環境,未來應該怎麼辦?

一部分即將進入大四的同學會有這種想法,既然現在就業形勢這麼不樂觀,那我乾脆繼續讀研好了;還有部分同學,為了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選擇考公務員。那麼,大四是應該準備考研還是考公呢?

目的與需求

一般研究生2-3年畢業,相對於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同學來說,研究生雖然在學歷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對於大部分大學本科畢業就步入社會的同學來說,2-3年的時間可以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優秀的同學甚至可能走上管理崗位。

讀研雖然可以提高你的專業水平,但是本科畢業就進入社會的同學,卻比你多了2-3的工作經驗。所以,如果你只是想用考研來逃避就業的話,那麼小信勸大家,真的不要考研。

對於非985、211的本科畢業生來說,如果想要一份穩定、福利待遇好的工作,那真的是沒有什麼比考公務員更合適的了。

同樣是應屆畢業生,大部分企業都喜歡要985、211的學生,普通本科畢業生在就業上跟重點大學畢業生相比,所佔優勢少,所以考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管是考研還是考公,各位同學一定要先想到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再做決定,不要盲目跟風。

考公/考研:考試方面

▼▼

報考條件

研究生:無年齡限制,本科

公務員:有年齡限制,專科也可報考

從年齡限制上來看,研究生的報考要求比公務員的更寬鬆。

但是各位同學要注意,研究生報考是有專業水平要求的,即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1. 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2. 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3. 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滿2年(從畢業後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學業要求的人員,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4. 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徵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專科畢業生,是不能直接考研的。簡單的來說,如果你想考研,那麼你至少是本科學歷或者專科畢業滿2年的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

公務員的報名條件則沒有這麼高,只要你符合報考條件,即使是專科學歷也可以報考。

還有一點,就是研究生一年只能報考一次,如果你今年失敗了,那你只能明年再戰。

而公務員,一年可以報考多次,除了國考、省考外,還有市考、事業單位考試等等。

▼▼

考試內容

研究生:英語+政治+專業課+數學

公務員:行測+申論

從考試內容來看,研究生考試根據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考試範圍。但是英語跟政治是研究生考試的必考科目,部分專業還會涉及數學,具體看所報專業的要求。

跟研究生考試相比,公務員只需要考兩門:行測+申論。

跟研究生專業考試不同,公務員國考跟省考,是有相通的知識點的,也就是說不管是你掌握的知識點還是學習方法,不僅國考用的上,省考同樣用的上。

而研究生則不同,你複習的專業課僅僅是對應一個專業。舉個例子,第一年你研究生報考的方向是漢語言文學,第二年想報考對外漢語。雖說同樣是跟中文相關,但是備考的專業科目完全不一樣。

如果考研第一年報考的學校跟第二年的不一樣,各位同學在這裡也要注意,除了統考的學校外,不同學校對於專業課的考試的指定參考教材、題量等也不一樣。

從考試內容上來看,考研的難度要大於考公。

▼▼

備考時間

研究生:一年

公務員:3-4個月

準備考研的同學都知道,考研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政治、英語還有專業課,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跟精力去準備,去學習。

從早上6點鐘就去圖書館排隊,一直學到寢室關門前回到寢室,這是大部分考研人大四的生活狀態。

而公務員考試,大部分人3-4個月就可以準備很充分。如果覺得自己的自學能力比較差的話,還可以報一些培訓班找專業的老師分階段的進行輔導。

從備考時間上來說,考公相較於考研來說,所需時間更少。

如果你花費了3-4個月的時間去準備國考,但是沒有上岸。那麼如果你想考省考的話,之前準備國考時打下的基礎,會讓你準備省考更加輕鬆。

就業發展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考研只是為了讓你相對於本科生而言,受教育程度跟專業水平更高,但是並不是說研究生學歷就一定要比本科學歷就業發展更好。

同本科畢業生一樣,不少研究生在畢業時都選擇了報考公務員。

以同一批上岸的研究生跟本科生為例,研究生雖然在報考的時候可以憑藉研究生學歷選擇一些研究生能報考的崗位,競爭力相對小一些,但是隨著公務員考試熱度越來越高,研究生能報考的崗位競爭一樣很激烈。

那麼,如果在大四直接準備考公呢?

當別人在準備考研的時候,你在準備考公。2-3年後當別人研究生剛畢業時,你已經成功上岸了。當別人剛以研究生學歷考入你所在的單位時,你已經憑藉著這2-3年的優秀表現成功升職。

最後,小信想對各位即將步入大四的小夥伴們說,不管你是準備考研還是直接就業或者是考公務員,不要盲目隨大流,不要看見周圍的人幹什麼就跟著幹什麼,要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對於那些想借著考研來逃避畢業的人,小信想說,我們總要學會長大,沒有人可以躲在象牙塔裡一輩子,與其一味的逃避,不如面對現實,闖出屬於自己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考研還是考公?我太難了
    這個時間點,早於考研初試,不過僅早大約1個月而已。如果要參加國考,同時又準備考研,必須是雙管齊下、兩手準備,確實會分散精力。 各個地方的省級公務員考試(俗稱省考),有四川、重慶、福建等少數省份一年會舉行兩次考生,上下半年各一次。一般來說一次是11、12月,一次是次年的3、4月,很明顯,這同樣和考研時間上有所衝突。
  • 先考公再考研,還是先考研再考公?不同選擇,幾年後發展對比鮮明
    不同選擇,幾年後發展對比鮮明受就業大環境的影響,現在畢業生在選擇未來方向的時候,會把穩定當成最主要的考慮因素,畢竟和今天不知明天事相比,未來幾十年都有保障可真是太好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考公的人越來越多的原因。
  • 二戰考研還是考公,如何抉擇?
    畢業於普通二本一本專業的我,經歷過考研與考公。可能是受家裡人的影響,畢竟親朋好友就有很多個研究生,也可能是自己仍然懷有一顆985、211名校夢,不甘於自己是個普通二本,而身邊的人卻都是名校。於是從大一開始就樹立的目標,我一定要成功考研,讓自己上升一個階段。
  • 人生分叉口:考研還是考公?哪個更難?
    我參加過考研,中間去工作過幾年,之後決定參加公考,我的人生經歷應該是足夠回答這個問題了,簡單直白一點:考研更難。先講我自己的經歷吧,我大四那年考研失敗,因為當時指導老師的一句「新聞行業更看重實踐經驗而非理論水平」選擇了放棄二戰去工作,社會上闖蕩幾年之後發現「新聞寒冬」不是說說而已,新聞理想也不是那麼好實現的,最終關於新聞的熱情被現實的冷水澆熄,轉而選擇了在職備考公務員,備考七個月左右成功上岸。
  • 你覺得考研難還是考公難???
    鑑於本人剛剛去年省考上岸,在這多說兩句,性質不同的考試,是沒法在一塊相比較的,就我個人經歷以及所見所聞而言,專碩比學碩好考,學碩不考試數學的好考,英語都考就不說了,而且我就是因為英語不行,大學考了六次四級沒有過,最好的一次差三分,最後決定考公務員也是這個原因。
  • 考研和考公哪一個更適合你?
    目前,部分高校已經發布通知將在8月分批次開學,不知不覺在家度過冬、春、夏(昨天就立秋啦)的你,準備好返校了嗎?開學就升入大四的小夥伴,對即將到來的開學季做好計劃了嗎?對未來的發展規劃有方向了嗎?受疫情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於是很多小夥伴選擇了考研或者考公務員,但是不知道如何去選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考研和考公。
  • 考研3.6:1,考公4000:1,這屆大學生的恐怖報錄比
    21考研,我還要報名麼 Z君屬於21屆裡比較早就決定要考研的一批人,相比較於大三才決定要考研的同學,計劃的比較早的Z君一直有意識的認真學習專業課和英語等課程。雖然仍有很多迷茫和猶豫,但Z君還是決定報名考研,只是把自己的目標從原來的Top3改成了一所省內211院校。
  • 考公?考研?應屆畢業生該如何抉擇?過來人一句話幫你搞定難題!
    在十字路口,你看著身邊的同學們考研的考研,考公的考公,你卻迷茫了?什麼才是對的?考研的舍友告訴你現在學歷很重要!現在找工作太難了,隨便一個什麼工作都要求研究生起步,本科生現在一抓一大把!不考研不行了,你覺得很有道理,現在學歷確實重要,當你剛開始準備考研的事宜,從網上看到要考的科目,要自學的書的時候,你有犯難了,怎麼還得學習啊?!
  • 考研和考公,該如何選擇?學長:可兼得
    圖片來源:百度第一,關於學歷對於考公的影響。就兩者的難度來說,現在考研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疫情的原因,我國研究生還進行了擴招,這就意味著,未來考研的人數還會進一步的增加,而考公是每一年都競爭非常激勵,有些一個崗位往往指招錄一個人,卻有上百人去競爭,所以說這上百人只有一人今年能上岸,想想這是多麼殘酷。
  • 考公務員還是考研 這是個問題
    眾所周知,考研好還是考公務員好,這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熱議話題。但是對於一般學生來說,這二者都是比較難的,每年的情況都是報考人數多,競爭激烈。那對於重點學校的學生來說,有很多重點高校都是可以保研的,所以在有保障的情況下,考上的概率就更大一點。
  • 大三的學生決定考研後,寒假如何為考研做準備,才算正確?
    關於考研應該什麼時候開始準備這個話題,其實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有的人三個月就可以順利考上研究生,而有些同學準備了大半年成績還是不理想。其實大三上半年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了。大三的同學寒假做好這些事情,來年才不會慌張。
  • 到大四才準備考研來得及嗎?若想一戰成功,2021考研黨可這樣備考
    到大四才準備考研來得及嗎?若想一戰成功,2021考研黨可這樣備考2020年考研隨著調劑的結束,基本落下帷幕。對於2021年考研的同學來說,競爭似乎只增不減。很多人從大一就開始備考,可見考研想成功並不容易。也有不少考生到了大四才打算考研,此時距離正式考研已經不足半年,很多人都擔心來不及。
  • 二本畢業,到底選擇「考研」還是「考公」,聽聽過來人的幾點經驗
    這是個兩難的選擇,想要做出完全完美的答案幾乎是很難的,其實在大四階段,大家應該做出自己的選擇,畢竟不可能兩件事情同時做,因為你沒有那樣的精力。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同時選擇,選擇好一個便可以了,那到底是選擇考公務員,還是選擇考研呢?
  • 大四考研還是考公?學姐總結出4點現實區別!你更傾向哪種選擇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憧憬著進入了大學校園,大學二年級的三年級學生也開始慢慢地思考自己的未來,大學四年級畢業後進入企業,還是考研究生或公務員,職業發展的道路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大四考研還是考公,學姐總結出4點現實區別,你更傾向哪種選擇,一起來看看吧。
  • 先考研再考公還是先考公再考研,選擇不同,十年後結果大不同
    受當前大環境的影響,穩定性已經成為大學生們在就業時要考慮的首要因素之一。所謂的穩定的工作,不外乎就是成為編制的一員,比如進入國企、考公務員、考教師編等。從最近各大學公布的就業質量報告中,也可以明顯地看出,進國企、考公務員和教師編,以及考研的大學生人數佔畢業總人數的大多數。不過,落實到學生身上,到底是先考研究生,還是先考公務員,就成了一個兩難的選擇。
  • 大四這一年應該為畢業做什麼準備?感覺自己一事無成怎麼辦?
    還是缺失了哪些證書?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你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可以對應這些要求充實和完善自己。相信我,對照招聘啟事的要求去準備自己,高效率、高回報,你值得擁有。大四的下學期,大部分學校都不會再安排課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實習!一是檢測自己上半年的針對性努力是否有成效,同時也是為今後的工作積累經驗和人脈。
  • 會計考研,考公,考cpa,該怎麼抉擇?
    這三個好像衝突不是特別大,更多是選擇問題!2021年考研日程表:考研初試是大四上學期12月份考,複試一般在大四下學期的4月份左右。後兩年準備考研和考CPA,時間上略有衝突,但由於CPA考試是在大學畢業後的10月份,考研是緊急重要的事,優先安排。由於大三大四課業不重,即便是考研外帶複習CPA,壓力也不大。 CPA大概在複試後開始報名,到考試,仍有半年衝刺複習。
  • 考研、考公、考編畢業生應該如何選擇?
    考研、考公、考編畢業生應該如何選擇?考研、考公、考編哪一個更好?忻州人事考試網為大家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首先說說考研吧不少人因為名校情結或是以後崗位需要等種種原因,考研的人數歷年來不斷增加。但它算是三個中最簡單的。當然報考專業的冷熱度會影響一定的難易度。
  • 考研失敗,職場遭遇pua,我決定考公務員了
    歡迎來到公考樹洞FM第13期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今天來信的同學的問題吧!老師您好,我是今年畢業的考生,之前準備考研失敗了,現在在一家私企上班,每天工作都很累,不知道生活的意義,於是想回家考公務員,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裡入手開始複習,而且看到我的大學學姐備戰兩年考公,都以失敗告終,內心對考公感到有點小害怕。
  • 國考已開考,157萬過審考生競爭,網友:考公難度快趕上考研了
    如此恐怖的競爭,讓很多本有考公想法的大二、大三學生也開始退縮、糾結於自己到底是考公還是考研。確實,考研雖然備戰戰線長、考試壓力大,但其招錄比整體而言還是沒有考公那麼恐怖。考公和考研到底哪個難?如果只看錄取比例,考公難大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普通本科出身的名校碩士生與名校本科出生的本科畢業生競爭同一家大公司的崗位時,那些大公司還是會更願意要高考考上名校的學生。